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建築物及其所用的板和該建築物的建造方法

2023-06-06 13:07:11

專利名稱:一種建築物及其所用的板和該建築物的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建築物。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到適合使用在住宅群中的建築物。本發明延伸到用作建築物結構構件的板,並且進一步延伸到建造該建築物的方法。
用於低造價住宅群的傳統建築物仍然相當貴,這主要是因為所使用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需要長的施工工期,而且常常要使用熟練的勞動力。某些種類的房子的基本結構使用磚和砂漿,由於需要消耗高的勞動力,因此,這種房子無可避免地是相當昂貴的。另外一些房子主要使用予制結構構件,由於這些構件的量多和體積大,且沒有可疊性,因此,它們可能帶來運輸問題。另外,傳統房子會造成溫度方面的不足,而且,由於美和經濟的相互影響,它們只能用有限的方法來使它們自己有助於環境和居民。在前面提到的內容中,一般可能談到建在矮的營地中的房子。將會明白,都市化和不利的經濟條件現在會引起不斷增加的矮胖問題,這個問題最後當然會對環境和居民自己造成非常大的付作用。用於住宅群的最一般的房子的另一個不足是不能擴建和改造以提高檔次,特別是在其外邊不能形成保溫。
從世界範圍來看,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沒有足夠的住房。各種政府每年花費成十億上百億美元來緩解住宅問題,但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這主要是上面提到的運輸,施工以及還有管理問題所造成的。長的施工工期造成另外的積壓事情,它們會引起另外的社會和經濟的遲滯。
申請人注意到表示各種形式建築物的下列專利德國專利號為DT2950-719的專利,專利權人為Schlather F,在1978年12月18日公開了一種由波紋型材所構成的建築物,該波紋型材由對該建築物來說是必要的一個另外的木結構所支撐。因此,這種建築物的缺點包括建造該建築物所需要的大量的構件,由於需要較長的施工工期,因此它使得這種建築物不太適合住宅群。而且,在結構中需要空腔,以填充作為保溫材料的聚苯乙烯顆粒。還需要特種基礎,即包括具有聚苯乙烯顆粒的加氣混凝土,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該建築物的造價。
法國專利號為2529928,專利權人為Chayal P.的專利,在1982年7月9日,公開了一緊湊的梯形結構,該結構由7塊板組成,這些板通常形成一隧道,該隧道在太陽能採暖方面不是最適宜的,因為4塊牆體中的僅二塊傾斜的牆體可以被用於太陽能採暖。為包裝和運輸目的,將每塊板相互之間以鉸接的方式連接起來。這種建築物的缺點是包括許多複雜的連接,這將使這種建築物相當貴。
英國專利號為1330508,專利權人為Univezsal Papertech公司的專利,在1970年10月19日公開了一種預製建築物,這種建築物也只有二塊傾斜的牆體,有一個如上所提到的隧道形,並且在4塊牆體中僅二塊斜的牆體可以被用於太陽能採暖。這種建築物也是由施工構件所建成的,通過將空腔的牆體填充保溫材料來設法實現保溫。這裡的保溫是從建築物的裡面來實現的。
美國專利號為4285174,專利權人為Knight B.V.的專利在1981年8月25日,公開了一種具有梯形鑲板的獨立式建築物。這種建築物是特別設計用於貯存散裝材料的,並不是用於人居住。除了前面提到的限制外,其牆體的形狀不會增加保溫的使用,且在太陽能採暖方面不是最恰當的。
美國專利號為4365453,專利權人為Lowe F.L.的專利,在1982年12月28日公開了一種具有波紋的矩形鑲板的無框架金屬建築物。但是,為了便於施工,需要吊車,因此增加了建設造價。板的形狀還對太陽能採暖來說不是最適宜的。可以實現房子的保溫,要達到此目的,在該結構中就需要有空腔。這種建築物的另一不足是在內外牆板之間的熱橋非常大。
上面提到的現有建築物垢總的不足是不能提供一種可以用簡單方法對其進行改進的基本單元。例如,通過在其外表面上形成保溫層來改進提高該基本單元。可以保溫的現有建築物基本上需要空腔,以用於填充材料,如顆粒。現有建築物的另一個缺點是不能擴展該建築物,以形成多個建築物群。另一個缺點是所使用的各種構件沒有可疊合性。
因此就有需要一種相對便宜的,環境好的建築物,這種建築物可以使用在住宅群工程中,並且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改進其保溫性能,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另外還需要容易運輸的可疊層板,這種板是用於建造該建築物的。
本發明的建築物包括一屋面和第一組至少4面牆,其特徵在於,每一面牆都是以具有成型的梯形牆板形式,每塊牆板包括-左側邊;
-右側邊;它與左側邊相對,該左側邊和右側邊都是在地面和屋面之間延伸;
-位於地面上的底邊,該底邊在左、右側邊之間延伸;和-位於屋面處的頂邊,該頂邊與所說底邊相對,並大致與其平行,它在左側邊和右側邊之間延伸,一牆板的左側邊靠近另一牆板的右側邊並被連接到其上,所有牆板都是用這種方法布置,從而牆板彼此相對地朝向建築物裡面傾斜;和在任何一牆板中設置的孔洞,該孔洞可以給出進入該建築物裡面的通道。
因此,一個重要特徵是不用使用框架來支撐牆板就可以建造本發明的建築物。從而可以形成一種無框架建築物。
為了擴展該建築物,它可以進一步包括一直立的長條形可拆卸板,該可拆卸的板設在不是具有進入孔的牆板的其它任何一塊牆板中,該可拆卸的牆板具有位於地面處的底邊。在取下這樣一種可拆卸的板之後,可以將該建築物連接至另外一個類似的建築物或車庫上,如將在附圖的詳細說明中將要解釋的。因此可以建成由多個建築組成的建築物群。
最好是每塊牆板具有合適的形狀,以便例如增強牆板的結構剛度。
在本發明的一最佳實施例中,在每塊牆板的底邊和頂邊之間延伸的截面具有一個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一L包括有一遠端的第一直立腿;和與第一腿橫向的第二腿,當沿著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其底邊時,該第二腿指向建築物的外邊,所說的第二腿有一遠端;
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要長,一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大多數L都是按這一方式布置。
每塊牆板的L形形狀的一個重要優選是它提供了結構剛度。該L形形狀,特別是該L的橫向第二腿的定向的另一個優點是在牆板的外側可以施加適當的基礎保溫砂漿層。該施加的砂漿層可以被該L的第二橫向腿吸住並吸在其上。該L形形狀還有一個重要優點是它使牆板可以堆疊。如在後面將要詳細介紹的一樣。在加熱合適地定位在牆板的外側上的管的孔口內的水方面,該L形形狀也是有利的。
最好是,左側邊有一左側翼,右側邊有一右側翼,將一牆板的左側邊的左側翼連接到另一牆板的右側邊的相鄰右側翼上,所有牆板都用這種方式連接。
在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中,每塊牆板包括許多底板。在本發明的這一實施例中,每塊牆板包括左邊一組和右邊一組梯形底板,每一組包括三塊底板,即底底板,中間底板和頂底板,該三塊底板中的每一塊都包括-外側邊;
與該外側邊相對的一內側邊,該外側邊和內側邊在地面和屋面之間延伸;
在該外側邊和內側邊之間延伸的底邊;和在該外側邊和內側邊之間延伸,並與該底邊相對,且大致平行於該底邊的頂邊;
每一組中的三塊底板是布置得使得底底板靠近地面,它的底邊在地面上;
頂底板靠近屋面,它的頂邊位於屋面處;
中間底板位於底底板和頂底板之間,它的底邊與底底板的頂邊相連接,它的頂邊與頂底板的底邊相連接,和對於每塊牆板左邊一組中的三塊底板的外側邊彼此對齊,以形成牆板的左側邊,右邊一組中的三塊底板的外側邊彼此對齊,以形成牆板的右側邊,所說的左邊一組和右邊一組的二塊底底板中的底邊相互對齊,以形成牆板的底邊,所說的左邊一組和右邊一組的二塊頂底板中的頂邊相互對齊,以形成一牆板的頂邊。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特徵,可能是設有許多在地面上的支撐件,一組底板中的底底板和中間底板的內側相互對齊,並被連接到一支撐件上。
最好是,每個支撐件具有成型的三角形形狀,每個支撐件有一個斜側邊和一個直立側邊,該斜側邊有一支撐翼,對齊的底底板和中間底板的內側邊的每一個都有一翼,所說的底底板和中間底板的這些翼被連接到支撐件的支撐翼上,每個支撐件的直立側邊有一個縱向延伸的企口縫,以容納門的一直立邊。
最好是在該建築物包括一基礎,在該基礎的頂表面設有許多狹縫,每塊牆板的底邊或每塊底底板都有一垂掛翼,該翼配合入該基礎中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中,從而將牆板連接到該基礎上。
該建築物可以進一步包括許多長條的頂棚支撐件,用來支撐建築物的頂棚,每個這樣的支撐件有一矩形(橫)截面,並且包括加強裝置,該加強裝置是在該支撐的二長邊之間的許多模壓出的面積,每塊模壓出的面積上有穿過其中的孔。
該建築物最好包括在每塊牆板或每塊底板的外側表面上的合適的保溫砂漿層,從而改善該建築物的保溫性能。
該建築物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二組的至少四塊成型的梯形牆體,該牆體位於第一組牆體上面,該第二組的每一牆體都是以牆板的形狀,該第二組牆板與第一組牆板隔開,並大致平行於該第一組牆板,每一塊第二組牆板包括-左側邊;
與該左側邊相對的一右側邊,該左、右側邊都是在地面和屋面之間延伸;
-在地面上的底邊,它延伸在左、右側邊之間;和在屋面處的頂邊,該頂邊與所說底板相對,並大致平行於該底邊,且在左右側邊之間延伸,第二組中的一牆板的左側邊靠近第二組中的另一牆板的右側邊並被連接在其上,該第二組中的所有牆板都是以這種方式布置,因此,該第二組中的牆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和在第二組中的任意一塊牆板中的一孔洞,該牆板位於具有進入孔洞的第一組牆板之上面,該兩個孔洞相互對齊,從而它們形成進入建築物的裡面的通道。
最好是,第二組中的每一塊牆板包括許多底板,每一塊底板具有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個L包括具有一遠端的第一直立腿;和與該第一腿橫向的第二腿,當沿著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底邊時,該第二腿指向該建築物的外面,該第二腿有一個遠端;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要長,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上,大多數L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
可以在該第一組和第二組牆板之間提供一合適的鬆散保溫填充材料,例如顆粒。因此帶有所提供的保溫填充材料的第二組牆板,可以被用作為對該僅僅具有在其上施加了砂漿層的第一組牆板的建築物的一種可替換的保溫方面的改進。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特徵,該建築物可以配有邊溝,該邊溝在第一組牆板和第二組牆板之間,並沿著它們的頂邊延伸,該第二組牆板位於第一組牆板的上面。
本發明延伸到使用在本發明的建築物中的底板,這些底板具有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個L包括具有一遠端的第一腿;和橫向第一腿的第二腿,該第二腿有一個遠端,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長,當沿著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該牆板的底邊時,該第一腿和其遠端在使用中朝向上,該第二腿在使用中指向該建築物的外面,一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上,大多數L都是以這種方式布置的。底板最好為梯形形狀。
本發明延伸到作為本發明建築物的一組底板中的底底板使用的一底板,該底板具有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個L包括具有一遠端的第一腿;和與該第一腿橫向的第二腿,該第二腿有一個遠端,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要長,當沿著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其底邊時,該第一腿和其遠端在使用時朝上,該第二腿在使用時指向建築物的外面,一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大多數L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該底底板具有
在其外側邊處的一外翼;
在其內側邊處的一內翼;
在其底邊處的一底翼;和在其頂邊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該外翼可連接到一相鄰牆板的底底板的一外翼上,該內翼可連接到支撐件上,該底翼可連接在地面處,該頂邊的頂部連接構件可連接在該組底板中的中間底板的底邊的底部連接構件上。
該底翼最好是一垂掛翼,該垂掛翼可以被配合入該建築物的基礎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中。
本發明延伸到用作為本發明的建築物中的一組底板的中間底板的底板上,該底板具有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一L包括具有一遠端的一第一腿;和與該第一腿相橫向的第二腿,該第二腿有一個遠端,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要長,當沿著該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其底邊時,該第一腿和其遠端在使用時朝上,在使用時的該第二腿指向該建築物的外面,一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上,大多數L都是以這種方式布置的,中間底板有在其外側邊處的一外翼;
