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6:36:4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屬於燃燒廢氣收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加熱容器擱置於灶具總成的擱腳上,而在灶具總成的燃燒器外周是沒有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燃燒器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燃燒廢氣,其中,氮氧化合物廢氣還是致癌物質。現有燃氣灶工作時,由於燃燒廢氣的快速擴散到廚房環境中,影響了廚房空氣品質,對人體造成侵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避免燃燒廢氣擴散在廚房環境中的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它不但提高了廚房空氣品質,而且可減少對廚藝人員的熱輻射,降低廚房溫度。
為此,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它至少是由內環壁、外壁、頂壁和底壁連接構成的具有燃燒廢氣排出腔口的腔體結構,內環壁上間隔開設有燃燒廢氣進口。
作為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技術特徵:
上述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在其空腔內還設置有分隔圈,使得此空腔被分割為互通的內、外空腔,燃燒廢氣能夠從內空腔通向外空腔。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空腔內設置分隔圈後,使得燃燒廢氣從內空腔減速流過外空腔,外空腔內的溫度得到降低,可進一步起到降低熱輻射的作用。
該分隔圈分別與所述頂壁和底壁固定連接,且該分隔圈間隔開設有供燃燒廢氣通往外空腔的通孔。
上述通孔從鄰近燃燒廢氣排出腔口到遠離燃燒廢氣排出腔口,通孔分布數量由稀少到逐漸增多。
作為本分隔圈的另一種結構變形,分隔圈可選擇性地固定於上述頂壁或者底壁上,且該分隔圈相應地與底壁之間留有間隙或者與頂壁之間留有間隙,上述間隙用於燃燒廢氣通向外空腔。
上述間隙從鄰近燃燒廢氣排出腔口到遠離燃燒廢氣排出腔口該間隙逐漸增大。
上述燃燒廢氣排出腔口開設於所述外壁上或者底壁上。
上述廢氣收集裝置在其底部還連接有帶進風孔的基座。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廢氣收集裝置其腔體內一旦形成負壓,燃燒廢氣即被吸入燃燒廢氣進口,進入廢氣收集裝置的空腔內,經由燃燒廢氣排出腔口集中排出後,燃燒廢氣最終被排到室外,由此可避免燃燒廢氣擴散到廚房環境中,實現了燃燒廢氣在廚房內的零擴散,提高了廚房空氣品質,避免人體吸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廢氣致癌物質;
2、廢氣收集裝置的外壁起到一定的隔離熱輻射作用,可減少對廚藝人員的熱輻射,外壁還起到一定的攏火、聚熱、擋風作用,可降低熱擴散,提高熱效率,降低廚房溫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就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和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燃燒廢氣收集裝置俯視圖(除去頂壁後可見內、外空腔);
圖3是圖1中A部的放大圖;
圖4是圖1的另一個角度的視圖(除去接口件後可見燃燒廢氣排出腔口)。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2、3、4所示,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它至少是由內環壁11、外壁12、頂壁13和底壁14連接構成的具有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的腔體結構,內環壁11上間隔開設有燃燒廢氣進口110。
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外壁12其形狀不限,外壁12優選為環形;頂壁13的形狀僅須滿足分別與內環壁11和外壁12固定連接即可,頂壁13優選為環形;同樣地,底壁14的形狀僅須滿足分別與內環壁11和外壁12固定連接即可,底壁14優選為環形。
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既可以開設於外壁12上,也可以開設於底壁14上。
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在底壁14上具體開設位置應使該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僅直接連通外空腔W2。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通至公共煙道或通至室外。
