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800字
2023-10-23 00:10:57
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下面歡迎繼續閱讀為大家帶來的《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一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作者指出人存在的兩者感情-恐懼和欲望,而這兩種感情很容易讓人陷入「老鼠賽跑「的陷阱。在物價急速上漲尤其是房價高不可攀的現代,很多人不知不覺就加入了」老鼠賽跑「的整列中。人們總是希望過上好的生活,而畏懼沒有錢的生活。努力工作換來比較小的報酬,然而並不能徹底解決財務上的問題,於是埋怨工作,討厭老闆。得到一點點加薪就會暗自高興。就像別人經常說的那句話,靠拿薪水是不可能真正的致富,不可能真正的變得富有。進入」老鼠賽跑「圈圈的人們總是工作-得到報酬-支出-繼續工作-報酬-支出。或許曾今也有想過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可這念想卻一次次被淡忘了,而是習慣了現在這樣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儘管有時候會念叨自己公司的老闆是一個奴隸主,但是還是天亮了就一如既往的上班,時間到了就下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忘記了自己的興趣,忘記了曾今的念想。最可悲的是,他們的目標就是房貸,每天辛苦上班,被老闆壓榨之後,還有被銀行拿去一部分。
生活給了我們很多的機會。我們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為何不跳出讓生活擺布的圈子,做一個與生活抗爭的人呢?真正能駕馭生活之後,就會成一個充滿智慧、快樂而富有的人。抵擋不了周圍人的影響,也過著跟大家一樣的生活。工作——供房貸。其實吧,很多時候,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管周圍人怎麼做,永遠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追求是什麼。不能用感情代替思想。恐懼和欲望是天生就有的情感,戰勝自己的恐懼,直面內心的弱點、貪婪、缺陷。對自己狠一點,才能徹底跳出這個圈圈。
生活著社會中的人,完全不受情感或他人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女生,我似乎骨子裡面就存過安逸與穩定生活的思想,不喜歡跟陌生的人打交道。然而作為一個審計工作者,我需要經常跟不同企業的人打交道,很多時候,是逼著自己去打交道的。尤其是剛剛接觸一個IPO項目的時候,遇見都是以前沒有打過交道的人。問他們問題,他們總是喜歡推給另外的人,叫你直接找另外的人。我開始抱怨,我幹嘛要非得去問呢。我了解清楚了又有意義呢?於是我的腦子中會有很多很多可以理由,可以說服著不再繼續追查到底。等我徹底明白自己這點不足之後,我需要學會用什麼方式跟別人打交道會好些,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當我一次一次挑戰成功的時候,或許我會從中獲取另一種快樂。
在我生活的城市,不會騎自行車是一件非常少見的事情。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儘管知道我工作的這個城市,會騎車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還是持著觀望的態度。說到底,還是因為恐懼。實話吧,每次看到別人騎車,總是羨慕不已,也很想學會。但是我總是問別人你學車的時候有沒有摔過?很少人的回答是沒有。每次想到這個,我就打消了那個念頭,於是知道我參加工作兩年了,還是不會騎車。要知道的是,摔倒是學會騎車必須的過程,不經歷這個過程,永遠也學不會。就像害怕失敗,就不敢嘗試一樣。那句「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小我就會念。但卻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大多數的人,從上小學開始,就一直被教育著好好學習,不能落伍,將來找份好工作。大學畢業的時候,才是真正迷茫的時候,似乎一下子沒有了要好好學習的目標,找不到方向了。習慣了生活在象牙塔裡面,走出這座象牙塔,就意味要獨立面對很多事情。這個時候,也就是說不可能永遠靠別人為你指明前方的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行走的能力。在摸索的過程中,就像破繭的蝴蝶,過程很痛苦。可始終要經歷的事情,就勇敢面對,不可迴避。要是選擇不聞不問,選擇逃避的話,生活將一直迷茫著……在這個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慢慢思考,在靜靜的時候,才有靈感,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窮爸爸富爸爸》最後告訴我們的一樣,上帝賜予我們每個人兩樣偉大的禮物:思想和時間。我們需要用著兩件禮物去做願意做的事情。讓經常思考變成一種習慣,走出迷茫的困境。在堅持自己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聲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生活的圈子不一樣,或許會有大相逕庭的想法,這個時候最需要定力。很多人總是抱怨,總是害怕,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種懶惰在作怪,思想上的懶惰比行為上的懶惰更加可怕。沒有思想的人將永遠為那些有思想的人辛苦的幹活。
有了思想,還要有執行力。這個時候,又會將是再次挑戰自己,生活就是這樣,敵人永遠是自己。每一次的戰勝自己,就是向目標靠近了一大步。
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二
最近,爸爸在「書心坊」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我和爸爸感觸很多。
我覺得,這是一本十分暢銷也十分「另類」的書。暢銷書作家羅伯特·清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一語道破了「富人的秘密」。
作者的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受過全面的高等教育,擁有體面的工作(美國某州的教育廳廳長),收入頗豐,卻終身面臨財務困境。而富爸爸是他朋友的父親,中學就綴學了,卻因為有正確的金錢觀念和超人的理財技能、商業才幹,最後,成為了一個樂觀的億萬富翁。這位富爸爸仿佛現實生活中的比爾·蓋茨等成功人士。他們雖然沒有接受或未完成高等教育,卻是現實社會的成功者。
讀著、讀著,疑惑的我向父親提出——到底我在學校裡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醫生、律師這些體面的專業人士也會面臨財務問題﹖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富人們理財的秘密到底是什麼﹖他們是怎樣變富的﹖
