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肥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3:40:54 2
本發明涉及施肥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物肥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傳統施肥都是人工施肥造成效率低下,人工耗費很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耕種及施肥等高效、便捷、低成本地生物肥施肥機械,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生物肥主要指的是禽類、畜類的排洩物經發酵後形成的一種肥料,相對於其他肥料,其具有更高的農用價值。生物肥發酵後製造成顆粒狀的生物肥,因生物肥含水率較高易發生板結,形成大小不一的不規則塊狀物,故其施肥過程相對複雜,會耗費很多勞動力。正因如此,在實際農業生產中,農民不願使用生物肥而寧可使用化肥。
在實際的施肥過程中,農民一般會使用生物肥和化肥混合施肥,這樣對農作物的生長更好,傳統的方式為,農民首先將生物肥和化肥在一起容器中使用鐵鍬將生物肥和化肥進行翻轉混合,然後使用微耕機對土地進行耕地之後,再使用一般的施肥器,對土地進行施肥,整個肥料混合、耕地和施肥三個步驟分為三步完成,生產效率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生物肥的施肥效率高,施肥過程能實現翻土、混合生物肥與化肥、施肥為一體的生物肥施肥裝置。
本方案中的生物肥施肥裝置,包括機架、動力機構、滾輪、料鬥、轉筒和旋耕片,所述滾輪滾動設置在機架的底部,所述動力機構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所述轉筒轉動連接在機架上,所述旋耕片固定連接在轉筒上並由轉筒帶動旋轉,所述機架上固定連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內轉動設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由動力機構帶動,所述螺旋杆包括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所述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的旋向相反,所述混合筒上連通有第一料鬥,所述第一料鬥位於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的連接處上方,所述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下方的混合筒上均連通有下料管,所述左螺旋杆的下料管與第一料鬥之間的混合筒上方和右螺旋管的下料管與第一料鬥之間的混合筒上方均連通有第二料鬥,所述轉筒設置在混合筒的下方,所述轉筒為中空結構,所述轉筒的兩側均開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上開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料管的底端與環形凹槽間隙配合,所述相鄰兩個旋耕片之間的轉筒上開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轉筒兩側的內壁上均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上滑動連接有推料機構,所述推料機構包括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動連接在凸臺上,活塞板靠近轉筒端部的一側連接有連接杆,所述連接杆穿過轉筒端部,所述連接杆遠離活塞板的一端連接有圓柱凸輪,所述圓柱凸輪與轉筒之間設置有壓簧,所述圓柱凸輪遠離活塞板的一端相抵有頂杆,所述頂杆固定連接在機架上。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機架用於連接和支撐各個機構,動力機構用於提供動力,帶動螺旋杆的旋轉,混合筒用於生物肥和化肥的混合,第一料鬥用於盛裝生物肥,第二料鬥用於盛裝化肥,當生物肥從第一料鬥進入混合筒內後,左螺旋杆旋轉著帶動生物肥向左運動,右螺旋杆旋轉著帶動生物肥向右運動,生物肥在向左或者向右運動時,第二料鬥中的化肥進入到混合筒中,經螺旋杆的混合就從下料管流出,下料管用於將混合好的混合肥料通入到轉筒的中空結構內;轉筒用於安裝旋耕片和對土地進行施肥,旋耕片用於翻土,轉筒上的環形凹槽用於在轉筒與下料管的下端間隙配合時,混合肥料不漏出,在轉筒轉動時,能夠通過第二通孔進入到轉筒的中空內部;轉筒轉動時,會帶動內壁的凸臺也轉動,進而帶動活塞板也旋轉,因活塞板連接有圓柱凸輪,圓柱凸輪相抵有頂杆,因此在活塞板轉動時,圓柱凸輪也旋轉,因頂杆固定,頂杆的端部就就會在圓柱凸輪上滑動,在圓柱凸輪與轉筒之間的壓簧的不斷壓縮和復位下,活塞板就會在凸臺上不斷的滑動,當混合肥料進入到轉筒中空之類後,由活塞板不斷的向轉筒的中部推送混合肥料,然後從轉筒上的第二通孔漏出,掉落到土地上,對土地進行施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過螺旋杆和混合筒首先對生物肥和化肥進行混合,然後通過轉筒帶動旋耕片對土地進行翻耕,在翻耕的同時,對土地進行混合肥的施肥,整個混合、翻土和施肥過程同時完成,生產效率更高。