在其內側邊處的一內翼;
在其底邊處的一底部連接構件;和在其頂邊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所說的外翼可以連接一相鄰牆板的中間底板的外翼上,所說的內翼可連接到一支撐件上,該底邊處的底部連接構件可以連接到該組底板中的底底板的頂邊上的頂部連接構件上,該頂邊處的頂部連接構件可連接到該組底板中的頂底板的底邊上的底部連接構件上。
本發明延伸到用作本發明建築物中的一組底板的頂底板的一底板,該底板具有限定許多L的形狀,每一個L包括具有一遠端的第一腿;和與該第一腿相橫向的第二腿,該第二腿有一個遠端,該L的第一腿比該L的第二腿要長,當沿著牆板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移到其底邊時,該第一腿和其遠端在使用中朝向上,該第二腿在使用中指向建築物的外面,一L的第一腿的遠端被連接到另一L的第二腿的遠端,大多數L都是按這種方式布置的,頂底板具有在其外側邊處的一外翼;
在其內側邊處的一內翼;
在其頂邊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和在其底邊處的一底部連接構件,該外翼可以連接到一相鄰牆板的頂底板的外翼上,該內翼可以連接到同一牆板的另一組底板中的頂底板的一內翼上,底邊處的底部連接構件可連接到該組底板中的中間底板的頂邊處的頂部連接構件上,頂邊處的頂部連接構件可連接到屋面上。
類似的底板可以被疊合是L形形狀的一個優點。
本發明延伸到用在本發明的建築物中的支撐件,該支撐件成型成大致為三角形形狀,該支撐件有一斜側邊,該斜側邊有一支撐翼,該支撐翼被連接到對齊的一組底板中的底底板和中間底板的內邊上的內翼上,該支撐件還具有一直立側邊,該直立側邊有企口槽,用來當該支撐件在使用時容納門的直立邊。
本發明延伸到用在本發明的建築物中的頂棚支撐件,該頂棚支撐件有一矩形截面,包括以在該支撐件的兩長邊之間的許多模壓出的面積為形式的加強裝置,每個模壓出的面積具有一個穿過其中的孔。
本發明延伸到建造本發明的建築物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要在其上建造該建築物的場地;
在該場地設置一基礎,牆板的底邊將要被連接到該基礎上;
將牆板的底邊連接到該基礎上,將一牆板的左側邊連接到另一牆板的右側邊上,直到所有的牆板都是以這種方式連接起來,從而這些牆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和設置其屋面。
在該建築物包括有左邊和右邊組底板,帶有狹縫的基礎,以及每塊底底板具有一垂掛翼的情況下,建造該建築物的方法包括在前面部分中提到的步驟,在該方法中,通過將各個底底板的每一垂掛翼滑入該基礎中的它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中,將該底底板的底邊連接到該基礎上。
在該建築物包括帶有狹縫的基礎和每塊牆板的底邊具有垂掛翼的情況下,建造本發明建築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其上要建造建築物的場地;
在該場地上設置基礎,牆板的底板將要連接到該基礎上;
將各牆板的每一垂掛翼滑入在該基礎中的它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中;
將一牆板的左側邊連接到另一牆板的右側邊上,直到所有牆板都用這一方式連接起來,從而這些牆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和設置該屋面。
在該建築物包括有左邊和右邊組底板及許多支撐件的情況下,建造本發明的建築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其上要建造該建築物的場地;
在該場地上設置一基礎,底底板的底邊將要被連接到該基礎上;
在該基礎上形成成對的支撐件,每一塊要建造的牆板上設一對這樣的支撐件;
對於每塊牆板將底底板的底邊連接到基礎上;
將左邊一組的底底板的外邊連接到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底底板的外邊;
將左邊一組底底板的內邊連接到第一支撐件上;
將右邊一組底底板的外邊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的左邊一組底底板的外邊;和將右邊一組底底板的內邊連接到第二支撐件上,因此,該底底板彼此相對於且朝向建築物的裡面傾斜;
對於每塊牆板將左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底邊連接到左邊一組底底板的頂邊;
將左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外邊連接到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外邊;
將左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內邊連接到第一支撐件上;
將右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底邊連接到右邊一組底底板的頂邊;
將右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外邊連接到另外一相鄰牆板的左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外邊;和將右邊一組中間底板的內邊連接到第二支撐件上,因此,該中間底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的裡面傾斜;
對於每塊牆板將左邊一組頂底板的底邊連接到左邊一組中間底板的頂邊上;
將左邊一組頂底板的外邊連接到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頂底板的外邊;
將左邊一組頂底板的內邊連接到該牆板的右邊一組頂底板的相鄰內邊上;
將右邊一組頂底板的底邊連接到右邊一組中間底板的頂邊;
將右邊一組頂底板的外邊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的左邊一組頂底板的外邊,因此,頂底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和設置該屋面。
本發明延伸到建造本發明建築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其牆板或底板已經被建造好,從而它們彼此相對且朝向該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後,在該每塊牆板或底板的外側表面上設置適當的保溫砂漿層的步驟。
現在參照附圖,僅採用實例的方式,將對本發明進行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建築物的最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
圖1A用圖解的方法和用分解的方式,表示了圖1所示建築物牆板的左邊一組和右邊一組底板的典型布置;
圖2為圖1所示建築物的基本單元在A方向的側視圖,該基本單元包括第一組牆板;
圖3為該基本單元在C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4為該基本單元在D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5為該基本單元在B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6為圖1所示建築物的基本單元的平面圖;
圖6A與圖6所示基本單元平面圖相同,具有另一些參考數字和剖面;
圖7為圖1所示建築物的基本單元的示意平面圖,具有某些需要的家具成品;
圖8為圖6和7所示的剖面8-8上的通過該建築物的(縱向)剖面圖(elevation);
圖9為本發明的雙層建築物的前視圖,其第一層通常由圖1所示建築物的基本單元所構成;
圖10為本發明的多層建築物的前視圖;
圖11為圖10所示多層建築物的平面圖;
圖12為本發明的建築物的另一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3為本發明的建築物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4為本發明的建築物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5為圖1所示典型牆板在15-15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
圖16為圖1所示16-16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該剖面穿過一個包括一窗和一進氣孔的牆板;
圖17為圖1所示17-17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該剖面穿過一典型的頂底板(sub-Panel);
圖18為圖1所示18-18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該剖面穿過一頂底板;
圖19基本與圖18相同,但具有第二組牆板的增加的中間底板部分;
圖20為圖1所示20-20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一中間底板;
圖21為圖1所示21-21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一底底板;
圖22為圖1所示22-22剖面處的剖面圖(elevation),它穿過一底板,剖面22-22位於朝向建築物裡面的地面的一平面內,在該地面和該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2°30′;
圖22A為圖22所示22A-22A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
圖23為圖1中箭頭23方向上的一底底板(牆)角的圖;
圖24為圖1所示24-24剖面處的剖面圖(elevation),它穿過一支撐件;
圖25為圖1所示25-25剖面處的剖面圖,該剖面穿過一可拆卸的板,剖面25-25位於朝向建築物裡面的地面的一平面內,該地面與該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2°30′;
圖25A為圖25所示的25A-25A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
圖26為圖1所示26-26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該建築物的底底板和基礎;
圖27為用作圖26所示基礎部分的二個錨固基礎件在大致箭頭27的方向上的一立體圖,在圖26中僅表示了一個錨固基礎件;
圖28為許多錨固基礎件的最佳裝配(avangement)平面圖,這些錨固基礎件形成了圖1所示建築物的基礎部分,底底板將被放入這些相應的錨固基礎件內;
圖29為圖1所示29A-29A和29B-29B剖面處的一典型(縱向)剖面圖,它分別表示將一底底板連接到一中間板和將一頂底板連接到一中間底板上;
圖30為圖1所示30-30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一般表示當僅僅使用一組牆板時,將屋面板連接到頂底板上;
圖31為圖1所示31-31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一般表示將屋面和(排水)邊溝分別連接到隔開的牆板的相應頂底板上;
圖32為圖1所示32-32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由牆板形成的一角,剖面32-32位於朝向建築物裡面的地面的一平面內,該地面與該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2°30′;
圖32A為圖32所示典型扣件157的平面圖;
圖33為圖1所示建築物的(牆)角在箭頭33方向上的(視)圖;
圖34為圖1所示34-34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二頂底板的底部,二邊溝和一門的頂部;
圖35為在圖34中所示的門的上面所使用的二邊溝之一的圖;
圖36基本與圖34相同,但是當僅僅使用第一組牆板時,只具有一頂底板;
圖37為圖8所示37-37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一門和二個支撐件,剖面37-37位於平行於地面的一平面內;
圖38為圖1所示38-38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二頂板,二邊溝和二塊可拆卸的板;
圖39為圖1所示39-39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一支撐件,二塊可拆卸的板和二塊朝向建築物的裡面的底底板;
圖39A為圖39所示的,在箭頭39A方向上的放大的裝配圖;
圖40為圖16所示窗的放大圖;
圖41為圖1所示41-41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一窗子,剖面41-41位於朝向建築物裡面的地面的一平面內,在該地面和該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2°30′;
圖42為圖16所示進氣孔的放大圖;
圖43為圖1所示43-43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一進氣孔和底底板,剖面43-43位於朝向建築物裡面的地面的一平面內,在該地面和該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2°30′;
