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4:03:49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棗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
背景技術:
大棗,又名紅棗。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具有滋陰補陽,補血的功效。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因此,大棗及大棗製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了方便食用或加工,經常需要對大棗進行去核並將大棗切開,然後進行烘乾,有利於保存,現有技術中,對大棗進行去核工藝和切開工藝一般是通過不同的裝置或設備完成的,加工效率較低,且去核和切開的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可對大棗進行去核和切開工藝,提高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包括:
機架;
去核機構,包括轉盤、去核管和多個可擴張的放置套,所述轉盤可轉動的水平設於所述機架上,所述轉盤上沿周向開設有多個通孔, 多個所述放置套一一對應的設於多個所述通孔的下方並與所述轉盤連接,所述去核管豎直設於所述轉盤上方,且所述去核管可向下移動並穿過所述通孔,所述轉盤下方與所述去核管對應的位置設有託板,當所述去核管向下擠壓大棗時,所述託板可將大棗託住;
去棗機構,包括頂杆,所述頂杆豎直設於所述轉盤的上方,且所述頂杆可向下移動並穿過所述通孔,所述頂杆的下端設有開口;
切開機構,包括刀片,所述刀片設於所述放置套下方並與所述機架連接,且所述刀片與所述頂杆的所述開口相對,所述頂杆可將所述放置套內的大棗向所述刀片擠壓直至所述刀片進入所述開口;
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傳動裝置、第二傳動裝置和移動板,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移動板連接,所述移動板平行設於所述轉盤上方,所述去核管和所述頂杆均與所述移動板連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與所述轉盤連接,且所述第一電機可通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帶動所述轉盤間歇轉動,當所述轉盤停止時,所述第一電機可通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帶動所述移動板上下移動。
進一步,還包括撥核機構,所述撥核機構包括支柱、撥核杆、滾輪、撥核件和彈簧,所述轉盤的周緣均勻分布有多個凸起,多個所述凸起的表面均為光滑的曲面,且相鄰兩個所述凸起通過光滑曲面連接,且多個所述凸起與多個所述通孔一一對應,所述支柱豎直固定於所述機架上,所述撥核杆一端與所述支柱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撥核件連接,所述撥核件設於所述轉盤上,且所述撥核件位於與所述去核管相對應的位置,所述滾輪鉸接於所述撥核杆的兩端之間,且所述滾輪與所述 轉盤表面貼合,所述支柱上與所述撥核杆對應的位置設有支杆,所述支杆通過所述彈簧與所述撥核杆連接,當所述滾輪與所述凸起的頂部接觸時,所述彈簧處於拉伸狀態,所述撥核件上開設有可供所述去核管穿過的缺口。
進一步,還包括糾偏機構,所述糾偏機構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二電機、減速器和定位杆,所述第二電機通過所述減速器與所述定位杆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和所述減速器固定於所述移動板上,所述定位杆可穿過所述通孔,且所述定位杆的下端為弧面。
進一步,所述去核管內穿設有頂核杆,所述頂核杆的頂端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當所述去核管向上移動至所述轉盤上方的預定位置時,所述頂核杆的下端穿出所述去核管。
進一步,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包括轉輪、錐齒輪組和連杆,所述移動板兩側設有立柱,所述移動板的兩端套設於所述立柱上並可相對所述立柱上下移動,所述轉輪通過所述錐齒輪組與所述第一電機連接,所述連杆一端與所述轉輪表面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移動板鉸接。
進一步,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包括鏈輪組件、凸輪分割器和託盤,所述凸輪分割器設於所述轉盤的下方並通過所述託盤與所述轉盤連接,所述凸輪分割器通過所述鏈輪組件與所述第一電機連接。
進一步,所述放置套包括套體和分布於所述套體周緣的多個彈片,多個所述彈片圍成圓臺形結構,且相鄰兩個所述彈片間具有間隙,所述套體卡合於所述通孔內並通過螺紋連接。
進一步,所述轉輪和連杆均有兩個,所述移動板的兩側均設有一個所述轉輪和一個所述連杆,所述轉輪均與所述錐齒輪組連接。
