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車架及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0:10:27
專利名稱:主車架及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涉及主車架及懸掛裝置,適用於汽車、自行車、電動車的車輛製造領域。
現有的車輛其主車架位於車輛縱向中部,在車輛受側撞時,主車架不能有效地保護乘客的安全。其懸掛裝置多採用主車架外伸的獨立懸掛裝置,結構複雜,難以方便調節減震器,造成車輛造價高、維修複雜、安全性差。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它能夠適合車輛製造的需要,達到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提高車輛懸掛的減震效果,降低車輛造價和方便對減震性能的調節。
本發明創造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它由主車架、前左懸掛裝置、前右懸掛裝置、後懸掛裝置所構成;前左懸掛裝置與前右懸掛裝置對稱分別設於主車架前部左、右部;後懸掛裝置設於主車架後部中間位置,形成前二懸掛裝置,後一懸掛裝置的懸掛總成;前左懸掛裝置由與主車架左前部相連的運動副向後側斜引出搖臂,搖臂靠主車架外側設支點,支點與減震器相連,減震器與主車架相連,搖臂下設運動副,運動副與輪軸相連,形成前二輪轉向。
前左懸掛裝置上的支點可選擇由1個或多個位置不同的固定支點組成,或採用帶距離調節器、滑動支點的支撐板與搖臂相連組成。前左懸掛裝置亦適用於車輛的前或後懸掛裝置,前二懸掛裝置,後一懸掛裝置的設計,亦可選擇採用現有車輛懸掛技術;後懸掛裝置更可採用由主車架後部兩端、中間各引出一組減震器,三組減震器另一端相匯與後懸掛裝置支撐杆相連,形成中心點減震後懸掛裝置。主車架採用現有車架技術外,可採用防側撞設計,即主車架由外框架及外框架內橫杆組成,外框架內為車架的承載區,車輛受側撞時,外框架起保護承載區的作用。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可以製造出更輕便、安全、減震性的主車架及懸掛裝置,能適應車輛製造的需要。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創造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中1、主車架 2、前左懸掛裝置 3、前右懸掛裝置4、後懸掛裝置 5、搖臂 6、支點 7、減震器 8、支撐杆9、減震器 10、減震器 11、減震器 12、運動副 13、運動副 14運動副圖2中15、運動副 16、搖臂 17、支撐板 18、距離調節器 19、滑動支點 20、減震器 21、運動副 22、輪軸
圖1中所示實施例,它由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它由主車架(1)、前左懸掛裝置(2)、前右懸掛裝置(3)、後懸掛裝置所構成(4);前左懸掛裝置(2)與前右懸掛裝置(3)對稱分別設於主車架(1)前部左、右部;後懸掛裝置(4)設於主車架(1)後部中間位置,形成前二懸掛裝置,後一懸掛裝置的懸掛總成;前左懸掛裝置(2)由與主車架(1)左前部相連的運動副(12)向後側斜引出搖臂(5),搖臂(5)靠主車架外側設支點(6),支點(6)與減震器(7)相連,減震器(7)與主車架(1)相連,搖臂(5)下設運動副(14),運動副(14)與輪軸(22)相連,形成前二輪轉向。前左懸掛裝置(2)上的支點(6)可選擇由1個或多個位置不同的固定支點組成。
圖2中所示實施例,採用帶距離調節器(18)、滑動支點(19)的支撐板(17)與搖臂(16)相連搖臂(16)運動副(15)相連組成。前左懸掛裝置(2)亦適用於車輛的前或後懸掛裝置,前二懸掛裝置,後一懸掛裝置的設計,亦可選擇採用現有車輛懸掛技術;後懸掛裝置(4)更可採用由主車架(1)後部兩端、中間各引出一組減震器,三組減震器(9)、(10)、(11)另一端相匯與後懸掛裝置支撐杆(8)相連,形成中心點減震後懸掛裝置(4)並與運動副(13)相連。
主車架(1)採用現有車架技術外,可採用防側撞設計,即主車架由外框架及外框架內橫杆組成,外框架內為車架的承載區,車輛受側撞時,外框架起保護承載區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其特徵是A、它由主車架、前左懸掛裝置、前右懸掛裝置、後懸掛裝置所構成;B、前左懸掛裝置與前右懸掛裝置對稱分別設於主車架前部左、右部;後懸掛裝置設於主車架後部中間位置,形成前二懸掛裝置,後一懸掛裝置的懸掛總成;C、前左懸掛裝置由與主車架左前部相連的運動副向後側斜引出搖臂,搖臂靠主車架外側設支點,支點與減震器相連,減震器與主車架相連,搖臂下設運動副,運動副與輪軸相連,形成前二輪轉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其特徵是前左懸掛裝置上的支點可選擇由1個或多個位置不同的固定支點組成,或採用帶距離調節器、滑動支點的支撐板與搖臂相連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創造涉及主車架及懸掛裝置,屬車輛製造領域。它由主車架、前左懸掛裝置、前右懸掛裝置、後懸掛裝置、運動副、搖臂所構成,利用此裝置可適用於汽車、自行車、電動車的製造需要,具有更安全、輕巧、減震性強的優點。
文檔編號B62D21/00GK2381523SQ9920332
公開日2000年6月7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3日 優先權日1999年2月3日
發明者鄺赤科 申請人:鄺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