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用自動孵化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6:44:04 2
專利名稱:蠶用自動孵化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型小蠶供育場合使用的溫度溼度控制電器設備,尤其涉及加溼 裝置的改進。
背景技術:
小蠶供育是飼養剛孵化出的幼小的蠶,對溫度、溼度的要求比較高,稍有不慎就會 導致小蠶生病、死亡、產量低。而市場上的溫溼自動控制設備大多適用於大中型專業溫室, 一般採用三相交流電源,功率較大,價格昂貴,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調節溫度、溼度,但不適合 小型個體養殖戶使用的塑膜棚、育帳、簡易房屋等簡易溫室。上述諸因素使得小型簡易溫室 的溫度、溼度達不到要求,容易造成飼育品種生病、死亡,直接導致產量下降,給養殖戶帶來 經濟損失。中國專利ZL200420091468.8公開了一種溫溼自動控制器,能夠對小型簡易溫室 自動控溫、控溼,但存在缺陷是採用超聲波霧化器增溼的效果不佳,原因是超聲波霧化器產 生的水霧為室溫下的水產生的水霧,水霧在室內邊擴散邊下沉,擴散範圍不大,速度不快, 容易造成室內溼度不均勻,而且超聲波霧化器成本較高,容易損壞,返修率高,給用戶和生 產企業都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超聲波霧化器產生的水霧會將水中的細菌、真菌擴散到溫室各處,對幼蠶生 長發育不利。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 蠶用自動孵化機,它不僅適用於塑膜棚、育帳、簡易房屋等簡易溫室,而且加溫加溼速度快、 範圍廣,室內溼度一致性較好,加溼過程衛生安全,無細菌傳播,並且成本低,不易損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一種蠶用自動孵化 機,包括水箱、機殼,溫度控制開關與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串聯後接電源插頭構成的升 溫電路、與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並聯的風扇、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安裝在 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處,溼度控制開關與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串聯後接所述電源插頭構 成的加溼電路,所述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緊貼並固定在管形容器的外壁上,且所述管 形容器的內壁為軸向平滑的曲面,所述管形容器的下埠既與所述水箱連通連接,又與位 於所述管形容器下埠下方的排水管連通連接。由於採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將控溫控溼功能組合在一起,升 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為溫室升溫,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迅速加熱管形容器中的水,並 產生熱蒸汽對溫室加溼,熱蒸汽擴散性比常溫水霧好,擴散速度快,擴散範圍廣,提高了室 內溼度的一致性,又由於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安裝在管形容器外壁上,與水不接觸,因 而不易損壞,保障用戶長期正常使用,極大地方便了用戶,並且增溼電加熱器的成本遠遠小 於超聲波霧化器的成本,極大地優惠了用戶。還由於管形容器的內徑較小,所以容納的水量 亦較少,加熱時管形容器中的水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升溫至沸騰,迅速產生大量蒸汽供溫室
3加溼,因而這種結構的水加熱器具有快速加溼的優點,更由於管形容器與容積較大的水箱 連通、消耗的水由水箱中的水給予補充,因而這種結構的水加熱器還具有長時間連續加溼 的優點。又由於水在管形容器中被加熱至沸騰後產生蒸汽對溫室加溼,並且水沸騰的時間 比較長,因而水中的絕大多數細菌和真菌在長時間的沸騰過程中被殺死,由沸水產生的熱 蒸汽中細菌和真菌的含量非常少,不會對溫室造成細菌汙染,這一優點在幼蠶的生長發育 期尤其顯得重要和必要,對優化幼蠶生長環境,提高幻蠶抗病能力,促進幼蠶健康發育生長 具有顯著的作用,與常溫狀態的水經超聲波霧化產生的水霧相比,具有不汙染溫室的顯著 優勢。殼架下方安裝有排水閥,並與排水管連通連接,同時由於管形容器的內壁為軸向 平滑的曲面,水在沸騰過程中產生的較大顆粒狀水垢不容易沉積在管形容器的內壁上,會 直接從管形容器下埠下沉到排水管中,經排水閥定期排放,減少內壁結垢,提高工作效 率,還可以在不用時將水排盡,便於存放。另一方面熱蒸汽擴散也提高了室內的溫度,這在寒冷季節更具實用價值。由於加 溼機體積小巧,能和塑膜棚、育帳配套,所以不需要專用溫室就能進行飼養,大大降低了個 體養殖戶的先期投入。溫度控制開關由控制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的主控制電路和與主控制電路電 連接且控制主控制電路的溫度控制電路構成,溫度控制電路配套有顯示溫度的儀表。溼度控制開關由控制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的主控制電路和與主控制電路電 連接且控制主控制電路的溼度控制電路構成,溼度控制電路配套有顯示溼度的儀表。