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攝像設備的控制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7:43:41 1
專利名稱:用於攝像設備的控制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適用於檢測焦點狀態的照相機的攝像設備的改進。
背景技術:
傳統上,存在一種具有可以根據拍攝環境自動集中設置最佳拍攝操作的拍攝模式的照相機。該類型的照相機包括最適於人物拍攝的人像拍攝模式 、最適於風景拍攝的風景拍攝模式和最適於夜景拍攝的夜景拍攝模式等,其中,這些拍攝模式的名稱使得能夠容易地識別各種拍攝環境。拍攝者僅通過選擇適於拍攝環境的拍攝模式,就可以自動集中設置諸如快門速度值、光圈值和曝光校正值等的各種預先定義的設置值。在具有這些拍攝模式的照相機中,拍攝者可以在沒有專門知識的情況下根據拍攝環境設置各種設置值。然而,可通過選擇拍攝模式來集中設置的設置值是為了實現「大體」適合的拍攝操作所採用的各種設置值。因此,考慮所選擇的拍攝模式的「更具體的」拍攝,不是總能夠實現最佳拍攝操作。因此,在日本特開2004-184432號公報所述的、通過根據拍攝環境選擇拍攝模式來自動集中設置拍攝操作的照相機中,還對與拍攝模式中的焦點調節操作有關的調焦驅動的設置進行切換。這使得能夠提高可操作性,從而使得尤其對於調焦驅動、可以在所選擇的拍攝模式的「更具體的」拍攝期間進行最佳拍攝操作。然而,在日本特開2004-184432號公報所述的具有適於拍攝運動被攝體的焦點檢測操作的照相機中,不具有用於根據被攝體的移動來自動集中設置最佳焦點檢測操作的操作模式。傳統上,存在可以對在被攝體由於障礙物進入或者移動到背景中而變得失焦時的焦點檢測操作進行設置的照相機。即使在目標被攝體變得失焦時,這類照相機也可以改變焦點檢測操作以儘可能長時間地聚焦於目標被攝體。相反,當目標被攝體改變時,該照相機可以改變焦點檢測操作以立即聚焦於當前的目標被攝體。根據要拍攝的被攝體的移動來改變焦點檢測操作的設置,這使得能夠更好地進行聚焦。然而,焦點檢測操作中的這類改變迫使拍攝者學習專門知識及積累拍攝經驗。因此,拍攝者感覺難以學會在要拍攝的場景下如何進行設置。不懂具體設置的沒有經驗的用戶不會使用該照相機。拍攝者根據他/她自己的拍攝風格或拍攝場景來改變設置。然而,不是總能獲得最佳設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如下的攝像設備,其使得拍攝者能夠通過選擇自動調焦操作模式來設置最佳焦點檢測操作以跟隨要拍攝的被攝體的移動而進行聚焦,而無需迫使拍攝者積累拍攝經驗。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控制設備,用於控制攝像設備,其中,所述攝像設備包括用於檢測圖像形成光學系統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部件,所述控制設備包括選擇部件,用於選擇自動調焦的操作模式以根據被攝體的移動控制所述焦點檢測部件的操作,其中,所述操作模式中的多個設置項的多個設置值相互不同;存儲部件,用於存儲與所述操作模式相對應的設置項的設置值;設置部件,用於從所述存儲部件讀取與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相對應的設置值,並且將所述多個設置項的設置值設置成初始設置值;以及設置值改變部件,用於改變所述設置項的通過所述設置部件所設置的設置值,並且將改變後的設置值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件中,其中,按照利用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改變了設置值的操作模式來控制所述焦點檢測部件的操作。通過以下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方面將變得清
λ·Μ
/E. ο
包含在說明書中並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特徵和方面,並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圖I是示出作為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的結構的框圖。圖2A和2B示出根據典型實施例的照相機的外觀。圖3是示出根據典型實施例的照相機的操作的流程圖。圖4A和4B示出菜單顯示畫面和伺服設置畫面。圖5A和5B示出幫助畫面。圖6示出詳細設置畫面。圖7A和7B示出數值設置畫面。圖8A和8B示出詳細設置畫面的數值設置狀態。圖9示出從伺服設置畫面的狀態變化。圖10示出從詳細設置畫面的狀態變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各種典型實施例、特徵和方面。圖I是示出作為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的框圖。如圖所示,照相機包括作為圖像形成光學系統的拍攝鏡頭101以及諸如電荷耦合裝置(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傳感器等的用於接收穿過拍攝鏡頭101的被攝體光並執行光電轉換以輸出圖像信號數據的圖像傳感器107。