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0:45:55 2
專利名稱:照明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設置在頂棚等上的照明器具。
技術背景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0-140797號(第5頁 第9頁,附圖I))公開了以往的照明器具。所述照明器具為將設置有光源的主箱體直接安裝在室內頂棚的設置面上的天花板燈。光源通過出射面朝向下方配置的多個LED形成。主箱體的與設置面相反ー側的下方被透光罩覆蓋,所述透光罩擴散透過光源的出射光。透光罩的外周部相對其中央部彎曲下垂,且透光罩的周面形成垂直設置面的圓筒面。從光源射出後以小入射角入射到透光罩內表面的光擴散透過透光罩。這樣,從透光罩向下方射出均勻的照明光,進行室內等的照明。此外,從光源射出後以大入射角入射到透光罩內表面的光被透光罩反射,並從透光罩的周面向上方射出。通過直接安裝在設置面上的照明器具照亮設置面,可以降低房間整體發暗的印象。因此,通過從透光罩的周面向上方射出照明光,能夠照亮照明器具的設置面。但是,按照上述以往的照明器具,為了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需要在垂直設置面的方向上加長設置透光罩。即,需要使射出到與設置面相反一側上的光通過透光罩向設置面側反射後照亮設置面。所以,儘管被透光罩反射後從周面射出的光量増加,但是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減少,導致房間整體變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ー種照明器具,該照明器具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同時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照明器具利用安裝於設置面上的主箱體上設置的光源的出射光,對與所述設置面相反方向進行照明,所述照明器具的特徵在於,所述照明器具設置有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圍所述主箱體的外周並向徑向突出,且具有入射面並對光進行導光,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從所述入射面入射到所述導光板,利用從所述導光板射出的光照亮所述設置面。按照上述結構,主箱體安裝在室內等的設置面上,利用從光源射出後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行進的光進行室內等的照明。此外,主箱體的外周被徑向突出的導光板包圍,光源射出的光從入射面入射到導光板。入射到導光板的光被導光板導光後,從導光板的內周側和外周側之間以及外周端向設置面射出。這樣,照明器具周圍的設置面被照亮。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導光板由透明構件構成。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照明器具設置有透過罩,該透過罩覆蓋所述主箱體的與所述設置面相反一側並擴散透過所述光源的出射光,且所述入射面與所述透過罩的周面相對並相對所述設置面傾斜。按照所述結構,從光源出射後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行進的光擴散透過透過罩後照亮室內等。此外,光源的出射光的一部分被透過罩的內表面反射,並從傾斜的入射面入射到導光板。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入射面附近的壁厚大於遠離所述入射面的位置的壁厚。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導光板在外周部具有向所述設置面彎曲的彎曲部。按照所述結構,通過導光板被導光到照明器具的徑向的光,利用彎曲部向設置面的方向彎曲,並從彎曲部向設置面出射。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導光板上設置有環狀或點狀的凹部。按照所述結構,通過導光板導光後的光,利用凹部擴散後向設置面的方向射出。此外,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中,所述光源射出多個波長的光,在所述導光板的外周部上設置有將所述導光板引導的光分散後出射的稜鏡。按照所述結構,通過導光板導光後的光對應波長被稜鏡分散,並向設置面照射不同顏色的照明光。 按照本實用新型,由於通過包圍主箱體外周的導光體向徑嚮導光後照亮設置面,所以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即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
圖I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I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仰視圖。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I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I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正面斷面圖。圖4是圖3的A部局部視圖。