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0:58:51

專利名稱: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除去由衣物產生的纖維屑的除去裝置以及組裝有該除去裝置的烘乾裝置。
背景技術:
對衣物進行烘乾或洗衣的處理會導致從衣物分離出纖維屑(碎線頭等塵埃成分)。纖維屑會導致對衣物進行烘乾處理或洗衣處理等處理的處理裝置發生故障,或者會對處理裝置的周圍環境帶來衛生方面的問題。烘乾機、洗衣機、或兼備烘乾功能和洗衣功能的洗衣烘乾機在大多情況下具備用於除去纖維屑的過濾裝置。專利文獻I公開了從洗衣水除去纖維屑的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拆卸。能夠容易拆卸的過濾裝置對過濾裝置的組裝エ序來講比較有利。因此,具有能夠容易拆卸的結構的過濾裝置以比較低的價格製造。另ー方面,缺乏機械知識的一般的使用者也能夠容易地對此種過濾裝置進行拆卸或者無意識地被拆卸。這會導致過濾裝置的構成部件的損壞或者丟失。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11-57286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ー種具有不易發生無意識的拆卸的結構的除去裝置以及組裝有該除去裝置的烘乾裝置。本發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除去裝置,包括過濾部件,從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本發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烘乾裝置,用於烘乾衣物,包括烘乾槽,用於收容所述 衣物;以及循環系統,使烘乾所述烘乾槽中的所述衣物的烘乾空氣循環,其中,所述循環系統包含從所述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除去裝置,所述除去裝置包括過濾部件,從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本發明所涉及的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不僅能夠容易組裝,而且 不易發生無意識的拆卸。


圖I是ー實施方式的烘乾機的概略立體圖。圖2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正視圖。圖3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內部結構的概略剖視圖。圖6是表示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圖7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所具有的熱交換器的側視圖。圖8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所具有的過濾裝置、管組件、送風機、加熱器及管路的概略配置圖。圖9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所具有的熱交換器及過濾裝置的後視圖。圖10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所具有的過濾裝置的剖視圖。圖11是圖10所示的過濾裝置所具有的下側組件的剖視圖。圖12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俯視圖。圖13是圖10所示的過濾裝置所具有的上側組件的立體圖。圖14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的剖視圖。圖15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的正視圖。圖16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所具有的第一筐體的右側視圖。圖17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的概略剖視圖。圖18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的概略正視圖。圖19是表示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所具有的第一筐體及旋轉突起的圖。圖20是表示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所具有的第二筐體及支撐筒的圖。圖21是表示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所具有的第一筐體及第ニ筐體的圖。圖22是表示圖21所示的第二筐體的第一支撐筒與第一筐體的第一旋轉突起的圖。圖23是圖21所示的第二筐體的概略剖視圖。圖24是圖13所示的上側組件的立體圖。圖25是表示圖24所示的上側組件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除去裝置及烘乾裝置的ー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以下說明中所使用的表示「上」、「下」、「左」或「右」等方向的用語僅是用於明確說明,並不用來限定除去裝置及烘乾裝置的原理。(烘乾機的整體結構)圖I是除烘乾功能以外還具有洗衣功能的烘乾機的概略立體圖。圖2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正視圖。圖3是圖I所示的烘乾機的俯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圖I至圖3所示的烘乾機100作為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裝置而被例示。取而代之,不具有洗衣功能的烘乾機也可用作烘乾裝置。烘乾機100包括大致矩形箱狀的主筐體110。主筐體110包括正面壁111、正面壁111的相反側的背面壁112、直立在正面壁111與背面壁112之間的左側壁113及右側壁114。主筐體110還包括由正面壁111、背面壁112、左側壁113及右側壁114的上緣包圍的頂壁115、以及由正面壁111、背面壁112、左側壁113及右側壁114的下緣包圍的底壁116。烘乾機100還包括安裝在正面壁111上部的操作面板120。使用者可通過操作面板120輸入與烘乾機100的動作相關的信息(例如與用於洗滌、漂洗、脫水、烘乾的期間相關的信息及與所使用的洗滌劑相關的信息)。烘乾機100還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正面壁111上的門體130。