將從圖像傳感器107輸出的圖像信號輸入模擬信號處理電路109。然後,模擬-數字(A/D)轉換器110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在圖I中,將具有半透明部的主鏡102插入拍攝光束(鏡下降狀態)。主鏡102在拍攝期間縮回到拍攝光束外,並且在焦點檢測期間被傾斜設置在拍攝光路中。在傾斜設置在拍攝光路中的狀態下,主鏡102將穿過拍攝鏡頭101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引導至包括聚焦板103、五稜鏡104和目鏡透鏡105的光學取景器。將副鏡106配置成與主鏡102的操作同步地相對於主鏡102摺疊或展開。通過副鏡106將穿過主鏡102的半透明部的光束的一部分向下反射,並且該部分光束入射到自動調焦(AF)傳感器108。然後,通過相位差方法檢測拍攝鏡頭101的焦點狀態。AF傳感器108可以在與多個AF框相對應的位置處執行焦點檢測。系統控制器112包括用於整體控制照相機的中央處理單元(CPU)和作為存儲裝置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並且適當控制下述各個單元的操作。系統控制器112與AF傳感器108 —起構成用於檢測拍攝鏡頭101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單元。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鏡頭驅動單兀113包括用於與拍攝鏡頭101通彳目的通信電路、用於驅動鏡頭以調節焦點的鏡頭驅動機構及其驅動電路。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鏡驅動單元114向拍攝光束外驅動主鏡102。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傳感器控制單元115控制AF傳感器108。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圖像傳感器驅動電路116驅動圖像傳感器 107。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數位訊號處理電路111對通過A/D轉換器110被轉換成數位訊號的信號執行諸如遮光校正或伽馬校正等的圖像處理。與數位訊號處理電路111連接的緩衝存儲器117可以存儲通過圖像傳感器107所拍攝的多個幀的圖像信號數據。將A/D轉換後的信號首先存儲在緩衝存儲器117中。數字 信號處理電路111讀取存儲在緩衝存儲器117中的圖像信號數據以執行上述各處理,並且將處理後的圖像信號數據再次存儲在緩衝存儲器117中。記錄/再現信號處理電路118將圖像信號數據記錄在諸如存儲卡等的記錄介質119中。記錄/再現信號處理電路118與數位訊號處理電路111連接。當將曾存儲在緩衝存儲器117中的圖像信號數據記錄在記錄介質119中時,利用例如聯合圖像專家組(JPEG)格式壓縮通過數位訊號處理電路111進行了各種處理的圖像信號數據。另一方面,當從記錄介質119讀取圖像信號數據時,記錄/再現信號處理電路118解壓縮圖像信號數據。記錄/再現信號處理電路118包括用於與記錄介質119進行數據通信的接口。作為用於顯示拍攝圖像的顯示單元的顯示設備121也用於再現和顯示在記錄介質119中所記錄的圖像信號數據。當通過顯示設備121顯示圖像時,讀取存儲在緩衝存儲器117中的圖像信號數據,並且通過數字-模擬(D/A)轉換器120將數字圖像信號轉換成模擬圖像信號。然後,利用模擬圖像信號通過顯示設備121顯示圖像。存在用於在顯示設備121上顯示通過圖像傳感器107所拍攝的圖像的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在未進行釋放操作時的顯示形式。將該顯示形式稱為實時顯示,其中,順次更新和顯示通過圖像傳感器107重複拍攝的圖像。另一形式是稱為定格圖像的顯示形式,其中,在照相機的釋放操作之後,顯示通過圖像傳感器107所拍攝的圖像並持續預定時間。與系統控制器112連接的操作單元122包括諸如用於接通和斷開照相機的電源的電源開關、釋放按鈕以及用於選擇諸如人物拍攝模式等的拍攝模式的設置按鈕等的用於操作照相機的操作構件。當操作這些開關或按鈕時,向系統控制器112輸入與該操作相對應的信號。釋放按鈕連接有通過拍攝者對釋放按鈕進行的第一衝程操作(半按下)所接通的開關SWl和通過對釋放按鈕的第二衝程操作(完全按下)所接通的開關SW2。焦點調節模式包括可通過拍攝者的操作適當設置的任意選擇模式、區域放大模式和自動選擇模式。圖2A和2B示出根據本典型實施例的照相機(攝像設備)的外觀。圖2A是照相機的後視圖,而圖2B是照相機的正視圖。參考圖2A和2B說明照相機的操作構件。參考圖2B,說明配置在照相機正面的操作構件。照相機機體201包括釋放按鈕204、主電子撥盤203和拍攝模式撥盤202。拍攝鏡頭101可從照相機機體201拆卸。在該圖中,分別以[REL]、[MDIAL]和[模式]表示釋放按鈕204、主電子撥盤203和拍攝模式撥盤 202。釋放按鈕204是兩級按下開關。當拍攝者半按下釋放按鈕時,接通第一級的開關SWl (第一開關)。當接通開關SWl時,開始作為照相機的拍攝準備操作的自動調焦(AF)操作或測光操作。當拍攝者進一步按下釋放按鈕104時(完全按下),接通第二級的開關SW2(第二開關)。當接通開關SW2時,執行照相機的拍攝操作。拍攝模式撥盤202是撥盤式開關。拍攝模式撥盤202使得能夠設置照相機的拍攝模式。主電子撥盤203是與其它操作構件一起用於向照相機輸入數值或者切換各種操作模式的多功能信號輸入構件。