父親告訴我,富人的秘密就在這本書裡,我又仔細看了兩遍,發現他原來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窮人、中產階級與富人之間的天壤之別:窮人、中產階級讓自己為了錢工作;富人則讓錢為自己工作。
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闡明了資產與負債的定義和關係。作者認為只有能不斷地為自己掙錢的財產才叫資產,而凡是讓自己不斷花錢的都叫負債,這種定義儘管看上去很簡單,但實質上卻充滿了人生智慧。在如何處理負債和資產的關係方面,作者用財商的觀念解釋了每一個人在面對金錢遊戲規則時都應該知道的理財技巧和知識。
羅伯特·清崎所揭示出的富人秘密的確讓我大吃一驚,但回頭一想,「古老」的理財遊戲規則其實人們並不陌生。困難在於我們不能從容面對它,甚至對它感到羞澀、「難過」。其實,作者所說的財商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只是許多人被一些傳統的金錢觀念桎梏著,逃不出「傳統教育思維的牢籠」。最後,很多的人雖然擁有了很高的學校教育水平,但是卻缺乏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理財知識。
再次讀後,爸爸給我發了工資——洗碗家務費30元,讓我自己理財。可惜,由於嘴饞,第一天就消費了10元買了零食,幾乎又成了窮人。父親沒有責怪我,繼續鼓勵我存錢理財,利用手工軟陶製作培養我的賺錢技能。
世界上到處都有窮人。在很多情況下,他們並不缺少才華;他們之所以貧窮或財務困難,不是因為他們智商不高而是因為他們財商太低。今後,我不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和完善做手工軟陶的技能上,更加應該注意提高銷售手工軟陶作品的技能。也許我不能做出最好的手工軟陶作品,但我一定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做出一般水平的手工軟陶作品的前提下,做出最好的銷售和發送工作,最終成為一名「學生富翁」。
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三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之所以為了財富奮鬥終身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於雖然他們都曾在各種學校中學習多年,卻從未真正學習到關於金錢的知識,其結果就是他們只知道為了錢而拼命工作,卻從不去思索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感。」——羅伯特。T。清崎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後,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當今社會一個很普遍的模式的抨擊——「去上學,爭取拿好成績,然後找到安全、穩定的工作,它會供養你一輩子」這是許多家長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但是,羅伯特。T。清崎卻認為,「在今天的世界,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教育,不同的教育,他們需要知道真實生活中的遊戲規則,各種不同的規則。富人有他的那套教育規則,而富人的規則對於絕大多數窮人和中產階級來說還是個秘密。其他佔人口95%的人則有他們的規則,而這些人是從學校學到這些規則的。這就是今天為什麼簡單地對孩子說「『努力學習,找好工作』是危險的。」「學校教育只專注於學術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和培養,卻忽視了理財技能的培訓。這也解釋了為何眾多精明的銀行家、醫生和會計師們在學校時成績優異,可一輩子還要為財務問題傷神;國家岌岌可危的債務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應歸因於那些作出財務政策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員們,他們中有些人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卻很少甚至幾乎沒有接受過財務方面的必要培訓。」
說不上是完全贊同作者羅伯特。T。清崎的觀點,但也著實對他的觀點有著非常強烈的好感。今天我們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的變革,它如同人類從前曾經面臨過的一樣巨大,甚至更大,讀後感《《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感》。沒人有可以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超越我們當前生活的變化就在面前。誰知道未來什麼樣?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至少有兩個基本選擇:玩得安全,或通過周密準備獲得教育並且喚醒你和你孩子們的經濟潛能而玩的高明。
也許沒有理財的尷尬,沒有財富的頤指氣使,沒有金錢的花花綠綠,沒有財商的理性與力量,沒有經濟的泡沫與實在,沒有金錢的脾氣,沒有理財的規則與打破,亦沒有什麼選擇與行動……
書中提及了一個簡單地運用財務智慧、使用金錢、創造金錢以及保全金錢的例子:
「原先價值10萬美元的房屋現在只值7。5萬。但我沒有去找本地房地產公司買進這些房地產,而是去找破產事務律師辦公室,或者通過法院開始洽談業務。在這些地方,一幢7。5萬美元的房屋有時可以按2萬美元或更低的價格買下。首先,我以現金支票的形式支付給律師2000元定金,這是我向朋友借的,為期90天。利息20O元。當購買程序剛一啟動,我就在報紙上刊登售房廣告,以6萬美元、首期付款為零的條件,賣出這幢價值7。5萬美元的房屋。我的電話鈴很快就響個不停,我對有希望成交的買主—一進行了調查篩選。然後,當房屋在法律上歸我所有後,所有有望成交的買主都被允許去實地察看這幢房屋。交易非常火爆,房子在幾分鐘之內就售出了。我要求得到2500美元的手續費,買主很高興地支付了。這筆錢我用於支付提供了中介服務的公司、償還我的朋友2000美元和額外的200美元利息。在這筆交易中,我的朋友高興、房屋的買主高興、律師高興,而我,當然更高興。我支付2萬美元的成本買入一幢房子,又以6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去,淨賺的4萬美元以買主開出的承兌匯票的形式流入我的資產項目。所有的工作時間累計起來只有5個小時。」
為什麼大多數人沒能想到這些技能呢?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甘願做金錢的奴隸呢?
因為我們的文化把對金錢的需要視為萬惡之源,並把這種觀念灌輸給了我們,這種觀念促使我們學習某種技能,並為金錢而工作,卻沒能教給我們如何讓金錢來為我們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