使用者可打開門體130向主筐體110內投入衣物,或者取出主筐體110內的衣物。圖4是表示設置在主筐體110內的各部件的烘乾機100的立體圖。圖4所示的烘乾機100除去了正面壁111、背面壁112、左側壁113、右側壁114及頂壁115。圖5是表示設置在主筐體110內的各部件的烘乾機100的概略剖視圖。利用圖I、圖4及圖5進ー步對烘乾機100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烘乾機100包括收容衣物的處理槽200。在處理槽200形成有向正面壁111開ロ的投入ロ 201。如與圖I相關地進行說明那樣,使用者可打開門體130,經由投入口 201向處理槽200內投入衣物。或者,使用者可打開門體130,經由投入ロ 201從處理槽200取出衣物。在本實施方式中,處理槽200作為烘乾槽而被例示。如圖5所示,處理槽200包括貯存用於洗滌衣物的洗衣水的水槽210 ;以及設置在水槽210內的旋轉滾筒220。旋轉滾筒220包括大致圓筒狀的周壁221以及與投入ロ 201相向的底壁222。水槽210包括包圍旋轉滾筒220的周壁221的大致圓筒狀的周壁211 ;以及沿旋轉滾筒220的底壁222而形成的底壁212。旋轉滾筒220與水槽210大致同心設置。烘乾機100還包括從旋轉滾筒220的底壁222貫穿水槽210的底壁212而從底壁212突出的旋轉軸231 ;設置在水槽210的下方的驅動馬達230 ;以及用於向旋轉軸231傳遞驅動馬達230的驅動カ的驅動皮帶232。當驅動馬達230工作時,驅動力通過驅動皮帶232及旋轉軸231傳遞至旋轉滾筒220,從而旋轉滾筒220在水槽210內旋轉。如圖4所示,烘乾機100還包括連接主筐體110的底壁116與處理槽200的減振部件240 ;以及連接主筐體110的頂壁115與處理槽200的懸架部件245。在主筐體110內,支撐處理槽200的減振部件240及懸架部件245使處理槽200隨著旋轉滾筒220的旋轉而產生的振動衰減。因此,來自處理槽200的振動幾乎不會傳遞至主筐體110。如圖4所示,烘乾機100還包括控制裝置250。控制裝置250控制烘乾機100的各種動作。例如,當使用者對操作面板120進行操作而指示烘乾機100進行烘乾動作時,輸出控制信號而使驅動馬達230工作。如圖I所示,烘乾機100還包括用於向主筐體110內供應水的供水口 301。在本實施方式中,供水口 301出現在由頂壁115的背面緣117與頂壁115的左緣118所形成的角
落部。 如圖4所示,烘乾機100還包ロ設置在頂壁115下方的供水組件300。供水組件300包括與供水口 301連接的控制閥310以及包含固定有控制閥310的外面的筐體320。在筐體320內形成有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未圖示)。烘乾機100還包括與烘乾空氣進行熱交換,對烘乾空氣進行除溼的熱交換器400。在供水組件300的筐體320內,不僅形成有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而且還形成有用於供應對烘乾空氣進行除溼時所使用的除溼水的流路。控制閥310在控制裝置250的控制下切換從供水口 301向筐體320內供水或者停止供水。此外,控制閥310開閉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及用於供應除溼水的流路。例如,當使用者對操作面板120進行操作而指示開始洗滌エ序吋,控制閥310在控制裝置250的控制下允許水流入筐體320內。而且,控制閥310打開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其結果,水供應至處理槽200內。或者,當使用者對操作面板120進行操作而指示開始烘乾エ序時,控制閥310在控制裝置250的控制下允許水流入筐體320內。而且,控制閥310打開用於向熱交換器400供應除溼水的流路。其結果,除溼水供應至熱交換器400內,烘乾空氣被除溼。筐體320包括向右側突出的排水筒321。當控制閥310打開用於向熱交換器400供應除溼水的流路時,除溼水通過連接排水筒321與熱交換器400的連接管(未圖示)而流入熱交換器400。供水組件300還包括設置在筐體320內的收容盒330。在收容盒330內收容有洗滌エ序中所使用的洗滌劑或漂洗エ序中所使用的柔順劑。如圖I所示,收容盒330包括以可插入使用者手指的方式而形成的把手部331。使用者可使用把手部331從筐體320內拉出收容盒330。其結果,收容盒330的內部露出至主筐體110外。其後,使用者可向收容盒330內投入洗滌劑或柔順劑並將收容盒330推入筐體320內。當與圖4相關地說明的控制閥310打開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時,流入筐體320內的水與收容盒330內的洗滌劑或者柔順劑混合。其結果,在洗滌エ序中,收容盒330內的洗滌劑與從供水口 301供應的水混合而成的洗滌水供應至處理槽200。此外,在漂洗エ序中,收容盒330內的柔順劑與從供水口 301供應的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液供應至處理槽 200。如圖5所示,烘乾機100還包括連接供水組件300與水槽210的底壁212的上部的供水管350。當控制閥310打開用於向處理槽200供應水的流路時,從供水口 301供應的水通過供水管350供應至處理槽200內。烘乾機100還包括連接於水槽210的周壁211的下部的排水管360 ;以及在控制裝置250的控制下開閉排水管360的排水閥361。如圖4所示,在主筐體110的底壁116側面形成有排水ロ 362。排水管360連通至排水ロ 362。當排水閥361打開排水管360時,處理槽200內的水經由排水ロ 362排出至主筐體110外。如圖5所示,熱交換器400連接於水槽210的底壁212的下部。因此,從供水組件300供應至熱交換器400的除溼水最終流入處理槽200內。當排水閥361打開排水管360時,烘乾空氣的除溼中所使用的除溼水也經由排水ロ 362排出至主筐體110外。烘乾機100包括與排水管360連接的過濾組件500。排水管360經由過濾組件500 連接於排水ロ 362。過濾組件500包括用於從流過排水管360中的水除去纖維屑或其他異物的過濾構件510。因此,經過濾構件510除去了纖維屑等異物的水從排水ロ 362排出。過濾組件500固定於正面壁111。如與圖4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減振部件240以及懸架部件245使來自處理槽200的振動衰減,因此,過濾組件500穩定地保持於正面壁111。如圖5所示,過濾構件510包括向正面壁111突出的把手部511。如圖I所示,正面壁111包括覆蓋控制裝置250的保護蓋251以及可轉動地安裝在保護蓋251上的門部252。過濾組件500固定於保護蓋251。當使用者打開門部252時把手部511露出。使用者可捏住把手部511取出過濾構件510。烘乾機100還包括讓用於烘乾處理槽200中的衣物的烘乾空氣循環的循環系統600。