接著參考圖2A,說明配置在照相機背面上的操作構件。在照相機的背面上配置有諸如信息按鈕205、菜單按鈕206、隊列按鈕207、播放按鈕208和清除按鈕209等的按鈕開關。還配置有包括副電子撥盤212、設置按鈕213和八向輸入開關214的輸入開關、以及顯示設備121。在該圖中,分別以[INFO]、[菜單]、[Q]、[播放]、[清除]、[SDIAL]、[設置]和[MLT]表示信息按鈕205、菜單按鈕206、隊列按鈕207、播放按鈕208、清除按鈕209、副電子撥盤212、設置按鈕213和八向輸入開關214。副電子撥盤212是與其它操作構件一起用於向照相機輸入數值或切換各種操作模式的多功能信號輸入構件。設置按鈕231用於確定設置值。八向輸入開關214用於在八個方向上,即上、下、左、右和斜方向上移動畫面上的指針(焦點顯示或標籤選擇顯示)。根據畫面分別確定可移動方向。八向輸入開關214還用於選擇AF框。顯示設備121是裝配在照相機機體201的背面上的圖像顯示單元。顯示設備121可以顯示實時取景圖像、各種設置菜單、以及照相機的測光值和操作狀態。信息按鈕205是用於切換在顯示設備121上所顯示的內容的開關。當在菜單畫面上按下信息按鈕205時,可以在按下該按鈕的同時顯示指示。菜單按鈕206用於顯示菜單畫面以將照相機設置為各種狀態。在菜單畫面上,顯示設置項的列表。當通過副電子撥盤212選擇設置項、並且基於想要的設置項按下設置按鈕213時,出現該設置項的設置畫面。還可以使用主電子撥盤203和八向輸入開關214來選擇設置項和設置值。下面說明用於通過菜單畫面設置AF操作模式的方法。當在菜單畫面上開啟隊列按鈕207時,將畫面切換成用於詳細設置相關項的畫面。可以在該畫面上設置這些詳細項。當開啟播放按鈕208時,將照相機設置為再現模式,並且在顯示設備121上顯示記錄在記錄介質119中的圖像信號數據。當在這種情況下開啟清除按鈕209時,可以從記錄介質119清除所顯示的圖像數據。當在菜單畫面的詳細設置畫面上開啟清除按鈕209時,可以使詳細設置的內容恢復成初始設置值。接著參考圖4A,說明在開啟菜單按鈕206時所顯示的菜單畫面。大標籤302是用於對菜單的大項進行分類的標籤顯示。大標籤包括「拍攝」標籤、「AF」標籤、「播放」標籤、「設置」標籤、「自定義功能」標籤和「我的菜單」標籤,其中,顯示表示各功能的圖標。標籤底黑顯示(標籤選中顯示352)表示選擇了該標籤。圖4A示出選擇了 「拍攝」標籤(該圖中的「REC」)的例子。將大標籤302分成多個小標籤303。可以將一個小標籤的內容顯示在一個畫面上。顯示與小標籤303的數量相對應的正方形標記。通過黑色正方形(小標籤選中顯示353)顯示所選擇的小標籤。圖4A示出小標籤303是「REC 3」的例子。在小標籤名稱顯示304上,顯示所選擇的小標籤303的名稱。與小標籤名稱顯示304相鄰,顯示小標籤303的簡單向導(小標籤嚮導305)。在設置區域306中顯示選擇的小標籤303的設置項和設置值。可以省略小標籤嚮導305。可以通過在菜單畫面上操作主電子撥盤203來選擇小標籤303。當將該撥盤向右轉動一檔時,選擇一個右邊的小標籤303。當從右端的小標籤303將該撥盤進一步向右轉動時,選擇下一(右邊的)大標籤302的左端的小標籤303。當向左轉動主電子撥盤203時,選擇左邊的小標籤303。當從左端的小標籤303進一步向左轉動該撥盤時,選擇前一(左邊的)大標籤302的右端的小標籤303。八向輸入開關214在水平方向上的操作使得能夠進 行相同的選擇。通過副電子撥盤212選擇設置區域306中所顯示的各設置項。還可以通過八向輸入開關214在垂直方向上的操作來選擇設置項。大標籤302、小標籤303和設置項的選擇方法不局限於上述例子。僅大標籤302可以通過八向輸入開關214直接選擇,或者其它操作構件可以以輔助方式使用。參考圖4B,說明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操作模式的設置畫面(伺服設置畫面401)。將作為菜單畫面之一的伺服設置畫面401分類為大標籤分類「AF」標籤中的第一(左端)小標籤。在圖4B中,選擇了 AF標籤402,並且以黑色正方形顯示第一小標籤(伺服設置小標籤403)。將小標籤名稱顯示304和小標籤嚮導305分別顯示為「AF I」和「伺服設置」,因此該畫面可以被理解為「伺服設置」。在伺服設置畫面的設置區域306的左端,垂直排列操作模式圖標411 416。下面說明各個圖標的操作模式。以黑色框表示所選擇的操作模式圖標(焦點顯示450)。副電子撥盤212或八向輸入開關214的垂直操作使得能夠選擇操作模式。將焦點顯示450移動至所選擇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位於設置區域306上部、操作模式圖標411 416的右邊。在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中顯示操作模式名稱407和操作模式說明408。