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0:15:22 6
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測量準確,方便的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該校對規(15)包括頂部削平的規體(15-1),在該規體(15-1)的頂部上設有中徑(D2)和外徑(D4)均相同且均向上凸起的第一測量齒(15-2)和第二測量齒(15-3),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的形狀分別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鋸齒(16-1)的左側面(N)和矩齒(16-2)的右側面(M)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在中徑(D2)上的齒距(L1)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相等。
【專利說明】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量具,具體涉及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
【背景技術】
[0002]在一些特殊機械中,需要一種長軸零件進行相關零件之間的連接。如圖1所示,這種長軸零件16的本體16-0具有本體直徑D1,在本體16-0上設有鋸齒16_1和矩齒16_2。所述鋸齒16-1截面為平頂鋸齒形,其環繞本體16-0並向上凸起。所述矩齒16-2截面為矩形,其環繞本體16-0並向上凸起。鋸齒16-1和矩齒16-2具有相同尺寸的中徑D,鋸齒16的左側面N和矩齒16-2的右側面M在中徑D上之間的距離為中徑齒距L。為了保證裝配的穩定性和精確性,對中徑齒距L的精度要求很高。由於鋸齒16-1的左側面N是斜面,不能採用普通的距離量規測量中徑齒距L。通常是在長軸零件16加工完成後,從加工設備上取下來再在三坐標測量機上對中徑齒距L進行測量。這就有可能在該中徑齒距L已經超出規定尺寸才取下來進行測量,從而可能導致該長軸零件16報廢。同時,如果經測量該中徑齒距L還需要加工才能達到規定要求,則又要在設備上進行加工,可能需要多次測量、多次加工,才能使該中徑齒距L符合要求。這就導致測量效率低下、加工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它能夠準確地測量反映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為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提供測量基礎值。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該校對規包括頂部削平的規體,在該規體的頂部上設有中徑和外徑均相同且均向上凸起的第一測量齒和第二測量齒,所述第二測量齒的左側面和第一測量齒的右側面的形狀分別與所測量長軸零件的鋸齒的左側面和矩齒的右側面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測量齒的左側面和第一測量齒的右側面在中徑上的齒距與所測量長軸零件的中徑齒距相等。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它能夠根據上述準確地測量反映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提供的基礎值,準確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實現在工具機上對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測量。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包括用於固定千分表的鎖緊螺母和套管,以及第一定位座、彈簧、活動測腳、第二定位座、限位件、固定板、固定測腳和滑動軸:
[0009]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座體和由該座體兩端向下伸出的兩個連接臂,所述兩個連接臂的內側分別設有相互對置的傾斜定位面;所述傾斜定位面位於一虛擬圓柱體上,該虛擬圓柱體的直徑與所測量長軸零件的本體直徑的最大尺寸相等;
[0010]所述活動測腳包括活動測腳本體,該活動測腳本體底部中間設有橫向向外凸起的活動測腳體,活動測腳體的外表面為活動測量面,該活動測量面與所測量長軸零件鋸齒的左側面的形狀相同;
[0011]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座體和由該座體兩端向下伸出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內側設有相互對置的傾斜定位面,所述傾斜定位面也位於第一定位座的傾斜定位面所位於的虛擬圓柱體上;
[0012]所述固定測腳包括固定測腳本體,該固定測腳本體底部中間設有橫向向外凸起的固定測腳體,固定測腳體的外面為測量面,該測量面與所測量長軸零件矩齒的右側面的形狀相同;
[0013]所述套管的右端與第一定位座的座體左端固定連接;
[0014]所述鎖緊螺母、套管、第一定位座的座體、彈簧、活動測腳的活動測腳本體、第二定位座的座體和固定測腳的固定測腳本體依次套裝於滑動軸上,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座體和第二定位座的座體均與滑動軸間隙配合,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分別位於固定板的兩端內側且頂部與固定板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固定測腳位於固定板的右端外且上部與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座體的套裝於滑動軸上的部分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垂直固定於滑動軸上,其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上、下端均伸進第二定位座的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橫向寬度大於限位件的直徑尺寸0.1?0.3mm,縱向高度大於限位件的直徑的尺寸與測量長軸零件的中徑齒距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和2?4mm,所述活動測腳的活動測量面與所述固定測腳的測量面相互對置,它們之間的距離在大於所測量長軸零件的中徑齒距的最大值或者等於所測量長軸零件的中徑齒距的最小值加3mm的範圍內變動。
[0015]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座的限位槽的橫向寬度大於限位件的直徑尺寸0.2mm。
[0016]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座的限位槽的縱向高度大於限位件的直徑的尺寸與所測量長軸零件的中徑齒距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和3_。
[0017]優選地,所述限位件為圓柱銷。
[0018]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座體的中間部位設有套裝滑動軸的內孔,該內孔的直徑大於滑動軸的直徑0.1_,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座體通過該內孔間隙套裝於滑動軸上。
[0019]優選地,所述活動測腳的活動測腳本體上部設有貫通左右的通孔,該通孔的直徑與滑動軸的直徑相同,所述活動測腳的活動測腳本體通過該通孔套裝於滑動軸上,所述活動測腳活的動測腳本體上部還設有前後貫通的定位孔,所述滑動軸上設有相應的配合定位孔,所述活動測腳通過定位孔、配合定位孔採用定位件固定於滑動軸上。
[0020]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座體中間部位設有套裝滑動軸的內孔,該內孔的直徑大於滑動軸的直徑0.1_,第二定位座的座體通過該內孔間隙套裝於滑動軸上。
