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1952:共和國海軍解放沿海諸島

2023-09-12 07:04:15 3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1950年1月12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蕭勁光為海軍司令員。

  一、小炮艇較量大艦艇,佔四島如探囊取物

  1953年春天,浙東沿海的對敵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華東海軍擔負著協同陸軍奪取敵佔島的任務。

  華東軍區決定聯合作戰,分兩步走解放沿海的大鹿島、小鹿島、雞冠山、羊嶼和積穀山。1953年5月29日18時,在五個炮兵連連續轟擊中,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陶勇指揮裝備了新式自產炮艇的兩個中隊出擊。島上的敵人還沒摸清是怎麼回事,就被我炮艇包圍。

  共產黨有了威力不小的炮艇,並迅速佔領四島,不僅讓大陳島上的胡宗南大吃一驚,也讓臺灣島上的蔣介石大為惱火。30日,蔣介石發來電報:連丟四島,實為恥辱,切實追查,立即報我。

  6月19日夜,胡宗南親臨指揮,向四島猛撲,連得二島。我陸軍兩次渡海增援,均遭敵艦封鎖阻擊。

  20日凌晨,浙江軍區終於接通了負責炮艇的溫臺大隊長陳雪江的電話。溫臺大隊迅速出動,在夜幕掩護下開始反攻支援,奪回羊嶼和小鹿島,攻下積穀山島。

  戰後,俘虜們都膽怯地說,你們小兵艦好厲害,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二、小螞蟻咬翻大象,魚雷快艇打響頭炮

  1954年,深秋的上海。陶勇司令員在他的辦公室裡,對著眼前的海圖,已凝視多時。作戰參謀走進來,雙手呈上一份毛澤東的來電:

  時機不可不抓,軍威不可不振,務安排近期於大陳至漁山列島之間對蔣艦實施打擊,並力求擊沉中型以上軍艦一至兩艘。不打則已,打則必殲,以證明我海軍之實力。

  11月3日,陶勇得到情報,說有一艘敵人大型軍艦向我們預定的戰區駛來。陶勇立即命令六艘魚雷快艇出擊。大家瞪大雙眼,握緊拳頭,興奮得渾身直打戰。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最令人擔憂的情況出現了:海上氣象變壞,海情已經滿足不了魚雷艇作戰的要求。無奈,陶勇只好命令艇隊退出戰區。

  快艇開始在海上待機。初冬季節,氣候逐漸變冷。艇上沒有床鋪,戰士們只好和衣蜷曲在戰位上。空間不夠,就在甲板上搭起一層板做床鋪,戰士稱自己的鋪是「樓上樓」。天下起雨來,艇員沒有地方躲避,只好穿著雨衣,在艇上挨淋。寒風吹來,身上又結了一層霜,一個個凍得臉發紫,牙打戰,渾身冰冷,用戰士們的話說,「除了一顆心是熱的,其他都好像泡在冰水裡」。這一等就是14天。

  因為限定的待機時間最長是15天,如果在這個時限裡還沒有戰機,那麼編隊就要撤離錨地。通俗地說,就是白等了。

  13日,也就是待機時間結束的前一天晚上,一中隊的隊長和指導員焦急地守候在電話機旁,戰士也都圍了過來。大家屏息靜氣,沒有一點聲響,盼望著奇蹟能夠發生。

  奇蹟真的出現了。14日凌晨,指揮所命令一中隊四艘快艇進入一級戰備。岸上指揮所通報說敵艦已經從大陳島出來。馬上,四艘戰艇成單縱隊首尾相隨,等速前進。

  1時25分,敵艦進入我雷達盲區。魚雷快艇上沒有雷達,茫茫的夜海裡,只能憑肉眼仔細搜索辨認。月光下,有人突然驚喜地大聲說:「『太』字號!是敵人的『太』字號軍艦!」

  人們都為之興奮不已。這艘「太平」號軍艦是美制護航艦,火力配備比較強。如果能把它幹掉,確是件又過癮又解氣的事。

  此時,「太平」號上也響起了警報。但是在此之前還沒發生我軍魚雷快艇攻擊敵軍大型戰艦的先例,所以指揮此次航行的副艦長宋季晃認為共和國海軍不足為懼。但後來發現情況有些不妙,因為四艘快艇正全速向其逼近。宋季晃下令加大馬力,向東北的漁山列島開去,快艇上的指揮員也看出了敵艦的意圖。1時35分,鐵副中隊長命令各艇施放魚雷。兩發魚雷從155艇呼嘯而出,魚雷艇馬上靈活地轉了一個彎,退出了發射位置。接著,156、157、158艇先後發射魚雷。從施放第一發魚雷到全部撤出戰鬥,僅用了1分30秒。

  在四艘快艇返航之際,突然問,傳來一聲沉悶的巨響,艇員們回頭望去,只見「太平」號右舷騰起了一個巨大的水柱,駕駛臺前升起一股又高又黑的濃煙。「打中了!打中了!」直到這時,敵人還以為是被飛機打中了,一個勁向空中亂放槍炮。