進一步,所述去核管、頂杆和所述定位杆平行設置,並可同時穿入三個不同的所述通孔。
進一步,還包括落棗槽和落核槽,所述落棗槽和所述落核槽均傾斜設置,且所述落棗槽的上端位於所述轉盤下方與所述頂杆對應的位置,所述落核槽上端設於所述轉盤側方並與所述撥核件對應。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在使用時,可將大棗放置在所述轉盤上的所述通孔內,所述放置套可阻擋大棗,防止大棗自然掉落,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轉盤間歇轉動,當所述轉盤停止時,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去核管向下移動並穿入所述通孔,從而向下擠壓大棗直至插入棗內,使得棗核進入所述去核管內,所述去核管向上移動將棗核帶出,然後將棗核取出即可,從而實現去核,在上述過程中,所述託板可託住大棗,防止大棗被擠出,隨後,所述轉盤繼續轉動直至停止後,所述驅動裝置可驅動所述頂杆向下移動直至穿入所述通孔,並向所述刀片擠壓直至所述刀片進入所述開口,所述頂杆與所述刀片的剪切作用將大棗切開,同時,所述放置套可實現擴張,使得切開後的大棗落下,從而實現切開工藝,在上述過程中,通過所述移動板可實現所述去核管和所述頂杆同步移動,從而可同時對不同通孔內的大棗進行加工,以便提高加工效率。從而可通過一個設備,實現對大棗的去核和切開工藝,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局部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B部的局部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的放置套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的轉盤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 或兩個以上。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包括:
機架1;
去核機構,包括轉盤2、去核管3和多個可擴張的放置套4,所述轉盤2可轉動的水平設於所述機架1上,所述轉盤2上沿周向開設有多個通孔201,多個所述放置套4一一對應的設於多個所述通孔201的下方並與所述轉盤2連接,所述去核管3豎直設於所述轉盤2上方,且所述去核管3可向下移動並穿過所述通孔201,所述轉盤2下方與所述去核管3對應的位置設有託板28,當所述去核管3向下擠壓大棗時,所述託板28可將大棗託住;
去棗機構,包括頂杆5,所述頂杆5豎直設於所述轉盤2的上方,且所述頂杆5可向下移動並穿過所述通孔201,所述頂杆5的下端設有開口;
切開機構,包括刀片6,所述刀片6設於所述放置套4下方並與所述機架1連接,且所述刀片6與所述頂杆5的所述開口相對,所述頂杆5可將所述放置套4內的大棗向所述刀片6擠壓直至所述刀片6進入所述開口;
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7、第一傳動裝置、第二傳動裝置和移動板8,所述第一電機7通過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移動板8連接,所述移動板8平行設於所述轉盤2上方,所述去核管3和所述頂杆5均與所述移動板8連接,所述第一電機7通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與所述轉盤2 連接,且所述第一電機7可通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帶動所述轉盤2間歇轉動,當所述轉盤2停止時,所述第一電機7可通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帶動所述移動板8上下移動。
本實施例所述的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在使用時,可將大棗放置在所述轉盤2上的所述通孔201內,所述放置套4可阻擋大棗,防止大棗自然掉落,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轉盤2間歇轉動,當所述轉盤2停止時,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去核管3向下移動並穿入所述通孔201,從而向下擠壓大棗直至插入棗內,使得棗核進入所述去核管3內,所述去核管3向上移動將棗核帶出,然後將棗核取出即可,在上述過程中,所述託板28可託住大棗,防止大棗被擠出,從而實現去核,隨後,所述轉盤2繼續轉動直至停止後,所述驅動裝置可驅動所述頂杆5向下移動直至穿入所述通孔201,並向所述刀片6擠壓直至所述刀片6進入所述開口,所述頂杆5與所述刀片6的剪切作用將大棗切開,同時,所述放置套4可實現擴張,使得切開後的大棗落下,從而實現切開工藝,在上述過程中,通過所述移動板8可實現所述去核管3和所述頂杆5同步移動,從而可同時對不同通孔201內的大棗進行加工,以便提高加工效率。從而可通過一個設備,實現對大棗的去核和切開工藝,提高了加工效率。