圖5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6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3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7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4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8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5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9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6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10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7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8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圖1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9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導光板的正面斷面圖。圖1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10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俯視圖。圖1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10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附圖標記說明I照明器具2主箱體3電氣部4基板5光源6光學構件7反射罩8透過罩[0040]11 17導光板I Ia 17a入射面Ilb 17b入射部Ilc 17c延伸設置部lld 15d彎曲部 13eU6e凹部17f稜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圖I、圖2、圖3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仰視圖、俯視圖和正面斷面圖。照明器具I形成為平面視圖呈圓形的薄型器具,並包括直接安裝於室內頂棚等設置面C的主箱體2。在以下的說明中,以頂棚作為設置面C進行說明,但是設置面C也可以是室內的側壁和地面。主箱體2包括電氣部3和反射罩7。電氣部3配置在主箱體2的中央部且平面視圖呈圓形,電氣部3被設置面C側上配置的上罩3a和與設置面C相反ー側上配置的下罩3b覆蓋。藉助上罩3a上設置的安裝部3c,主箱體2安裝在設置面C上並與商用電源連接。在電氣部3內多個基板4配置為平面視圖呈多邊形,所述基板4上安裝有LED等光源5。光源5的出射面朝向主箱體2的徑向配置。這樣,光從光源5向照明器具I的外周側放射狀射出。基板4上安裝有覆蓋光源5的光學構件6。光學構件6用於透過從內周側入射的來自光源5的光並將其向外周側射出。此時,光學構件6使透過光向需要的方向彎曲井利用下表面等上形成的反射面進行反射。這樣,需要的光量的光被引導向後述的反射罩7、透光罩8和導光板11,從而進行均勻的照明。上罩3a的外周側上配置有圓板狀的反射罩7。反射罩7將光源5的出射光向下方反射。此外,反射罩7的外周部向下方(與設置面C相對ー側)彎曲。下罩3b的外周側上配置有透過罩8,所述透過罩8相對主箱體2能拆裝。透過罩8擴散透過光源5的出射光,並包括與反射罩7相對配置的底部8a和由大體垂直設置面C的圓筒面構成的周面8b (參照圖4)。此外,相對中央部,透過罩8的底部8a的外周部向上彎曲。這樣,照明器具I的外周部變薄,減輕了使用者的壓迫感。環狀的導光板11利用螺釘7a安裝在反射罩7的外周側。圖4表示了圖3的A部局部視圖。導光板11由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圍主箱體2的外周而向徑向突出。導光板11包括入射部lib、延伸設置部Ilc和彎曲部lid。入射部Ilb在上下方向延伸,並具有入射面11a,所述入射面Il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過罩8的周面Sb相対。入射面Ila形成為傾斜面,即,相對設置面C,入射面Ila的下部向外側傾斜。延伸設置部Ilc從入射部Ilb的下端向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彎曲部Ild在導光板11的外周部上從延伸設置部Ilc的端部向設置面C彎曲,彎曲部Ild前端形成曲面。入射部lib、延伸設置部Ilc和彎曲部Ild的壁厚大致相等。在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I中,從光源5出射的光通過光學構件6被導向反射罩7、透過罩8的底部8a和導光板11的入射面11a。從光學構件6向設置面C的方向行進的光利用反射罩7向下方的透過罩8的底部8a的方向反射。從光學構件6和反射罩7向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行進後、以小於臨界角的入射角入射到透過罩8的底部8a內表面的光,擴散透過透過罩8。這樣,照明光從透過罩8向下方射出,照明器具I的下方被均勻照亮。從光學構件6和反射罩7向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行進後、以大於臨界角的入射角入射到透過罩8的底部8a內表面的光被透過罩8反射。被透過罩8向反射罩7的方向反射的光被反射罩7再次反射,並從透過罩8的底部8a作為照明光射出。從光學構件6向照明器具I的徑向行進的光(箭頭Dl),以及被透過罩8反射後向