循環系統600不僅包括上述熱交換器400,而且還包括使烘乾空氣流入處理槽200內的送風機610 ;規定從送風機610至處理槽200為止的烘乾空氣的流路的管路615 ;以及對從送風機610流向處理槽200的烘乾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620。如圖4及圖5所示,管路615在投入ロ 201附近連接於水槽210的周壁211。當送風機610工作時,烘乾空氣通過管路615而流入處理槽200內。加熱器620對從送風機610流向處理槽200的烘乾空氣進行加熱,因此對處理槽200內的衣物吹出溫度比較高的烘乾空氣。其結果水分從衣物蒸發。包含蒸發的水分的烘乾空氣隨後流入與水槽210的底壁212連接的熱交換器400。如上所述,從供水組件300供應的除溼水在熱交換器400內流下,因此流入熱交換器400內的烘乾空氣被除溼。循環系統600還包括設置在送風機610與熱交換器400之間的過濾裝置700。熱交換器400包括與過濾裝置700連接的波紋管414。纖維屑從被吹出烘乾空氣的衣物分離。分離的纖維屑隨後通過熱交換器400及波紋管414流向過濾裝置700。過濾裝置700從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在本實施方式中,過濾裝置700作為除去裝置而被例示。如圖5所示,循環系統600還包括引導從過濾裝置700流向送風機610的烘乾空氣的管組件660。送風機610使管組件660內成為負壓,因此,經過濾裝置700除去纖維屑的烘乾空氣通過管組件660流向送風機610。據此,循環系統600在主筐體110內形成烘乾空氣的循環路徑。
(過濾裝置與熱交換器的連接結構)圖6是表示烘乾機100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利用圖I及圖6對烘乾機100的主筐體110的分解方法進行說明。形成主筐體110的上面的頂壁115使用螺絲等固定件固定於正面壁111、背面壁112、左側壁113及右側壁114等周壁上。對烘乾機100進行修理或者檢修的作業者可卸下固定件而從主筐體110的周壁除去頂壁115。據此,作業者可觀察烘乾機100的內部。圖7是熱交換器400的側視圖。利用圖5及圖7對從熱交換器400流向過濾裝置700的烘乾空氣的流動進行說明。熱交換器400包括與烘乾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管410。熱交換管410包括規定供烘乾空氣流動的流路的內面411。熱交換器400還包括用於對熱交換管410所規定的流路供應用於對烘乾空氣進行除溼的除溼水的大致圓筒狀的供水口 420。供水口 420包括最下方的第一供水口 421、形成在第一供水口 421的上方的第二供水口 422以及形成在第二供水口 422的上方的第三供水口 423。 熱交換管410包括流入ロ 412和形成在流入ロ 412的上方的排氣ロ 413。熱交換管410在流入ロ 412與排氣ロ 413之間向頂壁115延伸。如圖5所示,形成在熱交換器400的下端的流入ロ 412連接於水槽210的底壁212。在烘乾エ序中,向處理槽200送出的烘乾空氣通過流入ロ 412流入熱交換管410內。另外,在洗滌エ序或漂洗エ序的期間,供應至處理槽200內的水(洗滌水或包含柔順劑的水溶液)通過流入ロ 412流入熱交換管410內。流入熱交換管410內的烘乾空氣從形成在熱交換管410的上端的排氣ロ 413排出。其後,烘乾空氣通過過濾裝置700、送風機610以及加熱器620返回至處理槽200。圖8是過濾裝置700、管組件660、送風機610、加熱器620以及管路615的概略配置圖。利用圖I、圖4至圖8對除溼水向熱交換器400的供應進行說明。通過在處理槽200中的衣物的烘乾處理以及在熱交換器400中的熱交換,烘乾空氣的溫度低於剛經加熱器620加熱後的烘乾空氣的溫度。因此,在從過濾裝置700至送風機610為止的路徑中容易產生結露。管組件660包括朝向過濾裝置700向下方傾斜的底壁661 ;以及連接於底壁661的下端與熱交換器400的第三供水口 423的連接管662。在管組件660中結露並附著在管組件660的內面上的結露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底壁661而流下。其後,結露水通過連接管662以及第三供水口 423作為除溼水而供應至熱交換器400。在過濾裝置700中結露的結露水因重力作用以及烘乾空氣而滴至管組件660。其後,結露水沿管組件660的底壁661而流下,最終通過連接管662及第三供水口 423而作為除溼水供應至熱交換器400。送風機610包括設置在烘乾空氣的流路內的風扇611 ;以及使風扇611旋轉的驅動馬達612。附著在風扇611上的結露水因重力作用以及風扇611的旋轉而滴至管組件660。其後,結露水沿管組件660的底壁661而流下,最終通過連接管662以及第三供水口423而作為除溼水供應至熱交換器400。管組件660還包括設置在底壁661的下端部的止回閥663。止回閥663抑制烘乾空氣從熱交換器400直接流入管組件660。如與圖4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從供水口 301供應的水作為除溼水而通過從供水組件300的 筐體320突出的排水筒321排出。與排水筒321連接的連接管分別連接於熱交換器400的第一供水口 421以及第二供水口 422。 供應至熱交換器400內的除溼水邊由熱交換管410的內面411引導邊與烘乾空氣進行熱交換。其結果,烘乾空氣被除溼。沿熱交換管410的內面411流下的除溼水最終經由熱交換器400下端的流入ロ 412從熱交換器400排出。如圖6所不,熱交換器400包括第一殼體430以及設置在第一殼體430與主筐體110的背面壁112之間的第二殼體440。第二殼體440沿背面壁112設置。如圖7所示,第ニ殼體440重疊於第一殼體430而形成熱交換管410。流入ロ 412及排氣ロ 413形成在第ー殼體430上。供水口 420形成在第二殼體440上。第一殼體430以及第ニ殼體440形成大致C狀彎曲的流路。從形成在熱交換器400下端的流入ロ 412流入的烘乾空氣通過彎曲的流路,並從形成在熱交換器400上端的排氣ロ 413排出。圖7中示出了水平線HL以及呈大致圓筒狀的排氣ロ 413的中心線LI。熱交換器400較為理想的是以排氣ロ 413的中心線LI與水平線大致垂直的方式設置在主筐體110內。因此,與排氣ロ 413的中心線LI大致平行的第二殼體440的上側部分沿主筐體110的背面壁112而形成。圖9是表示熱交換器400與過濾裝置700之間的連接結構的後視圖。利用圖I、圖
