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頭封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6:56:4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滾刷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燙頭封口裝置。
背景技術:
滾刷是一種裝飾裝修的專業工具,大多採用空心滾筒外面包裹工程塑料、纖維或者天然羊毛面料製作而成。滾筒一端封口,是為了適應牆面和牆角的塗刷需要而設計的。現有技術中,滾筒的封口加工採用多位加熱棒加熱,手工捏緊封口。由於手工操作,產品的一致性較差,良率低,且勞動強度大、成本高,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燙頭封口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滾筒手工操作,產品的一致性較差,良率低,且勞動強度大、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燙頭封口裝置,包括:
用於承載各部件的機架;
臺面,設置在機架內,與機架上部形成一作業空間;
轉盤,設置在檯面上,下部與電機連接,電機啟動下沿其中軸線旋轉運動;
定位柱,垂直設置在轉盤上,從轉盤圓心向轉盤邊緣方向均勻排列為一組,整個圓盤上設置若干組;
加熱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氣缸和加熱管,所述加熱管設置在第一支架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相對應,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在第一氣缸帶動下與所述轉盤垂直向運動;
封口組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氣缸和封口部,所述封口部設置在第二支架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相對應,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二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在第二氣缸帶動下與所述轉盤垂直向運動;
取料組件,包括第三支架和取料部,所述取料部設置在第三支架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相對應,用於將封口後的滾筒取出。
優選的,所述定位柱每組設置5個,在所述轉盤上設置6組。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加熱管,第二支架上的封口部,以及第三支架上的取料部均設置為5個。
優選的,所述加熱管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第一支架向轉盤方向運動至最低時,每根加熱管下端頭與一組定位柱的每一根定位柱上端頭相對。
優選的,所述封口部設置在第二支架的側部,連接驅動單元,在驅動單元驅動下收緊滾筒上端開孔。
優選的,所述取料部設置在第三支架的側部,連接驅動單元,在驅動單元驅動下夾起並取出封口後的滾筒。
優選的所述轉盤旋轉運動間隔為6-10s。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燙頭封口裝置,包括可按設定自動工作的加熱組件、封口組件、取料組件,分別與轉盤上的定位柱相對應、配合。當定位柱上放置好滾筒後,按設定旋轉間隔,依次經過加熱組件、封口組件和取料組件,完成對滾筒上開孔加熱、自動收緊封口、自動取出。轉盤上設置多組定位柱,每組包含多個定位柱,每組依次進行加工,同時多個滾筒封口。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連續性,還有效加強了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燙頭封口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示意為:1-機架;2-臺面;3-轉盤;4-定位柱;5-加熱組件;501-第一支架;502-加熱管;6-封口組件;601-第二支架;602-封口部;7-取料組件;701-第三支架;702-取料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燙頭封口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用於承載各部件的機架1;臺面2,設置在機架1內,與機架1上部形成一作業空間;轉盤3,設置在臺面2上,下部與電機連接,電機啟動下沿其中軸線旋轉運動;定位柱4,垂直設置在轉盤3上,從轉盤3圓心向轉盤邊緣方向均勻排列為一組,整個圓盤3上設置若干組;加熱組件5,包括第一支架501、第一氣缸和加熱管502,所述加熱管502設置在第一支架501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4相對應,所述第一支架501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在第一氣缸帶動下與所述轉盤3垂直向運動;封口組件6,包括第二支架601、第二氣缸和封口部602,所述封口部602設置在第二支架601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4相對應,所述第二支架601與第二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在第二氣缸帶動下與所述轉盤垂直向運動;取料組件7,包括第三支架701和取料部702,所述取料部702設置在第三支架701上,排布位置與每組定位柱4相對應,用於將封口後的滾筒取出。當定位柱上放置好滾筒後,按設定旋轉間隔,依次經過加熱組件、封口組件和取料組件,完成對滾筒上開孔加熱、自動收緊封口、自動取出。轉盤上設置多組定位柱,每組包含多個定位柱,每組依次進行加工,同時多個滾筒封口。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連續性,還有效加強了產品質量。
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柱4每組設置五個,在所述轉盤3上設置六組。相對應的,所述第一支架501上的加熱管502,第二支架601上的封口部602,以及第三支架701上的取料部702均設置為五個。定位柱4的數量可按實際生產情況、機器加工情況進行設置,加熱管502、封口部602及取料部702與所述定位柱4每組數量相一致。同時批量進行封口工序,效率提高。
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管502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01的下部,第一支架501向轉盤3方向運動至最低時,每根加熱管502下端頭與一組定位柱4的每一根定位柱4上端頭相對。加熱組件5與轉盤3呈垂直方向進行上下運動,當套有待封口滾筒的一組定位柱轉動至加熱組件5下方時,加熱組件5垂直向下運動,加熱管502伸入至待封口滾筒的上方開孔內,對開孔進行加熱,通常加熱6s左右,具體加熱時間可結合加熱溫度及效率設置,加熱完成後再垂直向上抬起。
本實施例中,所述封口部602設置在第二支架601的側部,連接驅動單元,在驅動單元驅動下收緊滾筒上端開孔。封口組件6與轉盤3呈垂直方向進行上下運動,當定位柱4上的一組滾筒加熱完成後,旋轉至封口組件6下方,封口組件6垂直向下運動,封口部602對準滾筒開孔,在驅動單元驅動下壓緊滾筒開孔,使滾筒開孔完成封口,封口完成後封口組件6再垂直向上抬起。
本實施例中,所述取料部702設置在第三支架701的側部,連接驅動單元,在驅動單元驅動下夾起並取出封口後的滾筒。當定位柱4上的一組滾筒封口完成後,繼續旋轉至取料組件7處,取料組件7在電機及驅動單元驅動下運動至定位柱4處,通過取料部702將封口後的滾筒夾起,再從機架1中運出,放下滾筒後再準備下一次取料。
本實施例中,轉盤旋轉運動間隔為10s。通常加熱、封口、取料的時間為6s-10s,每間隔該工作時間後轉盤3旋轉一次,所述加熱組件5、封口組件6、取料組件的位置間隔與轉盤3上相鄰兩組定位柱4的間隔一致。轉盤3的轉動頻率也可按實際工作時間進行調整設置。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