圖44為圖1和6所示44-44豎向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二屋面板,一對短的頂棚支撐件和二塊頂棚板;
圖45為圖6所示45-45二豎向剖面處的典型(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二塊附著的屋面板,一對頂棚支撐件和二塊頂棚板;
圖46為圖6所示46-46二豎向剖面處的典型(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二塊附著的屋面板,一對頂棚支撐件和二塊頂棚板;
圖47為圖6所示47-47豎向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一對橫向頂棚支撐件;
圖47A為圖6所示47A-47A豎向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一對長的頂棚支撐件;
圖48為圖6所示48-48豎向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一個通常在頂(牆)角處的連接(attachment avangement)構造;
圖49為圖6所示49-49豎向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通常在牆板中間的頂部處的連接構造;
圖50為用於圖49所示連接構造中的一連接件圖;
圖51為圖6所示51-51豎向剖面處的(縱向)剖面圖,它穿過屋面中的一穹頂;
圖52為圖51所示穹屋頂的左邊部分的放大圖;
圖53為圖52所示穹屋頂的左邊部分的更進一步的放大圖;
圖54為由在圖53所示穹頂一邊的頂部上的二個穹頂井型框架件所形成的(牆)角的平面圖;
圖55為圖6和52所示55-55水平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該穹頂的左邊部分;
圖56為圖53所示56-56水平剖面處的剖面圖,它穿過該穹頂的左邊部分;
圖57為配有雪篷的圖1所示建築物的側視圖;和圖58為配有一風雨棚的圖1所示建築物的側視圖,該風雨棚被連接到該建築物的一邊上。
參見圖1,標記60通常指本發明中的建築物。
建築物60包括二組牆,即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第一組60.1包括四塊斷面為梯形牆板61至64,第二組60.2也包括四塊斷面為梯形牆板,其中僅二塊,即65,66在圖1中部分地表示了。將會理解到,第二組牆板60.2的另外二塊牆板66.2,66.3位於圖1所示的B和C側面中。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位於牆板61至64所組成的第一組60.1之上,第二組60.2中的牆板與第一組60.1中的牆板隔開並大致平行。所有牆板(61至66)通常具有相同的梯形和斷面,這些斷面在本說明書的後面將要討論。
牆板61至64所組成的第一組60.1形成了圖2至8,10和11所示基本單元66A的牆板。通過將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加到第一組60.1牆板61至64之上,可以改進該基本單元66A。
相對牆體的牆板被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面布置牆板(61至66,66.2,66.3)與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上的地面105之間的最佳角度為67°30′。
屋面67由8塊屋面底板67.1至67.8和一穹頂68所組成,它位於在牆板61至66,66.2,66.3的頂部。
圖1還大致表示了在屋面67上配有二塊光電板67.9和一個天線67.10。
如圖1所示,二牆板61,65各有一孔洞69,70,孔洞69由一門71所閉合。當門71打開時,二個對齊的孔洞69,70使得可以進入建築物60的裡面66.1。
第一組60.1的另外三塊牆板62,63,64和第二組60.2的另外三塊牆板66,66.2,66.3一般每一塊都配有一可拆卸的板72(在圖1中僅表示了牆板64中的可拆卸板72)。在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中的可拆卸板72與在第一組60.1牆板61至64中的可拆卸牆板72平行且隔開著,並且通常與它們相同。圖38,39和39A更清楚地表示了兩種可拆卸板72相互之間的定位情況。
在牆板61至66的每一塊上都設有窗73和進氣孔74。
兩造形74.1代表考慮作為假裝飾品的模壓出的面積。
在牆板61的頂部設有太陽能加熱器75。對圖18和19進行討論將會對該太陽能加熱器75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牆板61至66,66.2,66.3的每一塊都由左邊一組76和右邊一組77成型的梯形底板所組成。圖1A用圖示和分解的方法,表示了用於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牆板中的任意一塊牆板61至66,66.2,66.3的左邊一組76和右邊一組77底板的布置情況。
左邊一組76和右邊一組77底板的每一塊都由三塊底板所組成。左邊一組76底板由底底板76.1,中間底板76.2和頂底板76.3所組成。右邊一組77底板由底底板77.1,中間底板77.2和頂底板77.3所組成。
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中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的每一塊都包括一外側邊78至83,一內側邊84到89,一底邊90至95和一頂邊96至101。
回頭看圖1和1A將會明白,在有關梯形和斷面上,底底板76.1,77.1具有鏡像(mirror images),中間底板76.2,77.2具有鏡像,所以頂底板76.3,77.3也有鏡像。
參見圖1A可以看出,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牆板中的每一塊牆板61至64,66.2,66.3都包括一具有左側翼102.1的左側邊102,一具有右側翼103.1的右側邊103,該右側邊103與左側邊102相對,還包括有一個位於地面105上並在左右側邊102,103之間延伸的底邊104,以及一個在屋面67處的頂邊106。頂邊106與底邊104相對,並且大致平行。一般情況下,經過左和右側翼102.1,103.1,一牆板的左側邊102被連接到另一鄰近牆板的右側邊103上。圖6典型地表示了用這種方式將所有牆板61至64連接起來,因此使得它們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基本單元66A的裡面66.1,從而也朝向建築物60的裡面而傾斜。
參見圖1A,該圖已用圖示法表示了每塊底板76.1,77.1在其外邊78,83上各有一外翼111,112;在其內邊84,89處各有一內翼113,114;在其底邊90,95處各有一依存的底翼115,116以及在其頂邊96,101處各有一頂部連接構件117,118。
每塊中間底板76.2,77.2在其外邊79,82處各有一外翼119,120;在其內邊85,88處各有一內翼121,122;在其底邊91,94處各有一底部連接構件123,124以及在其頂邊97,100處各有一頂部連接構件125,126。
每塊頂底板76.3,77.3在其外邊80,81處各有一外翼127,128;在其內邊86,87處各有一內翼129,130;在其底邊92,93處各有一底部連接構件131,132,以及在其頂邊98,99處各有一頂部連接構件133,134。
在後面的詳細說明書中,將對建築物60,60A的各塊底板的斷面(形狀)作更詳細的描述。
參見圖15,16以及特別是圖26,這些圖表示了建築物60,60A還包括一基礎135,該基礎135由一個位於一基礎板138.1上的矩形錨固柱138,一個確定一狹縫136的細長金屬錨固基礎件141和一混凝土地板142所組成,所說的柱138有一個突出其頂端140的螺栓139。地板142也可以由瀝青構成。較佳的地板面積是小於50M2,更好是46.2M2。如圖26,27所示,錨固基礎件141由一板條141.1和從該板條141.1垂掛下來的一條翼141.2所構成。將該垂掛的翼141.2彎折起來,以形成一狹縫136。每一板條141.1一般在狹縫136的底部都配有一排水孔141.3。板條141.1有一孔143,它允許將該板條141.1放在螺栓139的突出端144上。設有三個螺母145.1,145.2和145.3,螺母145.2是在施工該建築物60,66A時用來作調平用的。一塊三角形角板146和二個螺栓147被用來將兩個相鄰錨固基礎件141相互連接在一起。圖28所示的是許多錨固基礎件141的布置。形成一方形155的錨固基礎件被用作為相應的底部構件76.1,77.1,而由箭頭147.1所指的向內指向的錨固基礎件141被用作為圖1A,7和8所示的一對成型三角形支撐件148.1,148.2。對於所說的許多柱138來說,它們也可以是細長的混凝土杆。
由於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位於第一組60.1牆板61至64之上面,因此要使用帶有連接在其上的開有狹縫的基礎件141的另一組錨固柱138。圖16表示了用於第二組牆板66的這樣一個錨固柱138和基礎件141。因此,如圖28所示,基礎件141的第二個方形156位於該基礎件141的第一個方形155的外邊。
如圖1A所圖示的,每一個支撐件148.1,148.2各有一傾斜的側邊149.1,149.2,一豎立的側邊150.1,150.2和一底邊151.1,151.2。每一個傾斜側邊149.1,149.2各有一個用於相應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連接的支撐翼154.1,154.2,正如後面還要解釋的一樣。每一個底邊151.1,151.2各有一垂掛的翼152.1,152.2,通過將每個這樣的垂掛翼152.1,152.2滑入一朝內指向147.1的錨固基礎件141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內,可以將垂掛翼152.1,152.2連接到建築物60,66A的基礎135上。每個直立的側邊150.1,150.2各有一個用於門的相應直立邊153.3,153.4的縱向延長的企口縫153.1,153.2,這樣一種門71如圖1和8所示,在圖37中更清楚。支撐件148.1,148.2是彼此的鏡像(mirror images)。
在如圖1至7所示的建造的結構中,以及還特別參見圖1A,每一塊牆板61至66,66.2,66.3中的相應的底牆板76.1,76.2,76.3,77.1,77.2,77.3都是用下述方式連接的通過將每一垂掛翼115,116滑入基礎135的頂面137中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具體地講就是錨固基礎件141中的狹縫136中,將其底邊90,95相互對齊的底底板76.1,77.1連接到建築物60,66A的基礎135上(參見圖15,16,26,27和28)。
採用扣件的方法,圖32和32A所示的一種扣件157,將左邊一組76的底底板76.1的外翼111連接到相鄰牆板62的右邊一組77的底底板77.1的外翼112上。在施工中,為了對齊,使用了所示的尼龍粘件(Velcro)159。通過採用扣件的方式,在圖39和39A中所示的一種扣件165,將底底板76.1的內翼113連接到支撐件148.1的支撐翼154.1上。圖32A所示的扣件157包括一凸部157.1和一凹部157.2。還設有聚四氟乙烯塑料墊片157.3,157.4。當然,在使用中的凸出部分157.5伸過在板的有關翼中的孔。通過將凸部157.1和凹部157.2彼此相對地旋轉來完成連接。圖32還表示了具有U形橫截面的密封條159.1,該密封條159.1布置在相鄰翼111,112上。換句話說,也可以將任何合適的材料壓到相鄰翼111,112上,以形成密封。將會明白,在建築物60,60A的外邊上的其它合適的相鄰翼上也將使用密封條159.1,以使雨水的洩漏減小至最小。
將右邊一組77的底底板77.1的外翼112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63的左邊一組76的底底板76.1的外翼111上。圖32所示的典型構造在這裡是適用的。底底板77.1的內翼114被連接到支撐件148.2的支撐翼154.2上。圖39和39A所示構造的鏡象在這裡是適用的。
所有底底板76.1,77.1都用上述方法連接起來,從而它們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66A的裡面傾斜。
將中間底板76.2,77.2連接到底底板76.1,77.1上。該中間底板76.2,77.2也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66A的裡面傾斜。更具體是如圖29所示的典型情況一樣,通過尼龍粘件160方式,將中間底板76.2,77.2的每個底部連接構件123,124連接到相應的底底板76.1,77.1的頂部連接構件117,118上。將中間底板76.2,77.2的每一個外翼119,120連接到相鄰牆板62,63的相應外翼119,120上。圖32所示的典型構造和其鏡象在這裡是同樣適用的。將每個內翼121,122連接到支撐件148.1,148.2的相應的支撐翼154.1,154.2上。圖39和39A所示的結構和其鏡象在這裡是同樣適用的。在建造過程中,圖39A所示的尼龍粘件161起幫助作用。
另外,將頂底板76.3,77.3連接到中間底板76.2,77.2上。該頂底板76.3,77.3也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裡面傾斜。更具體是將頂底板的每個底部連接構件131,132連接到中間底板76.2,77.2的相應頂部連接構件125,126上。圖29所示的結構在這裡是同樣適用的。將每一外翼127,128連接到相鄰牆板62,63的相應外翼127,128上。圖32所示的結構及其鏡象在這裡是同樣適用的。將每個相鄰內翼129,130彼此連接起來。