在操作模式名稱407中,顯示選擇的操作模式(與焦點顯示中所顯示的圖標相對應的操作模式)的名稱。在操作模式說明408中顯示對操作模式的簡要說明。下面說明對各個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說明的內容。在設置區域306的下部(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下方),顯示多個參數421、422和423以及參數刻度424、425和426。與「被攝體跟隨特性」有關的參數I (421)是用於設置在利用伺服AF進行焦點檢測期間、當AF框移出被攝體外時的補充特性的設置項。當將參數I設置到正側時,實現這樣的設置該設置使得照相機能夠容易地聚焦於通過AF框新捕獲的被攝體,並且適合於使照相機快速聚焦於進入AF框內的被攝體以順次拍攝圖像的情況。與設置+ I相比,利用設置+ 2,對其它被攝體的反應更快。相反,當將參數I設置在負側時,實現即使AF框移出被攝體外一會兒、也使照相機繼續聚焦於目標被攝體的設置。與設置一 I相比,利用設置一 2,拍攝目標被攝體的時間更長。「被攝體跟隨特性」具有兩級調整寬度,其中,標準設置為O,「快速」側被設置成正側,並且「保持」側被設置成負側。可以將設置值設置成正的和負的,其中,以如圖7B所示的水平軸的中央為O的±2的刻度和指針來顯示參數I的刻度。與「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有關的參數2 (422)是用於針對諸如被攝體的加速、減速或者停止等的速度變化改變伺服AF的操作的參數(設置項)。利用設置0,對於沒有突然加速/減速的被攝體焦點穩定。設置+ I或+ 2適於突然加速、減速或停止的被攝體。對於速度變化小的被攝體,設置+ I或+ 2可能使焦點不穩定,因此,需要針對被攝體的速度變化進行適當的設置。與設置+ I相比,利用設置+2,照相機可以跟隨更大的速度變化。「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涉及加速或減速。因此,不將設置值設置成負的,而是設置成三級O、+ I和+ 2。以如圖8B所示的水平軸的O 2的刻度和指針顯示參數2的刻度。與「AF框切換特性」有關的參數3 (423)是在自動選擇要使用的多個AF框時發揮作用的設置項。當拍攝垂直或水平方向移動的被攝體時,可以改變用於自動選擇AF框的特性。在標準設置O時,AF框切換慢。在設置+ I和+2時,作為對輕微焦點變化的反應,用於焦點檢測的AF框移動。與設置+ I相比,利用設置+2,AF框切換更平滑。在設置+1 或+ 2的情況下,AF框切換可能會過於平滑。因此重要的是根據被攝體來執行設置。「AF框切換特性」是用於AF框切換容易度的參數。因此,不會將設置值設置成負的,而是設置成三級O、+ I和+ 2。參數3的刻度426與圖8B所示的相同。操作指南區域430位於設置區域306的最下部。在該區域中顯示要使用的操作構件的圖標及其指南。在伺服設置畫面401上,顯示信息按鈕205的圖標431 (操作構件圖標I)和操作構件指南432 (操作構件指南I)、以及隊列按鈕207的圖標433 (操作構件圖標2)和操作構件指南434 (操作構件指南2)。將操作構件指南I (432)顯示為表示通過操作信息按鈕205執行幫助顯示的「幫助」。將操作構件指南2 (434)顯示為表示通過隊列按鈕207將畫面改變成用於執行詳細設置的畫面的「詳細設置」。接著說明各個操作模式和各個參數。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1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1」,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高通用性基本設置」。這些參數的初始值分別為「被攝體跟隨特性」:0,「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0,和「AF框切換特性」 :0。將初始設置值存儲在系統控制器112的RAM中。「情況I」是能夠應對許多拍攝場景和被攝體的高通用性設置。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2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2」,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用於被攝體由於障礙物和移動活躍而易於移出AF框的場景」。這些參數的初始設置值分別為,「被攝體跟隨特性」 一 1,「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0,和「AF框切換特性」 :0。「情況2」是用於即使在目標被攝體移出AF框外一會兒時也持續聚焦於被攝體的設置。該設置對於障礙物在某瞬間來到被攝體前面或者被攝體移動活躍從而移出AF框外的場景是有效的。當被攝體長時間在AF框外時,將「被攝體跟隨特性」設置成一 2更有效。具體的拍攝場景有蝶泳、自由式滑雪和網球。