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桌及其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8:58:19 3

本發明涉及升降桌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於升降桌的支撐結構,和具有該支撐結構的升降桌。
背景技術:
由於現代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許多人必須維持長時間坐姿進行專注性勞動;根據醫學研究,長時間的坐姿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對於單日維持長時間坐姿的人來說,將會增加其百分之五十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由於維持坐姿會減緩人體中脂肪酶的循環,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而站立時肌肉會促進脂肪酶作用,促使人體處理脂肪與膽固醇,這就應運而生了站立時使用的相對較高的工作檯,但是高工作檯的使用也產生了佔用空間、成本增加的弊端,這就亟需既能用於坐姿又能用於站姿的升降桌來解決相應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現有工作桌或者工作檯中存在的佔用空間,成本增加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升降桌的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支撐組件、第二支撐組件、連接板組件和水平推動件。所述第一支撐組件與所述第二支撐組件鉸接形成x型,所述第一支撐組件與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的鉸接處通過彈性部件形成張力作用。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的上端鉸接於所述連接板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的上端通過所述水平推動件滑動連接於所述連接板組件的另一端。
優選地,還包括底框組件,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的下端滑動連接於所述底框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的下端鉸接於所述底框組件的另一端。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組件包括右側外支撐柱、右側外穿釘和右側扭簧,所述第二支撐組件包括右側內支撐柱和右側螺母;
所述右側外穿釘依次穿過所述右側外支撐柱中部、右側扭簧和右側內支撐柱中部,所述右側外穿釘通過右側螺母鎖緊,所述右側扭簧著力端分別放置在右側外支撐柱和右側內支撐柱的受力面。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組件還包括左側外支撐柱、左側外穿釘和左側扭簧,所述第二支撐組件包括左側內支撐柱和左側螺母;
所述左側外穿釘依次穿過所述左側外支撐柱中部、左側扭簧和左側內支撐柱中部,所述左側外穿釘通過左側螺母鎖緊,所述左側扭簧著力端分別放置在左側外支撐柱和左側內支撐柱的受力面。
優選地,所述左側外支撐柱和右側外支撐柱通過第一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左側內支撐柱和右側內支撐柱通過第二連接柱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底框組件包括左側底框、右側底框、前部捫端和後部捫端;
所述左側底框一端和右側底框一端扣合住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撐組件能水平樞轉地連接在後部捫端的捫端固定座上,所述左側底框一端和右側底框一端側面由前部捫端蓋合,通過緊固螺絲將前部捫端和所述左側底框一端側面和右側底框一端側面封住,所述左側底框另一端和右側底框另一端側面由後部捫端蓋合,通過緊固螺絲將後部捫端和所述左側底框另一端側面和右側底框另一端側面封住。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組件還包括左側滑輪和右側滑輪;
所述左側滑輪和右側滑輪分別安裝在第一支撐組件下端的左右兩側,所述左側滑輪置於左側底框的滑道中,所述右側滑輪置於右側底框的滑道中。
優選地,所述連接板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滑動板和第二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桌板下側的前部,所述第一固定板設置滑道,所述滑動板內嵌在第一固定板的滑道上,所述水平推動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滑動板連接,所述滑動板前端能水平樞轉地連接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固定板能水平樞轉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的上端。
優選地,所述滑動板還包括滑動板第一滑輪組和滑動板第二滑輪組;