[0021]優選地,所述固定測腳的固定測腳本體中部設有裝配孔,該裝配孔的孔徑大於滑動軸的直徑0.1mm,固定測腳9的固定測腳本體通過裝配孔間隙套裝於滑動軸上。
[0022]優選地,所述滑動軸上設有與其軸向垂直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固定於該限位孔中,其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上、下端均伸出該限位孔並伸進第二定位座的限位槽中。
[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0024]通過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準確地反映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使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能夠根據該中徑齒距並利用千分表確定的基礎數值,在工具機上測量出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實際值,並確定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實際值是否合格。測量準確,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長軸零件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校對規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量規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圖3的右視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量規的第一定位座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量規的活動測腳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7為圖6的右視圖;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量規的第二定位座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為圖8的俯視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量規的固定測腳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1為圖10的左視圖;
[0036]圖12為本實用新型量規測量長軸零件的示意圖;
[0037]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9]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的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15,包括頂部削平的規體15-1,在該規體15-1的頂部上設有中徑D2和外徑D4均相同且均向上凸起的第一測量齒15-2和第二測量齒15-3,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的形狀分別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鋸齒16-1的左側面N和矩齒16_2的右側面M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在中徑D2上的齒距LI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相等。這樣一來,就可以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校對規確定的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相等的齒距LI,為下面描述的測量長軸類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提供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基礎值,使得測量簡單、準確。
[0040]參見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的測量長軸零件的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量規,包括用於固定千分表14的鎖緊螺母I和套管2,以及第一定位座3、彈簧4、活動測腳5、第二定位座6、限位件7、固定板8、固定測腳9和滑動軸10 ;從圖5可見,所述第一定位座3包括座體3-1和由其座體3-1兩端向下伸出的兩個連接臂3-2,所述兩個連接臂3-2的內側分別設有相互對置的傾斜定位面H和I ;所述傾斜定位面H和I位於一虛擬圓柱體19上,該虛擬圓柱體19的直徑D5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本體直徑Dl的最大尺寸相等;從圖6和圖7可見,所述活動測腳5包括活動測腳本體5-1,該活動測腳本體5-1底部中間設有橫向向外凸起的活動測腳體5-2,活動測腳體5-2的外表面為活動測量面C ;該活動測量面C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鋸齒16-1左側面N的形狀相同;從圖8和圖9可見,所述第二定位座6包括座體6-1和由其座體6-1兩端向下伸出的連接臂6-2,所述連接臂6-2的內側設有相互對置的傾斜定位面F和G ;所述傾斜定位面F和G也位於第一定位座3的傾斜定位面H和I所位於的虛擬圓柱體19上;從圖10和圖11可見,所述固定測腳9包括固定測腳本體9-1,該固定測腳本體9-1底部中間設有橫向向外凸起的固定測腳體9-2,固定測腳體9-2的外面為測量面E ;該測量面E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矩齒16-2的右側面M的形狀相同;從圖2可見,所述套管2的右端與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1左端利用螺紋和螺孔固定連接;從圖3可見,所述鎖緊螺母1、套管2、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1、彈簧4、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腳本體5-1、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和固定測腳9的固定測腳本體9-1依次套裝於滑動軸10上,所述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1和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均與滑動軸10間隙配合,第一定位座3和第二定位座6分別位於固定板8的兩端內側且頂部與固定板8可拆卸地連接(如採用螺釘、螺孔或者銷柱、銷孔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固定測腳9位於固定板8的右端外且上部與固定板8固定連接(如採用螺釘、螺孔或者銷柱、銷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的套裝於滑動軸10上的部分設有限位槽6-6,所述限位件7垂直固定於滑動軸10上,其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上、下端均伸進第二定位座6的限位槽6-6中,所述限位槽6-6的橫向寬度大於限位件7的直徑尺寸0.1?0.3mm,縱向高度大於限位件7的直徑的尺寸與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和2?4mm ;所述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與所述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相互對置,它們之間的距離L2在大於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最大值或者等於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最小值加3_的範圍內變動。這樣一來,就可以左、右移動滑動軸10並利用彈簧4的彈力將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和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分別與在工具機上加工後未取下的長軸零件16的鋸齒16-1左側面N和矩齒16-2右側面M相貼合,並通過測量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和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之間的距離L2的實際值,得出鋸齒16-1的左側面N和矩齒16-2的右側面M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並確定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是否合格。