從上面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至76.3及77.1至77.3的布置將明白,該左邊一組76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的對齊的外邊78,79,80形成了每一牆板61至65,66.2,66.3的左側邊102。右邊一組77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7.1,77.2,77.3的對齊的外邊81,82,83形成了每一牆板61至65,66.2,66.3的右側邊103。二頂底板76.3,77.3和對齊的頂邊98,99形成了每一牆板61至65,66.2,66.3的頂邊106。對齊的底邊90,95形成牆板61至65,66.2,66.3的底邊104。
用上述方法布置和連接的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的一個重要優點是不需要任何向上延伸的框架來支撐底板76.1,76.2,76.3,77.1,77.2,77.3。象上面所述的外翼的相互連接避免了需要向上延伸的框架。因此提供了一種無框架建築物60,66A。
將屋面板67.1至67.8連接到頂底板76.3,77.3上。這些連接將在後面進行描述。
外面的,即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具有其相應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77.1,77.2,77.3,這些底板以與內面的即第一組60.1牆板61至64的底板相同的方式彼此排列和連接在一起。但是,第二組牆板60.2中的牆板與該第二組牆板中的另一牆板的連接是不一樣的。圖32表明,每個外翼111,112通過它們之間的溝形槽162的方式被相互連接起來。通過扣件的方法,如圖示中的標記為165的扣件,或通過如圖32中標記166.1所示的使外翼111,112變形壓入腹板163,164內,將槽162的相應腹板163,164連接到外翼111,112上。對於其它底板的翼的相互連接,如果需要和可能,也可以適當地採用上面最後提到的變形連接方法。這種連接將提供一個永久性的節點,而其它種類的扣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是157,165,可以是臨時使用。圖32表明,作為夾具使用的扣件165有一V形夾具板165.1,如點劃線所示的,該夾具板165.1使腹板163和外翼111變形,並被壓入該扣件165的基部165.5中的V形孔165.4中。所示的槽162在地面105和屋面67之間延伸,如下面將要描述的,在屋面處該槽162被適當地連接起來了。因此,相鄰中間底板76.2,77.2的外翼119,120和相鄰頂底板76.3,77.3的外翼127,128也被連接到槽162的腹板163,164上。如圖33所示的在建築物66的頂(牆)角33處的槽162的連接將在後面討論。
如圖16,31,38和39所表示的,外面的,即第二組牆板60.2還被連接到裡面的,即第一組牆板60.1上。
圖16表示了一種典型的連接方式,在該圖中,通過一邊溝166的方式,第二組牆板60.2中的牆板66的左邊一組76的頂底板76.3被連接到第一組牆板60.1中的牆板64左邊一組76的頂底板76.3上。圖31更詳細地表示了這種連接。通過所示的斷面和尼龍粘件167,168的方式實現了連接。圖中表明,該邊溝166的彎曲的邊169,170與頂底板76.3的頂連接構件133互補,邊溝166沿著相應牆板64,66的頂邊106延伸。
在圖39和39A中表示了一塊具有代表性的細長的中間板171,該板171在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和相應的中間底板76.2,77.2的頂邊97,100之間延伸。該中間板171將外面的第二組60.2中的底底板76.1和中間底板76.2連接到裡面的第一組60.1中的底底板76.1和中間底板76.2上。圖39和39A中所示的每一塊可拆卸的板72各有一個直立的翼172,該中間板171的內邊173和外邊174被連接到相應的直立翼172和底底板76.1的相應的內翼113上。使用了扣件165和尼龍粘件176。這裡所使用的扣件165每一個都有一平的夾持板165,它使對被夾持的表面的損壞減小到最小。將會明白,中間底板76.2的內翼121也會如上面所述的一樣被連接到中間板171上。使用具有所示的中間板171的鏡象的第二塊中間板(未表示),來將第一組60.1底板61至64中的各底底板77.1和各中間底板77.2連接到第二組60.2底板中的相應的底底板77.1和中間底板77.2上。當然,最後提到的構造將具有圖39所示構造的鏡象構造。
參照圖1中的剖面39A-39A,它僅表示了第二組60.2牆板60.2中的底底板76.1的(牆)角部39.1,其連接構造大致與圖39,39A所示相同,其中中間板171將各底底板76.1相互連接起來。
再參見圖39A,通過採用許多扣件,如所示的扣件165,將支撐件148.1的支撐翼154.1,裡面的可拆卸的板72的直立翼172,底底板76.1的內翼113和中間板171的內邊173連接起來。在支撐翼154.1和內翼113之間使用尼龍粘件161。可以使用扣件157,但是只作為一種選擇。將會明白,用相同的方法將中間底板76.2的內翼121連接到支撐翼154.1,直立翼172和內邊173上。在可拆卸板72的相對邊201處發現一鏡象結構(未表示)。
參見圖38,它比較典型地表示了兩塊可拆卸板72(在它們的頂邊177處)是怎樣相互之間內連的,以及第一組60.1底板和第二組60.2底板的頂底板76.3是怎樣被連接到可拆卸板72上的。每一可拆卸板72的頂邊177具有一個如所示的S型斷面的翼178。使用三塊長條形的,中間的成型板179,180,181,它們用上面提到的內連接方式相互起作用。每塊板180,181(具有相同斷面)配合頂底板76.3中的相應的底部構件131和可拆卸的底板72中的相應的翼178。每一頂底板76.3中的成型底部連接構件131與相應板180,181中的互補斷面共同起作用。尼龍粘件190,191將相應溝槽192.1的底192.2連接到板180,181的相應直立翼180.1,181.1上。採用螺栓184和螺母185,使共同起作用的板179,181的溝槽182,183相互連接。溝槽182,183的作用是作為一邊溝。另外,通過螺栓187,螺母188和尼龍粘件189的方式,將板179連接到板180的溝槽186上。
返回圖34,35和36,有典型地表示了頂底板76.3是怎樣布置在門71之上的。用相同方法使用了如圖38所示的槽形板180,181,因此,相同部分用相同數字作標記。但是,在板180下面使用了具有企口縫193的改進的槽形板192,所說的企口縫193是用於門71的頂邊194的,通過尼龍粘件195和螺栓187及螺母188,將上述槽形板192連接到板180上。圖36表示僅僅使用一個頂底板76.3的地方。
圖35表示了上面提到的構造的另一部分圖,它適用於僅僅使用了第一組60.1牆板外至64的情況,以及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牆板61至66,66.2,66.3兩者也都被使用的情況。圖35中的該構造在圖1,34和35中通常用數字195.1來表示。在圖1中也表示了邊溝和鏡象結構196.1。溝槽186向下彎折,並在196處被連接到中間底板77.2的內翼122和支撐件148.2的支撐翼154.2上。但是,也向下彎折的第二個溝槽182沒有被連接到支撐翼154.2上,而是被連接到一中間板171的外邊174上。這裡可以使用如圖32所示的扣件165。也可以使用上面討論過的變形連接。通過採用延伸過溝槽182和中間底板77.2的合適的扣件198的方法,在197處將溝槽182連接到中間底板77.2的頂部連接構件126上。在199處,可以使用扣件165或變形連接166.1來將溝槽182連接到頂底板77.3上。
現在參見圖37,該圖表示了將門71連接到一對支撐件148.1,148.2上。可以看到,門71的豎立側邊153.3配合進行支撐件148.1的企口縫153.1中,而門71的豎立側邊153.4配合進入企口縫153.2中。藉助於釘子203,將支撐件148.1,148.2的相應豎立側邊150.1,150.2連接到木支撐202.1,202.2上。經過絞鏈,如所示的鉸鏈204,將門71的豎立邊153.4連接到企口縫153.2和木支撐202.2上。使石膏板205靠近每一支撐件148.1,148.2,將一邊206釘到木支撐202.1,202.2上。
參照圖39,它表示了支撐件148.1的企口縫153.1適應碗櫃門208的豎立側邊207。在這裡也可將支撐件148.1的豎立邊150.1釘到木支撐202.1上。該圖也表示了石膏板205。
現在將討論各牆底板76.1,76.2,76.3,77.1,77.2,77.3,支撐件148.1,148.2和可拆卸的板72的斷面的更詳細情況。
圖21表示了建築物60,66A的底底板76.1,77.1的典型形狀。圖21特別具體地表示了第一組60.1牆板中的牆板64的底底板77.1。該形狀限定了許多L,每一個L包括一個具有遠端211的第一直立腿209和一個與該第一腿209橫向的第二腿210,該第二腿210有一遠端212。當沿著由箭頭所示的形狀由牆板64的頂邊101移到其底邊95時,該第二腿210被導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第二腿210最好稍微朝外面傾斜,以便允許水流到地面105。一L的第一橫向腿209比該L的第二橫向腿210要長,使得L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的遠端212上。形成尖頂213.1的倒圓213是在遠端211,212之間被形成的。另一倒圓214是在L的第一和第二腿209,210的鄰近端215,216之間被形成的。圖21還表明使用了二種L,第一種L217有一個比第二種L218的第一直立腿209較短的第一直立腿209,第一種L217的第二橫向腿210比第二種L218的第二橫向腿210要短。第一和第二腿209,210的長度由公式
=Y和X-Y=Z確定,其中X是一個適當的起始數字,例如,對於第一種L217,它為121.32mm,對於第二種L218,它為171.57mm。該L形形狀對底底板77.1產生了結構剛度。在該形狀的底部處,L217的第二腿210有一個被連接到其遠端212的垂掛腿219。該垂掛腿219的下面是一溝槽220,在底邊95處該彎曲的底部垂掛翼216被連接到該溝槽220上。設有一個託架221,以容納供電線路(Service line)222和插頭插座223。在頂邊96處的頂部連接構件118有一個帶有向上延伸的彎曲翼223的槽形224。該溝槽224被連接到L226的頂部的第一直立腿225上,所說的L226有一個橫向腿227,它被連接到頂部的L218的第一直立腿209的遠端211上。
圖20表示了中間底板76.2,77.2的典型形狀。圖20具體表示第一組60.1牆板中的牆板64的中間底板77.2。L形形狀中的L基本上與圖21中所示的相同,且相同的數字代表相同的部分。但是,L217,218型的構造不同。頂部連接構件126的如圖所示的形狀。底部連接構件124包括溝槽220和彎曲垂掛的翼229。可拆卸的板72也有一個類似於圖20,21所示L形形狀的L形形狀,但是帶有如圖38所示的頂邊177和與底底板76.1,77.1相同的底邊243(圖1所示)。可拆卸的板72的L形結構是結合的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因此,可拆卸的板72的底部一半有底底板76.1(77.1)的L形形狀和中間底板76.2(77.2)的頂部一半。
現在參見圖17,18,19所示的一般底板76.3,77.3的形狀。該形狀也確定了L,但僅僅是第一種L217。注意,在圖20和21中,相同的數字代表相同的部分。底連結構件131基本上與圖20所示的中間板的底連接構件124相同。頂部連接構件133有如圖示的形狀。第一直立腿209彎入一傾斜板條230內,該板條230轉入一凹部231,該凹部231轉入一頂棚支撐板條232。設有照明裝置233。
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的L形形狀的一個重要優點,因而也是每塊牆板61至66,66.2,66.3的一個重要優點是L形形狀提供了結構剛度。L形形狀,特別是L217,218的橫向第二腿210的定向的另一個重要優點是圖1所示的合適的保溫砂漿層(Screed)161.1可以應用到牆板61至66,66.2,66.3的外邊。一種保溫砂漿層的例子是分層的蛭石,矽酸鹽水泥以及混有少量水的水化建築石灰的混合物。通過L217,218的橫向第二腿210將所施加的砂漿層161.1吸住在其上。L形形狀的另一個重要優點是它提供了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特別是類似的底板,以及還有可拆卸的可堆疊的板72,該可堆疊的板72當然對其運輸是有利的。
圖18和19表示筒體237和連接到頂底板76.3上的保溫材料235。一蓋板236位於管234上面。該L形形狀在加熱管237孔237.1中的水方面是有利的。進來的太陽光線238被從反射的外表面239反射到管237的孔237.1中,所說的管237由一間隔器234把它與外表面239隔開,水在該間隔器處被加熱。管237與建築物66A(圖2至5)的基礎下面的中心貯存塔240和圖8所示的地面下的管網135.1內連,以提供地板下供熱。管237還被連接到圖8所示的另一貯水箱135.2上。
圖22為經過左邊一組76底板中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的一典型形狀。右邊一組77中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7.1,77.2,77.3的形狀具有一鏡象。所示的底底板76.1有它的內翼113(在內邊84處),該內翼位於一個垂直於(90°)L217,218的第二橫向腿210所處的一平面的平面中,該內翼113處的平面也垂直於第一直立腿209所位於的平面。在外邊78處的外翼111被彎折一鈍角到L217,218的直立腿209所處的平面中。圖22表示頂部213.1朝水平線A向下彎曲,然後與內翼113相交。在圖22A中,點劃線表示頂部213.1的原來位置。在第一豎立腿209的最接近端215,216和第二橫向腿210之間形成一腔241。在水平線A處該腔241朝著頂部213.1向上彎折。圖22還表示了該頂部213.1朝著帶有一凹部240的外翼111向下彎曲,凹部240是在兩個相鄰的向下彎曲的頂部213.1之間形成的。最後提到的特徵在圖23和32中也有描述。
圖25表示一可拆卸板72的形狀,該板72有二個直立的翼172,每個翼172位於一平面內,該平面垂直於L217,218的橫向第二腿210所處的平面,也垂直於L217,218的第一直立腿210所處的平面。直立翼172彼此平行。在圖22中在243處所示的形狀與圖25中所示的形狀244相同,在圖25中在245處的該形狀即是在244處的形狀的鏡象。因此,在圖25中在剖面25A-25A處的形狀與在圖22中在剖面22A-22A處的形狀相同。