6、圖7及圖9對熱交換器400與過濾裝置700之間的連接結構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連接排氣ロ 413與過濾裝置700的波紋管414的下端使用固定帶416固定在排氣ロ 413。同樣地,波紋管414的上端也使用固定帶417固定在過濾裝置700上。如圖6及圖9所示,過濾裝置700相對於排氣ロ 413的中心線LI而向水平方向(離開右側壁114的方向)偏移設置。如與圖6相關的進行說明的那樣,作業者可卸下頂壁115。其後,作業者可卸下在波紋管414的固定中所使用的固定帶416、417而除去波紋管414。如圖9所示,烘乾機100還包括用於測定洗衣水的物性的導電傳感器450和接地電極460。導電傳感器450以及接地電極460突出至熱交換管410的內部。如上所述,含有纖維屑的烘乾空氣或含有纖維屑的洗滌水流入熱交換管410內。烘乾空氣或洗滌水中的纖維屑易於堆積在突出至熱交換管410內部的導電傳感器450以及接地電極460上。排氣ロ 413向上方開ロ(即向頂壁115開ロ)。過濾裝置700向與排氣ロ 413開ロ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背面壁112的方向)偏移,因此作業者的視線通過排氣ロ 413到達熱交換管410的內面411。因此,已將波紋管414除去的作業者可經由排氣ロ 413觀察熱交換管410的內部,從而易於確認纖維屑是否堆積在導電傳感器450及/或接地電極460 上。(過濾裝置)圖10是與波紋管414連接的過濾裝置700的剖視圖。利用圖I、圖8及圖10對過濾裝置700進行說明。過濾裝置700包括下側組件710和設置在下側組件710的上方的上側組件720。下側組件710在主筐體110內部是被固定的,與此不同,上側組件720可容易地從主筐體110卸下。與圖8相關地進行說明的導管組件660安裝在下側組件710上。
圖11是下側組件710的剖視圖。利用圖10及圖11對下側組件710進行說明。下側組件710包括用於收容上側組件720的筐體730。筐體730包括形成有向波紋管414突出的大致圓筒狀的流入ロ 731的右側壁732 ;以及與右側壁732相向的左側壁733。烘乾空氣通過波紋管414以及流入ロ 731而流入過濾裝置700內。下側組件710還包括連接右側壁732與左側壁733的下側過濾部735。下側過濾部735將筐體730所形成的內部空間分割為連通至流入ロ 731的上側空間US和與上側空間US鄰接的下側空間LS。從流入口 731流入的烘乾空氣流入上側空間US之後到達形成在上側空間US下方的下側空間LS。如圖10所示,在上側空間US內收容上側組件720。上側組件720包括上側過濾部 725。上側過濾部725鄰接於下側過濾部735。此外,上側過濾部725與下側過濾部735大
致平行。從流入ロ 731流入的烘乾空氣流入設置在上側空間US內的上側組件720內。流入上側組件720內的烘乾空氣沿朝向左側壁733的第一方向FD(即沿背面壁112的方向)流動。下側過濾部735與左側壁733的連接部分形成在下側過濾部735與右側壁732的連接部分的上方。因此,下側過濾部735以及與下側過濾部735平行的上側過濾部725,相對於第一方向FD的烘乾空氣的流向而傾斜(在圖10中,0° < 0 <90° (0為上側過濾部725相對於第一方向FD的傾斜角度))。下側過濾部735以及上側過濾部725從自上側空間US流向下側空間LS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如上所述,下側過濾部735以及上側過濾部725相對於第一方向FD的烘乾空氣的流向而傾斜,因此可確保用於除去纖維屑的比較大的面積。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側過濾部725及下側過濾部735作為過濾部件而被例示。圖12是除去上側組件720的烘乾機100的俯視圖。利用圖3、圖10至圖12對下側過濾部735的清掃方法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在主筐體110的頂壁115形成有向上方開ロ的取出口 701。上側組件720通過取出ロ 701插入上側空間US而安裝於主筐體110。當通過取出ロ 701從主筐體110取出上側組件720時,下側過濾部735就會露出。如上所述,下側過濾部735連接於過濾裝置700的右側壁732與左側壁733,因此使用者可通過取出口 701容易地觀察下側過濾部735。因此,使用者可容易地發現及除去堆積在下側過濾部735上的纖維屑。利用圖5、圖6、圖10及圖11對過濾裝置700內的烘乾空氣的流動進行說明。如圖10所示,從流入口 731流入上側空間US的烘乾空氣沿第一方向FD(從右側壁732朝向左側壁733的方向)流動。其後,烘乾空氣朝下方向DD流動。如圖5所示,管組件660從過濾裝置700向正面方向延伸。因此,流入下側空間LS的烘乾空氣流向正面方向(即沿左側壁733的方向)併到達送風機610。在以下說明中,將從過濾裝置700流向送風機610的烘乾空氣的流動方向稱作第二方向SD。圖6概略性地表不第一方向FD以及第二方向SD的烘乾空氣的流動。如上所述,烘乾空氣向第一方向FD流動,其後向下方向DD流動。在此之後,烘乾空氣由下側組件710的筐體730以及管組件660被引導至與第一方向FD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SD。這種烘乾空氣的流動的扭轉發生在上側過濾部725以及下側過濾部735的周圍。其結果,在上側過濾部725以及下側過濾部735周圍,烘乾空氣的流動變得複雜,從而纖維屑在上側過濾部725以及下側過濾部735上的堆積位置發生變動。由於纖維屑在上側過濾部725以及下側過濾部735上適當地分散,因此,上側過濾部725以及下側過濾部735的網眼堵塞的頻率降低。如圖10及圖11所示,下側空間LS從下側組件710的筐體730的右側壁732向左側壁733逐漸擴大。如上所述,對於扭轉流動的烘乾空氣的流動,下側空間LS在位於離心方向的左側壁733附近的擴張有助於降低烘乾空氣的壓力損耗。
(上側組件)圖13是上側組件720的立體圖。圖14是上側組件720的剖視圖。利用圖3、圖
10、圖12至圖14對上側組件720進行說明。上側組件720不僅包括上述的上側過濾部725,而且還包括以能夠從主筐體110卸下的方式形成的筐體740和安裝在筐體740上的大致矩形狀的蓋體750。筐體740包括支撐上側過濾部725的第一筐體760和可旋轉地支撐第一筐體760的第二筐體770。蓋體750安裝於第二筐體770上。如與圖12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在主筐體110的頂壁115形成有取出口 701。如圖3所示,蓋體750覆蓋取出口 701。如圖13所示,呈大致三角箱狀的第一筐體760包含傾斜面761。傾斜面761呈格子狀。作為上側過濾部725使用的濾網安裝在格子狀的傾斜面761上。如與圖10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傾斜面761與下側過濾部735大致平行。圖15是上側組件720的正視圖。利用圖13及圖15進ー步對上側組件720進行說明。第一筐體760包括旋轉突起762。旋轉突起762形成在第一筐體760的右上端。第二筐體770包括與旋轉突起762大致相輔的支撐筒771。形成在第一筐體760的右上端的旋轉突起762插通於支撐筒771。其結果,第一筐體760可旋轉地支撐及連接於第二筐體770。