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3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3」,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用於快速設置聚焦於進入AF框的被攝體的場景」。這些參數的初始設置值分別是,「被攝體跟隨特性」 + I,「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0,和「AF框切換特性」O0「情況3」是用於在伺服AF期間拍攝被攝體時快速聚焦於其它被攝體的設置。該設置對於快速設置聚焦於在AF框內所捕獲的被攝體或者順次拍攝不同的被攝體的場景是有效的。當將「被攝體跟隨特性」設置成+2時,實現用於更快地開始調焦的設置。具體的拍攝場景有高山滑降滑雪或自行車公路賽的開始。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4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4」,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用於被攝體的速度變化大的場景」。這些參數的初始設置值分別為「被攝體跟隨特性」 :0、「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 I和「AF框切換特性」 :0。「情況4」是用於即使在被攝體的移動速度瞬間變化大時也以跟隨速度變化的方式 聚焦於被攝體的設置。該設置對於被攝體突然移動、加速、減速或停止的場景是有效的。在被攝體速度變化小的情況下,調焦可能變得不穩定。當AF不能跟隨速度變化時,更有效的是將「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設置成+ 2。具體的拍攝場景有賽車和足球。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5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5」,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用於被攝體的垂直和水平移動大的場景」。這些參數的初始設置值分別為「被攝體跟隨特性」 :0、「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0和「AF框切換特性」 + I0「情況5」在自動選擇多個AF框時發揮作用。這是用於在目標被攝體的垂直和水平移動大因而聚焦困難時、在自動切換成可以容易地檢測到焦點的AF框的同時繼續聚焦的設置。為了積極執行AF框切換,將「AF框切換特性」設置成十2。拍攝場景例子有花樣滑冰和飛行競速比賽。當選擇操作模式圖標416時,將操作模式名稱407顯示為「情況6」,並且將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為「用於被攝體的速度變化及垂直和水平移動大的場景」。這些參數的初始設置值分別是「被攝體跟隨特性」:0、「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I和「AF框切換特性,,:+ I。「情況6」在自動選擇AF框時發揮作用。這是用於即使在被攝體的移動速度瞬間變化大時,也通過跟隨其速度變化持續聚焦於被攝體的設置。當目標被攝體的垂直和水平移動大因而聚焦困難時,在切換成自動焦點檢測容易處的AF框的同時繼續進行聚焦。當AF不能跟隨速度變化時,將「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設置成+ 2可能更為有效。為了積極執行AF框切換,將「AF框切換特性」設置成+2。具體的拍攝場景有籃球和韻律體操。如上所述,由於將操作模式名稱407和操作模式說明408顯示在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中,所以用戶可以精確地選擇操作模式。操作模式的選擇使得用戶可以在無需過多知道參數I 3的效果的情況下,集中進行適於拍攝的設置。下面參考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操作模式的設置。從步驟S300開始操作模式的設置。在步驟S301,當用戶操作操作單元122時,在顯示設備上顯示作為操作模式選擇畫面的圖4B所示的伺服設置畫面401。更具體地,用戶開啟菜單按鈕206並且操作主電子撥盤203 (或者水平操作八向輸入開關214)以選擇AF標籤402和伺服設置小標籤403。當在伺服設置畫面401上操作副電子撥盤212時,焦點顯示450的位置改變成選擇其它操作模式。副電子撥盤212和系統控制器112構成操作模式選擇單元。在選擇了其它操作模式之後,在步驟S302,根據所選擇的操作模式改變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和各參數刻度的顯示。然後,存儲所選擇的操作模式,並且處理進入步驟S303。在步驟S303,判斷是否按下了信息按鈕205。當判斷為按下了信息按鈕205時(步驟S303為「0N」),在步驟S304,顯示與所選擇的操作模式有關的幫助畫面。參考圖5A,說明操作模式幫助畫面501。操作模式幫助畫面501最上面的行是標題顯示區域502。