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22:22:1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陽光聚焦發電技術,特別是一種陽光聚焦發熱到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陽光能光熱發電是陽光能利用中的重要項目,只要將陽光能聚集起來,加熱工質,驅動汽輪發電機即能發電,1950年,原蘇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陽光能塔式電站,建造了一個小型試驗裝置,70年代陽光電池價格昂貴,效率較低,相對而言,陽光熱發電效率較高,技術比較成熟,因此當時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將陽光熱發電作為重點,投資興建了一批試驗性陽光能熱發電站,據不完全統計從1981~1991年,全世界建造的陽光能熱發電站(500kw以上)約有20餘座,發電功率最大達80mw,我國計劃將加州南部薩爾頓海的一部分變為陽光池,建造80~600萬kw陽光池電站,我國在陽光能熱發電領域受經費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開展的工作比較少,在「六五」期間建立了一套功率為lkw的陽光能塔式熱發電模擬裝置和一套功率為lkw的平板式陽光能低熱發電模擬裝置,此外,我國還與美國合作設計並試製成功率為5kw的盤式陽光能發電裝置樣機,
為此綜上所述,我們進一步研究出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金屬超導板是由真空和化學介質合成的密封板體,把金屬超導板的一端與高溫油相溶,通過金屬超導板另一端傳遞到低溫汽輪機帶動轉軸,進行熱效能轉換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的一種陽光能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陽光發電是通過陽光聚焦發熱到超導金屬板最重要的結構方法,利用低溫蒸汽機、發電機系統的結合,陽光能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陽光能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陽光熱能源,陽光能發電的過程,就是把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利用陽光光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熱能聚集到高溫油熱回收塔內,通過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金屬超導板是由真空和化學介質合成的密封板體,把金屬超導板層的一端與疊式聚焦高溫油相溶,通過金屬超導板另一端傳遞到低溫汽輪機帶動轉軸,進行熱效能轉換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的一種陽光能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的方法。
為此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替代了現在的載熱體,並解決了蒸汽型陽光能發電的熱損失大的問題,提高了熱能的效率,將陽光能直接採暖輸入系統發電,因為這種利用方式簡單、經濟性好,備受各國重視。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方法,由真空和化學介質合成的密封金屬超導板,把賴高溫金屬超導板的一端與疊式聚焦高溫油相溶,通過保溫金屬超導板,迅速將熱能傳遞到汽輪機內,蒸汽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聚光熱效超導發電方法。
本發明技術為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傳遞速度快,具有高效提升熱效率運用量,從而完全解決上述蒸汽型陽光能發電和熱水型陽光能發電熱能量的不足問題。
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運用陽光聚焦發熱釋放在超導金屬板的一端,另一端與聚焦高溫儲蓄油箱相溶,板體內具有真空密封腔,所述真空密封腔內設有低溫氣化介質液體。
作為優選,所述凹凸鏡固定在金屬超導板上方和陽光放射鏡同步使用光感定位器。
作為優選,所述金屬超導板的內部由低溫化學介質和真空高壓合成的一種封閉板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裝置,包括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凹凸鏡2把低溫散熱收縮聚焦成高溫區熱,照射在超導金屬板1上,利用光感定位器4,在陽光反射鏡3二次聚焦在超導金屬板1上,超導金屬板1是由真空和低溫氣化化學介質合成的密封高壓金屬超導板1,把金屬超導板1的一端與陽光聚焦高溫油6相溶,通過金屬超導板1連接汽輪機蒸汽8的熱效能系統7工作,高壓熱能量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9的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的方法。
所述金屬超導板體1,板體內具有真空密封腔,所述真空密封腔內,設有低溫氣化的化學介質。
所述板體陽光聚焦凹凸鏡有700-1000倍的縮放功能。
利用上述超導金屬板傳熱發電裝置的一種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凹凸鏡2把低溫散熱收縮聚焦成高溫區熱,照射在超導金屬板1上,利用光感定位器4,在陽光反射鏡3二次聚焦在超導金屬板1上,金屬超導板1的一端與陽光聚焦高溫油6相溶,通過金屬超導板1連接汽輪機蒸汽8的熱效能系統7工作,高壓熱能量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9的一種陽光聚焦發熱超導金屬板發電的方法。
用於上述結構裝置是取代現有載熱體的複雜結構,把太陽釋放的地熱聚焦匯聚形成高熱量的利用價值。
從上敘述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本發明的金屬超導板和凹凸聚焦鏡的合理利用性,與現有技術比提高了熱效率,更具有優良的導熱率,熱傳遞速度更快,熱損失更小,發電率更高。
為了舉例說明本發明的實現,描述了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和運用方法,但是本發明的其它變化和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在本發明所公開的實質和基本原則範圍內的任何修改、變化或者仿效變換,都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