圖24表示了支撐件148.1的形狀,該形狀限定了許多凹部246.1,246.2和峰部247.1,247.2。凹部246.1和峰部247.1具有相同的半徑,該半徑小於峰部247.2和凹部246.2的半徑,峰部247.2和凹部246.2具有相同的半徑。斜邊149.1有一支撐翼154.1。豎立側邊150.1有企口縫153.1和垂直於該企口縫153.1的在翼248上的彎曲。在使用中,翼248靠近如圖37所示的木支撐202.1。支撐件148.2的形狀將最好具有圖24所示的形狀的鏡象。
圖16,40和41表示一典型的窗73的圖。窗73包括一框248,該框248位於兩個中間底板76.2之間,並被連接在其上。框248包括一基板249.1,該基板249.1藉助於扣件250.1,250.2被連接到直立翼251.1,251.2上,藉助於尼龍粘件250.3,250.4被連接到橫向第二腿210上。一塊可拆卸的入口板252橫跨基板249.1中的孔253。當所需要的鬆散的保溫填充材料254要能夠被填入二中間底板76.2之間時,可以先取下該入口板252。框248還包括一頂板255,藉助於扣件256.1,256.2該頂板被連接在二中間底板76.2之間,並被連接到圖示的兩個垂掛翼257.1,257.2上。使用尼龍粘件257.3,257.4將頂板255連接到彎曲部255.1,255.2上。框248由兩個向上延伸的側板而完成。圖40和41中表示了一側板258。兩側板258被連接到中間底板76.2的向外延伸的翼259上,翼259配合入側板258中的狹縫259.1,259.2中。通過用扣件262.1,262.2將底壓條261.1和頂壓條261.2分別固定到基板249.1和頂板255上,將玻璃板260保持在其位置上。設有通風百葉窗263,該百葉窗263被連接到軸263.1上,並且可用一木製槓桿264來開啟該百葉窗。圖41表示該軸263.1的一端264.1被可轉動地連接到側板258上。
在圖16,42和43中表示了一進氣孔74的典型圖。進氣孔74包括一框265,該框265包括一底板265.1,一可拆卸的入口板267,一頂板268和二側板269.1,269.2。框265位於二底底板76.1之間,並被連接在其上。頂板268藉助於扣件271.1,271.2被連接到二個垂掛翼270.1,270.2上,並通過尼龍粘件272.1,272.2被連接到弧形部分271.3,271.4上。基板265.1藉助於扣件274.1,274.2被連接到直立的翼273.1,273.2上,並通過尼龍粘件275.1,275.2被連接到橫向第二腿210上。兩側板269.1,269.2被連接到底底板76.1的向外延伸的翼259上。翼259配合入側板269.1,269.2中的狹縫259.1,259.2中。進氣孔74配有一進氣孔板267.1,它在267.2處被鉸接地連接到頂板268上。當需要時,進氣孔板267.1可以如箭頭267.3所示一樣向上鉸接,並連接到使用企口銷267.5的夾具267.4上。可拆卸的制動裝置267.6可以使進氣孔板267.1保持在如圖42所示的閉合位置。
現在參見屋面67,如前面所提到的,屋面67包括8塊屋面板67.1至67.8,每塊屋面板有一個如圖6所示一樣的梯形。屋面板67.1~67.8在第一組60.1中的牆板61~64的頂邊106和屋面67的中心部分中的穹頂68之間延伸。
圖6A表明,每一塊屋面板67.1~67.8都有一內邊276.1,一個相對於該內邊276.1的外邊276.2,一個牆面邊276.3和一個平行於該牆面邊276.3的穹頂面邊276.4。每一個牆面邊276.3有一個稍微有點C形彎曲的垂掛翼277,如圖30和31所示。圖31表明,藉助於S形邊溝邊170和處在關鍵地方的尼龍粘件278,該垂掛翼277一般被連接到第一組60.1牆板61中的頂底板77.3的頂部連接構件133上。圖30表示當省去邊溝166時的典型連接,該邊溝是在基本單元66A的情況下當僅使用第一組60.1牆板時省去的。
屋面板67.1~67.8的穹頂面邊276.4被連接到穹頂68上,這在下面將要作更詳細的解釋。
屋面67還包括二組頂棚支撐件。第一組頂棚支撐件包括四對短的頂棚支撐件282和4對長的頂棚支撐件283,它們的位置在圖6A中用圖表示了。每一對長的頂棚支撐件283在建築物60,66A的特有頂(牆)角部33和穹頂68的特有(牆)角部285之間延伸。第一對短的頂棚支撐件282通常在穹頂68的特有邊286和建築物60,66A的頂邊106的中間之間延伸。第二組頂棚支撐件包括4對橫向頂棚支撐件287,每對在建築物60,66A的兩相鄰頂邊106的中間延伸。每對橫向頂棚支撐件287包括兩對輔助頂棚支撐件287.11,287.12,它一般在288處被一對長的頂棚支撐件276.2所公開。因此,如在圖6所示的方案中所看到的,該對橫向頂棚支撐件287被布置成為形成一正方形。
返回到圖6,44和45,它表示了屋面板67.1~67.8的一般形狀。在外邊276.2處設有一直立翼289,在內邊276.1處設有另一直立翼290。設有一長條形凹部290.1,該凹部290.1沿每個內邊276.1和外邊276.2延伸,並位於直立翼289,290之下。由一蓋板292蓋住的煙囪孔291靠近外邊276.2,該外邊276.2帶有在煙囪孔291和內邊276.1之間的波紋形狀。該波紋形狀限定了許多凹部292和峰部293,峰部293的半徑大於凹部292的半徑。在半徑上的這種不一樣的優點在於需要較小的保溫砂漿層294(圖1所示)和減小該砂漿層的熱開裂性。第一屋面板67.1~67.8的峰部293彎曲向下到C形垂掛翼277,如圖30和31所表示的。凹部292也在圖30和31中表示了。可是,靠近每塊屋面板67.1~67.8的每個內邊276.1的兩峰部293不會用上面所述方法彎曲向下,以致於留下一孔293.1來允許進入在屋面板67.1~67.8下面的維修(未表示)。
圖44,45和46表明,一對短的和長的頂棚支撐件282,283包括二個鏡象頂棚支撐件,從而兩個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2或兩個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彼此靠近和貼近。每個頂棚支撐件282.1,282.2,283.1,283.2有一矩形截面,並且包括以許多在其二個長的頂邊和底邊296.1,296.2之間模壓出的面積295為形狀的加強裝置。每一模壓出的面積295上有孔297,用於允許供電電纜(未表示)穿過而延伸出去。當從側面看時,短的和長的頂棚支撐件282,283通常為梯形。圖45有代表性地表示了將兩個直立翼,即相鄰屋面板67.2,67.3的直立翼289,290,連接到兩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的長邊296.2上。可以使用扣件165。圖45還有代表性地表示了將相鄰屋面板67.1,67.2的兩直立翼289,290連接到兩個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2的頂部長邊296.2上。這裡也可以使用扣件165。圖46中的構造表示了經過兩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2的截面。這一構造基本上與經過兩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的截面46-46的構造相同。在圖46所示的典型構造中,屋面板67.1,67.8的兩外邊276.2彼此鄰近。可以代替這種構造的是使用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中的僅一個和按背靠背的方式使用橫向頂棚支撐件287.1,287.2中的一個。在使用這一結構和參見圖55中,有關的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的端部283.3,斜截面290.1和連接到其上的連接翼290.2將被在位置283.4,283.5之間延伸並具有端部283.3,斜截面290.1和翼290.2形狀的截面所代替。
圖48有代表地表示了在頂(牆)角處33的一般連接構造。通常一個具有第一腿279.1和第二腿279.2的彎折的L形連接件279將該對長的頂棚支撐件283連接到兩相鄰頂底板76.3,77.3上。特別是,向下延伸到點劃線279.3上的第一腿,279.1配合在頂底板76.3,77.3的外翼127,128之間,並通過二個扣件157被連接在其上面,其中,該扣件157的凸出部157.3(在圖32A中表示)穿過外翼127,128和第一腿279.1中的孔280.1。通過穿過孔280.11和280.12的扣件157,兩相鄰屋面板67.6,67.7也在277.1和277.2處被連接到連接件279上。向上延伸到點劃線279.4處的第二腿279.2配合在在283.3處止住的兩相鄰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之間(在剖面48-48中僅能看到283.2)。上面提到結構配合在帶有在289.1處止住的翼289的兩個相鄰屋面板67.6,67.7的兩個豎立翼289之間。使用扣件157,它穿過孔280.2,延伸過第二腿297.2和頂棚支撐件283.1,283.2。同個例如在風暴中使用的風撐280.3的一端280.14,經過一個僅穿過連接件的第一腿279.1的孔280.3可以連接起來,另一端280.15可以連接在地面105上。L形連接件279可以形成具有長側邊279.6的三角形板279.5的兩個斜側邊的部分。該三角形板279.5在地震受害區域可能是有利的。
圖33一般表示將槽162連接到兩相鄰邊溝166上,並位於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中的兩相鄰頂底板76.3,77.3的兩外翼127,128之間。使用穿過孔280.2的扣件157和/或扣件165,166.1,將腹板163,164分別連接到外翼127,128上。通過穿過孔280.1,280.4的扣件157或扣件165,166.1,使邊溝166相互連接。使用穿過孔280.11的扣件157,進一步將該邊溝166連接到連接件279的第一腿279.1上。
圖49一般表示一對短的頂棚支撐件282連接到牆板的頂邊106上,以及屋面板67.1~67.8連接到牆板63上的連接構造。所示的屋面板67.6被連接到牆板63的頂邊106上。用所示的方式使用圖50所示的連接件298。連接件298由一個如圖48所示的L形連接件279所構成,但在其第一和第二腿279.1,279.2之間的銳角更大,在腿279.1,279.2上配有兩橫向臂299,300。連接件298的第一腿279.1配合在兩頂底板76.3,77.3的兩相鄰內翼129,130之間,並通過一般使用伸出孔280.1的扣件157將它連接在其上。第二腿279.2配合在兩相鄰短頂棚支撐件282.1,282.2之間(在剖面49-49中僅能看到282.2)。最後提到的結構配合在兩相鄰屋面板67.5,67.6的兩直立翼290之間。穿過孔280.2的扣件157的凸出部157.5伸過第二腿297.2和頂棚支撐件282.1,282.2。一對橫向頂棚支撐件287被連接到橫向臂299上,另一對被連接到橫向臂300上。參照圖48所述的屋面板連接在這裡一樣適用。
在屋面板67.1~67.8下面使用二組頂棚板。第一組包括8塊三角形頂棚板308.1。第二組包括8塊四邊形頂棚板308.2。圖45和46有典型地表示了頂棚板308.1,308.2~308.8在它們的外邊309.1,內邊309.2,穹頂面邊309.4和牆體面邊307.1處是怎樣被支撐的。外邊309.1放在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的底長邊296.1處的橫向翼310上。內邊309.2放在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3的底長邊296.1的橫向翼310上。在它們的牆體面邊307.1處,一般用圖30和31所示,頂棚板308.1被支撐在頂棚支撐帶232上。在圖52通常所示的它們的穹頂面邊309.4處,頂棚支撐板308.2由扣件157支撐在穹頂側面板311的L形翼309.3上。
圖47表示,每個橫向頂棚支撐件287.1,287.2為L形,且背靠背布置。橫向頂棚板邊287.4被支撐在橫向頂棚支撐件287.1,287.2的橫向翼287.3上。圖47A表示,每個橫向頂棚支撐件287.1,287.2有一個直立翼287.6,該翼被連接到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上。
參見圖51,表示了穹頂68包括一穹頂井311和用扣件157連接到穹頂屋面框架312.1上的穹頂屋面。圖6表示將4個支撐件313連接到穹頂井311上。
穹頂框架311包括連接起來大致形成一方形的4塊側邊板314,如圖6A所示。每塊側邊板314有一個如圖51,52和53所示的呈V形形狀的頂部區315和一個呈具有翼309.3的板條狀的底部區316。在圖53中,屋面板67.8在其穹頂面邊276.4處,被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的頂邊318。在這方面,屋面板67.8的直立翼319和頂邊318配合入穹頂井框架321的狹縫320中,並由螺栓322連接到穹頂井框架321上。因此,穹頂井框架321包括4個相同的穹頂井框架件323,每一井框架件323有如圖53所示的變形的L形。每個穹頂框架件323有一水平支撐板條324。
如圖54所示,通過三角形板325和二個螺栓326,將兩個相鄰支撐穹頂井框架321在它們的(牆)角處相互連接起來。
圖55表示相鄰屋面板67.7,67.8的兩個相鄰直立翼290,和由扣件157將短的頂棚支撐件282彼此連接起來,以及將該兩個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2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上。每個短的頂棚支撐件282.1,282.2去到一斜截面290.1,該斜面290.1去到一連接翼290.2,藉助於扣件157,該翼290.2被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的底部區316。該連接翼290.2沿著穹頂側邊板314向上延伸,通過扣件157,剛好在327處的頂部區315之下被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的底部區316上,如圖53所示。