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筐體760形成有旋轉突起762,在第二筐體770形成有支撐筒771。取而代之,也可以在第一筐體形成支撐筒,而在第二筐體形成旋轉軸。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突起762以及支撐筒771作為連接部件而被例示。此外,旋轉突起762作為旋轉部件而被例示。圖16是第一筐體760的右側視圖。利用圖10、圖13及圖16對第一筐體760進行說明。如圖10所示,第一筐體760全部收容在上側空間US內。如圖16所示,第一筐體760包括形成有開ロ部763的右側壁764。通過流入ロ 731的烘乾空氣經開ロ部763流入第一筐體760內。安裝在格子狀的傾斜面761上的上側過濾部725捕獲烘乾空氣中的纖維屑。如圖13所不,在第一筐體760位於該第一筐體760的左端連接於第二筐體770的第一位置時,第一筐體760以及第二筐體770協作形成用於收容由上側過濾部725捕獲的纖維屑的收容空間。圖17是具有向右側轉動的第一筐體760的上側組件720的概略剖視圖。利用圖13、圖16及圖17對從上側組件720除去纖維屑的除去方法進行說明。
當第一筐體760向第一筐體760的左端離開第二筐體770的離開方向(在圖17中為右側)轉動時,可除去由上側過濾部725捕獲的纖維屑。圖18是具有進ー步向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760的上側組件720的概略正視圖。利用圖15至圖18對第一筐體760的轉動進行說明。第一筐體760可繞旋轉突起762進ー步向離開方向轉動。如圖15所示,向右側大幅度突出的蓋體750包括右緣751。如圖18所示,右緣751接觸於向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760的右側壁764而限制第一筐體760的轉動。在以下說明中,將被蓋體750限制轉動的第一筐體760的位置稱作第二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蓋體750作為擋塊部件而被例
/Jn o圖18中以點劃線示出了當從第二筐體770除去蓋體750時從第二筐體770最大限度地向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760。如圖18所示,當從第二筐體770除去蓋體750吋, 第一筐體760可從第二位置進ー步向離開方向轉動。第二筐體770包括在與蓋體750的連接中所使用的連接部772。連接部772向外側突出。在從第二筐體770除去蓋體750之後,當第一筐體760最大限度地向離開方向轉動時,第一筐體760的右側壁764接觸於第ニ筐體770的連接部772。(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的連接結構)圖19表示第一筐體760的旋轉突起762。圖19(a)是第一筐體760的右側視圖。圖19(b)是向正面方向突出的旋轉突起762的局部正視圖,表示旋轉突起762的端面形狀。圖19(c)是表示向背面方向突出的旋轉突起762的端面形狀的局部後視圖。利用圖19對旋轉突起762進行說明。旋轉突起762包括向正面方向突出的第一旋轉突起765和形成在第一旋轉突起765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突起766。向第一旋轉突起765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旋轉突起766形成為與第一旋轉突起765大致同軸。大致圓柱形狀的第二旋轉突起766具有大致圓形的剖面。另ー方面,D形切割處理的第一旋轉突起765具有非圓形剖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旋轉突起765作為第一旋轉部而被例示。此外,第二旋轉突起766作為第二旋轉部而被例示。D形切割處理的第一旋轉突起765的周面包括平坦面767。平坦面767包括第一平坦面768、以及形成在第一平坦面768的相反側的第二平坦面769。第二平坦面769與第一平坦面768大致平行。第一旋轉突起765的周面還包括第一平坦面768與第二平坦面769之間的弧狀面781。圖20表示第二筐體770的支撐筒771。圖20(a)是第二筐體770的右側視圖。圖20(b)是從圖20(a)所示的箭頭A方向觀察的第二筐體770的局部剖面圖,表示插入第一旋轉突起765的支撐筒771。圖20 (c)是從圖20(a)所示的箭頭B方向觀察的第二筐體770的局部剖面圖,表示插入第二旋轉突起766的支撐筒771。利用圖19及圖20對支撐筒771進行說明。支撐筒771包括支撐第一旋轉突起765的第一支撐筒773、以及支撐第二旋轉突起766的第二支撐筒774。支撐筒771包括與旋轉突起762接觸的內面775。當第一筐體760轉動時,第一旋轉突起765的弧狀面781滑動接觸於第一支撐筒773的內面775。另ー方面,第一旋轉突起765的平坦面767離開第一支撐筒773的內面775。第二旋轉突起766的周面整體上接觸於第二支撐筒774的內面775。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支撐筒773的內面775相輔的弧狀面781作為滑接面而被例示。第二支撐筒774包括與第一支撐筒773相向的相向面776。第一支撐筒773包括與相向面776間隔第一距離Dl的第一部分777、以及與相向面776間隔第二距離D2的第二部分778。另外,第二距離D2長於第一距離D1。第一部分777包括規定形成在第一部分777與第二部分778之間的邊界上的空隙部G的緣部779。空隙部G以旋轉突起762的旋轉軸RX為基準朝半徑方向開ロ。圖21表示安裝於第二筐體770的第一筐體760。圖22表示圖21所示的第二筐體770的第一支撐筒773和圖21所示的第一筐體760的第一旋轉突起765。利用圖18、圖20至圖22對第一筐體760與第二筐體770的連接進行說明。圖21所示的第一筐體760的旋轉位置對應於圖18中以點劃線表示的第一筐體 760的位置。在圖21所示的第一筐體760的旋轉位置,第一筐體760連接於第二筐體770。在第一筐體760連接於第二筐體770之後,在第二筐體770上安裝蓋體750。在以下說明中,將圖21所示的第一筐體760的旋轉位置稱作安裝位置。如與圖18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蓋體750妨礙第一筐體760向安裝位置轉動。因此,只要不從第二筐體770除去蓋體750,就可維持第一筐體760與第二筐體770的連接。如圖22所示,規定空隙部G的緣部779包括規定空隙部G的上側邊界的上側緣部782和規定空隙部G的下側邊界的下側緣部783。上側緣部782與下側緣部783之間的距離被規定為大致等於第一旋轉突起765的第一平坦面768與第二平坦面769之間的距離。當第一筐體760到達安裝位置時,平坦面767與作為通過上側緣部782和下側緣部783的面而被規定的邊界面B大致垂直。