照明器具I的徑向行進的光(箭頭D2)透過透過罩8的周面Sb。透過透過罩8的周面Sb的光從入射面Ila入射到導光板11。此時,由於入射面Ila傾斜,如箭頭D2所示被透過罩8的底部8a反射後向設置面C方向傾斜的光的入射角變小。因此,該光在入射面Ila上的反射受到抑制。所以,可以減少通過入射面Ila的反射被導向反射罩7背面側的光,並增加入射到入射面Ila的光,能夠提聞光的利用效率。從入射面Ila入射到導光板11的光被導光板11向外周側導光。而後,該光從彎曲部Ild的前端如箭頭D3所示朝向設置面C在規定的範圍射出。這樣,主箱體2周圍的設置面C被照亮。此外,導光板11所引導的一部分光在內周側和外周側之間向設置面C射出。此時,利用從入射部Ilb如箭頭D4所示射出的光,導光板11上方的設置面C被照亮。這樣,在主箱體2的外側上包含導光板11上方的更大範圍上設置面C被照亮,可以降低房間整體昏暗的印象。此外,光從自延伸設置部Ilc彎曲的彎曲部Ild的外周面如箭頭D5所示向外周側射出,可以照亮導光板11外側的更大範圍。按照本實施方式,對通過包圍主箱體2外周的導光板11向照明器具I的徑向射出的光,即從主箱體的外周射出的光進行導光後照亮設置面C。也就是說,透過罩8的周面Sb的出射光被導向主箱體2的外側後照亮設置面C,而不必像以往那樣利用與設置面C相反一側射出的光照亮設置面C。所以,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而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C。此外,不必像以往那樣為了在設置面C的更大範圍上進行照明而在垂直設置面C的方向上加長透過罩8的周面Sb。S卩,由於包圍主箱體2的外周並在平行設置面C的方向上(主箱體2的徑向)延伸設置導光板11,所以不會增加照明裝置I的外周部上垂直設置面C方向的厚度。這樣,照明器具I形成為薄型從而可以減輕使用者的壓迫感。此外,由於導光板11通過透明構件構成,所以使用者能視覺辨認被導光板11覆蓋部分的設置面C被照亮。使用者確認設置面C的大範圍被照亮後,能對房間整體產生明亮的印象。此外,由於具有覆蓋主箱體2的與設置面C相反ー側的透過罩8,且入射面Ila相對設置面C傾斜,因此可以減小被透過罩8的底部8a反射後入射到入射面Ila的光的入射角。所以,降低了入射面Ua的反射光從而能夠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此時,更優選的是,入射面Ila的下端配置在入射部Ilb和延伸設置部Ilc的設置面C側的邊界B的正下方。這樣,從下方觀察照明器具I時邊界B與入射面Ila下端的山脊的稜線重合,可以獲得ー種條紋少的美感。此外,由於導光板11包括從外周向邊緣朝向設置面C彎曲的彎曲部lld,所以在利用從彎曲部Ild的前端如箭頭D3所示射出的光照亮設置面C的同時,光從彎曲的彎曲部Ild的外周面如箭頭D5所不向外周側射出。這樣,可以把光嚮導光板11的上方和導光板11外側分路導光後射出。所以,可以照亮設置面C的更大範圍。此外,如箭頭D4所示從入射部Ilb出射的光照亮設置面C的導光板11上方的範圍,而且利用從彎曲部Ild出射的如箭頭D3、D5所示的光,出射到設置面C的導光板11外側的範圍上。這樣,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C,並且隨著遠離照明器具I的外周,設置面C的照度緩慢減小,設置面C的照度的明暗差異不易察覺,使用者獲得的照明狀態沒有明顯不協調的感覺。接著,圖5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幹與前述圖I 圖4所示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了相同的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I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1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2。其他部分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 導光板12與前述的圖4所示導光板11 一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2b、延伸設置部12c和彎曲部12d。入射部12b的入射面12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光罩8的周面8b相對,且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延伸設置部12c從入射部12b的下端沿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彎曲部12d在導光板12的外周部上從延伸設置部12c的端部朝向設置面C彎曲。入射部12b、延伸設置部12c和彎曲部12d壁厚大體相等。按照本實施方式,能得到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時,入射面12a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通過入射面12a向設置面C的方向反射的光比第I實施方式更多。但是,當周面Sb較短而照明器具I形成為薄型的情況下,由於向設置面C的方向傾斜後入射到入射面12a的光少,所以可以抑制光的利用效率降低。此外,從光學構件6未被底部8a反射而向照明器具I的徑向行進的如箭頭Dl (參照圖4)所示的光,相對入射面12a大體垂直入射。這樣,可以減小入射面12a的入射光的入射角,所以能減少被入射面12a反射的光並增加入射的光。接著,圖6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5所示第2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2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2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3。