進一步,所述螺旋杆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所述轉筒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之間張緊有皮帶。在動力機構帶動螺旋杆旋轉時,就能通過皮帶帶動轉筒的旋轉,實現螺旋杆和轉筒的聯動,只需要一個動力機構帶動,結構更加簡單緊湊。
進一步,所述第一料鬥和第二料鬥均為倒錐形料鬥。料鬥內的肥料在料鬥中受到傾斜向下的力,底部的肥料進入混合筒之內後,上部的肥料就會依靠重力自動向下滑落至料鬥底部。
進一步,所述旋耕片的端部傾斜設置。旋耕片在翻土時,旋耕片的端部是傾斜設置的,土會向傾斜的一方揚出去,然後將從第二通孔漏出的混合肥蓋住,更利於植物對肥料的吸收。
進一步,所述動力機構為柴油機。柴油機扭矩大,動力強勁,使用方便,適合於野外的流動性作業。
進一步,所述螺旋杆與混合筒連接處內襯有滾動軸承。滾動軸承的設置可以講螺旋杆與混合筒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摩擦損耗少,且動力損耗也小,工作噪音也較小。
進一步,所述第一料鬥和第二料鬥的底部均設置有用於調節肥料下滑速度的滑板。滑板的設置,可以通過滑板的滑動調節生物肥或者化肥流入混合筒的流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生物肥施肥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滾輪2、轉筒3、旋耕片4、混合筒5、左螺旋杆6、右螺旋杆7、第一料鬥8、第二料鬥9、柴油機10、滑板11、下料管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凸臺15、活塞板16、圓柱凸輪17、壓簧18、頂杆19、第一皮帶輪20、第二皮帶輪21、皮帶22。
實施例基本參考圖1所示:本方案中的生物肥施肥裝置,包括機架1、滾輪2、料鬥、轉筒3和旋耕片4,滾輪2滾動設置在機架1的底部,旋耕片4通過平鍵固定連接在轉筒3上,且旋耕片4的端部傾斜設置;機架1上焊接有混合筒5,混合筒5內轉動設置有螺旋杆,螺旋杆與混合筒5連接處內襯有滾動軸承,螺旋杆右端與柴油機10的輸出軸焊接,柴油機10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機架1上,螺旋杆包括左螺旋杆6和右螺旋杆7,左螺旋杆6的右端部和右螺旋杆7的左端部焊接在一起,左螺旋杆6和右螺旋杆7的旋向相反,混合筒5上焊接連通有第一料鬥8,第一料鬥8位於左螺旋杆6和右螺旋杆7的焊接處上方,第一料鬥8的左右兩端的混合筒5上均連通有第二料鬥9,第一料鬥8和第二料鬥9均為倒錐形料鬥,第一料鬥8和第二料鬥9的底部均滑動設置有用於調節肥料下滑速度的滑板11,左螺旋杆6和右螺旋杆7的下部均連通有下料管12,轉筒3轉動連接在混合筒5的下方的機架1上,轉筒3為中空結構,轉筒3的兩側均開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上開有第一通孔13,下料管12的下端與環形凹槽間歇配合,相鄰兩個旋耕片4之間的轉筒3上開有若干第二通孔14,轉筒3兩側的內壁上焊接有凸臺15,凸臺15上滑動連接有推料機構,推料機構包括活塞板16,活塞板16滑動連接在凸臺15上,活塞板16靠近轉筒3端部的一側焊接連接有連接杆,連接杆端部連接有圓柱凸輪17,圓柱凸輪17與轉筒3之間設置有壓簧18,圓柱凸輪17遠離活塞板16的一端相抵有頂杆19,頂杆19焊接在機架1上,螺旋杆上通過平鍵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20,轉筒3上通過平鍵固定連接有第二皮帶輪21,第一皮帶輪20和第二皮帶輪21之間張緊有皮帶22。
使用時,將生物肥倒置於第一料鬥8中,將化肥倒置於第一料鬥8兩側的第二料鬥9中,然後通過滑板11調節好需要施肥的流量,此時,發動柴油機10,柴油機10帶動螺旋杆旋轉,螺旋杆帶動第一皮帶輪20也旋轉,第一皮帶輪20又通過皮帶22帶動第二皮帶輪21旋轉,進而使得轉筒3也開始旋轉,螺旋杆在旋轉的過程中,第一料鬥8內的生物肥進入到混合筒5內,因左螺旋杆6和右螺旋杆7的旋向相反,因此,一部分生物肥就會向左運動,一部分生物肥就會向右運動,運動過程中,第二料鬥9內的化肥也進入到混合筒5之中,通過螺旋杆的旋轉進行混合,混合好之後,進入到下料管12,然後混合肥從轉筒3的第一通孔13進入到轉筒3的中空結構內,轉筒3在皮帶22的帶動下旋轉時,轉筒3上的旋耕片4就對土地進行翻土,轉筒3轉動時,轉筒3內壁的凸臺15也會一起轉動,進而帶動活塞板16也旋轉,因活塞板16連接有圓柱凸輪17,圓柱凸輪17相抵有頂杆19,因此在活塞板16轉動時,圓柱凸輪17也旋轉,因為頂杆19固定,所以在壓簧18的壓縮與復位下,活塞板16就會在凸臺15上左右滑動,當混合肥料進入到轉筒3中空之內後,由活塞板16不斷的向轉筒3的中部推送混合肥料,然後從轉筒3上的第二通孔14漏出,掉落到土地上,因旋耕片4的端部是傾斜設置的,因此,在翻土時,土會向傾斜的一方揚出去,然後將從第二通孔14漏出的混合肥蓋住,更利於植物對肥料的吸收。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