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研磨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09:47:00

本發明涉及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套筒研磨夾具。
背景技術:
套筒是汽車維修中常用的一種工具,常用於擰緊或拆卸螺絲。其結構通常包括內孔和外圓,內孔主要起支撐導向作用,外圓一般用於與其他零件進行接觸而起到支撐作用。在加工套筒時通常需要將套筒裝夾起來以對其外圓和內孔進行研磨,並且需要保證外圓和內孔的同軸度,然而由於裝夾困難,往往很難達到形位公差(即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要求。
傳統的做法有將夾具的心軸設計成圓柱形的,但圓柱形心軸的外圓和套筒的內孔之間必然存在間隙,此間隙會直接導致套筒加工後內孔和外圓的同軸度誤差,因此要提高加工精度,就必須減小此間隙,而間隙太小又造成裝卸困難。
cn201143635公開了一種套筒磨削夾具,由心軸構成,心軸的一端設置有錐形心軸體,心軸的另一端上套設有一個夾緊錐體和一個裝卸螺母,裝卸螺母通過螺紋副與心軸連接,夾緊錐體位於錐形心軸體和裝卸螺母之間,夾緊錐體的短徑端與錐形心軸體的短徑端相向。夾緊錐體的長徑端的端面內設置有圓孔,圓孔的內壁中設置有環形槽,環形槽上設置有兩個徑向槽,裝卸螺母的一端外圓周上設置有兩個凸塊,兩個凸塊均位於環形槽內。將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到夾緊錐體與錐形心軸體之間,利用裝卸螺母對夾緊錐體加壓,可以固定工件。裝卸螺母一端的凸塊設置在夾緊錐體端面孔內壁的環形槽中,卸下工件時,裝卸螺母可以將夾緊錐體從工件內拉出。本技術方案可保證工件內孔與外圓的同軸度。
然而上述方案還存在一定的缺陷:1、在裝夾或者拆卸套筒的時候,需要先將裝卸螺母和夾緊錐體均從心軸上拆卸下來,然後才能將套筒裝夾到心軸上或者從心軸上拆卸下來,操作繁瑣,裝夾拆卸效率較低;2、能適用的套筒內孔直徑受限,使用範圍小;3、磨削過程中產生的粉末碎屑不能及時清理,影響研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套筒研磨夾具,操作簡單,能有效提高裝夾拆卸效率,使用範圍廣,還能及時清理研磨碎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是:提供一種套筒研磨夾具,包括呈圓柱體的心軸,還包括兩個相同的變形機構,且兩個變形機構相對設在心軸上;變形機構包括氣囊、螺母、若干支撐杆和若干固定板;螺母與心軸螺紋連接;支撐杆均與螺母鉸接,且支撐杆可相對螺母轉動;固定板的一端和心軸鉸接,另一端和支撐杆鉸接,且若干固定板可圍繞心軸形成錐體並能用於固定套筒;氣囊包括用於通入氣體的進氣口和用於給套筒外圓吹氣的出氣口,且氣囊設在錐體內。
本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於:正向旋轉其中一個螺母,反向旋轉另一個螺母,使螺母在心軸上進行水平移動,且使兩個螺母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大的,即螺母逐漸遠離錐體的窄口端,這時候,由於支撐杆可相對螺母轉動,所以螺母周向轉動的過程中,支撐杆不會發生周向轉動,且隨著螺母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而支撐杆和螺母又是鉸接的,所以支撐杆會相對螺母在平面內發生轉動,固定板和支撐杆、心軸均鉸接,所以固定板相對支撐杆和心軸也會在平面內發生轉動,由於螺母是逐漸遠離錐體的窄口端的,所以支撐杆和固定板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大,即錐體逐漸收縮,固定板逐漸靠近心軸,從而縮短固定板和心軸之間的距離,距離縮短到一定程度後,再將套筒的內孔穿插到心軸上,使得套筒位於相對設置的固定板之間。