第一平坦面768與第二平坦面769之間的距離在第一旋轉突起765的剖面尺寸中最短。因此,當第一筐體760位於安裝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時,緣部779妨礙第一旋轉突起765插入第一支撐筒773或者從第一支撐筒773卸下第一旋轉突起765。另ー方面,當第一筐體760到達安裝位置時,第一旋轉突起765通過空隙部G插入第一支撐筒773,或者第一旋轉突起765通過空隙部G與第一支撐筒773脫離。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旋轉突起766具有與第一旋轉突起765不同的剖面形狀。取而代之,第二旋轉突起也可具有與第一旋轉突起相同形狀的剖面(即鏡像形狀)。此外,第ニ支撐筒774具有與第一支撐筒773不同的形狀。取而代之,第二支撐筒也可相對於第一支撐筒而形成鏡像形狀。(從過濾裝置的散熱)圖23是第二筐體770的概略剖視圖。利用圖23對第二筐體770進行說明。第二筐體770包括水平橫放的底壁791、從底壁791向上方延伸設置的周壁792、以及形成在底壁791上面上的肋793。第二筐體770整體上呈盤形狀,底壁791以及周壁792形成相對於蓋體750而凹陷的凹區域。形成在底壁791上面的肋793沿周壁792的上面延伸。圖24是上側組件720的立體圖。利用圖I、圖12、圖23及圖24對上側組件720
進行說明。如圖24所示,第一筐體760、第二筐體770以及蓋體750連接在一起而一體化為上側組件720。如與圖12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蓋體750局部地覆蓋形成在主筐體110的頂壁115上的取出口 701。安裝在第二筐體770上的蓋體750也局部地覆蓋由第二筐體770的底壁791與周壁792所規定的凹區域。在蓋體750上形成有開ロ部754。蓋體750包括具有從主筐體110露出的外面(上面)的主板752 ;以及突出至由第二筐體770的底壁791與周壁792所規定的凹區域內的把手壁753。把手壁753從開ロ部754的緣部突出至相對於主筐體110而凹設的凹區域。
圖25表示上側組件720。圖25(a)是上側組件720的俯視圖。圖25(b)是沿圖25(a)所示的C-C線的剖視圖。利用圖5及圖25對從上側組件720的散熱進行說明。如與圖5相關地進行說明的那樣,烘乾空氣由加熱器620加熱。如圖25(b)所示,第二筐體770的底壁791及周壁792隔開第一筐體760與蓋體750之間。此外,底壁791以及周壁792與第一筐體760協作形成用於收容纖維屑的收容空間。經加熱器620加熱的烘乾空氣如圖25(b)的箭頭所示流入收容空間。因來自供幹空氣的熱傳導,底壁791以及周壁792被加熱。蓋體750的開ロ部754以及形成在與蓋體750相向的底壁791和周壁792的上面的肋793促進從底壁791以及周壁792散熱。因此,可抑制底壁791以及周壁792過度升溫。使用者可將手指插入蓋體750的開ロ部754中而從主筐體110除去上側組件720。如上所述,由於可抑制底壁791以及周壁792過度升溫,因此即便使用者的手指接觸於底壁791或周壁792,使用者也不會感到過熱。因此,可提供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的烘乾機100。上述的實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結構的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具有以下結構的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不僅能夠容易組裝,而且不易發生無意識的拆卸。上述實施方式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除去裝置,包括過濾部件,從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ー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第一筐體支撐從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過濾部件。安裝有擋塊部件的第二筐體能夠轉動地支撐第一筐體。連接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的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和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第一支撐筒包含與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緣部,緣部規定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位於第一位置的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過濾部件捕捉的纖維屑的收容空間。向離開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在第二位置被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當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緣部妨礙第一旋轉部通過空隙部而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因此,不易發生無意識地拆卸過濾裝置的情況。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當從所述第二筐體拆卸所述擋塊部件,且所述第一筐體從所述第二位置進ー步向所述離開方向轉動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根據所述結構,擋塊部件被拆卸且第一筐體轉動指定量以上,否則第一筐體不會與第二筐體分離。因此,不易發生無意識地拆卸過濾裝置的情況。另ー方面,第一旋轉部能夠通過空隙部而插入於第一支撐筒,因此,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較容易地被連接。在連接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之後安裝擋塊部件,則完成除去裝置。因此,能夠實現比較簡單的除去裝置的組裝エ序。
