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採礦用巖石開採切割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12-10 12:28:42 1
本發明涉及採礦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採礦用巖石開採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各地採石多是人工用鑽子開槽,工作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無法滿足現有的礦石開採需求,降低了產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採礦用巖石開採切割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採礦用巖石開採切割裝置,所述採礦用巖石開採切割裝置包括底板、位於所述底板上方的切割結構、位於所述切割結構右側的回收裝置、位於所述切割結構左側的氣缸裝置、位於所述氣缸裝置上方的支撐裝置、位於所述支撐裝置上方的橫板裝置、位於所述橫板裝置上方的推動裝置及位於所述推動裝置上方的吸塵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於其下方的第一支撐塊及位於所述第一支撐塊下方的第一滾輪,所述切割結構包括切割輪、設置於所述切割輪上的若干切割齒、位於所述切割輪下方的移動杆、位於所述移動杆下方的第一旋轉杆、位於所述移動杆左右兩側的第一彎曲杆、位於所述第一旋轉杆下方的第二彎曲杆、位於所述第二彎曲杆下方的第一彈簧、位於所述第二彎曲杆右側的第一定位杆、位於所述第一定位杆右側的第一支撐杆及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杆下方的第二支撐杆,所述回收裝置包括第三支撐杆、位於所述第三支撐杆左側的第二定位杆、位於所述第三支撐杆右側的第一彎曲板、位於所述第一彎曲板左側的第一固定塊、位於所述第一固定塊下方的回收箱、位於所述回收箱下方的第一橫杆、位於所述第三支撐杆左側的第二橫杆及位於所述第二橫杆左側的第二彎曲板,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於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一推動杆、第一固定杆、位於所述第一氣缸左側的第一支架、位於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三橫杆,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四支撐杆、位於所述第四支撐杆左側的第二支架、位於所述第四支撐杆右側的第三定位杆、位於所述第三定位杆上方的第二彈簧、位於所述第四支撐杆左側的第一豎杆、位於所述第一豎杆上方的第三彎曲杆、設置於所述第三彎曲杆上的第一斜杆及位於所述第三彎曲杆左側的握持環,所述橫板裝置包括橫板、位於所述橫板下方的第四定位杆、位於所述第四定位杆左側的第三彈簧及位於所述第三彈簧左側的第三支架,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於所述第二氣缸右側的第二推動杆、位於所述第二推動杆右側的推板、位於所述推板右側的第四橫杆、位於所述第四橫杆下方的第四彈簧、位於所述第四彈簧下方的第二固定塊、位於所述第二固定塊左側的第五彈簧及位於所述第二氣缸左側的第四支架,所述吸塵裝置包括擋板、位於所述擋板下方的第二豎杆、位於所述擋板上方的第五支架、位於所述第五支架右側的過濾網、位於所述過濾網右側的管道、設置於所述管道上的風機、位於所述風機下方的第三豎杆及位於所述第三豎杆左側的第四豎杆。所述第一支撐塊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收容於所述第一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撐塊軸轉連接。所述切割輪呈圓柱體,所述切割齒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切割輪上,所述切割齒與所述切割輪固定連接,所述移動杆的上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切割輪收容於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移動杆軸轉連接,所述移動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旋轉杆呈長方體,所述移動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旋轉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杆設有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移動杆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彎曲杆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杆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旋轉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杆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杆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旋轉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定位杆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杆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旋轉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杆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杆的下端軸轉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杆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杆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杆的上端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杆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另一端朝上,所述第一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三支撐杆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板的另一端朝上,所述第一彎曲板的左端設有第四凹槽,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位於所述第四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橫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杆的左端與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杆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二橫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旋轉杆的右端頂靠在所述第二彎曲板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杆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推動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杆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右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性,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橫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杆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支撐杆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定位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三定位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杆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定位杆位於所述第二彎曲杆的左側,所述第二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旋轉杆的左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杆呈豎直狀,所述第一豎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杆的上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杆呈彎曲狀,所述第三彎曲杆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固定連接,所述握持環呈半圓環狀,所述握持環的兩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杆固定連接。所述橫板呈長方體,所述橫板水平放置,所述橫板的右端設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定位杆呈彎曲狀,所述第四定位杆的上端與所述橫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定位杆的下端朝右,所述第三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四定位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杆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下表面與所述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杆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動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杆的右端與所述推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板呈長方體,所述推板豎直放置,所述推板的下表面與所述橫板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四橫杆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橫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橫杆的左端與所述推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四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四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橫杆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固定塊的上表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