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4:36:04 1
本發明涉及水產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改革開放擴大了國際文化交流,西式快餐業在我國迅速發展。炸薯條、炸雞翅、魚排、漢堡包等已成為年輕人的時尚食品。
目前漢堡包內所夾的魚排多由狹魚雪製作,而狹魚雪的天然捕撈量愈來愈少,其進口價格也愈來愈高,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魚肉屬於瘦肉型,100克魚肉所含脂肪不足2克,而100克香腸含脂肪多於10克。即便最油膩的挪威鮭魚,其所含的熱量也比豬排少一半。魚肉還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肉容易被人體吸收,100克魚肉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的一半。魚肉還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a、d、e等。魚肉中還含有多種脂肪酸,這種物質能夠防止血黏度增高,可有效防止心臟病的發生,並能強健大腦和神經組織以及眼睛的視網膜。對孕婦和嬰兒來說,這些脂肪酸更是不可缺少。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酸還起到治療慢性炎症、糖尿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的作用。魚肉還是高鈉食品,有利於人體的礦物質保持平衡。魚肉以天然的方式供給人體硒、碘和氟。所以,不用擔心吸收過多的微量元素。鮭魚所含的硒最多,河魚則要少一半。每天吃100克的魚肉,就能滿足人體每天對碘的需求,從而預防甲狀腺疾病。鎂也是人體所不可缺少的。當人體內的鎂不足時,就會感到抑鬱。這時可以通過吃魚肉來彌補鎂的不足,達到改善心情的目的。對於學生來說,多吃魚肉能促進大腦活動,知識學得快,記得牢。
魚類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鰭、魚尾、魚骨及其殘留魚肉,其重量約佔原料魚的40%~50%。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理,不僅會造成環境的汙染,而且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如能充分利用這些成分,不僅可提高魚類加工的附加值,同時可減少環境汙染,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現有技術如,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文獻,授權公告號cn101133870b,該發明涉及一種什錦魚排及其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魷魚的加工方法,屬於海鮮食品加工方法技術領域。什錦魚排,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成分:按質量配比,魷魚肉2-4份,配花生油0.1-0.3份,配圓蔥、青豆、胡蘿蔔、玉米粒中的至少1種適量,配鹽適量、香辛料少許。什錦魚排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加工工序:1、用料,2、預處理,3、切沫,4、輔料調配,5、成型,6、粘麵糊,7、粘麵包粉,8、速凍、包裝。該發明較好的綜合了多種原料的營養成分,味道,且綠色健康,保質期長,易於儲存,油炸後即可食用,具有操作簡單,節約資源,形狀美觀,色澤鮮亮,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可口等特點,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理念,但是該魚排的口感可能不太理想,在改善魚排調味方面還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便捷、低成本的,促進吸收,提高營養利用率的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
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方案: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包括以下加工步驟:
1)原料預處理:將冷凍的馬哈魚下腳料進行流水解凍,洗去表面的汙物和雜質,瀝乾水,稱重質量,放入不鏽鋼容器中;