[0041]所述第二定位座6的限位槽6-6的橫向寬度大於限位件7的直徑尺寸0.2mm,這樣能夠使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與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相互對置時,不發生軸向擺動差。
[0042]所述第二定位座6的限位槽6-6的縱向高度大於限位件7的直徑的尺寸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和3mm。這樣能夠確保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比較容易地與長軸零件16鋸齒16-1左側面N相貼合。
[0043]從圖3可見,所述限位件7為圓柱銷。這使得限位件7比較簡單,容易製造。
[0044]從圖5可見,所述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1的中間部位設有套裝滑動軸10的內孔3-3,該內孔3-3的直徑大於滑動軸10的直徑dl0.1mm,所述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_1通過該內孔3-3間隙套裝於滑動軸10上。這使得滑動軸10能在第一定位座3的座體3-1的內孔3-3內自由滑動。
[0045]從圖6和圖7可見,所述活動測腳5的動測腳本體5-1上部設有貫通左右的通孔5-4,該通孔5-4的直徑與滑動軸10的直徑dl相同,所述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腳本體5-1通過該孔5-4套裝於滑動軸10上,所述活動測腳5的動測腳本體5-1上部還設有前後貫通的定位孔5-3,從圖12可見,所述滑動軸10上設有相應的配合定位孔10-3,從圖3可見,本實用新型的量規還包括定位件17,所述活動測腳5通過定位孔5-3、配合定位孔10-3採用定位件17固定於滑動軸10上。這使得活動測腳5能夠較好地固定在滑動軸10上。
[0046]從圖8和圖9可見,所述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中間部位設有套裝滑動軸10的內孔6-3,該內孔6-3的直徑大於滑動軸10的直徑dl0.1mm,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通過該內孔6-3間隙套裝於滑動軸10上。這使得滑動軸10能夠在第二定位座6的座體6-1的內孔6-3內自由滑動,方便操作與使用。
[0047]從圖10和圖11可見,所述固定測腳9的固定測腳本體9-1中部設有裝配孔9-3,該裝配孔9-3的孔徑大於滑動軸10的直徑dl0.1mm,固定測腳9的固定測腳本體9_1通過裝配孔9-3間隙套裝於滑動軸10上。這使得滑動軸10能夠在固定測腳9的固定測腳本體9-1的裝配孔9-3內自由滑動,方便操作與使用。
[0048]從圖12可見,所述滑動軸10上設有與其軸向垂直的限位孔10-3,從圖3可見,所述限位件7固定於該限位孔10-3中,其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上、下端均伸出該限位孔10-3並伸進第二定位座6的限位槽6-6中。這使得結構簡單、製造容易。
[0049]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校對規和量規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過程如下;
[0050]第一步,先將量規的第一定位座3的傾斜定位面H和1、第二定位座6的傾斜定位面F和G放在校對規15的規體15-1上,壓縮彈簧4使活動測腳5放入校對規15的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鬆開彈簧4,利用彈簧4的彈力作用,使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自動貼緊校對規15的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貼緊校對規15的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再將千分表14的數值校對為零;
[0051]第二步,將量規的第一定位座3的傾斜定位面H和I和第二定位座6的傾斜定位面F和G放在長軸零件16的本體16-0上,壓縮彈簧4使活動測腳5放入長軸零件16的鋸齒16-1的左側,鬆開彈簧4,利用彈簧4的彈力作用,使活動測腳5的活動測量面C自動貼緊長軸零件16的鋸齒16-1左側面N,固定測腳9的測量面E貼緊長軸零件16的矩齒16_2右側面M,利用千分表讀出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
[0052]第三步,將利用千分表讀出的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與校對規15的齒距LI製造值相加(千分表讀出的實際值是長軸零件16製造後的實際中徑齒距L與校對規15齒距LI的差值,因此千分表讀出的實際值,應加上校對規15的齒距LI製造值才是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計算出長軸零件16鋸齒16-1和矩齒16-2間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再將該實際值與長軸零件16設計規定的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L相比較,從而判斷中徑齒距L是否合格;如果計算得出的實際值在中徑齒距L的規定值範圍內,則中徑齒距L合格;如果計算得出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小於中徑齒距L的規定值,則判斷中徑齒距L不合格;如果計算得出的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大於中徑齒距L規定值,就可以根據中徑齒距L的實際值直接進刀、繼續進行加工,直到中徑齒距L合格。
【權利要求】
1.一種測量長軸零件鋸齒和矩齒間中徑齒距的校對規,其特徵在於:該校對規(15)包括頂部削平的規體(15-1),在該規體(15-1)的頂部上設有中徑(D2)和外徑(D4)均相同且均向上凸起的第一測量齒(15-2)和第二測量齒(15-3),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的形狀分別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鋸齒(16-1)的左側面(N)和矩齒(16-2)的右側面(M)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測量齒(15-3)的左側面(J)和第一測量齒(15-2)的右側面(K)在中徑(D2)上的齒距(LI)與所測量長軸零件(16)的中徑齒距(L)相等。
【文檔編號】G01B5/14GK204165493SQ201420153826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日
【發明者】黃坤河, 劉琴, 李小春 申請人: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