為了便於去掉已經取出的棗核,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還包括撥核機構,所述撥核機構包括支柱9、撥核杆10、滾輪11、撥核件12和彈簧13,所述轉盤2的周緣均勻分布有多個凸起202,多個所述凸起202的表面均為光滑的曲面,且相鄰 兩個所述凸起202通過光滑曲面連接,且多個所述凸起202與多個所述通孔201一一對應,所述支柱9豎直固定於所述機架1上,所述撥核杆10一端與所述支柱9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撥核件12連接,所述撥核件12設於所述轉盤2上,且所述撥核件12位於與所述去核管3相對應的位置,所述滾輪11鉸接於所述撥核杆10的兩端之間,且所述滾輪11與所述轉盤2表面貼合,所述支柱9上與所述撥核杆10對應的位置設有支杆14,所述支杆14通過所述彈簧13與所述撥核杆10連接,當所述滾輪11與所述凸起202的頂部接觸時,所述彈簧13處於拉伸狀態,所述撥核件12上開設有可供所述去核管3穿過的缺口,所述缺口為一端封閉一端開放的結構,在所述轉動過程中,所述滾輪11貼合所述轉盤2表面並轉動,通過多個所述凸起202可推動所述撥核杆10擺動,並在所述彈簧13的作用下復位,從而實現來回擺動,在此過程中,通過所述撥核杆10帶動所述撥核件12將去核管3帶出的棗核從所述轉盤2上撥落,便於收集,避免人工在轉盤2上取出棗核,提高加工效率,也避免發生事故。
具體的,所述撥核件12包括底板121、豎板122和斜板123,所述底板121貼合所述轉盤2表面設置並與所述撥核杆10連接,且所述缺口設於所述底板121上,所述豎板122豎直設於所述底板121上,所述斜板123傾斜設於所述底板121上並抵靠所述豎板122設置,所述斜板123和所述豎板122均設於所述缺口的封閉的一端,當所述撥核杆10帶動所述撥核件12將去核管3帶上所述底板121時,隨著所述撥核杆10的擺動,所述斜板123可將的棗核從所述轉盤2上撥落。
為了保證去核工藝的正常進行,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還包括糾偏機構,所述糾偏機構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二電機15、減速器和定位杆16,所述第二電機15通過所述減速器與所述定位杆16連接,所述第二電機15和所述減速器固定於所述移動板8上,所述定位杆16可穿過所述通孔201,且所述定位杆16的下端為弧面,在所述移動板8的帶動下所述定位杆16向下進入所述通孔201,同時,方便進行去核。
為了防止棗核卡在所述去核管3內無法取出,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去核管3內穿設有頂核杆17,所述頂核杆17的頂端與所述機架1固定連接,當所述去核管3向上移動至所述轉盤2上方的預定位置時,所述頂核杆17的下端穿出所述去核管3,所述頂核杆17固定不動,所述去核管3套在所述頂核杆17上,並相對所述頂核杆17上下移動,當所述頂核杆17上移時,可通過所述頂核杆17將棗核頂出。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包括轉輪18、錐齒輪組19和連杆20,所述移動板8兩側設有立柱21,所述移動板8的兩端套設於所述立柱21上並可相對所述立柱21上下移動,所述轉輪18通過所述錐齒輪組19與所述第一電機7連接,所述連杆20一端與所述轉輪18表面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移動板8鉸接,所述轉輪18、連杆20和移動板8可組成曲柄滑塊機構,從而可實現移動板8的上下移動,且結構簡單,便於安裝和拆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包括鏈輪組 件22、凸輪分割器23和託盤24,所述凸輪分割器23設於所述轉盤2的下方並通過所述託盤24與所述轉盤2連接,所述凸輪分割器23通過所述鏈輪組件22與所述第一電機7連接,從而可實現轉盤2的間歇運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放置套4包括套體401和分布於所述套體401周緣的多個彈片402,多個所述彈片402圍成圓臺形結構,且相鄰兩個所述彈片402間具有間隙,所述套體401卡合於所述通孔201內並通過螺紋連接,結構簡單,便於安裝和拆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輪18和連杆20均有兩個,所述移動板8的兩側均設有一個所述轉輪18和一個所述連杆20,所述轉輪18均與所述錐齒輪組19連接,從而保證移動板8兩側受力平衡,防止偏斜和卡死。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去核管3、頂杆5和所述定位杆16平行設置,並可同時穿入三個不同的所述通孔201,互不幹擾,並可同時進行加工,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新型大棗去核切開設備還包括落棗槽25和落核槽26,所述落棗槽25和所述落核槽26均傾斜設置,且所述落棗槽25的上端位於所述轉盤2下方與所述頂杆5對應的位置,所述落核槽26上端設於所述轉盤2側方並與所述撥核件12對應,棗核可沿落核槽26滑落,切開的大棗可沿落棗槽25滑落,方便收集,所述落棗槽25和所述落核槽26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
為了便於移動,可在所述機架1底部設置多個萬向輪27。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