在該區域中,從左側開始,顯示表示幫助畫面的幫助圖標503、操作模式圖標I (411)和操作模式名稱463。當選擇了操作模式圖標I時,在操作模式名稱463中顯示「情況I」。在標題顯示區域502的下方顯示幫助說明504。在該區域中,顯示操作模式說明408的內容。幫助說明504描述比操作模式指南區域406中所顯示的操作模式說明408更具體的內容。說明適於該操作模式的場景、各參數的操作和用於有效改變其值的方法。由於說明了具體的拍攝場景例子,所以用戶可以選擇最佳操作模式。返回參考圖3的流程圖,在步驟S305,判斷信息按鈕205是否為0N。在信息按鈕 205為ON時(步驟S305為「0N」)處理經步驟S305和S304循環,以繼續顯示操作模式幫助畫面501。當信息按鈕205是OFF時(步驟S305為「OFF」),將幫助畫面改變成伺服設置畫面401,並且處理進入步驟S306。在步驟S306,判斷隊列按鈕207是否為0N。當隊列按鈕207為ON時(步驟S306為「0N」),處理進入步驟S310以執行詳細參數設置。當隊列按鈕207為OFF時(步驟S306為「OFF」 ),處理進入步驟S330。在步驟S330,判斷菜單按鈕206的狀態。當菜單按鈕206為OFF時(步驟S330為「OFF」),處理返回到步驟S301以重複伺服設置畫面的處理。當菜單按鈕206為ON時(步驟S330為「0N」),在步驟S331,結束伺服設置菜單(即菜單畫面)上的設置操作。圖9是示出步驟S300 S306以及步驟S330和S331的操作的狀態變換圖。當用戶開啟菜單按鈕206時,處理進入虛線內的菜單畫面300 (整個菜單畫面)。當用戶再次開啟菜單按鈕206時,處理移出菜單畫面300。在菜單畫面300中,通過主電子撥盤203選擇
標籤(例如,e畫面301ο畫面401ο畫面4910)0另一方面,通過副電子撥盤212選擇菜單畫面上所顯示的項。在伺服設置畫面上選擇伺服操作模式(畫面401 e畫面401 be畫面401 Ce)。可以通過水平和垂直操作八向輸入開關214來操作主電子撥盤203和副電子撥盤212。在伺服設置畫面401上,在用戶按下信息按鈕205時,顯示針對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幫助畫面501。當用戶釋放信息按鈕205時,處理返回到原始畫面。返回參考圖3的流程圖,在步驟S306,當隊列按鈕207是ON時(步驟S306為「0N」),處理進入步驟S310。在該步驟中,將伺服設置畫面40 I改變成詳細設置畫面471。參考圖6,說明詳細設置畫面471。在詳細設置畫面471上,焦點顯示452移動至圍繞參數I (421)和參數I刻度424這兩者的框。將所選擇的操作模式圖標顯示在操作模式選擇顯示451中。此外,改變在畫面的最下部的操作指南區域430中所顯示的內容。清除隊列按鈕207的圖標和指南顯示,並且改變成清除按鈕209的圖標433 (操作構件圖標3)和操作構件指南3 (434)。操作構件指南3是「初始設置」。當在詳細設置畫面471上開啟清除按鈕209時,參數I 「被攝體跟隨特性」、參數2 「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和參數3 「AF框切換特性」恢復成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的初始設置值。因此,例如,當設置值變化引起與用戶想要的操作不同的操作時,可以集中恢復初始設置值。清除按鈕209和系統控制器112構成初始設置值恢復單元。返回參考圖3的流程圖,在步驟S311,判斷是否按下了信息按鈕205。如果判斷為按下了信息按鈕205 (步驟S311為「0N」),則在步驟S312顯示針對所選擇的參數項的幫助畫面。參考圖5B,說明參數幫助畫面511。在參數幫助畫面511上,顯示對所選擇的參數項的說明。最上面的行是標題顯示區域502。在標題顯示區域中,從左邊開始,顯示表示幫助畫面的幫助圖標503和參數名稱(當選擇了參數I時,顯示「被攝體跟隨特性」)。將針對所選擇的參數的幫助說明504顯示在標題顯示區域502下方。當幫助說明504未落入畫面 內時,在右邊顯示滾動塊513和滾動條512,這表示存在下一畫面。通過在信息按鈕205處於ON時操作副電子撥盤212來執行滾動。通過在下面的操作指南區域430中顯示操作構件圖標4(437)來引導該滾動操作,其中,操作構件圖標4(437)表示同時操作信息按鈕205和副電子撥盤212。通過參數項的幫助說明504,可以知道參數的效果和如何改變設置值以實現想要的操作。具體內容與上述各參數的說明相同。返回參考圖3的流程圖,在顯示參數幫助畫面511之後,處理進入步驟S313,以判斷信息按鈕205是否為0N。在信息按鈕205為ON時(步驟S313為「0N」),通過處理經步驟S312和S313循環來持續顯示參數幫助畫面511。當信息按鈕205為OFF時(步驟S313為「OFF」 ),顯示從參數幫助畫面511改變成詳細設置畫面471,然後處理進入步驟S314。在步驟S314,用戶操作副電子撥盤212以選擇在設置中要改變的參數。更具體地,選擇參數1(421) 「被攝體跟隨特性」、參數2(422) 「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和參數3 (423) 「AF框切換特性」中的一個。在選擇了在設置中要改變的參數之後,在步驟S315,判斷設置按鈕213的狀態。