然後反向旋轉螺母,使兩個螺母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小的,即螺母逐漸靠近錐體的窄口端,這時候,支撐杆相對螺母在平面內發生轉動,固定板相對支撐杆和心軸在平面內發生轉動,由於螺母是逐漸靠近錐體的窄口端的,所以支撐杆和固定板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小,即錐體逐漸被撐開,固定板逐漸遠離心軸,從而擴大固定板和心軸之間的距離,直到固定板和套筒的內孔相抵,這時候固定板形成的錐體角度適應套筒內孔的大小,從而固定套筒;同時從氣囊的進氣口吹入氣體,使氣囊逐漸變大而貼合在固定板形成的錐體內壁上,當氣囊鼓起的大小適應固定板形成的錐體大小時,即可採用研磨工具開始研磨套筒的外圓,同時打開出氣口,使氣囊內的氣體給套筒外圓吹氣,並保證進氣口一直充入氣體,即讓氣囊一直貼合在固定板形成的錐體內壁上。研磨完畢後,先停止向氣囊內通氣,使氣囊內的氣體從出氣口排出,氣囊縮小,然後再轉動螺母,使兩個螺母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後續的過程和前面描述的一致,此處不再贅述,直到錐體收縮後,將套筒的內孔從心軸、固定板上穿出,從而取下套筒,即完成整個研磨過程。
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於:1、只需要旋轉螺母即可縮小固定板和心軸之間的距離,從而裝夾或者拆卸套筒,或者增大固定板和心軸之間的距離,從而固定套筒進行研磨,而不需要如現有技術中將裝卸螺母和夾緊錐體均從心軸上拆卸下來,本技術方案裝夾或者拆卸套筒的操作簡單,可有效提高裝夾拆卸效率;2、固定板和心軸、支撐杆均鉸接,支撐杆與螺母鉸接,螺母又和心軸螺紋連接,使得固定板和心軸之間的角度可變,即固定板形成的錐體角度大小可變,且均能通過螺母固定住,可以適用不同的套筒內孔直徑,使用範圍廣;3、將氣囊置於錐體內,並貼合在固定板形成的錐體內壁上,使得氣囊對固定板起一定的支撐作用,減少套筒研磨過程中固定板受到的壓力,提高固定板的使用壽命;4、通過氣囊還能緩衝研磨過程中對固定板產生的震動,起到減震的作用,夾具運行更加平穩;5、氣囊上的出氣口吹走研磨過程中產生的粉末碎屑,讓研磨器與套筒外圓進行充分有效的接觸,防止粉末碎屑影響研磨效果,同時吹出的空氣還能帶走一部分研磨時由於摩擦產生的熱量,防止套筒研磨時發生熱變形,能提高套筒研磨質量。
進一步,還包括用於研磨套筒內孔的研磨頭,研磨頭與心軸滑動連接,氣囊還包括用於給研磨頭吹氣的吹氣孔,進氣口、出氣口和吹氣孔上均設有閥門。研磨套筒外圓結束後,還能通過研磨頭對套筒內孔進行研磨,原理如下:關閉出氣口上的閥門,然後打開兩個氣囊上的吹氣孔的閥門,先向一個氣囊內持續吹入氣體,使氣體從一個吹氣孔吹出,從而推動研磨頭在心軸上滑動,直到研磨頭滑動到靠近另一個氣囊的吹氣孔時,停止給前一個氣囊充氣,而轉向給另一個氣囊充氣,氣體從另一個吹氣孔吹出,推動研磨頭在心軸上反向滑動,直到研磨頭恢復原位,又給前一個氣囊充氣,開始下一個循環動作,使研磨頭在心軸上往復運動,從而對套筒內孔進行研磨。不需要拆卸套筒,即可在同一夾具上同時對套筒外圓和內孔進行研磨,可以進一步保證套筒外圓和內孔的同軸度,保證形位公差不超差。
進一步,螺母的表面設有凹槽,凹槽上轉動連接有圓環,圓環與若干支撐杆鉸接。轉動螺母,使螺母在心軸上移動時,圓環相對螺母上的凹槽發生轉動,所以與圓環鉸接的支撐杆不會發生轉動,而只會相對螺母發生角度變化,結構簡單。
進一步,吹氣孔設在氣囊的端部,錐體的窄口端設有與吹氣孔相通的連通孔。氣囊內的氣體從吹氣孔吹出再從連通孔吹出而推動研磨頭,且連通孔設在錐體的窄口端,可以充分利用氣體吹出的動能,使研磨頭進行快速滑動,研磨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套筒研磨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套筒研磨夾具研磨頭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心軸1、氣囊2、螺母3、支撐杆4、固定板5、進氣口20、出氣口21、吹氣孔22、研磨頭6、研磨部60、圓環30、連通孔50、套筒7。