所述滑動板第一滑輪組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的上端的左右兩側,並位於所述滑動板的前端左右兩側且與第一固定板的滑道相配合,所述滑動板第二滑輪組安裝在滑動板後端的左右兩側且與第一固定板的滑道相配合。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升降桌,所述升降桌包括桌板和支撐所述桌板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為上述的支撐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支撐結構為x型支撐結構,其不僅能解決現有工作桌或者工作檯中存在的佔用空間,成本增加的問題;且由於第一支撐組件與第二支撐組件的鉸接處通過彈性部件形成張力作用,同時,由於第二支撐組件的上端通過水平推動件滑動連接於連接板組件的另一端,使得支撐結構的支撐緩衝效果極好,收放自如。由於垂直下降重力極大容易造成夾傷風險,升降桌採用本發明的支撐結構後,不但能防止夾傷風險,同時收起時不會產生噪音;此外升降桌基於彈性部件和水平推動件的作用,還能夠自動上升,無需人為幹預,展開時方便快捷,給用戶使用帶來了方便。
在發明內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內容部分並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徵和必要技術特徵,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發明的一部分用於理解本發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支撐結構處於展開狀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升降桌的側視圖;
圖3為圖2中本發明的升降桌的a向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升降桌處於收納狀態的側視圖;
圖5為圖1本發明的升降桌處於展開狀態的仰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升降桌的上部爆炸圖;
圖7為本發明的升降桌的下部爆炸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
10—升降桌
100—連接板組件
110—滑動板
111—滑動板第一滑輪組
112—滑動板第二滑輪組
120—第一固定板
130—扳手
140—第二固定板
200—第一支撐組件
210—右側外支撐柱
211—右側外穿釘
212—右側扭簧
213—右側滑輪
220—左側外支撐柱
221—左側外穿釘
222—左側扭簧
230—第一連接柱
300—第二支撐組件
310—右側內支撐柱
311—右側螺母
320—左側內支撐柱
321—左側螺母
330—第二連接柱
400—底框組件
410—後部捫端
411—捫端固定座
420—前部捫端
430—右側底框
431—右側底框滑道
440—左側底框
441—左側底框滑道
500—水平推動件
600—桌板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細節以便能夠徹底地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了解,如下描述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發明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樣的細節而得以實施。此外,為了避免與本發明發生混淆,對於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徵未進行詳細描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於升降桌的支撐結構,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為x型支撐結構。本發明的x型支撐結構相比於現有技術之處的優勢在於:收放自如,而且佔用空間小。
圖1-7從各個角度示出了一實施例支撐結構的整體以及支撐結構所包含的各個部件或部分。為了了解這些部件或者部分在支撐結構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對支撐結構進行整體性描述,以便徹底地理解本發明。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升降桌10的支撐結構,包括連接板組件100、第一支撐組件200、第二支撐組件300、底框組件400和水平推動件500。
第一支撐組件200與第二支撐組件300鉸接形成x型,第一支撐組件200和第二支撐組件300的鉸接處通過彈性部件形成張力作用。所述彈性部件例如可採用扭簧或者彈片。
第一支撐組件200的下端(由於該下端為滑動連接,該下端也叫滑動端)滑動連接底框組件400的一端。第二支撐組件300的上端(由於該上端為鉸接,位置相對固定,該上端也叫固定端)連接底框組件400的另一端,第一支撐組件200的固定端連接於連接板組件100的一端,第二支撐組件300的上端(由於該上端為滑動連接,該上端也叫滑動端)通過水平推動件500滑動連接於連接板組件100的另一端;從而帶動底框組件400和連接板組件100收放運動。升降桌的桌板600固定於連接板組件100上,示例性地,桌板600採用木質或者不鏽鋼材質;水平推動件500可採用氣彈簧,且氣彈簧500可採用自鎖型氣彈簧。
其中,圖4為該升降桌處於收納狀態時的示意圖,收納之後佔用空間小,在同行業中能夠達到很輕薄的狀態,最優為5cm左右。
優選地,第一支撐組件200包括右側外支撐柱210、右側外穿釘211和右側扭簧212,所述第二支撐組件300包括右側內支撐柱310和右側螺母311。右側外穿釘211依次穿過右側外支撐柱210中部、右側扭簧212和右側內支撐柱310中部,右側外穿釘211通過右側螺母311鎖緊,右側扭簧212的兩個著力端分別放置在右側外支撐柱210和右側內支撐柱310的受力面上。或者在右側外支撐柱210和右側內支撐柱310相對方向設置受力孔,將右側扭簧212的兩個著力端分別插入右側外支撐柱210和右側內支撐柱310各自的受力孔中。
