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式自動魚鉤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05:54:47
專利名稱:擴張式自動魚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釣魚技術領域,是通過V形張簧卡住魚的兩腮而達到釣魚目的的擴張式自動魚鉤。
目前公知的魚鉤基本上都是L形,它的最大缺點是魚的上釣率低,無釣魚經驗的人很難將魚嘴鉤牢,原因在於魚鉤的寬度是固定的,它能進去,也就能出來,只有經驗豐富的人,在魚鉤出來的瞬間傾斜一個角度,以增加豎直方向的寬度而鉤住魚嘴。但若起釣時機把握不好,或魚鉤鉤得不深,或鉤的部位太上,或魚太重,或用力不當都很容易使魚鉤滑出或將魚嘴拉豁,而前功盡棄。近年來有人發明了一種「潛底式磁力觸發自動釣魚器」(專利號98217636.8),這種自動釣魚器有四個缺點,一是由於在釣魚器附近存在著強磁場,會干擾魚的獵食活動,因而造成上釣率低;二是釣魚器潛在水底,只能釣在水底活動的魚類,而不同的魚類活動的層面是不同的;三是釣魚器結構太複雜,多達23個零部件,製造難度大,而且易出故障,修復也難;四是重量大、體積大,攜帶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向釣魚愛好者提供一種能消除傳統的L形魚鉤和前述釣魚器各種弊端的擴張式自動魚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用一小段細彈簧鋼絲製作成一個V字形的張簧,在張簧交叉處以及兩腿中部各設置一個能穿針的小環扣,要求兩腿中部的環扣在合攏時成上下重疊狀,並使三個環扣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然後將一根尾部有針眼的滑針(形如普通的縫衣針)的針尖自張簧交叉處一側的環扣進入並穿過張簧兩腿中部的兩環扣,使張簧被鎖定成柳葉形狀。將連接釣魚杆的細繩端部分為一長一短的兩股,長的一股連接張簧的交叉部,短的一股連接滑針尾部的針眼,並在張簧的兩端頭的合併處夾上魚餌即可。當魚吞食餌料時,滑針的尖端則自張簧兩腿中部重疊的環扣中退出,張簧的兩腿即在瞬間張開,牢牢地鉤住並繃緊魚的兩腮,使其無法掙脫。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擴張式自動鉤魚不僅結構極為簡單、重量不足一克,製造成本不足兩毛錢,而它卻具有幾個突出優點,首先它將「死」的魚鉤變成了「活」的魚鉤,當魚第一次吞食魚餌時,就被釣住,可靠性大;二是改傳統的單向鉤為雙向鉤,再加上張簧的繃緊效果,可使上鉤的魚無一能逃脫;三是由於它的自動功能,一人可輕鬆地同時管理多根釣魚杆,當發現某根釣魚杆發生劇烈抖動時,信手將魚提起即可;四是任何無垂釣經驗的人都能輕鬆地釣上魚,五是它能有選擇地釣10釐米以上的中等魚、大魚甚至特大魚(指5公斤以上的魚),而不傷害幼魚。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處於鎖定狀態的擴張式自動魚鉤。
圖2是處於釋放狀態的擴張式自動魚鉤。
圖中 1、滑針 2、細繩 3、張簧 4、魚餌實施例取一段長約8釐米、直徑0.8毫米的彈簧鋼絲製成圖2所示的張簧(3),再取一段相同長度、直徑0.4毫米的綱絲,從中部彎折,使中部彎成圓弧形,兩端則合攏並橫向穿過張簧(3)交叉部的螺旋狀孔眼,然後將其兩端頭分開分別纏繞在張簧的兩腿上並在張簧兩腿的中部分別形成兩個高度相差1-2毫米的環扣,此時形成環扣的鋼絲與張簧已成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再取一段10釐米的釣魚線,一頭連接滑針,另一頭連接張簧的交叉部,在距滑針兩釐米處再與魚杆細繩連接並打死結,然後捏合張簧的兩腿使其腰部的環扣上下重疊,將滑針尖端從張簧交叉部的環扣進入並穿越兩重疊的環扣,將張簧鎖定,最後在張簧兩腿端部合攏處夾以魚餌。當魚吞食魚餌時,張簧兩腿上的環扣與滑針脫離,張簧兩腿在瞬間張開,牢牢地鉤住並繃緊魚腮,使其無法逃脫。
權利要求1.一種擴張式自動魚鉤,由張簧、滑針、線和魚餌構成,其特徵是魚鉤的主體是V字形張簧,在張簧兩腿的交叉處及兩腿中部各有一個環扣,當魚鉤處於鎖定狀態時,三個環扣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兩腿上的環扣則處於重疊狀態,滑針居於三環扣之中,當滑針尖端退出兩腿中部的環扣時,張簧兩腿在瞬間張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張式自動魚鉤,其特徵是張簧兩腿的交叉處成螺旋狀,兩腿的端部分別有一個向外側的彎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張式自動魚鉤,其特徵是滑針體表光滑,形如縫衣針,其尾部開有針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張式自動魚鉤,其特徵是張簧的交叉部和滑針的尾部都與釣魚線相連,連接滑針的線段長度小於連接張簧的線段長度2釐米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張式自動魚鉤,其特徵是魚餌被夾於張簧兩端頭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擴張式自動魚鉤,由張簧、滑針、細繩及魚餌構成,它是通過魚吞食魚餌而打開張簧,使張簧兩腿瞬間張開,牢牢鉤住並繃緊魚的兩腮而達到釣魚目的。這種魚鉤的最大優點是當魚第一次吞食魚餌時就被釣住,可靠性高,另外它特別適合釣大魚,一旦魚上鉤,即可放心地提上岸,而不用擔心魚鉤會從魚嘴中滑脫或將魚嘴拉豁。因此,任何不會釣魚的人都能輕鬆地將魚釣上岸。
文檔編號A01K83/00GK2579172SQ0224
公開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4日
發明者梁德富 申請人: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