當設置按鈕213為ON時(步驟S315為「0N」),處理進入步驟S316。而當設置按鈕213為OFF時(步驟S315為「0FF」),處理進入步驟S321。在步驟S316,顯示用於設置所選擇的參數的數值的畫面。當所選擇的參數是「被攝體跟隨特性」時,顯示圖7A所示的數值設置畫面461以設置參數數值。當參數是「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或「AF框切換特性」時,如圖8A所示,改變詳細設置畫面的顯示的一部分以設置參數數值。參考圖7A,說明數值設置畫面461。在該畫面的上部具有項顯示區域462。在參數I的數值設置畫面的情況下,顯示「被攝體跟隨特性」。在項顯示區域462下方,顯示當前操作模式圖標和操作模式名稱(在所示的例子中,操作模式圖標1(411)和操作模式名稱「情況1」463)。數值顯示區域464位於下方以顯示參數I的數值465。在更下方顯示參數I的刻度466。「被攝體跟隨特性」的刻度在左端為「一」、在中央為「O」、並且在右端為「 + 」。由於可以在以O為中心的範圍±2內設置參數,所以可以在左端和中央之間以及中央和右端之間分別顯示表示一 I和+ I的刻度。將設置值的指針顯示為黑色(在該圖中位於O處)。在該數值的負側和正側分別顯示「保持」(參數I的嚮導M 467)和「快速」(參數I的嚮導P 468),並且「保持」和「快速」表示具體操作。在該畫面的最下部顯示操作構件指南。信息按鈕205的圖標431和操作構件指南I (432)如上所述。另外,顯示設置按鈕213的圖標(435)及其相應的操作構件指南3 (436)。將操作構件指南3 (436)顯示為「0K」,這表示存儲了通過操作設置按鈕213改變後的值、以及該畫面變換成原始畫面。通過操作副電子撥盤212或水平操作八向輸入開關214來改變設置值。當進行該操作時,立即改變參數數值465以及參數I的刻度466的指針的顯示。然而,這時值尚未確定。換句話說,尚未存儲任何值作為參數I的設置值。將當前正設置的參數數值的指針顯示為黑色,並且以白色指針表示該操作模式下 的參數的初始設置值。這使得用戶能夠理解參數從其初始設置值改變了多少。通過將黑色指針改變至白色指針的位置,可以使設置值恢復成初始設置值。圖7B示出初始設置值為O並且當前正設置的值是+ 2的情況。圖8A示出參數2 「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的數值設置狀態。取消(483)除要設置的參數以外的參數和參數刻度,使得更容易識別要設置的項。圖8B詳細示出參數2的刻度425。顯示左端為「O」、中央為「I」且右端為「2」的參數刻度(484),這表示可以將參數設置成O 2。將當前正設置的參數數值的指針顯示為黑色,並且以白色指針表示初始設置值。可以通過操作副電子撥盤212或水平操作八向輸入開關214來改變指針位置。通過操作清除按鈕209,黑色指針返回至初始設置值的位置。通過設置按鈕213將參數數值確定為指針位置的數值。如上所述,由於各參數可以從通過操作模式所集中設置的值改變,所以可以根據各個拍攝場景確定參數。返回參考圖3的流程圖,在步驟S317,通過操作副電子撥盤212或水平操作八向輸入開關214,改變設置值。通過開啟設置按鈕213來存儲改變後的數值,但是當菜單按鈕206開啟時不存儲改變後的數值。在步驟S318,如果判斷為菜單按鈕206為0N(步驟S318為「0N」),則處理在不存儲改變後的數值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321。換句話說,取消數值改變。如果菜單按鈕206為OFF (步驟S318為「OFF」),則在步驟S319,判斷設置按鈕213的狀態。如果設置按鈕213為ON(步驟S319為「0N」),則處理進入步驟S320以存儲該數值。然後,處理進入步驟S321。如果設置按鈕213為OFF (步驟S319為「0FF」),則處理返回到步驟S316以循環進行數值改變的處理。系統控制器112的RAM構成用於存儲初始設置值和改變後的設置值的設置值存儲單元。副電子撥盤212 (或八向輸入開關214)、設置按鈕213和系統控制器112構成設置值改變單元。當開啟設置按鈕213以確定(存儲)改變後的數值或者開啟菜單按鈕206以取消數值改變時,參數數值改變畫面恢復成詳細設置畫面471。在步驟S321,判斷清除按鈕209的狀態。當清除按鈕209為OFF時(步驟S321為「OFF」),處理進入步驟S323。當清除按鈕209為ON時(步驟S321為「0N」),各參數恢復成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的初始設置值。例如,當操作模式是「情況I」時,將參數分別設置為「被攝體跟隨特性」 :0、「對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 :0和「AF框切換特性」 :0。在值恢復成初始設置之後,處理進入步驟S323。