  喜訊很快傳到華東軍區海軍作戰室,這是我軍第一次擊沉敵人大型艦船,「小螞蟻」把「大象」給咬翻了。

  三、螞蟻啃骨頭,單艇獨雷失重擊沉千噸大艦

  1955年1月10日,大陳島港內的蔣軍艦艇白天駛離錨地,到外海漂泊,天黑才偷偷摸摸地返回大陳島。22時23分,夜色茫茫,海風陣陣,濤聲響成一片。蔣軍「太湖」號護衛艦趁夜幕偷偷返航時,我白巖山觀通站的雷達就牢牢地套住了它的蹤影。

  已在白巖山待命多日的魚雷快艇奉命駛出潛伏地,乘風破浪向戰地疾馳。不久,兩艇就追上了「太湖」號,兩艇艇長同時命令:「發射魚雷!」

  101艇一左一右兩發魚雷,如魚入水。而102艇只響了一聲,另一邊一點動靜都沒有。「早不壞,晚不壞,一到要害就拉稀!」張逸民艇長生氣地罵了起來。

  島上指揮所急了:「為什麼102隻發一發魚雷?」

  張逸民報告:「我艇左發射管的送藥盒沒有燃燒,魚雷沒有發出去!」

  「怎麼搞的,趕快排除故障!」

  102艇在敵艦眼皮底下排起故障。故障很快排除,102艇馬上提速追趕「太湖」號。眼看越追越近,已經可以看到大陳島的島影了。

  此時傳來指揮所的命令:「馬上返航,立刻撤離!」他們離大陳島太近了。

  張逸民憋了一肚子氣:這發魚雷說不定就能把「太湖」號擊沉!

  也真是湊巧,就在102艇悶悶不樂地往回開時,雷達站報告,海面上又出現了一般軍艦,是「洞庭」號。「洞庭」號是一艘海上掃雷艦,這是必打的艦船。

  但岸上指揮員猶豫了一下,時令剛過寒潮,海面上正刮著六七級大風,中浪到大浪。在這樣的風浪中航行,對魚雷快艇來說十分危險。

  可戰機不可失!指揮員決心已定,馬上命令105、106艇出擊!

  102艇的張逸民可坐不住了,急得滿臉青筋緊繃,大叫:「我102艇請求出擊!」

  岸上指揮員張聆為難了。102艇只有右舷一發魚雷,兩翼偏重一千多公斤,在如此的狂風巨浪中航行,弄不好會艇翻人亡。

  聽筒裡又傳來張逸民急迫的喊聲:「102艇請求出擊!」

  「好,你們可以出擊!注意艇體平衡!,,

  張逸民不顧一切地命令:「以35節的高速前進!」

  小艇像發了瘋一樣向敵艦撲去。「艇長,快放魚雷,再不發射,就要撞上敵艦了!」水手長張德玉急

得直喊。「進入200米以內再發射!」張逸民抹著臉上的海水,命令著。「200米!」張逸民猛地用力扳動了魚雷發射把,魚雷嗖地躍入水中。此時巨大的慣性使102艇繼續向前衝擊,調頭已來不及。如果再衝一步就可能與「洞庭」號同歸於盡。「全速倒車!」張逸民大聲命令。102艇猛地一沉,剎車後又向前衝了幾十米,然後一個360度大倒彎,轉過頭來。

  就在這時,傳來一聲巨響,海面上頓時騰起幾丈高的水柱,大海劇烈地抖動起來。「洞庭」號中彈!這個上千噸的傢伙被攔腰炸成兩段。

  消息很快傳到華東海軍作戰室,作戰參謀記錄下這個時刻:1955年1月10日23時,我102艇孤艇單雷擊中敵海軍炮艦「洞庭」號。

  四、三軍首次聯合作戰,8小時拿下一江山島

  海空作戰,重要的是天氣。1月18日,海上出現了晴朗的天氣。上午8時,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向機組發出命令:「出擊!」頓時,隆隆的機聲掠過海空,三個轟炸機大隊和兩個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向一江山島上空飛去。機群投下的炸彈,暴雨似的落到了預定的目標上。一江山島上的各個重要設施,大半被夷為廢墟。

  下午2時,港灣的指揮臺上,揚起了一而藍旗,陶勇一聲令下:「起航!」剎那間,港灣內所有的登陸艇和護衛艦一起發動起來,一片馬達聲掩浪遮島,把山那邊傳來的大炮聲都壓蓋下去。載著五千多名陸軍部隊的七十多艘登陸艇和作戰艦隻,排著嚴整的防空隊形,迅速分路衝向一江山島。

  前線司令員張愛萍此時也步出觀察所,用望遠鏡巡視和檢查著海上整個戰鬥序列。他望著這壯麗的海上奇觀,激動地說:「這哪像在海上進軍,簡直是在西湖里划船。」炮艇和護衛艦、火箭炮船已經抵近一江山島,從各個角度,向敵軍陣地進行直接轟擊。

