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和倪妮演的電視劇(章子怡和張震陳坤和倪妮)
2023-10-30 03:55:33 4
章子怡和張震聯合出演電視劇,此消息一出,全網都沸騰了。
倆人都是國際大腕,影視界裡的翹楚,
單一人就能震動河山,合一起豈不天下無敵!
對於普通劇迷來說,倆人的合作絕對是超級福利,
而對於《臥虎藏龍》的粉絲來說,時隔近20年,能再次看到龍虎cp同框,已然激動得老淚縱橫。
《臥虎藏龍》章子怡和張震 劇照
不過,今天不談情懷,亦不訴回憶,而是著眼當下,聊聊許久以來都讓人頗為失望和無奈的國產劇。
對於國產劇現狀,即使你再盲目樂觀,也不得不承認它正朝著畸形狀態蓬勃發展。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追劇追的樂此不疲。
也不能一味指責觀眾「垃圾」,實在是可供選擇的國產劇太少。
至於英美日韓等國外劇,精品確實不少,無奈被打壓嚴重(也是版權問題),被送到觀眾面前時,不是被閹割就是直接夭折,想在國內掀起風浪,堪比登天。
並且,對很多人來說,看劇就是娛樂消遣,實在懶得一心多用,邊看畫面邊理劇情邊猜走向還要邊看字幕,太累。
(私心奉上高橋一生美照,慶祝他拿下17年上半年人氣男演員第一)
既然說到高橋一生,那就再說下這個被很多日娛圈外人不理解的日本人氣男演員評選吧。
「高橋一生長這麼醜,還能拿第一?」
這是很多日娛圈外人的疑問,也是多年來圈外人對日本人審美的質疑。
客觀講,日本男藝人的外在條件整體確實不如韓國和中國,但他們勝在獨特的氣質和演技上的可塑性。
就如高橋一生,能在變態和暖男間自由切換,憑藉不同角色形象展現個人多重魅力,這就是作為演員的他的魅力所在。
他的人氣,絕不是靠一副皮囊拉攏來的,而是靠他有趣還有料的靈魂。
還有這次雖沒上榜但之前專門撰文介紹過的菅田將暉,
在沒看他的影片之前我也挑剔過的他的外貌,但之後就啪啪啪打臉了。
演員,就該在詮釋角色時最耀眼生輝。
反觀國內很多明星,平時個個玲瓏機巧,帥氣有型,靚麗四射,
真走到鏡頭下就仿佛失去感知一般,或痴傻呆愣,或擠眉弄眼,魅力盡失,原形畢露。
章子怡和張震的合作為什麼能在劇圈引起轟動?
就像有人說的,還沒開拍就橫加吹捧也不怕到時候撲街後會更加難堪。
質量如何,撲街與否,目前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且能保障的就是演員的演技。
而演技恰巧也是當今影視圈難得一求的奢侈品,對於觀眾來說,更是有之則珍之,畢竟誰都不想繼續被面癱們荼毒。
除了演技,國產劇還存在的大問題就是故事不走心和製作太粗糙。
先說故事,近幾年的原創劇本基本沒有,製作方都瞄準了自帶流量的網絡小說,省時省力還來錢快,資本家斷然不會放過這個生財之道。
我是不排斥小說影視化的,這樣原作者就有版權費可拿,也不枉人家耗盡心血一場。
可問題是影視化的質量太差,既做不到還原原作,又做不到精巧改編,最後成品只能不倫不類。
(日劇《為了N》改編自湊佳苗同名小說,口碑超過原作)
再說製作,以近兩年井噴的玄幻古裝劇為例,後期製作尤其自賞那劇,簡直是一場大型災難。
這與缺不缺錢有關,更與主創態度有關,也與我國電視劇獨特的製作體系有關。
一切以明星的檔期和時間為主,導演和後期什麼的,不重要的。
再看章子怡和張震主演的電視劇《帝王業》,
導演是曾執導過電視劇《虎媽貓爸》《大丈夫》和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姚曉峰,
《十面埋伏》的韓中擔任美術指導,
(《十面埋伏》劇照 「這張真像瞎子!」 「演的就是瞎子!」)
《臥虎藏龍》《無極》葉錦添擔任服裝藝術指導,
《金陵十三釵》《尋龍訣》劉天池擔任表演指導。
全電影班底製作,《帝國業》定是一場豪華視覺盛宴。
電影《金陵十三釵》劇照
《帝王業》改編自寐語者同名古裝宮廷小說,講述了王儇與蕭綦因為一場權利的交易,先婚後愛繼而共定天下的故事。
該劇確定11月正式開機,預計2019年播出。
當多數人都在為電影咖轉戰電視劇興奮不已時,也有不少人疑惑為什麼。
為什麼像章子怡這樣的電影演員國際大腕甘願【自降身份】重回電視劇圈?