2)脫腥:按一定量比例浸泡於一定濃度的複合脫腥溶液中,除去魚體腥味;
3)採肉:用滾筒採肉機採肉,同時挑出肉糜中的黑膜、筋、小骨刺等;
4)配料攪拌混合:在採得的魚糜中加食鹽,攪拌5min,使鬆散的魚糜具有一定的粘度;加入吸水後的大豆組織蛋白,攪拌2min使之混合;然後再加入複合調味料,攪拌2min,最後加入植物油攪拌均勻,將混合好的魚糜攤入不鏽鋼盤中;
5)預冷:放入冷庫內冷卻,待魚糜的溫度降至-3~-4℃時取出;
6)成型:將預冷好的魚糜放在成型機內成型;
7)上漿、上粉:按麵粉與澱粉為4∶6的比例配漿料,再用1.4倍的水調製;
8)冷卻與包裝:將裹好麵包粉的魚排小心排入不鏽鋼盤中,中間用油紙隔開,上面再覆蓋一層油紙,然後放入冷庫內凍結,待魚排的中心溫度降到-15℃以下時,即可包裝放入-18℃以下的冷庫內保存。
作為優選,步驟2)複合脫腥溶液為食鹽、生薑粉、白醋、30℃白酒製成,脫腥浸泡液的重量為魚體重量的3倍,該配方的這種脫腥溶液能有效的將魚體內的腥味去除,且脫腥效果快速,並能對魚體有一定的調味作用,增強魚體的味道,並使魚體與脫腥溶液充分接觸,使其充分脫腥。
作為優選,步驟3)在採肉過程中控制魚體的溫度在15℃以下,在採肉過程中保證肉質的新鮮,防止魚肉營養成分的流失,並在低溫下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確保魚肉的質量。
作為優選,步驟4)魚糜與各種配料按以下比例配合好:馬哈魚魚糜60份、水20份、大豆組織蛋白8.5份、複合調味料4.5份、鹽1.5份、植物油5.5份、roxanthinred10#色素1份,該配料的使魚糜的口味更加鮮美,增加消費者的喜愛,該配料組合綠色健康,使製備的魚排營養價值更高,並通過微量的色素提高魚排的色澤,實現色香味俱全,更佳的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作為優選,複合調味料的成分及其重量份為:白糖15-21份,精鹽1-3份,味精1-4份,肌苷酸0.1-0.4份,五香粉1-4份,辣椒粉1-5份,胡椒粉5-9份,蜂蜜7-13份,桂皮4-7份,甘露醇0.5-0.8份、l-阿拉伯糖0.4-0.9份,該製備的這種複合調味料味道獨特,使魚排具有一定的風味,增加魚排的香味,提升魚排的品質,能在食用魚排時感受更多的口味變化,並提高魚排的營養價值,其中甘露醇和l-阿拉伯糖通過肌苷酸除了具有抑制蔗糖吸收的作用外,還有促進吸收魚排中營養物質的作用,提高其營養利用率。
作為優選,roxanthinred10#色素溶於1份60~80℃的熱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後,另加4份冷水,混合均勻;再將色素溶液倒入大豆組織蛋白中混勻,靜置10min,讓大豆組織蛋白充分吸收水分。
作為優選,步驟5)放入冷庫內冷卻,待魚糜的溫度降至-3~-4℃時取出,採用低溫冷藏,防止製備的食品降低新鮮度,影響食用者的興趣,並防止微生物的滋生,提高存放時間。
作為優選,步驟7):按麵粉與澱粉為4∶6的比例配漿料,再用1.4倍的水調製,通過該比例調配的麵粉品質更好,在食用時口感更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如下:1)用馬哈魚下腳料製作魚排,提高了馬哈魚的資源利用率;下腳料成本較低,製作魚排有很大的利潤空間;2)本工藝操作簡便,設備投資少。成型、上漿、上粉,如無大型設備,也可手工操作;成型模板可用橡皮模板刻制,魚排的形狀和大小根據客戶要求靈活掌握;3)上粉後的魚排適於油炸,適用面較廣,煎出的魚排色澤誘人,味道鮮美。
本發明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合理,操作方便。
具體實施例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申請做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1:
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將冷凍的馬哈魚下腳料放在解凍槽內進行流水解凍,洗去表面的汙物和雜質,瀝乾水的馬哈魚下腳料稱重質量,放入不鏽放入不鏽鋼容器中。
2.脫腥:按一定量比例浸泡於一定濃度的複合脫腥溶液中,配製複合脫腥溶液採用食鹽、生薑粉、白醋、白酒,30℃,加入100ml水中攪拌溶解,除去魚體腥味。浸泡液的重量為魚體重量的3倍,然後用流動水衝洗10min。
3.採肉:用滾筒採肉機採肉,注意不要加魚太多,以免魚體被過分擠搓;同時挑出肉糜中的黑膜、筋、小骨刺等。在解凍和採肉過程中控制魚體的溫度在15℃以下。