本實施例提供的套筒研磨夾具,如圖1所示,包括呈圓柱體的心軸1,心軸1的中間段為光面,並滑動連接有研磨頭6,其結構如圖2所示,研磨頭6的中部圓盤設置,以周向研磨套筒7的內孔,研磨頭7中部的兩側均設有凸出的研磨部60(當固定板5和套筒7相抵的時候,會形成一個腔體,研磨部60能進入這個腔體,從而研磨套筒7內孔的兩端,即保證固定板5和套筒7相抵時套筒7對應的周向部分也能被研磨到),研磨頭6的大小可根據實際套筒7的大小需求進行更換;心軸1的左段和右段為螺紋段,且左段和右段上連接有兩個相同的變形機構,且兩個變形機構相對連接在心軸1上;變形機構包括氣囊2、螺母3、若干支撐杆4和若干固定板5,本實施例優選支撐杆4和固定板5的數量均為四個;螺母3與心軸1螺紋連接;螺母3的表面開有凹槽,凹槽上轉動連接有圓環30,圓環30與四個支撐杆4鉸接;四個固定板5的一端和心軸1鉸接,另一端和四個支撐杆4分別鉸接,且若干固定板5可圍繞心軸1形成錐體從而固定套筒7;氣囊2包括用於通入氣體的進氣口20,用於給套筒7外圓吹氣的出氣口21和用於給研磨頭6吹氣的吹氣孔22,且進氣口20、出氣口21和吹氣孔22上均設有閥門,吹氣孔22設在氣囊2的端部,錐體的窄口端設有與吹氣孔22相通的連通孔50;且氣囊2置於錐體內。
具體使用時,先正向旋轉左邊的螺母3,反向旋轉右邊的螺母3,使螺母3在心軸1上進行水平移動,且這種旋轉方式會使兩個螺母3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大的,即螺母3逐漸遠離錐體的窄口端,螺母3旋轉的過程中,圓環30相對螺母3上的凹槽發生轉動,所以與圓環30鉸接的支撐杆4不會發生周向轉動,而只會相對螺母3發生角度變化,支撐杆4運動帶動固定板5也在平面內進行轉動,由於螺母3是逐漸遠離錐體的窄口端的,所以支撐杆4和固定板5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大,固定板5與心軸1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小,從而縮短固定板5和心軸1之間的距離,距離縮短到一定程度後,即當套筒7的內孔能穿過固定板5後,再將套筒7的內孔依次通過支撐杆4、固定板5而穿插到心軸1的中間段上。然後反向旋轉左邊的螺母3,正向旋轉右邊的螺母3,使兩個螺母3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小的,即螺母3逐漸靠近錐體的窄口端,這時候,支撐杆4相對螺母3在平面內發生轉動,固定板5相對支撐杆4和心軸1在平面內發生轉動,由於螺母3是逐漸靠近錐體的窄口端的,所以支撐杆4和固定板5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小,固定板5逐漸遠離心軸1,從而擴大固定板5和心軸1之間的距離,直到固定板5和套筒7的內孔相抵,這時候固定板5形成的錐體角度適應套筒7內孔的大小,從而固定套筒7。
同時打開氣囊2上進氣口20的閥門,從氣囊2的進氣口20吹入氣體,氣囊2會逐漸變大至貼合在固定板5形成的錐體內壁上,當氣囊2鼓起的大小適應固定板5形成的錐體大小時,即可採用研磨工具開始研磨套筒7的外圓,同時打開出氣口21的閥門,使氣囊2內的氣體通過出氣口21給套筒7外圓吹氣,從而吹走研磨套筒7外圓產生的粉末碎屑,並保證進氣口20一直充入氣體,即讓氣囊2一直貼合在固定板5形成的錐體內壁上。
套筒7外圓研磨完畢後,關閉出氣口21上的閥門,然後打開兩個氣囊2上的吹氣孔22的閥門,先向左邊的氣囊2內持續吹入氣體,使氣體從左邊的吹氣孔22吹出,並從連通孔50吹出從而推動研磨頭6在心軸1上滑動,直到研磨頭6滑動到靠近右邊的氣囊2的吹氣孔22時,停止給左邊的氣囊2充氣,而轉向給右邊的氣囊2充氣,氣體從右邊的吹氣孔22吹出,並從連通孔50吹出從而推動研磨頭6在心軸1上反向滑動,直到研磨頭6恢復原位,靠近左邊的氣囊2,停止給右邊的氣囊2充氣,又給左邊的氣囊2充氣,如此循環往復,使研磨頭6在心軸1上往復運動,從而對套筒7內孔進行研磨。
所有研磨都完畢後,停止通入氣體到氣囊2內,使氣囊2內的氣體從吹氣孔22排出,氣囊2縮小,然後再轉動螺母3,使兩個螺母3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後續的原理和前面裝夾套筒7的原理一致,此處不再贅述,直到固定板5和心軸1之間的距離縮短到一定程度後,即當套筒7的內孔能穿過固定板5後,將套筒7的內孔從心軸1、固定板5、支撐杆4上依次穿出,從而取下套筒7,即完成整個研磨過程。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發明所省略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