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穩定性拉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5:48:0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屬於拉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拉延是利用拉延模具在壓力機的壓力作用下,將預先剪裁成一定形狀的平板毛坯,拉製成立體空心件的加工方法。拉延模具種類繁多,比如,小的有金屬杯,或大的有汽車的車身成型。拉延模具一般主要由凹模、壓料板和凸模三部分組成。拉延時,當壓力機用額定的壓力壓下時由上下壓料器將料片壓緊,然後由凸凹模將平板料拉伸至到底狀態,將壓機升起下壓料器頂起零件取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穩定性拉延裝置,該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報廢率,減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損的概率,降低了維修的次數和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汽車結構件的拉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壓邊圈、凸模、下模和感應機構,所述上模進一步包括位於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和位於其兩端的左、右凸塊,此左、右凸塊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所述上模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
所述壓邊圈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和第一平衡塊,且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壓邊圈的下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和第二彈性體,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的缺口槽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配合的第一下滑板和第二上滑板;
所述凸模固定於下模的下模座上表面,所述壓邊圈的鏤空區用於供凸模嵌入,所述感應機構安裝於壓邊圈的鏤空區四周;4個位於下模的定位方塊外側均安裝有一連接板,該連接板通過螺栓與上模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如下:
作為優選,所述感應機構進一步包括基座、弧形導向板、感應杆和安裝於基座側面的感應器,所述弧形導向板安裝於基座面向鏤空區一側,所述感應杆的中心通過一轉軸連接到基座上,感應杆靠近鏤空區一端為弧形杆,感應杆另一端安裝有配重塊,弧形杆下方安裝有一擋板,所述擋板與感應器用於感應壓邊圈是否放置材料的狀態。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1. 本實用新型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其減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損速度,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報廢率,減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損的概率,降低了維修的次數和成本,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造成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零件報廢率;其次,其感應機構安裝於壓邊圈的鏤空區四周,此感應機構進一步包括基座、弧形導向板、感應杆和安裝於基座側面的感應器,擋板與感應器用於感應壓邊圈是否放置材料的狀態,提高了拉延成形模具安全性。
2、本實用新型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將材料加持,有利於防止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移動,提高使產品的一致性,使產品的質量更穩定;其次,其4個位於下模的定位方塊外側均安裝有一連接板,該連接板通過螺栓與上模連接,方便拉延模具運輸。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局部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局部結構示意圖二;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中感應機構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中感應機構結構示意圖二。
以上附圖中:1、上模;101、上模面;2、壓邊圈;201、鏤空區;3、凸模;301、下模面;4、下模;51、左凸塊;52、右凸塊;6、第一上滑板;7、第一彈性體;8、阻料筋;91、左外凸部;92、右外凸部;10、擋料器;11、第一平衡塊;12、阻料凹槽;13、氣墊頂棒;14、第二彈性體;15、缺口槽;16、第一下滑板;17、通孔;18、石墨柱;26、第二上滑板;27、感應機構;28、基座;29、弧形導向板;30、感應杆;301、弧形杆;31、感應器;32、轉軸;33、配重塊;34、擋板;35、連接板;36、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包括上模1、壓邊圈2、凸模3、下模4和感應機構27,所述上模1進一步包括位於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101和位於其兩端的左、右凸塊51、52,此左、右凸塊51、52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101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7,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1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8;
所述壓邊圈2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201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201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10和第一平衡塊11,且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2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8對應的阻料凹槽12,壓邊圈2的下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13和第二彈性體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和第二上滑板26;
所述凸模3固定於下模4的下模座20上表面,所述壓邊圈2的鏤空區201用於供凸模3嵌入,所述感應機構27安裝於壓邊圈2的鏤空區201四周;4個位於下模4的定位方塊24外側均安裝有一連接板35,該連接板35通過螺栓36與上模1連接。
實施例2:一種高穩定性拉延裝置,包括上模1、壓邊圈2、凸模3、下模4和感應機構27,所述上模1進一步包括位於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101和位於其兩端的左、右凸塊51、52,此左、右凸塊51、52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101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7,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1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8;
所述壓邊圈2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201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201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10和第一平衡塊11,且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2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8對應的阻料凹槽12,壓邊圈2的下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13和第二彈性體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和第二上滑板26;
所述凸模3固定於下模4的下模座20上表面,所述壓邊圈2的鏤空區201用於供凸模3嵌入,所述感應機構27安裝於壓邊圈2的鏤空區201四周;4個位於下模4的定位方塊24外側均安裝有一連接板35,該連接板35通過螺栓36與上模1連接。
上述感應機構27進一步包括基座28、弧形導向板29、感應杆30和安裝於基座28側面的感應器31,所述弧形導向板29安裝於基座28面向鏤空區201一側,所述感應杆30的中心通過一轉軸32連接到基座28上,感應杆30靠近鏤空區201一端為弧形杆301,感應杆30另一端安裝有配重塊33,弧形杆301下方安裝有一擋板34,所述擋板34與感應器31用於感應壓邊圈2是否放置材料的狀態。
採用上述高穩定性拉延裝置時,其減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損速度,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報廢率,減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損的概率,降低了維修的次數和成本,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造成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零件報廢率;其次,其感應機構安裝於壓邊圈的鏤空區四周,此感應機構進一步包括基座、弧形導向板、感應杆和安裝於基座側面的感應器,擋板與感應器用於感應壓邊圈是否放置材料的狀態,提高了拉延成形模具安全性;再次,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於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於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將材料加持,有利於防止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移動,提高使產品的一致性,使產品的質量更穩定。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