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粉面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16:30:29 2
專利名稱:五糧粉面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糧食製品,確切地說是粉麵製品。
粉麵製品,通常以大米粉或小麥粉(麵粉)為原料製作成排粉或麵餅,據分析,米麵製品營養成分含量較低,米粉粗蛋白為6.8-7.6%,粗脂肪為1.4-1.5%,粗纖維為0.2-0.3%,麵粉粗蛋白為11.7-12.0%,粗脂肪為2.6-2.7%,粗纖維為5.8-6.0%,適熟性較差,容易起糊,口感性不太好。近幾年,為了提高粉麵製品的質量及其營養價值,對傳統粉麵製品在製作方法上作了改進,如在製作時加入營養較豐富的蛋類。品種種類增加,有普通型、蛋類製品、公仔麵等,食用方法上增加了速食粉面。但由於其基本原料仍是粉面,所以其不足之處仍未得以解決。在豆科及穀物作物中,不少作物營養價值較高,但作為單個體在食用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不足,如口感性能差,製作難,適熟性差等,故目前難以形成通用糧食製品,在營養價值方面也存在不夠全面之不足之處。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以廣譜性糧食作物為原料,研磨成粉,混合配製而成的五糧粉面,五糧粉面具有營養價值高且全面,脆、爽、嫩、滑,口感性好,改善目前粉面營養組成單純,適口性差等不足,以豐富人們麵食的食物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五糧粉面以大豆粉、玉米粉、大米粉、小麥粉和小米粉混合配製而成。原料配比為大豆粉為25-30%,玉米粉為15-20%,大米粉為15-20%,小麥粉為20-25%,其餘為小米粉。為了更好地適應人們的不同口感,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蛋類或類似蛋類等營養物質或礦物質,製成系列產品或保健食品。
本發明優點1、廣闢了原料來源,利用部分雜糧代替傳統粉麵製品全靠主糧為原料的製作方法,節約糧食,開拓了雜糧新用途;2、本製品營養價值高,製品在配製中使用相當大量的大豆粉和玉米粉,這兩種作物的營養成分據分析,大豆粗蛋白質含量為36.9-38.0%,粗脂肪含量為17.2-18.1%,粗纖維含量為4.5-4.6%,粗灰分含量為4.6-4.7%;玉米粗蛋白含量為8.9-9.8%,粗脂肪含量為4.5-4.8%,粗纖維含量2.1-2.3%,粗灰分含量為1.5-1.6%。大豆和玉米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比小麥和大米高,因此,經混配後製得的本製品的蛋白質含量達16.5-18.7%,脂肪含量達6.8%以上,粗纖維含量達5.6%以上。
3、口感性好,製品彈性好,不易起糊,爽、脆、嫩、滑。
本製品可以這樣生產1、物料粉碎將大豆、玉米、大米、小麥、小米用食品機械粉碎加工,並通過60-80目篩。
2、製作取大豆粉25公斤,玉米粉18公斤,大米粉20公斤,小麥粉25公斤,小米粉12公斤,放入含水量40%左右蒸汽,經均勻攪拌,用粗壓機擠成2-3毫米的粗條,再經細擠壓機製成0.6-0.8毫米,在100℃左右的蒸煮爐蒸熟,再經切斷摺疊成形,進入50℃左右的烘乾機,經烘乾,冷卻成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五糧粉面,其特徵在於該粉麵製品,由大豆粉、玉米粉、大米粉、小麥粉及小米粉混合配製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所說的五糧粉面,其特徵在於原料的配比為大豆粉為25-30%,玉米粉為15-20%,大米粉為15-20%,小麥粉為20-25%,其餘為小米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粉麵製品,以大豆粉、玉米粉、大米粉、小麥粉、小米粉混配製作而成,其原料配比是大豆粉為25-30%、玉米粉為15-20%、大米粉為15-20%,小麥粉為20-25%,其餘為小米粉。本製品適口性好,不易起糊,營養價值較高,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文檔編號A21D2/36GK1145726SQ95114209
公開日1997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1995年9月18日
發明者薛德榕, 林洽英, 林玉明 申請人:薛德榕, 林洽英, 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