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一旋轉部接觸的內面,所述第一旋轉部包含在所述第一筐體轉動的期間與所述內面滑動接觸的滑接面、以及離開所述內面的平坦面,當所述平坦面垂直於所述第一筐體和所述第二筐體之間的邊界面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根據所述結構,第一旋轉部的滑接面在第一筐體轉動的期間滑接於第一支撐筒的內面,而第一旋轉部的平坦面離開內面。在平坦面上的第一旋轉部的旋轉半徑小於滑接面上的第一旋轉部的旋轉半徑,因此,當平坦面垂直於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之間的邊界面吋,第一旋轉部通過空隙部而從第一支撐筒脫離。另ー方面,如果第一筐體不轉動指定量以上,第一旋轉部就不能通過空隙部,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之間的連接被維持。因此,能夠提供具有不僅能夠容易組裝且不易發生無意識拆卸的結構的除去裝置。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平坦面包含第一平坦面、以及形成在該第一平坦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平坦面。根據所述結構,平坦面包含第一平坦面和形成在第一平坦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平坦面,因此,能夠將平坦面上的第一旋轉部的旋轉半徑與在滑接面上的第一旋轉部的旋轉半徑之差設定得較大。當平坦面垂直於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之間的邊界面時,第一旋轉部通過空隙部而從第一支撐筒脫離。另ー方面,如果第一筐體不轉動指定量以上,第一旋轉部就不能通過空隙部,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之間的連接被維持。因此,能夠提供具有不僅能夠容易組裝且不易發生無意識拆卸的結構的除去裝置。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平坦面與所述第一平坦面平行。根據所述結構,第一旋轉部容易通過空隙部。因此,能夠提供具有容易組裝的結構的除去裝置。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平坦面與所述第二平坦面之間的所述滑接面為與所述內面的輪廓相輔的弧狀面。根據所述結構,第一平坦面與第二平坦面之間的滑接面為與內面的輪廓相輔的弧狀面,因此,相對於第二筐體的第一筐體的轉動能夠順利地進行。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第二支撐筒相對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呈鏡像形狀,所述第二旋轉部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部呈鏡像形狀。根據所述結構,容易連接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上述實施方式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烘乾裝置,用於烘乾衣物,包括烘乾槽,用於收容所述衣物;以及循環系統,使烘乾所述烘乾槽中的所述衣物的烘乾空氣循環,其中,所述循環系統包含從所述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除去裝置,所述除去裝置包括過濾部件,從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 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烘乾裝置包括收容衣物的烘乾槽以及使烘乾烘乾槽中的衣物的烘乾空氣循環的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含從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除去裝置。第一筐體支撐從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過濾部件。安裝有擋塊部件的第二筐體能夠轉動地支撐第一筐體。連接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的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和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第一支撐筒包含與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第ニ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緣部,緣部規定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位於第一位置的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過濾部件捕捉的纖維屑的收容空間。向離開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在第二位置被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當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緣部妨礙第一旋轉部通過空隙部而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因此,不易發生無意識地拆卸過濾裝置的情況。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當從所述第二筐體拆卸所述擋塊部件,且所述第一筐體從所述第二位置進ー步向所述離開方向轉動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根據所述結構,擋塊部件被拆卸且第一筐體轉動指定量以上,否則第一筐體不會從第二筐體分離。因此,不易發生無意識地拆卸除去裝置的情況。另ー方面,第一旋轉部能夠通過空隙部而插入於第一支撐筒,因此,第一筐體和第二筐體比較容易地被連接。在連接第一筐體和第二筐體之後安裝擋塊部件,則完成除去裝置。因此,能夠實現比較簡單的除去裝置的組裝エ序。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主筐體,收容所述烘乾槽以及所述循環系統,其中,所述主筐體包含形成有用於取出所述除去裝置的取出口的頂壁,所述擋塊部件包含覆蓋所述取出口的蓋體。根據所述結構,在收容烘乾槽以及循環系統的主筐體的頂壁上形成有用於取出除去裝置的取出ロ。擋塊部件包含覆蓋取出ロ的蓋體,因此,除去裝置適當地被收容於主筐體內。而且,蓋體限制向離開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的第一筐體的轉動,因此,不易發生無意識地拆卸過濾裝置的情況。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適合用於烘乾衣物的裝置。
