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1:57:09 2
專利名稱: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主要針對有雙色或者雙料要求的小型塑料件。
背景技術:
雙料模是指兩種塑膠材料在同一臺注塑機上注塑,分兩次成型,但是產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這種模塑工藝也叫雙色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專門的雙色注塑機。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雙料注塑模具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混色雙料注塑模具,即注塑機的兩個射嘴交替將不同顏色的材料射入同一個模腔,形成沒有明顯邊界的花色製品,另一類就是雙層雙料注塑模具,即兩種兩個射嘴將兩種材料先後射出構成製品的有明顯邊界的雙色製品。市場上雙料模已經盛行,並且由於這種工藝可以使產品的外觀更加漂亮,易於換顏色而可以不用噴塗,肯定將是市場潮流。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雙層雙料主色模具,目前現有的雙料模具還存在一定的問題1)動模在旋轉180°後,無法精確合模;2)頂針在頂出塑料成品後無法完全復位,導致合模後注塑缺陷;3)雙料模具成本較高;4)目前雙料模具主要採用冷流道,由此在注塑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多,導致成本上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包括面板、定模板、動模板、支撐板、底板、第一定模、第二定模、動模、第一料筒、第二料筒、第一鑲塊、第二鑲塊、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半成品、拉料杆、限位杆、流道、加熱圈和隔熱板、冷卻系統、第一導柱和第一導套、第二導柱和第二導套、 螺釘、定位柱和定位套、頂針、頂針板和頂針固定板、復位杆和復位彈簧;第一料筒與第二料筒的上端固定於面板上、第一料筒與第二料筒的下端伸入第一定模、第二定模內與澆道相連,面板與定模板固定,動模板與支撐板固定,支撐板與底板固定,頂針固定板與頂針板固定,限位杆一端固定於底板上,限位杆另一端與頂針板碰觸,第一定模與動模固定於定模板與動模板內,第二定模與動模固定於定模板與動模板內,第一鑲塊的一端與第一定模固定, 第一鑲塊的另一端與動模固定,第二鑲塊的一端與第二定模固定,第二鑲塊的另一端與動模固定,第一鑲塊內設有第一型腔,第二鑲塊內設有第二型腔,第一定模、第二定模、動模、 定模板與動模板分別與冷卻系統相連,第一料筒的出料口周圍繞有加熱圈,隔熱板圍繞加熱圈固定於定模板上,拉料杆的上端與澆道相連,拉料杆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與頂針板間,兩頂針的上端分別與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相連,頂針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與頂針板間,第一導套固定於定模板內,第一導柱一端套於第一導套內,第一導柱的另一端固定於動模板與支撐板間,第二導套固定於頂針固定板與頂針板內,第二導柱穿過第二導套並且第二導柱上端伸入到動模板內,第二導柱下端固定於底板上,定位柱通過螺釘與定模板固定連接,定位套通過螺釘與動模板固定連接,復位杆的上端與定模板相碰觸,復位杆的下端
3固定於頂針固定板與頂針板間,復位彈簧繞於復位杆上並且復位彈簧上端頂住定模板,復位彈簧下端頂住頂針固定板。使用本實用新型,採用精確定位裝置檢測合模的精準從而解決合模不準問題;運用復位裝置,確保頂針完全回位,減少由此產生的產品缺陷;本模具型腔採用鑲塊拼接方式,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了因型腔缺陷致使更換大部分模具的風險,降低了加工成本;在第一次注射成型過程中,本模具採用熱流道方式,減少了廢料產生的機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1為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的俯視圖;圖2為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的正視半剖圖;圖3為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的左視半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型結構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成型結構剖視圖;圖中,面板1、定模板2、動模板3、支撐板4、底板6、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動模 7、第一料筒100、第二料筒101、第一鑲塊110、第二鑲塊111、第一型腔120、第二型腔121、 半成品123、拉料杆5、限位杆16、流道19、加熱圈140和隔熱板141、冷卻系統13、第一導柱 92和第一導套91、第二導柱160和第二導套161、螺釘182、定位柱181和定位套180、頂針 172、頂針板171和頂針固定板170、復位杆150和復位彈簧15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 5所示,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包括面板1、定模板2、動模板3、支撐板 4、底板6、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動模7、第一料筒100、第二料筒101、第一鑲塊110、第二鑲塊111、第一型腔120、第二型腔121、半成品123、拉料杆5、限位杆16、流道19、加熱圈 140和隔熱板141、冷卻系統13、第一導柱92和第一導套91、第二導柱160和第二導套161、 螺釘182、定位柱181和定位套180、頂針172、頂針板171和頂針固定板170、復位杆150和復位彈簧151 ;第一料筒100與第二料筒101的上端固定於面板1上,第一料筒100與第二料筒101的下端伸入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內與澆道19相連,面板1與定模板2固定, 動模板3與支撐板4固定,支撐板4與底板6固定,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固定,限位杆5 —端固定於底板6上,限位杆5另一端與頂針板171碰觸,第一定模81與動模7固定於定模板2與動模板3內,第二定模82與動模7固定於定模板2與動模板3內,第一鑲塊110的一端與第一定模81固定,第一鑲塊110的另一端與動模7固定,第二鑲塊111的一端與第二定模82固定,第二鑲塊111的另一端與動模7固定,第一鑲塊110內設有第一型腔120,第二鑲塊111內設有第二型腔121,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動模7、定模板2與動模板3分別與冷卻系統13相連,第一料筒100的出料口周圍繞有加熱圈140,隔熱板141 