醫生都不會碰的10種食物 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2025-07-22 18:22:12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於飲食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但面對越來越多元化的食物種類和烹調方式,很多時候我們「難以招架」。現在生活中很多司空見慣的食物其實對於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害,更多時候我們因為嘴饞,一味地追求口感,往往忽略了食物本身是否含有有害物質。所以想要保持健康,就一定要多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
醫生都不會碰的10種食物
1.加工肉類食品
這類食物多數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加工類食品絕對添加了防腐劑和增色機、保色劑等
2.方便食品
方便麵等食品中含有大量防腐劑和香精,杜宇肝臟會加重負擔。有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而且含有大量容易氧化酸敗的物質,攝入人體內對人體重要的酶系統有一定破壞作用。
3.人造黃油(奶油、奶茶)
人造黃油又稱麥淇淋(英語mar—garine的音譯),它是由一種或多種動物油脂製成的黃油或奶油的代用食品。「人造奶油」是把植物油經過加氫處理後把它變成固體,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狀和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劑、香精、色素等等,來達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人造奶油廣泛存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例如奶油蛋糕、奶茶中都含有人造奶油。長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可能導致心臟疾病,還有可能誘發腫瘤。
4.人造海味食品
魚丸、蝦丸、蟹棒等,這些以低值魚為原料經加工的人造海味產品,往往大受歡迎。人造海味食品中,含有食用明膠、香精、色素、增白劑等十幾種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調配」出來的人造海味食品,營養價值極低。
5.人造膠凍食品(果凍、布丁)
果凍裡會有防腐劑,而且有些不衛生的物質,吃起來會很好吃,放在冰箱裡微會更好,布丁,一種以麵粉,牛奶,雞蛋等為基料的糊壯甜食,現在絕大多數用水果製成,所以也叫果凍. 而有的用海藻酸鈉、瓊脂、明膠、卡拉膠等增長豐稠劑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等再加上一小塊果肉配製而成。這些物質雖然大多來源於海藻和陸生植物,但在提取過程中經過酸、鹼、漂白等工藝處理,其原有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成分大多喪失了,從而實際上並沒什麼營養。果凍中果汁本身含有的營養比純水果已經少很多,當水果壓榨成果汁時,果肉和膜被剔除了,在這個過程中維生素C也大大減少了。雖然一些含有較多營養的水果製成的果肉、果汁果凍營養較豐富,比如柑橘類水果果凍,但有時在果凍果汁中會被人工添加一些營養物質。
6.雞頭
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其中大多貯藏在雞頭裡。
7.燒烤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高溫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而且會讓食物產生苯並芘等化學致癌物。
8.腥味太重的海產幹類
水產品本身蛋白質豐富,但在醃製、幹制、存放等過程中卻會導致蛋白質分解,產生較多的胺類物質。胺與食物本身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結合產生致癌物亞硝胺,海產幹品腥味越大蛋白質分解越多。所以,購買水產乾貨時選腥味小、乾燥的,且買回家後放在低溫密封儲存,儘快吃掉,用這些食物佐餐不要另外加鹽。
9.半生不熟的牛肉
吃生牛肉或者半熟牛肉都不利於健康,牛肉可能攜帶沙門氏菌或者大腸桿菌。
10.勾兌飲料、果汁、果味飲料
「果汁≠果汁飲料」,果汁中的原果汁含量高達50%以上,而果汁飲料只有10%到20%左右,剩下的主體成分是水和糖。
市面上還有一些「果味飲料」,其中的原果汁含量更低,有的甚至一滴果汁成分都沒有,純屬於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帶有果味的飲料而已。
總結:雖然我們身邊的食物多數都含有食品添加劑,但適量食用對我們的身體並無多大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多去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合理搭配日常飲食,要知道病從口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重視養生,方能遠離疾病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