其他部分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導光板13與前述的圖5所示導光板12 —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3b、延伸設置部13c和彎曲部13d。入射部13b的入射面13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過罩8的周面Sb相對,且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延伸設置部13c從入射部13b的下端沿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彎曲部13d在導光板13的外周部上從延伸設置部13c的端部朝向設置面C彎曲。延伸設置部13c和彎曲部13d的壁厚大體相等。此外,導光板13的入射部13b的入射面13a附近的壁厚大於遠離入射面13a的位置的壁厚。即,入射部13b形成為從入射面13a入射的光入射到設置面C側的面的角度在臨界角度(約45度左右)以上。這樣,如箭頭D4所示從入射部13b出射的光減少,且從入射面13a入射後被導光的光増多。所以,在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還可以照亮導光板13的外側。[0077]此時,因為入射面13a的下端與入射部Ilb和延伸設置部Ilc的設置面C側的邊界B不重合,從下方觀察照明器具I能獲得ー種條紋花樣多的美感。接著,圖7是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6所示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結構的導光板13上設置有凹部13e。其他部分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凹部13e環狀凹下設置在導光板13的設置面C側,並呈多個同心圓狀。通過導光板13導光的光的一部分藉助凹部13e如箭頭D6所示向設置面C側擴散出射。這樣,在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還可以均勻照亮導光板13上方的設置面C。此時,從照明器具I下方觀察能看到凹部13e的條紋圖案,從而能獲得ー種條紋花樣多的美感。此外,可以設置多個環狀的凹部13e,也可以將凹部13e設置為多個點狀。通過改變凹部13e的形狀和數量,可以更均勻地照亮設置面C。此外,也可以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設置與凹部13e相同的凹部。接著,圖8是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6所示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3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3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4。其他部分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導光板14與前述的圖6所示導光板13 —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4b、延伸設置部14c和彎曲部14d。入射部14b的入射面14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光罩8的周面8b相對,且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而形成。延伸設置部14c從入射部14b的下端向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此外,延伸設置部14c的外周側向下傾斜。彎曲部14d在導光板14的外周部上從延伸設置部14c的端部朝向設置面C彎曲。此時,彎曲部14d相對設置面C傾斜。此外,入射部14b、延伸設置部14c和彎曲部14d壁厚大體相等。按照本實施方式,能得到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因為導光板14的延伸設置部14c的外周側向下傾斜,與第3實施方式的彎曲部13d(參照圖6)相比,彎曲部14d配置在更靠下方。因此,如箭頭D5所示從彎曲部14d的外周面出射的光從下方射出,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C。接著,圖9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8所示第5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5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4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5。其他部分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導光板15與前述的圖8所示導光板14 一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5b、延伸設置部15c和彎曲部15d。