圍繞加熱圈140固定於定模板2上,拉料杆5的上端與澆道19相連,拉料杆5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間,兩頂針172的上端分別與第一型腔120、第二型腔121 相連,頂針172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間,第一導套91固定於定模板 2內,第一導柱92 —端套於第一導套91內,第一導柱92的另一端固定於動模板3與支撐板4間,第二導套161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內,第二導柱160穿過第二導套 161並且第二導柱160上端伸入到動模板3內,第二導柱160下端固定於底板6上,定位柱 181通過螺釘182與定模板2固定連接,定位套180通過螺釘182與動模板3固定連接,復位杆150的上端與定模板2相碰觸,復位杆150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 間,復位彈簧151繞於復位杆150上並且復位彈簧151上端頂住定模板2,復位彈簧151下端頂住頂針固定板170。小型塑料件的雙色模具的成型方法,它的步驟如下1)合模狀態下,向第一料筒100噴射塑料流體,塑料流體通過加熱圈140加熱並沿著流道19流到第一型腔120,通過冷卻系統13進行冷卻得到塑料件半成品123 ;2)開模,拉料杆5將流道19內多餘的塑料拉出來,然後動模7旋轉180度;3)合模,定位柱181插入定位套180內,實現精準合模,半成品123進入第二定模 82並與其形成第二型腔121 ;4)向第二料筒101噴射另一種塑料流體,塑料流體沿著流道19流到第二型腔121, 通過冷卻系統13進行冷卻得到塑料件成品;5)開模,拉料杆5將流道19內多餘的塑料拉出來,接著動模7旋轉180度;6)頂出成品過程,頂針板171帶動頂針172向上運動頂出塑料件成品,復位彈簧 151被壓縮,頂出成品後頂針172在復位彈簧151的作用下復位;7)合模,定位柱181插入定位套180內,實現精準合模,同時定模板2觸碰到復位杆150使頂針板171完全復位,從而使頂針172完全復位;8)重複以上過程完成下一個塑料件成品。
權利要求1. 一種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其特徵在於包括面板(1)、定模板(2)、動模板(3)、 支撐板(4)、底板(6)、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動模(7)、第一料筒(100)、第二料筒 (101)、第一鑲塊(110)、第二鑲塊(111)、第一型腔(120)、第二型腔(121)、半成品(123)、拉料杆(5)、限位杆(16)、流道(19)、加熱圈(140)和隔熱板(141)、冷卻系統(13)、第一導柱 (92)和第一導套(91)、第二導柱(160)和第二導套(161)、螺釘(182)、定位柱(181)和定位套(180)、頂針(172)、頂針板(171)和頂針固定板(170)、復位杆(150)和復位彈簧(151); 第一料筒(100)與第二料筒(101)的上端固定於面板(1)上、第一料筒(100)與第二料筒 (101)的下端伸入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內與澆道(19)相連,面板(1)與定模板(2) 固定,動模板(3)與支撐板(4)固定,支撐板(4)與底板(6)固定,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固定,限位杆(5) —端固定於底板(6)上,限位杆(5)另一端與頂針板(171)碰觸, 第一定模(81)與動模(7)固定於定模板(2)與動模板(3)內,第二定模(82)與動模(7)固定於定模板(2)與動模板(3)內,第一鑲塊(110)的一端與第一定模(81)固定,第一鑲塊(110) 的另一端與動模(7)固定,第二鑲塊(111)的一端與第二定模(82)固定,第二鑲塊(111)的另一端與動模(7)固定,第一鑲塊(110)內設有第一型腔(120),第二鑲塊(111)內設有第二型腔(121),第一定模(81)、第二定模(82)、動模(7)、定模板(2)與動模板(3)分別與冷卻系統(13)相連,第一料筒(100)的出料口周圍繞有加熱圈(140),隔熱板(141)圍繞加熱圈 (140)固定於定模板(2)上,拉料杆(5)的上端與澆道(19)相連,拉料杆(5)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間,兩頂針(172)的上端分別與第一型腔(120)、第二型腔 (121)相連,頂針(172)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間,第一導套(91) 固定於定模板(2)內,第一導柱(92)—端套於第一導套(91)內,第一導柱(92)的另一端固定於動模板(3)與支撐板(4)間,第二導套(161)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 內,第二導柱(160)穿過第二導套(161)並且第二導柱(160)上端伸入到動模板(3)內,第二導柱(160)下端固定於底板(6)上,定位柱(181)通過螺釘(182)與定模板(2)固定連接, 定位套(180)通過螺釘(182)與動模板(3)固定連接,復位杆(150)的上端與定模板(2)相碰觸,復位杆(150)的下端固定於頂針固定板(170)與頂針板(171)間,復位彈簧(151)繞於復位杆(150)上並且復位彈簧(151)上端頂住定模板(2),復位彈簧(151)下端頂住頂針固定板(17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型塑料件的雙料模具。它包括面板、定模板、動模板、支撐板、底板、第一定模、第二定模、動模、第一料筒、第二料筒、第一鑲塊、第二鑲塊、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半成品、拉料杆、限位杆、流道、加熱圈和隔熱板、冷卻系統、第一導柱和第一導套、第二導柱和第二導套、螺釘、定位柱和定位套等。本實用新型適用於雙料小型塑料件的生產。第一個射嘴將材料射入第一型腔後成型,之後開模但不頂出,模具旋轉180度後合模,之後第二個射嘴將另一種材料射入第二型腔,冷卻後第二次開模頂出產品。使用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合模不準問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了廢料產生的機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9C45/16GK201960698SQ201120055308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萬嶽飛, 周明星, 孫麗雲, 景偉德, 楊浩, 潘興興, 王冬華, 範能, 賀常文, 陳勇, 黃俊戎 申請人:慈谿市盛藝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