  剛剛還是清晰可見的一江山島,頃刻間已經辨認不出它的真面目了。炸彈和炮彈轟起的黑色和白色煙土,將一江山島變成了一座「霧島」。但是,對於「霧島」上的一切,我飛行員、炮手和水兵還是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對敵人的幾個主要陣地開始重點摧毀。

  下午4點多鐘,我軍勝利地解放了一江山島。捷報很快傳到北京中南海。毛澤東看到電報,興奮地對周恩來說:「這麼快電報就來了,好,打得好!三軍將士辛苦了!」

  第二天,臺灣的廣播報導了一江山島戰役的情況。當然它會反過來說:「一江山島720名忠義守軍流血奮戰,全部壯烈殉國。」

  美國合眾社援引臺灣報紙刊登的消息說:「中國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是經過周密策劃,而且執行得很好的。」18天之後,美第七艦隊掩護一國民黨軍從大陳島等島嶼全部撤走,龜縮到臺灣孤島。

同类文章

揭皮

 1.國寶露面   1945年農曆五月,束鹿城「德藝軒」裝裱店來了個大買賣。   一個日本軍官領著一群鬼子,點名要見老闆尚國如,尚國如慌忙從裝裱工作間裡奔出來。日本鬼子佔領這個華北小縣城八年來,一天也沒消停過,他每天都提心弔膽,捐稅從沒有晚交過,他實在想不通日本人找他幹什麼。   「尚掌柜

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較量:邲之戰

 邲之戰,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在作戰中,楚軍利用晉軍內部分歧、指揮無力等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佔了上風。至於楚莊王本人,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無可爭辯地擠入史所稱道的「春秋

大明帝國戰爭史:皇族爭霸

爭的旋渦中,英宗的後裔也不可避免地面對骨肉相殘的局面。繼承英宗帝位的是憲宗,接著又由孝宗傳到了武宗。武宗天性放蕩不羈,喜歡四處遊玩,他那些有違傳統的所作所為讓某些心懷異志的藩王覺得有機可乘,蠢蠢欲動。1510年(正德五年)4月,封地在陝西中部的安化王朱首先造反,但叛亂僅持續了18天就被平息

虎牢關大捷:竇建德的不歸路

平心而論,竇建德是條好漢。   竇建德,河北人,自小家貧,為人義氣,被同鄉視為尊長。   大業七年,隋煬帝發兵徵高麗,竇建德號召鄉人反抗兵役,拉杆子造反,從此風風雨雨一直到唐武德四年,也算是個老革命了,他與士卒同甘共苦,善出良策,屢敗隋軍,為河北、山東一帶的豪傑所稱道,威望很高。   不但

不懂地理學害慘了項羽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以後,原來被秦始皇掃滅的六國貴族們紛紛趁勢而起,短短兩年之內,秦與六國對抗的後戰國局面再一次出現。巨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坑殺20萬秦卒,威震天下,儼然成為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當時六國貴族們很多已經據地稱王,項羽想要自己立刻當上一統天下的皇

木牛流馬之謎

為解決糧草運輸的問題,諸葛亮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這種工具節省人力,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工具。《三國志》的作者詳盡地描述了木牛的形象,並且對流馬的尺寸作了記載,但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   據說,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衝之再造了木牛流馬,但他也沒有留下詳

刮骨療傷

 三國時期,關羽在攻打樊城的時候,右臂被毒箭射中。後來,傷口漸漸腫大,十分疼痛,不能動彈。經多方診治始終無效。一天,關羽和他的部將正在發愁。忽然,部下前來報告,說名醫華佗來了。   華佗進來後說:「我是為治您的傷才來的。辦法倒是有,就怕您忍受不了疼痛。」關羽聽後笑了笑說:「我是一個久經沙場

許褚戰赤膊戰馬超

  你知道嗎?「赤膊上陣」這個成語,來自許褚與馬超的那場大戰——   當年,馬超為報父仇,出動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交戰。兩人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憊不支,於是各回軍中,換了一匹馬出營再戰,仍然勝負不分。許

鮮為人知的叛亂:烏泰「獨立」事件平叛始末

 1912年初,內蒙古科右前旗郡王烏泰公開響應外蒙,宣布獨立,並且組織隊伍進行大規模武裝叛亂。民國政府斷然組織軍隊進行平叛,山東籍將軍吳俊升是這次平叛戰役的主力。這次成功平叛被譽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過繼的郡王   在中國的版圖上,位於內蒙古地區境內有一片美麗富饒的

慘烈無比的北漢大軍與後周大軍的高平血戰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即位。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三年,趁大臣朝見的機會,伏兵殺死了楊斌、史弘肇、王章。然後宣布這幾個大臣意圖謀反,又派使者率領人馬搜捕幾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