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連接有接口件3,將接口件3的一個埠焊接連接到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上,接口件3的另一個埠通至公共煙道或通至室外。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腔體形成負壓至少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式獲得:將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連接到燃氣灶外周的風機系統中,且該風機系統通至共公煙道或直接通至室外;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還可以連接到下排式集成灶的風道系統中,或者連接到下排式油煙機的風道系統中,另外,尚可連接到上排式油煙機的風道系統中。
接口件3通至上述各款帶有風機系統的廚電產品後再通至公共煙道,利用現有風機系統的負壓將已收集於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內的燃燒廢氣最終排出室外。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在其空腔W內還設置有分隔圈2,以使得此空腔W被分割為互通的內空腔W1、外空腔W2,燃燒廢氣能夠從內空腔W1通向外空腔W2。
外空腔W2的溫度低於內空腔W1的溫度。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增設分隔圈2後,可有效防止燃燒火焰進入風機系統,比如當本實用新型燃燒廢氣收集裝置應用到集成灶上時,且該集成灶的風機系統離燃氣灶距離近時,分隔圈2這種隔離作用就得到顯著體現,或者當本實用新型燃燒廢氣收集裝置應用到上排式油煙機上時,且該上排式油煙機的風機系統離燃燒火焰距離近時,分隔圈2的設置尤為重要。
作為本分隔圈2的一種實施方式,分隔圈2分別與頂壁13和底壁14固定連接,且該分隔圈2間隔開設有供燃燒廢氣通往外空腔W2的通孔210。
具體實施時,為有利於焊接連接,請結合圖3所示,分隔圈2是由兩個折彎部20和一個本體部21組成的呈臥置「U」字型的結構,這兩個折彎部20分別固定於頂壁13與底壁14上,通孔210間隔開設於本體部21上。
上述通孔210從鄰近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到遠離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通孔210分布數量由稀少到逐漸增多。
通孔210數量的分布形式,有利於充分收集燃燒廢氣,進一步改善燃燒廢氣的強排效率。
作為本分隔圈2的另一種結構變形,分隔圈2可選擇性地固定於頂壁13或者底壁14上,且該分隔圈2相應地與底壁14之間留有間隙或者與頂壁13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於燃燒廢氣通向外空腔W2。
具體實施時,為有利於焊接連接,分隔圈是由一個折彎部和一個本體部組成,它呈「7」字型或者呈倒置的「7」字型,當「7」字型分隔圈其折彎部焊接於頂壁上時,該本體部具有的自由端則相應地與底壁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用於燃燒廢氣通向外空腔W2;當倒「7」字型分隔圈其折彎部焊接於底壁上時,該本體部具有的自由端則相應地與頂壁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用於燃燒廢氣通向外空腔W2。
上述間隙從鄰近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到遠離燃燒廢氣排出腔口10該間隙逐漸增大。
漸變式間隙設計,有利於充分收集燃燒廢氣,進一步改善燃燒廢氣的強排效率。
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在其底部還連接有帶進風孔40的基座4。
當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連接基座4後,燃燒廢氣收集裝置連同基座4不但可以直接擱置於灶具總成的灶臺面板上使用,而且基座4起到一定的隔離熱輻射作用。燃燒所需的空風可以從灶具總成的殼體上直接開孔獲得,也可以來自基座4的進風孔40,只須滿足完全燃燒即可。
當灶具總成為雙眼灶具總成時,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連同基座4有兩隻左右並列於灶臺面板上。
當使用的加熱容器為炒鍋時,僅須將炒鍋擱置於內環壁11的頂緣上即可。由於炒鍋周向牴觸內環壁11,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起到可靠固定炒鍋的作用,防止炒鍋側翻傷人。
當加熱容器為圓柱形加熱容器時,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的內環壁11其內徑稍稍大於常規圓柱形加熱容器的外徑,圓柱形加熱容器底面擱置於燃氣灶的擱腳上,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起到一定的聚熱、擋風、攏廢氣的作用。接觸圓柱形加熱容器底中央的火焰可減少被風吹散,火勢超旺時,本燃燒廢氣收集裝置與圓柱形加熱容器外側壁之間形成了攏火通道的空間,即竄出圓柱形加熱容器底面的火焰、熱流因與燃燒廢氣收集裝置內壁碰撞而發生轉向並上竄到上述空間,並沿著此空間向上流動,明火高度得到提升,使圓柱形加熱容器外側壁受熱,延長了燃燒行程,大大地節省了能源,減少了烹飪作業時間,起到了很好的攏火攏熱效果,熱能不再擴散到廚房環境中,熱損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