入射部15b的入射面15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光罩8的周面8b相對,且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延伸設置部15c從入射部15b的下端向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此外,延伸設置部15c的外周側向下傾斜。彎曲部15d在導光板15的外周部上從延伸設置部15c的端部朝向設置面C彎曲。此時,彎曲部15d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此外,入射部15b、延伸設置部15c和彎曲部15d壁厚大體相等。按照本實施方式,能得到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導光板15的彎曲部15d相對設置面大體垂直形成,與第5實施方式的彎曲部14d(參照圖8)相比,彎曲部15d相對延伸設置部15c的彎曲角度大。因此,如箭頭D7所示通過導光板15導光後到達彎曲部15d外周面的光的入射角變大。這樣,如箭頭D5所示從彎曲部15d的外周面出射的光的光量増加,可以將導光板15的外側照得更明亮。接著,圖10是表示第7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I 圖4所不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I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1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6。其他部分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導光板16與前述的圖4所示導光板11 一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6b和延伸設置部16c。入射部16b的入射面16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並與透光罩8的周面Sb相對,且相對設置面C大體垂直形成。此外,入射部16b與第3實施方式(參照圖6)相同,形成為入射面16a附近的壁厚大於遠離入射面16a的位置的壁厚。延伸設置部16c從入射部16b的下端向徑向大體水平延伸。這樣,光從延伸設置部16c的前端如箭頭D3所示出射,照亮設置面C。此外,省略了從延伸設置部16c的端部彎曲的彎曲部IId(參照圖4)。按照本實施方式,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利用包圍主箱體2外周的導光板16向徑嚮導光後照亮設置面C。因此,透過罩8的周面Sb的出射光被導向主箱體2的外側,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而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C。此外,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如箭頭D4所示從入射部16b出射的光減少,而從入射面16a入射後被導光的光増多。所以,可以將導光板16的外側照得更亮。接著,圖11是表示第8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要部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10所示第7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第7實施方式相同結構的導光板16上設置有凹部16e。其他部分與第7實施方式相同。凹部16e環狀凹下設置在導光板16的設置面C相反一側,並設置為多個同心圓狀。被導光板16導光的光的一部分藉助凹部16e如箭頭D6所示向設置面C側擴散出射。這樣,在與第7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還可以均勻照亮導光板16上方的設置面C。此時,從下方觀察照明器具I能看到凹部16e的條紋圖案,從而獲得一種條紋花樣多的美感。此外,可以設置多個環狀的凹部16e,也可以將凹部16e形成為多個點狀。通過改變凹部16e的形狀和數量,可以更均勻地照亮設置面C。此外,可以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設置與凹部16e相同的凹部。接著,說明第9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與前述的圖I 圖4所示第I實施方式結構相同,且在相同形狀的導光板11的一部分上施加了無光澤表面處理。其他部分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圖12表不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1的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I 圖4所示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通過表面織構化加工等對導光板11的入射面Ila和彎曲部Ild的前端施加了無光澤表面處理形成無光澤表面處理部分 IleUlf0通過無光澤表面處理部分lie從入射面Ila入射到導光板11的光發生擴散。這樣,如箭頭D4所示從入射部Ilb出射的光發生擴散。此外,通過無光澤表面處理部分Ilf從彎曲部Ild的前端出射的光發生擴散。所以,減小了導光板11上方的設置面C(參照圖4)的照度的明暗差,並可以防止因導光板11的形狀而在設置面C上產生條紋圖案。接著,圖13、圖14是表示第10實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俯視圖和正面斷面圖。