圖55進一步表示了藉助於扣件157將兩個支撐件313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上。
圖56為圖52中的水平剖面56-56,它有代表性地表示了將兩個長的頂棚支撐件283.1,283.2連接到穹頂井311的穹頂側邊板314上。它還表示了屋面板67.6,67.7的直立翼289。點劃線327.1表示剖面56-56切過頂部區315的V形形狀的地方。
在穹頂井311之上的穹頂屋面312的高度,可以在箭頭F所指方向上,藉助於兩個螺杆328.1,328.2進行調節。如圖52和53所示的螺杆328.1位於靠近穹頂井311的管329內並伸過該管329。管329的頂端被擴口開,以形成一翼330,該翼330與穹頂井框架321的支撐板條324相接觸。配合在螺杆328.1上並被焊接到其上的墊片331位於管329的翼330上。一方形密封環332配合在4個支撐板條324上。將一個帶螺紋的螺母333焊接到穹頂屋面框架312.1上。如圖52所示,設有二個鎖緊螺母334,335。為了調整穹頂屋面312的高度,使用手柄334.1,334.2適當旋轉螺杆328.1,328.2。在旋轉過程中,當每個螺杆328.1,328.2與其螺母333一起作用時,墊片331會在翼330上旋轉,從而引起高度的調整。
穹頂68配有百葉窗335,它被連接到螺杆336上,以調節光線的進入量。螺杆336的二個端頭337都被可旋轉地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上。
在這詳細描述中所提到的所有板最好都是用鍍鋅鋼板模壓出來。也可以使用合適的鋁合金來代替。如果需要的話,在這些板的外邊可以施加一層保護塗料(paint)。為了美觀,鍍鋅鋼還可以適當地電鍍銅。另一種選擇辦法是包括防水板,這種防水板灌注有紙漿或低熱導組合片。
將會明白,對於使用了二組60.1,60.2牆板的建築物60來說,在第一組60.1牆板61~64和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之間的熱橋被減小到了最小。在兩組60.1,60.2牆板之間有內連接的地方,附圖中所示的各種尼龍粘件使熱轉換減小到了最小。因此,不僅僅是熱轉換,而且「冷」傳遞也被減小到了最小。
現在將描述建造建築物60,66A的最佳方法。
起初適當地準備好要建造建築物60,66A的場地105,包括平整地面105。在地面105上標出如圖28所示的適當大小的方形156,通常沿著該方形的邊挖出柱138用的基孔,或者在要使用混凝土梁的地方為其挖出溝槽。然後將許多基礎板138.1和它們的相應的螺栓139及柱138放在該溝槽內,柱138按圖28所示相互隔開。在這一方法中將使用二組60.1,60.2牆板61~66,66.2,66.3。可是,當最初僅僅需要建造具有第一組60.1牆板61~64的基本單元66A時,則只要將那些基礎板138.1和它們的相應的螺栓139及所需要的柱138放入該溝槽內。在後一步驟中,當需要加強基本單元66A時,可以在外側,在鄰近基本單元66A的牆板61~64和鍍板138.1及它們的相應的螺栓139和柱子138處,為要放置在那裡的第二組60.2牆板挖掘溝槽。
然後將錨固基礎件141放在螺栓139上,該螺栓139的凸出端144穿過孔143。用調整螺母145.2調平錨固基礎件141。隨後,通過緊固螺母145.3來將該錨固基礎件141連接到凸出端144上。然後將圖27所示的三角形(牆)角板146連接到相鄰錨固基礎件141上。該布置的錨固基礎件141現在形成一合適的基礎135。
然後填滿並壓實該布置的錨固基礎件141之間的區域,以形成一合適的地板142。在填充並壓實之前,要將所需要的地下公用設施布置好,如在圖8中所示的加熱管道135.1和圖2~5所示的水塔240。
然後用土壤填滿所說的孔或溝槽。將會明白,在這一階段不需要做混凝土地板,這樣的地板可以在以後增加。但是,如果從開始就需要混凝土地板,則僅僅如圖16和26所示的,帶有豎直的螺栓139的基礎板138.1可以被放入該溝槽中。然後將做成混凝土地板142,該地板142將圍住該基礎板138.1和螺栓139,從而適當地將它們錨固住。
然後,通過將成對的三角形支撐件148.1,148.2的垂掛翼152.1,152.2滑入相應的向內指向147.1的錨固基礎件141的狹縫136中,將該成對的三角形支撐件148.1,148.2布置在一直立位置。
然後,通過將第一組60.1牆板61~64的底底板76.1,77.1的垂掛翼115,116滑入相應的錨固基礎件141的狹縫136中,將該底底板76.1,77.1布置在基礎135上。最好是,將底底板76.1,77.1的垂掛翼115,116從上面的一錨固基礎件141處滑入狹縫136中。然後使底底板76.1,77.1朝地板42傾斜,直到相應的內外翼111,112相互接觸,圖1A中所示的在翼111,112上的相應的衝孔標記338相互對齊。在使圖32所示的翼111,112相互對齊中,使用該翼111,112上的尼龍粘件159。使用圖39A所示的尼龍粘件161,使內翼113,114緊貼支撐件148.1,148.2的相應的傾斜支撐翼154.1,154.2。然後使用所需要的扣件165,形變連接166.1和/或扣件157,將翼111~114和154.1,154.2適當地連接起來。
隨後,按前面在詳細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一樣,也使用尼龍粘件159,161和扣件157,165,166.1,以及圖29中所示的尼龍粘件160,將所有中間底板76.2,77.2排列並連接起來。注意,起初將每個相應的中間底板76.2,77.2的底連接構件123,124布置在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相應頂部連接構件117,118上,然後使其朝建築物60的裡面66.1傾斜。
如前所述,然後將圖35和36所示的板180連接到相應的中間底板76.2,77.2和支撐件148.1,148.2的支撐翼154.1,154.2上。
用前面部分中所涉及到的類似方法,將圖38所示的板180連接起來。
然後將所有的頂底板76.3,77.3連接到中間底板76.2,77.2和上面提到的板180,192上。如果需要,可使用扣件157,165,166.1。
將4個連接件279的第一腿279.1連接在每塊相鄰頂底板76.3,77.3的相鄰外翼127,128之間。
然後將4個L形連接件298的第一腿279.1連接在所有頂底板76.3,77.3的相鄰內翼129,130之間。
在上述步驟後,4塊牆板61~64將彼此相對地且朝建築物的裡面傾斜。
然後通過將4塊穹頂側邊板314相互連接,在建築物60,66A內建造該穹頂井11。還設有百葉窗335和支撐件313。
仍然在建築物60,66A內,將成對的長和短的頂棚支撐件282,283連接到穹頂側邊板314上,如圖51~53,55和56所示。
然後提升該帶有連接的長和短的頂棚支撐件282,283的穹頂井311。其後將該長和短的頂棚支撐件282,283連接到L形連接構件279,298的相應的第二腿279.1上。
然後將該成對的橫向頂棚支撐件287連接到連接件298的相應的橫向腿299,300和相應的長的頂棚支撐件283上。
16塊頂棚板308.1,308.2中的每一塊都是這樣布置的,即它們的相應的邊287.4,287.5,307.1,309.1,309.2,309.4在相應的頂棚支撐板條232,短的、長的和橫向的頂棚支撐件282,283,287的翼287.3,310和如圖30,31,45,46,47,47A及52所示的翼309.3上。
在這一階段可以布設公用管線(未表示),例如,將管線放在頂棚板308.1,308.2上,和穿過短的和長的頂棚支撐件282,283中的孔297。
將屋面板67.1至67.2放在圖30,31所示的使用尼龍粘件的位置上。如圖45和46所示將相應的直立翼289,290連接到長的和短的頂棚支撐件282,283的頂部長邊296.2上。穹頂井框架件323位於穹頂側邊板314的頂邊318和相應的屋面板67.1~67.8的直立翼319上。如圖54所示使相鄰穹頂井框架件323相互連接。如圖32所示,將會理解到,在永久或臨時方法中可以使用扣件157,165,或者使用形變連接166.1。將每塊屋面板67.1~67.8的直立翼319放入穹頂井框架321的狹縫320中,並使用如圖53所示的螺栓322予以緊固。
當然,隨後將用於第一組60.1牆板的可拆卸的板72連接起來,如圖39,39A所示。
現在可以將圖32所示的U形密封件159.1放在所需要的邊和翼上。
回到圖51,52,53,將軸328.1,328.2和它們的相應的管329連接到從上面的穹頂68延下來的穹頂68上。隨後設置把柄334.1,334.2和螺母334,335。
將穹頂屋面312和穹頂屋面框架312按圖51所示放置。
將窗框架248和百葉窗263按圖16,40和41所示放置並連接起來。設有玻璃板241。進氣孔74也按圖16,42和43所示建造。注意,圖16,40,41,42和43用於第一組60.1和第二組60.2牆板。但在這一施工步驟中,將僅僅設置了第一組60.2牆板61~64。
現在可以將圖7所示的板340設置在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上。
可以在圖21的221,222,223處設置輔助設施和在圖17中設置照明裝置233。
還可以設置圖18所示的太陽能加熱裝置。
現在可以為圖1所示的保溫砂漿層161.1製備牆板61~64的外表面。首先對牆板61~64進行密封處理,例如,在其上施加適當的瀝青物質。然後,用手工的辦法將適當的砂子投射在牆板61~64上,其效果將會增強保溫砂漿層166.1在牆板61~64上的粘結。然後施加該保溫砂漿層166.1。
代替使用該砂漿層161.1的另一種辦法是,通過將牆板61-64第二組60.2中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77.1,77.2,77.3放置在第一組60.1牆板61~64上,並配置鬆散的保溫填充材料254,可以達到保溫效果。圖16表示了穿過這樣三種構造的一種典型的形狀。
最好是,最初按圖39,39A所示將各個中間板171連接起來,將圖34和38所示的板179,181連接到其上。
然後最好用上面所述的,用於第一組60.1牆板61~64的底板76.1~76.3,77.1~77.3,除了使用槽162以外的相同的方法,將第二組60.2牆板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3和77.1~77.3排列並大致連接起來,槽162將按圖32和33所示裝配。現在可以按圖39,39A所示將外面的可拆卸板72連接起來。
作為代替圖1所示的保溫砂漿層161.1的另一種辦法和參照較早的建造法,可以使圖16.40和42所示的,在相鄰的第一和第二組60.1,60.2牆板之間的空間341填滿鬆散的保溫填充材料254,例如合適的顆粒。可以取下圖40,42所示的入口板252,267,並將填充材料254注入該開口253。最好對該鬆散保溫填充材料254作適當的處理,以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填充材料254會收縮。將會明白,作為鬆散填充材料254的另一種辦法是,在施工第二組60.2牆板之前,可適當地將一薄層型保溫材料緊貼第一組60.1牆板的每一塊牆板61~64。
隨後將邊溝166按圖31和33所示連接起來。將會明白,屋面板67.1~67.8,特別是在它們的牆體面邊276.3處,將不得不被提起來,以容納邊溝166的彎曲邊170。
還會明白,在施工第二組60.2牆板之前,必須取下窗73和進氣孔74,並在施工該第二組60.2牆板之後必須將它們替換。
現在可以設置圖19所示的蓋板236和在屋面板67.1~67.8頂部上的砂漿層294。
現在簡單地參見圖9~14,57和58。
在圖9中,將圖2~8所示的基本單元66A作為第一層增加到建築物342上,該建築物342也包括4塊成型的梯形牆板(僅表示了一塊牆板343)。牆板343包括底底板344.1,345.1,中間底板344.2,345.2和頂底板344.3,345.3及二塊長條形板383.1,383.2。進入基本單元66A是要經過這裡所示的在外面的樓梯346,儘管該樓梯346可以位於建築物342的裡面。
圖10和11所示的多層建築350包括二個相連的基本單元66A,其中一個基本單元66A被連接到一雙位汽車庫351上。該汽車庫351的牆板352,353,354每一塊基本上都與基本單元66A的牆板61~64相同。但是,汽車庫351的牆板355適合容納二個汽車庫門355.1,355.2。牆板355包括二個鏡象的梯形板355,355.4和二塊長條塊383.1,383.2。在二個基本單元66A之間的連接形成一通道356。通過將可拆卸的板72從牆板63上取下,並使用二個用於每塊側面牆357,358的三角形支撐件148.1,148.2和一矩形板357.1,358.1這樣一種在359.1處的構造來形成每塊側面牆357,358的辦法,來建成該通道356。在牆板63處使用矩形板357.2,358.2。設有一個具有如圖34所示的屋面邊359.4的屋面359.3。在基本單元66A和汽車庫355之間的側牆359也包括二個三角形支撐件148.1,148.2。設有一門359.1。
圖12表示了當與建築物60,66A相比時的一個較小建築物360。牆板361由包括有與建築物60,66A相同的底、中間和頂底板76.1,76.2,76.3的左邊一組66所構成。使用經過改造的頂底板360.1。在門71″或者其代用的可拆卸的板72的右邊配有一塊板363。將會明白,作為另一種選擇方案,牆板361可以包括底牆板右邊一組77的底、中間底板77.1,77.2,如在本說明書中在前面所討論的一樣,門71(或可拆卸的板72)在其左手邊。另外三塊牆板(未表示)可以具有如牆板361的底板相類似的底板。
圖13所示的單一車庫370具有一適合於容納一汽車庫門372的牆板371。牆板371包括一塊如圖12所示的板363和一塊具有板363的鏡象的板373。另外三塊牆板(未表示)可以與圖12中的建築物360那些牆板相同。
圖14中的成對車庫380基本上與圖10所示的車庫相同。
圖57表示配有一雪篷390的建築物60,66A,該雪篷390由連接到許多支撐件392的合適的,柔軟材料391所構成。
圖58所示的風雨棚400由支撐在牆板63和支柱402上的框架401所組成,在圖中僅表示了一個支柱402。圖中還表示了一窗遮陽棚403,該窗遮陽棚403由一棚頂404和一支撐405所構成。棚頂404有一個類似於中間底板76.3的形狀的形狀,該棚頂404由所說的中間底板76.3模壓成的。