第一支撐組件200還包括左側外支撐柱220、左側外穿釘221和左側扭簧222,第二支撐組件300包括左側內支撐柱320和左側螺母321。左側外穿釘221依次穿過左側外支撐柱220中部、左側扭簧222和左側內支撐柱320中部,左側外穿釘221通過左側螺母321鎖緊,左側扭簧222的兩個著力端分別放置在左側外支撐柱220和左側內支撐柱320的受力面上。或者在左側外支撐柱220和左側內支撐柱320相對方向設置受力孔,將所述左側扭簧222的兩個著力端分別插入左側外支撐柱220和左側內支撐柱320各自的受力孔中。
如圖6-7所示,優選地,左側外支撐柱220和右側外支撐柱210通過第一連接柱230固定連接;左側內支撐柱320和右側內支撐柱310通過第二連接柱330固定連接。或者左側外支撐柱220、第一連接柱230和右側外支撐柱210為一體成型,以及左側內支撐柱320、第二連接柱330和右側內支撐柱310為一體成型。
優選地,底框組件400包括左側底框440、右側底框430、前部捫端420和後部捫端410。左側底框440一端和右側底框430一端扣合住第一支撐組件200的滑動端,第二支撐組件300能水平樞轉地連接在後部捫端410的捫端固定座411上,左側底框440一端和右側底框430一端側面由前部捫端420蓋合,通過緊固螺絲將前部捫端420和左側底框440一端側面和右側底框430一端側面封住,左側底框440另一端和右側底框430另一端側面由後部捫端410蓋合,通過緊固螺絲將後部捫端410和所述左側底框440另一端側面和右側底框430另一端側面封住。
優選地,第一支撐組件200還包括左側滑輪223和右側滑輪213。左側滑輪223和右側滑輪213分別安裝在第一支撐組件200滑動端的左右兩側,左側滑輪223放入左側底框440的滑道中,右側滑輪213放入右側底框430的滑道中。其中滑道沿第一支撐組件200一側開設均勻縫隙,使左側滑輪223和右側滑輪213能夠在第一支撐組件200的帶動下沿著滑道運行,在左側底框440和右側底框430內部分別設置左側擋板441和右側擋板431,其中左側擋板441沿左側底框440中空內側依次設置,右側擋板431沿右側底框430中空內側依次設置。
優選地,結合參閱圖5和圖6,連接板組件100包括第一固定板120、滑動板110和第二固定板140。第一固定板120固定在桌板600下側的前部,第一固定板120設置滑道,滑動板110內嵌在第一固定板120的滑道上,水平推動件500一端與滑動板110連接,以便水平推動件500伸縮時能帶動滑動板110相對第一固定板120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動,滑動板110前端能水平樞轉地連接第二支撐組件300的上端,第二固定板140能水平樞轉地連接第一支撐組件200的上端。其中第二固定板140為「u」形設計,第二固定板140兩側分別連接第一支撐組件200固定端。水平推動件500遠離滑動板110的一端與扳手130接觸,當轉動扳手130時,能觸動水平推動件500。
為了進一步起到說明作用,滑動板110還包括滑動板第一滑輪組111和滑動板第二滑輪組112。滑動板第一滑輪組111安裝在第二支撐組件300滑動端的左右兩側,然後安裝在滑動板110前端左右兩側且與第一固定板120的滑道相配合,滑動板第二滑輪組112安裝在滑動板110後端的左右兩側且與第一固定板120的滑道相配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與升降桌有關的方位術語,例如「高」、「低」、「前」、「後」、「左」、「右」「上」和「下」等,均是相對於升降桌處於圖1中所示的狀態,即扳手130面向用戶一側的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升降桌,升降桌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撐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支撐結構通過第一支撐組件200與第二支撐組件300的鉸接處的彈性部件形成張力作用,同時,由於第二支撐組件300的上端通過水平推動件500滑動連接於連接板組件100的另一端,當轉動扳手130同時對桌板600施加向下的力時,第一支撐組件200的滑動端朝遠離第二支撐組件300的固定端的方向滑動,第二支撐組件300的滑動端朝遠離第一支撐組件200的固定端的方向滑動,第一支撐組件200與第二支撐組件300之間的角度α(見圖2)增大,氣彈簧500壓縮,支撐結構整體高度下降,以滿足坐姿需要。需要升高桌板時,可轉動扳手130解除氣彈簧500的自鎖功能,在右側扭簧212和左側扭簧222的作用下,第一支撐組件200的滑動端朝靠近第二支撐組件300的固定端的方向滑動,第二支撐組件300的滑動端朝靠近第一支撐組件200的固定端的方向滑動,第一支撐組件200與第二支撐組件300之間的角度α減小,支撐結構整體高度上升,以滿足站姿需要。
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優點在於:支撐緩衝效果極好,收放自如。由於垂直下降重力極大容易造成夾傷風險,升降桌採用本發明的支撐結構後,不但能防止夾傷風險,同時收起時不會產生噪音;此外升降桌基於彈性部件和水平推動件的作用,還能夠自動上升,無需人為幹預,展開時方便快捷,給用戶使用帶來了方便。
本發明已經通過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用於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發明限制於所描述的實施例範圍內。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以內。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由附屬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範圍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