4.配料攪拌混合:在採得的魚糜中加食鹽,攪拌5min,使鬆散的魚糜具有一定的粘度。加入吸水後的大豆組織蛋白,攪拌2min使之混合。然後再加入複合調味料,攪拌2min,最後加入植物油攪拌均勻,將混合好的魚糜攤入不鏽鋼盤中。
5.預冷:放入冷庫內冷卻,待魚糜的溫度降至-3~-4℃時取出。
6.成型:將預冷好的魚糜放在成型機內成型。
7.上漿、上粉:按麵粉與澱粉為4∶6的比例配漿料,再用1.4倍的水調製。
8.冷卻與包裝:將裹好麵包粉的魚排小心排入不鏽鋼盤中,排盤時輕拿輕放,避免麵包粉脫落和魚排變形。為節省不鏽鋼盤所佔空間,每盤可擺2~3層魚排,中間用油紙隔開,上面再覆蓋一層油紙,然後放入冷庫內凍結,待魚排的中心溫度降到-15℃以下時,即可包裝放入-18℃以下的冷庫內保存。
本實施例中的常規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曉的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敘述。
實施例2:
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將冷凍的馬哈魚下腳料放在解凍槽內進行流水解凍,洗去表面的汙物和雜質,瀝乾水的馬哈魚下腳料稱重質量,放入不鏽放入不鏽鋼容器中。
2.脫腥:按一定量比例浸泡於一定濃度的複合脫腥溶液中,配製複合脫腥溶液採用食鹽、生薑粉、白醋、白酒,30℃,加入100ml水中攪拌溶解,除去魚體腥味,浸泡液的重量為魚體重量的3倍,然後用流動水衝洗10min。
3)採肉:用滾筒採肉機採肉,注意不要加魚太多,以免魚體被過分擠搓;同時挑出肉糜中的黑膜、筋、小骨刺等,在解凍和採肉過程中控制魚體的溫度在15℃以下。
4)配料攪拌混合:在採得的魚糜中加食鹽,攪拌5min,使鬆散的魚糜具有一定的粘度,加入吸水後的大豆組織蛋白,攪拌2min使之混合,然後再加入複合調味料,攪拌2min,最後加入植物油攪拌均勻,將混合好的魚糜攤入不鏽鋼盤中。
5)預冷:放入冷庫內冷卻,待魚糜的溫度降至-4℃時取出。
6)成型:將預冷好的魚糜放在成型機內成型。
7)上漿、上粉:按麵粉與澱粉為4∶6的比例配漿料,再用1.4倍的水調製。
避免麵包粉脫落和魚排變形。為節省不鏽鋼盤所佔空間,每盤可擺2層魚排,中間用油紙隔開,上面再覆蓋一層油紙,然後放入冷庫內凍結,待魚排的中心溫度降到-15℃以下時,即可包裝放入-18℃以下的冷庫內保存。
本實施例中的常規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曉的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敘述。
實施例3:
一種方便調味魚排的加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將冷凍的馬哈魚下腳料放在解凍槽內進行流水解凍,洗去表面的汙物和雜質,瀝乾水的馬哈魚下腳料稱重質量,放入不鏽放入不鏽鋼容器中;
2.脫腥:按一定量比例浸泡於一定濃度的複合脫腥溶液中,配製複合脫腥溶液採用食鹽、生薑粉、白醋、白酒,30℃,加入100ml水中攪拌溶解,除去魚體腥味,浸泡液的重量為魚體重量的3倍,然後用流動水衝洗10min;
3.採肉:用滾筒採肉機採肉,注意不要加魚太多,以免魚體被過分擠搓;同時挑出肉糜中的黑膜、筋、小骨刺等。在解凍和採肉過程中控制魚體的溫度在15℃以下;
4.配料攪拌混合:在採得的魚糜中加食鹽,攪拌5min,使鬆散的魚糜具有一定的粘度。加入吸水後的大豆組織蛋白,攪拌2min使之混合,然後再加入複合調味料,攪拌2min,最後加入植物油攪拌均勻,將混合好的魚糜攤入不鏽鋼盤中;
5.預冷:放入冷庫內冷卻,待魚糜的溫度降至-3℃時取出;
6.成型:將預冷好的魚糜放在成型機內成型;
7.上漿、上粉:按麵粉與澱粉為4∶6的比例配漿料,再用1.4倍的水調製;
8.冷卻與包裝:將裹好麵包粉的魚排小心排入不鏽鋼盤中,排盤時輕拿輕放,避免麵包粉脫落和魚排變形。為節省不鏽鋼盤所佔空間,每盤可擺3層魚排,中間用油紙隔開,上面再覆蓋一層油紙,然後放入冷庫內凍結,待魚排的中心溫度降到-15℃以下時,即可包裝放入-18℃以下的冷庫內保存。
脫腥工藝條件比較:
通過以上數據表可知魚片,脫腥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溫度25℃,浸泡時間2.5h,魚片與脫腥複合液比例是1∶15,該條件處理後的腥味感官評價為4.5分,以上實驗數據呈非線性,其作用機理有待驗證。
本實施例中的常規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曉的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敘述。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