後面的權利要求應該被認為是本公開的不可分的部分。權利要求中所示的參考數字(參照附圖)是用來幫助理解該權利要求的,決不是用來將該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限制在圖中所示的範圍內,除非從本文中會相當明顯地得出相反的結論。
權利要求
1.一種包括有一屋面和第一組至少4面牆體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每一面牆體都取牆板(61~64)的形狀,該牆板(61~64)具有成型的梯形形狀,每塊牆板(61~64)包括一左側邊(102);與該左側邊(102)相對的一右側邊(103),該左、右側邊(102,103)延伸在地面(105)和屋面(67)之間;在地面(105)上的一底邊(104),它延伸在該左、右側邊(102,103)之間;和在屋面(67)處的一頂邊(106),該頂邊(106)與該底邊(104)相對並大致平行於該底邊(104),頂邊(106)延伸在左側邊(102)和右側邊(103)之間;一牆板(61~64)的左側邊(102)靠近另一牆板(61~64)的右側邊(103)並連接到其上,所有牆板(61~64)都是按這一方式布置的,從而這些牆板(61~64)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和設置在任意一塊牆板(61~64)中的一開口(69),該開口(69)可以給出進入建築物(60,66A)裡面(66.1)的通道。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每塊牆板有一個合適的形狀。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進一步包括設置在不是具有通道口(69)的牆板(61~64)的另外任意一塊牆板(61~64)上的直立的長條形可拆卸的板(72),該可拆卸的板(72)具有在地面(105)處的底邊(243)。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在每塊牆板(61~64)的底邊(104)和頂邊(106)之間延伸的截面呈現一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L(217,218)包括具有一遠端(211)的第一直立腿(209);和與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當沿著該牆板(61~64)的形狀從該牆板(61~64)的頂邊(106)移到其底邊(104)時,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該第二腿(210)有一個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上,大多數L都是以這種方式布置的。
5.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左側邊(102)有一左邊翼(102.1),右側邊(103)有一右邊翼(103.1),一牆板(61~64)的左側邊(102)的左邊翼(102.1)被連接到另一牆板(61~64)的右側邊(103)的相鄰右邊翼(103.1)上,所有牆板(61~64)都是按這一方式連接的。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進一步包括一基礎(135),在該基礎的頂表面上配有許多狹縫(136),每塊牆板(61~64)的底邊(104)具有一垂掛翼(115,116),該翼(115,116)配合入該基礎(135)中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從而將該牆板(61~64)連接到該基礎(135)上。
7.一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每塊牆板(61~64)包括許多底板(76.1,76.2,76.3,77.1,77.2,77.3)。
8.一種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每塊牆板(61~64)包括左邊一組(76)和右邊一組(77)梯形底板,每一組包括三塊底板,即底底板(76.1,77.1),中間底板(76.2,77.2)和頂底板(76.3,77.3),該三塊底板中的每一塊包括一外側邊(78~83);與該外側邊(78~83)相對的一內側邊(84~89),該外側邊和內側邊(78~89)延伸在地面(105)和屋面(67)之間;-延伸在該外側邊和內側邊(78~89)之間的底邊(90~95);和與該底邊(90~95)相對並大致平行於該底邊的一頂邊(96~101),該頂邊(96~101)延伸在外側邊和內側邊(78~89)之間;每一組(76,77)中的三塊底板(76.1,76.2,76.3,77.1,77.2,77.3)是如此布置的底底板(76.1,77.1)靠近地面(105),其底邊(90,95)位於地面(105)上;頂底板(76.3,77.3)靠近屋面(67),其頂邊(98,99)位於屋面(67)處;中間底板(76.2,77.2)位於底底板和頂底板(76.1,77.1,76.3,77.3)之間,該中間底板(76.2,77.2)的底邊(91,94)被連接到底底板(76.1,77.1)的頂邊(96,101),該中間底板(76.2,77.2)的頂邊(97,100)被連接到頂底板(76.3,77.3)的底邊(92,93),和對於每塊牆板(61~64)左邊一組(76)中的三塊底板(76.1,76.2,76.3)的外側邊(78,79,80)彼此對齊,對形成牆板(61~64)的左側邊(102),右邊一組(77)中的三塊底板(77.1,77.2,77.3)的外側邊(81,82,83)彼此對齊,以形成牆板(61~64)的右側邊(103),所說的左邊一組和右邊一組(76,77)中的二塊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相互對齊,以形成該牆板(61~64)的底邊(104),所說的左邊一組(76)和右邊一組(77)中的二塊頂底板(76,77)的頂邊(98,99)相互對齊,以形成該牆板(61~64)的頂邊(106)。
9.一種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還進一步包括在地面(105)上的許多支撐件(148.1,148.2),一組底板(76,77)中的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內側邊(84,85,88,89)相互對齊,並被連接到支撐件(148.1,148.2)上。
10.一種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每個支撐件(148.1,148.2)具有成型的三角形形狀,每個支撐件(148.1,148.2)有一斜側邊(149.1,149.2)和一個直立側邊(150.1,150.2),該斜側邊(149.1,149.2)有一支撐翼(154.1,154.2),該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對齊的內側邊(84,85,88,89)的每一個都有一翼,所說的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對齊的內側邊(84,85,88,89)的每一個都有一翼,所說的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這些翼(113,121,114,122)被連接到支撐件(148.1,148.2)的支撐翼(154.1,154.2)上,每一支撐件(148.1,148.2)的直立的側邊(150.1,150.2)有一縱向伸長的企口縫(153.1,153.2),以容納門(71,208)的直立邊(153.3,153.4,207)。
11.一種如權利要求8所述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進一步包括一基礎(135),在該基礎(135)的頂表面上配有許多狹縫(136),每塊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包括一垂掛翼(115,116),該翼(115,116)配合入該基礎(135)中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因此該牆板(61~64)被連接到該基礎(135)上。
12.一種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許多用於支撐該建築物(60,66A)的頂棚的長條形頂棚支撐件(283,284),每一支撐件有一L形橫截面,並包括有以在支撐件(283,284)的二長邊(296.1,296.2)之間的許多模壓出的面積(295)為形狀的加強裝置,每個模壓出的面積有穿過其中的孔(297)。
1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在每塊牆板(61~64)的外表面上的合適的保溫砂漿層(161.1)。
1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在第一組(60.1)牆體上的第二組(60.2)至少4塊成型的梯形牆體,該第二組(60.2)中的每一牆體都取牆板(65,66,66.2,66.3)的形狀,第二組(60.2)中的牆板(65,66,66.2,66.3)與第一組(60.1)中的牆板(61~64)隔開,並大致平行於該第一組(60.1)牆板(61~64),該第二組(60.2)中的每一塊牆板(65,66,66.2,66.3)包括一左側邊(102);與該左側邊(102)相對的一右側邊(103),該左、右側邊(102,103)都延伸在地面(105)和屋面(67)之間;在地面(105)上的一底邊(104),它延伸在左側邊(102)和右側邊(103)之間;和在屋面(67)處的一頂邊(106),該頂邊(106)與底邊(104)相對,並大致平行於該底邊(104),並延伸在該左、右側邊(102,103)之間,該第二組(60.2)中的一牆板(65,66,66.2,66.3)的左側邊(102)與該第二組(60.2)中的另一牆板(65,66,66.2,66.3)的右側邊(103)靠近並被連接到其上,所有第二組(60.2)中的牆板(65,66,66.2,66.3)都是用這種方式布置的,從而該第二組(60.2)中的牆板(65,66,66.2,66.3)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和在該第二組(60.2)中的任意一塊牆板(65,66,66.2,66.3)中的一孔洞(70),該牆板(65,66,,66.2,66.3)位於具有進入孔洞(69)的第一組(60.1)中的該牆板(61~64)之上面,該兩孔洞(69,70)相互對齊,從而它們可以給出進入該建築物(60,66A)裡面(66.1)的通道。
15.一種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第二組(60.2)中的每塊牆板(65,66,66.2,66.3)包括許多底板(76.1,76.2,76.3,77.1,77.2,77.3),每一底板具有一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個L(217,218)包括具有一遠端(211)的第一直立腿(209);和與該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當沿著該牆板(65,66,66.2,66.3)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106)移動到其底邊(104)時,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該第二腿(210)有一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上,大多數L(217,218)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
16.一種如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邊溝(166),該邊溝(166)在第一組(60.1)牆板(61~64)和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的頂邊(106)之間並沿該頂邊(106)延伸,該第二組(60.2)牆板(65,66,66.2,66.3)位於該第一組(60.1)牆板(61~64)之上面。
17.用於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築物(60,66A)中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該底板有一個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L包括具有一遠端(211)的第一腿(209);和與該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該第二腿(210)有一個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當沿著牆板(61~64)的形狀從該牆板(61~64)的頂邊(106)移動到其底邊(104)時,在使用中的該第一腿(209)和其遠端(211)朝向上,在使用中的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大多數L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它為梯形形狀。