為便於說明,對於和前述的圖I 圖4所示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主箱體2平面視圖大致呈矩形,並省略了透過罩8 (參照圖3)。此外,設置有與第I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1形狀不同的導光板17。其他部分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主箱體2的電氣部3配置在主箱體2的中央部且平面視圖呈矩形。電氣部3內多個基板4配置為平面視圖呈多邊形,所述多個基板4安裝有LED等光源5。反射罩7的平面視圖呈大致矩形,反射罩7配置在電氣部3的設置面C側的外周側。基板4上安裝有覆蓋光源5的光學構件6。光學構件6透過從內周側入射的來自光源5的光並將其向外周側出射。此時,光學構件6將透過光在需要的方向上彎曲並利用多個反射面6a、6b進行反射。 導光板17與前述的圖4所示導光板11 一祥,都是通過丙烯等透明構件形成,並包括入射部17b和延伸設置部17c。入射部17的入射面17a面向主箱體2的中心方向形成。延伸設置部17c從入射部17b的下端向徑向延伸,井向下方凸出彎曲。導光板17的外周部上設置有斷面大體為三角形的稜鏡17f,所述稜鏡17f連接延伸設置部17c而向下方突出。入射部17b和延伸設置部17c壁厚大體相等。此外,省略了從延伸設置部17c的端部向設置面C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IId(參照圖4)。在上述結構的照明器具I中,從光源5出射的光透過光學構件6。利用光從光學構件6如箭頭El、E2所示被導向設置面C相對ー側而照亮下方。此外,從光學構件6如箭頭E3、E4、E5所不導向反射罩7的光被反射罩7反射,從而照亮下方。從光學構件6如箭頭E6所示到達導光板17下表面的光被導光板17反射而照亮下方。從光學構件6向照明器具I的徑向行進的光(箭頭Dl)從入射面17a入射到導光板17。通過導光板17導光的光如箭頭D3所示藉助延伸設置部17c朝向設置面C在規定的範圍上出射。這樣,主箱體2周圍的設置面C被照亮。此外,從入射部17b如箭頭D4所示出射的光,將導光板17上方的設置面C照亮。此外,從光學構件6如箭頭D8所示被導光板17的稜鏡17f引導的光透過稜鏡17f時彎曲後出射。這樣,導光板17外側的設置面C被照亮。此時,如果從光源5射出具有多個波長的光,則稜鏡17f的出射光對應波長發生分散。因此,不同顔色的照明光照射到設置面C上,可以形成虹等色譜圖樣。按照本實施方式,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通過包圍主箱體2外周的導光板17向徑嚮導光來照亮設置面C。因此,可以將從光源5到達入射面17a的光引導到主箱體2的外偵牝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而能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C。此外,由於導光板17的前端設置有稜鏡17f,所以在設置面C上可以形成虹等色譜圖樣。此外,也可以在其他實施方式的導光板上設置相同的稜鏡。在第I 第10實施方式中,可以將導光板11 17在周向上切斷,只要導光板11 17以包圍主箱體2的外周部的方式在周向延伸即可。此外,導光板11 17與反射罩7可以通過雙色成形等一體形成。エ業實用性本實用新型可以應用於頂棚等上設置的照明器具。
權利要求1.ー種照明器具,利用安裝於設置面上的主箱體上設置的光源的出射光,對與所述設置面相反方向進行照明,所述照明器具的特徵在於,所述照明器具設置有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圍所述主箱體的外周並向徑向突出,且具有入射面並對光進行導光,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從所述入射面入射到所述導光板,利用從所述導光板出射的光照亮所述設置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由透明構件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照明器具設置有透過罩,該透過罩覆蓋所述主箱體的與所述設置面相反一側並擴散透過所述光源的出射光,且所述入射面與所述透過罩的周面相對並相對所述設置面傾斜。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入射面附近的壁厚大於遠離所述入射面的位置的壁厚。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在外周部具有向所述設置面彎曲的彎曲部。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上設置有環狀或點狀的凹部。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射出多個波長的光,且在所述導光板的外周部上設置有將所述導光板引導的光分散後出射的稜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照明器具,該照明器具不會減少朝向與設置面相反方向的照明光的光量,同時可以在更大範圍上照亮設置面。所述照明器具(1)利用安裝於設置面(C)上的主箱體(2)上設置的光源(5)的出射光,對與設置面(C)相反方向進行照明,所述照明器具(1)中設置有導光板(11),所述導光板(11)包圍主箱體(2)的外周並向徑向突出,同時具有入射面(11a)並向徑嚮導光,從光源(5)出射的光從入射面(11a)入射到導光板(11),利用從導光板(11)出射的光照亮設置面(C)。
文檔編號F21S2/00GK202532233SQ20122005995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8日
發明者平岡淳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