在步驟S323,判斷隊列按鈕207的狀態。當隊列按鈕為OFF時(步驟S323為「OFF」),處理返回到步驟S310以繼續詳細設置畫面的處理。當隊列按鈕207為ON時(步驟S323為「0N」),將顯示從詳細設置畫面改變成伺服設置畫面,然後處理返回到步驟S330。圖10中的狀態變換圖示出步驟S306和步驟S310 S323的操作。當在伺服設置畫面401上開啟隊列按鈕207時,顯示詳細設置畫面I (471)。通過操作副電子拔盤212,選擇要改變數值的參數(畫面(471) e畫面(481) μ)。通過操作設置按鈕213,顯示用於改變數值的畫面(461和482)。在數值改變畫面(461和482)上,通過設置按鈕213確定值,並且通過菜單按鈕206取消值。通過信息按鈕205顯示參數幫助畫面511。當在詳細設置畫面(471、481、……)上開啟清除按鈕209時,三種類型的參數恢復成初始設置值。在本典型實施例中,存在三個設置項(參數1、2和3)。然而,設置項的數量可以是多個,即兩個以上。
儘管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局限於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結構和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設備,其用於控制攝像設備,其中,所述攝像設備包括用於檢測圖像形成光學系統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部件,所述控制設備包括 選擇部件,用於選擇自動調焦的操作模式以根據被攝體的移動控制所述焦點檢測部件的操作,其中,所述操作模式中的多個設置項的多個設置值相互不同; 存儲部件,用於存儲與所述操作模式相對應的設置項的設置值; 設置部件,用於從所述存儲部件讀取與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相對應的設置值,並且將所述多個設置項的設置值設置成初始設置值;以及 設置值改變部件,用於改變所述設置項的通過所述設置部件所設置的設置值,並且將改變後的設置值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件中, 其中,按照利用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改變了設置值的操作模式來控制所述焦點檢測部件的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能夠將所述設置項中的至少一個設置項的設置值改變成正設置和負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設置項與被攝體跟隨特性有關並且能夠設置第一設置值、第二設置值和第三設置值,其中,所述第二設置值比所述第一設置值更容易跟隨,所述第三設置值比所述第一設置值更不容易跟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能夠將所述設置項中的至少一個設置項的設置值改變成正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設置項與相對於被攝體的速度變化的跟隨特性相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設置項與用於將自動調焦框改變成其它的自動調焦框的閾值的改變相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通過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改變後的設置值能夠恢復成所述初始設置值。
8.根據權利要求I 7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顯示部件,所述顯示部件用於在設置畫面上顯示所述操作模式、所述設置項和所述設置值。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部件將通過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改變後的設置值與所述初始設置值一起顯示。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攝像設備的控制設備,其中,所述控制設備包括用於檢測圖像形成光學系統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部件。所述控制設備包括集中設置部件和設置值改變部件,其中所述集中設置部件用於從存儲部件讀取與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相對應的初始設置值,並且將多個設置項的設置值設置成所述初始設置值;以及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用於單獨改變通過所述集中設置部件所設置的設置項的設置值,並且將改變後的設置值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件中。按照利用所述設置值改變部件改變了設置值的操作模式來控制所述焦點檢測部件的操作。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2780844SQ201210144499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阪口武士, 青山圭介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