權利要求
1.ー種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過濾部件,從用於烘乾衣物的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 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 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 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 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 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 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 支撐筒, 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 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 當從所述第二筐體拆卸所述擋塊部件,且所述第一筐體從所述第二位置進ー步向所述離開方向轉動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一旋轉部接觸的內面, 所述第一旋轉部包含在所述第一筐體轉動的期間與所述內面滑動接觸的滑接面、以及離開所述內面的平坦面, 當所述平坦面垂直於所述第一筐體和所述第二筐體之間的邊界面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平坦面包含第一平坦面、以及形成在該第一平坦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平坦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第二平坦面與所述第一平坦面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平坦面與所述第二平坦面之間的所述滑接面為與所述內面的輪廓相輔的弧狀面。
7.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支撐筒相對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呈鏡像形狀, 所述第二旋轉部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部呈鏡像形狀。
8.一種烘乾裝置,用於烘乾衣物,其特徵在於包括 烘乾槽,用於收容所述衣物;以及循環系統,使烘乾所述烘乾槽中的所述衣物的烘乾空氣循環,其中, 所述循環系統包含從所述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的除去裝置, 所述除去裝置包括 過濾部件,從烘乾空氣中除去纖維屑; 第一筐體,支撐所述過濾部件; 第二筐體,可轉動地支撐所述第一筐體; 擋塊部件,安裝於所述第二筐體;以及 連接部件,連接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其中, 所述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插入該旋轉部件的支撐筒,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非圓形截面的第一旋轉部、以及該第一旋轉部的相反側的第二旋轉部, 所述支撐筒包含支撐所述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以及支撐所述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 所述第一支撐筒包含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第一距離的第一部分、以及與所述第二支撐筒間隔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規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以所述第一筐體的轉動軸為基準向半徑方向開ロ的空隙部的緣部, 當所述第一筐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轉動的期間,所述緣部妨礙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與所述第二筐體協作形成用於收容被所述過濾部件捕捉的所述纖維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筐體向離開所述第二筐體的離開方向轉動,並被所述擋塊部件限制轉動的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烘乾裝置,其特徵在幹 當從所述第二筐體拆卸所述擋塊部件,且所述第一筐體從所述第二位置進ー步向所述離開方向轉動時,所述第一旋轉部通過所述空隙部脫離於所述第一支撐筒。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烘乾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主筐體,收容所述烘乾槽以及所述循環系統,其中, 所述主筐體包含形成有用於取出所述除去裝置的取出口的頂壁, 所述擋塊部件包含覆蓋所述取出ロ的蓋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除去裝置以及烘乾裝置。除去裝置包括過濾部件;支撐過濾部件的第一筐體;支撐第一筐體的第二筐體;安裝於第二筐體的擋塊部件;以及連接第一筐體與第二筐體的連接部件,其中,連接部件包含旋轉部件和供旋轉部件插入的支撐筒,支撐筒包含支撐旋轉部件的第一旋轉部的第一支撐筒和支撐旋轉部件的第二旋轉部的第二支撐筒,第一支撐筒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規定空隙部的緣部,當存在擋塊部件的期間,妨礙第一旋轉部通過空隙部從第一支撐筒拆卸下來。據此,不僅能夠容易組裝,而且不易發生無意識的拆卸。
文檔編號D06F39/10GK102653914SQ201210052619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日
發明者井上貴裕, 小谷淳二, 磯野芳博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