19.用作為權利要求9的建築物(60,66A)的一組(76,77)底板(76.1,76.2,76.3,77.1,77.2,77.3)中的底底板(76.1,77.1)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該底板(76.1,77.1)有一個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L(217,218)包括有一遠端(211)的第一腿(209);和與該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該第二腿(210)有一個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當沿著牆板(61~64)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106)移動到其底邊(104)時,在使用中該第一腿(209)和它的遠端(211)朝向上,在使用中的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上,大多數L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該底底板(76.1,77.1)具有在其外側邊(78,83)處的一外翼(111,112);在其內側邊(84,89)處的一內翼(113,114);在其底邊(90,95)處的一底翼(115,116);和在其頂邊(96,101)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117,118),該外翼(111,112)可連接到一相鄰牆板(61~64)中的底底板(76.1,77.1)的外翼(111,112)上,該內翼(113,114)可連接到支撐件(148.1,148.2)上,該底翼(115,116)可連接在地面(105)處,該頂邊(96,101)的頂部連接構件(117,118)可連接在該組底板中的中間底板(76.2,77.2)的底邊(91,94)上的底部連接構件(123,124)上。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該底翼(115,116)為一垂掛翼(115,116),它可以被配合入該建築物(60,66A)的基礎(135)中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
21.用作為權利要求9所述建築物(60,66A)的一組(76,77)底板(76.1,76.2,76.3,77.1,77.2,77.3)中的中間底板(76.2,77.2)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該中間底板(76.2,77.2)具有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L(217,218)包括具有一遠端(211)的第一腿(209);和與該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該第二腿有一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當沿著該牆板(61~64)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106)移到其底邊(104)時,在使用中該第一腿(209)和其遠端(211)朝向上,在使用中的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上,大多數L都是這一方式布置的,該中間底板(76.2,77.2)具有在其外側邊(79,82)處的一外翼(119,120);在其內側邊(85,88)處的一內翼(121,122);在其底邊(91,94)處的一底部連接構件(123,124);和在其頂邊(97,100)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125,126),該外翼(119,120)可被連接到一相鄰牆板(61~64)的中間底板(76.2,77.2)上的外翼(119,120)上,該內翼(121,122)可連接到支撐件(148.1,148.2)上,該底邊(91,94)上的底板連接構件(123,124)可連接到該組(76,77)底板(76.1,76.2,76.3,77.1,77.2,77.3)中的底底板(76.1,77.1)的頂邊(96,101)上的頂部連接構件(117,118)上,該頂邊(97,100)上的頂部連接構件(125,126)可連接到該組(76,77)底板中的頂底板(76.3,77.3)的底邊(92,93)上的底部連接構件(131,132)上。
22.用作為權利要求9所述建築物(60,66A)中的一組(76,77)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的的頂底板(76.3,77.3)的一底板,其特徵在於,該底板(76.3,77.3)具有一限定許多L(217,218)的形狀,每一L(217,218)包括具有一遠端(211)的第一腿(209);和與該第一腿(209)相橫向的第二腿(210),該第二腿(210)有一個遠端(212),該L(217,218)的第一腿(209)比該L(217,218)的第二腿(210)要長,當沿著該牆板(61~64)的形狀從該牆板的頂邊(106)移到其底邊(104)時,在使用中該第一腿(209)和它的遠端(211)朝向上,在使用中該第二腿(210)被指向建築物(60,66A)的外面,一L(217,218)的第一腿(209)的遠端(211)被連接到另一L(217,218)的第二腿(210)的遠端(212),大多數L(217,218)都是以這一方式布置的,該頂底板(76.3,77.3)具有在其外側邊(80,81)處的一外翼(127,128);在其內側邊(86,87)處的一內翼(129,130);在其頂邊(98,99)處的一頂部連接構件(133,134);和在其底邊(92,93)處的一底部連接構件(131,132),該外翼(127,128)可連接到一相鄰牆板(61~64)的頂底板(76.3,77.3)的外翼(127,128)上,該內翼(129,130)可連接到相同牆板中的另一組(76,77)底板(76.1,76.2,76.3,77.1,77.2,77.3)的頂底板(76.3,77.3)上的內翼(129,130)上,底邊(92,93)處的底部連接構件(131,132)可連接到該組(76,77)底板中的中間底板(76.2,77.2)的頂邊(97,100)上的頂部連接構件(125,126)上,頂邊(98,99)處的頂部連接構件(133,134)可連接到屋面(67)上。
23.用在如權利要求10所述建築物(60,66A)中的一支撐件,其特徵在於,該支撐件(148.1,148.2)被成型為大致具有三角形形狀,該支撐件(148.1,148.2)有一斜側邊(149.1,149.2),該斜側邊上有一支撐翼,該支撐翼(154.1,154.2)可連接到一組(76,77)底板中的底底板(76.1,77.1)和中間底板(76.2,77.2)的內邊(84,85,88,89)上的對齊的內翼(113,121,114,122)上,該支撐件(148.1,148.2)還有一直立側邊(150.1,150.2),該側邊(150.1,150.2)上有企口縫(153.1,153.2),以用來當該支撐件(148.1,148.2)在使用時容納門(71,208)的一直立邊(153.3,153.4,207)。
24.用在如權利要求12所述建築物(60,66A)中的一頂棚支撐件,其特徵在於,該頂棚支撐件(282,283)有一矩形截面,並包括以在該支撐件(282,283)的兩長邊(296.1,296.2)之間的許多模壓出的面積(295)為形狀的加強裝置,每一模壓出的面積(295)有穿過其中的孔(297)。
25.一種建造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物(60,66A)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其上要建造該建築物(60,66A)的場地(105);在該場地(105)設置一基礎(135),牆板(61~64)的底邊(104)將要連接到該基礎(135)上;將牆板(61~64)的底邊(104)連接到該基礎(135)上,將一牆板(61~64)的左側邊(102)連接到另一牆板(61~64)的右側邊(103)上,直到所有牆板(61~64)都用這一方式連接起來,從而這些牆板(61~64)彼此相對地且朝向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和設置該屋面(67)。
26.一種建造如權利要求6所述建築物(60,66A)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其上要建造建築物(60,66A)的場地(105);在該場地(105)上設置一基礎(135),牆板(61~64)的底邊(104)將要連接到該基礎(135)上;將相應牆板(61~64)的每一垂掛翼(115,116)滑入該基礎(135)中的它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將一牆板(61~64)的左側邊(102)連接到另一牆板(61~64)的右側邊(103)上,直到所有牆板(61~64)都用這種方式連接起來,從而這些牆板(61~64)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傾斜;和設置屋面(67)。
27.一種建造如權利要求9所述建築物(60,66A)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其上要建造該建築物(60,66A)的場地(105);在該場地(105)上設置基礎(135),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將要被連接到該基礎(135)上;在該基礎(135)上設置成對的支撐件(148.1,148.2),每一塊將要建造的牆板(61~64)上設一對這樣的支撐件(148.1,148.2);對於每塊牆板(61~64)將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連接到該基礎(135)上;將左邊一組(76)中的底底板(76.1)的外邊(78)連接到一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77)中的底底板(77.1)的外邊(83)上;將左邊一組(76)中的底底板(76.1)的內邊(84)連接到第一支撐件(148.1)上;將右邊一組(77)中的底底板(77.1)的外邊(83)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的左邊一組(76)的底底板(76.1)的外邊(78);和將右邊一組(77)的底底板(77.1)的內邊(89)連接到第二支撐件(148.2)上,從而該底底板(76.1,77.1)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對於每塊牆板(61~64)將左邊一組(76)中的中間底板(76.2)的底邊(91)連接到該左邊一組(76)的底底板(76.1)的頂邊(96)上;將左邊一組(76)中的中間底板(76.2)的外邊(79)連接到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77)中的中間底板(77.2)的外邊(82);將左邊一組(76)中的中間底板(76.2)的內邊(85)連接到第一支撐件(148.1)上;將右邊一組(77)中的中間底板(77.2)的底邊(94)連接到右邊一組(77)中的底底板(77.2)的頂邊(101)上;將右邊一組(77)中的中間底板(77.2)的外邊(82)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76)中的中間底板(76.2)的外邊(79);和將右邊一組(77)中的中間底板(77.2)的內邊(88)連接到第二支撐件(148.2)上,從而這些中間底板(76.2,77.2)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對於每塊牆板(61~64)將左邊一組(76)中的頂底板(76.3)的底邊(92)連接到該左邊一組(76)中的中間底板(76.2)的頂邊(97)上;將左邊一組(76)中的頂底板(76.3)的外邊(80)連接到相鄰牆板的右邊一組(77)中的頂底板(77.3)的外邊(81)上;將左邊一組(76)的頂底板(76.3)的內邊(86)連接到該牆板的右邊一組(77)的頂底板(77.3)的相鄰內邊(87)上;將右邊一組(77)中的頂底板(77.3)的底邊(93)連接到該右邊一組(77)中的中間底板(77.2)的頂邊(100)上;將右邊一組(77)中的頂底板(77.3)的外邊(81)連接到另一相鄰牆板的左邊一組(76)中的頂底板(76.3)的外邊(80)上,從而該頂底板(76.3,77.3)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和設置該屋面(67)。
28.一種建造如權利要求11所述建築物(60,66A)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權利要求25的所有步驟,在該方法中,通過將相應底底板(76.1,77.1)的每一垂掛翼(115,116)滑入該基礎(135)中的它的共同起作用的狹縫(136)中,將底底板(76.1,77.1)的底邊(90,95)連接到該基礎(135)上。
29.一種建造權利要求1或7所述建築物(60,66A)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在牆板(61~64,76.1,76.2,76.3,77.1,77.2,77.3)已經被建好從而這些牆板彼此相對地且朝向該建築物(60,66A)的裡面(66.1)傾斜後,在每塊牆板(61~64)的外表面上設置一合適保溫砂漿層(161.6)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無框架建築物及其建造方法,建築物包括第一組四面牆體,每一牆體都是以成型的梯形牆板為形式。一牆板的左側邊被連接到另一牆板的右側邊,以使得它們彼此相對地朝向建築物的裡面傾斜。在每塊牆板的頂邊和底邊之間的形狀限定了許多L,當在頂邊和底邊之間移動時,L的第一腿朝向上,該L的第二腿朝向外。這一形狀允許保溫砂漿層可被施加到每塊板的外表面上。
文檔編號E04B1/34GK1090007SQ9310989
公開日1994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199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7月8日
發明者盧卡斯·M·哈特英厄, 梅蒂納斯·克魯格 申請人:埃科創新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