以往,電視劇只是一個跳板,只有積累一定的人氣和一定的演技後,演員才能收到電影上的邀約,進而進軍電影圈。
因此,娛樂圈也便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觀點,即電影演員逼格比電視劇演員高。
其實,不需要仔細觀察你也能察覺,歐美影視圈早已打破電影和電視劇的隔閡,越來越多的電影演員開始參演電視劇,奧斯卡影帝和影后們也都紛紛投身到了電視劇項目中。
比如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主演的《紙牌屋》成為現象級美劇,
同樣是影帝的馬修·麥康納主演的《真探》也堪稱是口碑佳作。
《降臨》女主艾米·亞當斯接拍了HBO新劇《利器》,
Netflix則請來新晉奧斯卡影后艾瑪·斯通主演喜劇《Maniac》。
還有妮可基德曼、朱麗安·摩爾、瑞秋·麥克亞當、瑞茜·威瑟斯彭、娜塔麗·波特曼、朱莉婭·羅伯茨等影后級人物也都接拍了電視劇。
(美劇《大小謊言》劇照,三女主均曾擔任電影女主,右邊兩位還曾獲奧斯卡影后)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了他們來演電視呢?
有人總結了4條原因,包括流媒體的崛起(Hulu、Netflix、Amazon,形成良性的激烈的競爭),電視劇製作體系的改革和進步(集數減少,拍攝時間變短),有線電視臺製作劇集更加精良有吸引力(尤其HBO專出品精品),當然,還有最具吸引力的高片酬。
前三條原因顯然不適用於我國國情,但我國各大視頻網站的崛起也讓電視劇有了更多播放渠道,有了更大的商業價值。
一方面可以賣給衛視臺播出,一方面又可同步網絡上線,同時佔據兩大流量入口,不僅不用擔心血本無歸,還會賺得滿盆金缽。
最後一個原因,高片酬,則是中外共通,也是電影演員決定觸電電視劇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國近幾年,IP被鼓吹,資本大舉進入,演員片酬爆發式增長。
十八線小演員要價也高達百萬,三線以內的演員片酬更是動輒千萬至幾千萬不等。
周迅電影片酬至今不過2000萬,但回歸電視劇圈後,拍攝的《紅高粱》即使是友情價也高達3500萬。
據悉,她和霍建華拍攝的90集古裝劇《如懿傳》,片酬更是高達8000萬。
九年沒拍電視劇的陳坤也相繼接拍了懸疑諜戰劇《脫身者》以及和倪妮合作出演的IP大劇《凰權·弈天下》。
接受採訪時,談及轉戰電視劇,他便毫不迴避地說,拍電視劇片酬給的高。
追名逐利,人之本性,既然人人都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哪有不蜂擁而至的道理。
再者,如今的電視劇製作技術並不比電影低,電影的逼格已經不能甩開電視劇了。
美劇現在不就號稱電影品質,很多美劇也確實做到甚至趕超了大部分電影,比如讓人頂禮膜拜的現象級劇集《權力的遊戲》。
(龍媽媽和她的龍兒砸)
去年,老牌影星達斯汀·霍夫曼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認為如今的電影工業正是最壞的時候,而相反,電視則享受著最好的時光。
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造夢工廠好萊塢也在逐漸走向低迷,「好萊塢已死」的論調近幾年更是愈演愈烈。
為了極力討好觀眾,好萊塢正在失去它的創造力,「它們只會拆解已經成功的電影,複製其中成功的元素,或者更加直接一些,製作續集或者系列電影。」
新想法得不到鼓勵,創意人才開始離開好萊塢,去了 HBO,去了 Netflix,去了亞馬遜,越來越多的大導演和明星開始拍攝電視劇,其故事水準早已超越不少好萊塢電影。
我國電影行業更是糟糕的一塌糊塗,同樣為了引誘年輕人走進電影院,製作方緊盯IP,啟用人氣流量小花和小生,電影質量嚴重縮水,可謂自降品質,落得與電視劇無異。
而國產劇又不似美劇那般注重內容和品質,導致整個影視行業烏煙瘴氣。
還好,我國比較靠譜的老牌電影人終於效仿美國走進了電視劇圈。
不敢斷言他們參演的電視劇都是精品,但像《曹操》這種籌備七八年,翻閱大量三國史料,偏向男性視角的嚴肅歷史大劇,肯定比架空類偽歷史實愛情劇更有看點,也更有意義。
《曹操》的製作班底也讓人心安。
男主角是23年後再次參演電視劇的姜文,演技無需擔心,更不用擔憂他會因檔期問題採用綠幕和摳圖。
《北京人在紐約》姜文劇照
有口皆碑的電影前輩,斷然不會輕易自辱名聲,弄個晚節不保。
導演則是執導過《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的張黎導演,關山(代表作《生存之民工》)領銜編劇,易中天擔任歷史顧問。
現在是我國電視劇最壞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好的時代。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只要演員演技過關,製作認真,故事甚至不需要多大創意,就能立刻脫穎而出。
因為觀眾就如饑渴已久的惡狼,看到可口的獵物怎會不兩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