管形容器的內壁為圓柱形曲面。管形容器的內壁為圓臺形曲面。管形容器的內壁為稜柱形曲面。管形容器的內壁為稜台形曲面。機殼下方採用穩定底座,其穩定底座的面積大於機殼的橫切面積,使整機不易傾 倒,提高穩定性能。和溫度控制開關配套電連接的溫度傳感器置於機殼外面。和溼度控制開關配套電連接的溼度傳感器置於機殼外面。水箱頂部有孔與大氣連通,水箱可置於機殼內部,亦可置於機殼外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的一種具體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中,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與風機13並聯後再與溫度控制開關2串 聯,然後再與電源插頭4電連接,溫度控制開關2由控制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的主控 制電路和與主控制電路電連接且控制主控制電路的溫度控制電路構成,溫度控制開關2中調節溫度的帶調節旋鈕的電位器和顯示溫度的儀表15安裝在殼架14表面(圖中調節溫度 的電位器未畫出),和溫度控制開關2配套電連接的溫度傳感器1置於機殼14的外部,由用 戶根據需要自行安放,殼架14的前後側面均開有通風窗,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安裝 在殼架14內的通風窗處(圖中通風窗未畫出),並位於風扇13的出風口處,風扇13將升溫 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產生的熱量從通風窗送往溫室升溫。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10固定安裝且緊貼在管形容器6的外壁上,管形容器6 的內壁為圓柱形曲面,管形容器6的下埠與水箱7底部連通連接,水箱7頂部有孔與大氣 連通,水箱7置於機殼14內部,管形容器6下埠的下方還連通連接有排水管8,排水管8 與安裝在殼架14下方的排水閥9連通連接,可定期排放水中雜質和不用時將水排盡,便於 存放。管形容器6的上埠通過蒸汽引出管5與殼架14頂部的排汽孔17連通連接,將蒸 汽送往溫室加溼。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10與溼度控制開關12串聯後與電源插頭4電連接,溼 度控制開關12由控制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10的主控制電路和與主控制電路電連接且 控制主控制電路的溼度控制電路構成,溼度控制開關12中調節溼度的帶調節旋鈕的電位 器和顯示溼度的儀表16安裝在殼架表面(圖中調節溼度的電位器未畫出),和溼度控制開 關12配套電連接的溼度傳感器11置於機殼14外面,由用戶根據需要自行放置。機殼14下方採用穩定底座18,穩定底座18的面積大於機殼14的橫切面積,使整 機不易傾倒,提高穩定性能。上述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較好的實施方式之一,其中管形容 器的內壁並不僅僅局限於圓柱形曲面,還可以是圓臺形曲面或稜柱形曲面或稜台形曲面; 水箱並不僅僅局限於安裝在殼架內,也可安裝在殼架外面。上述改進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 新型的保護之中。
權利要求一種蠶用自動孵化機,包括水箱(7)、機殼(14),溫度控制開關(2)與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串聯後接電源插頭(4)構成的升溫電路、與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並聯的風扇(13)、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3)安裝在所述風扇(13)的出風口處,溼度控制開關(12)與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10)串聯後接所述電源插頭(4)構成的加溼電路,其特徵是所述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10)緊貼並固定在管形容器(6)的外壁上,且所述管形容器(6)的內壁為軸向平滑的曲面,所述管形容器(6)的下埠既與所述水箱(7)連通連接,又與位於所述管形容器(6)下埠下方的排水管(8)連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的內壁為 圓柱形曲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的內壁為 圓臺形曲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的內壁為 稜柱形曲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的內壁為 稜台形曲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水箱(7)頂部有孔與大 氣連通,且所述水箱(7)底部與所述管形容器(6)的下埠連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下埠下 方的排水管(8)與安裝在殼架(14)下方的排水閥(9)連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蠶用自動孵化機,其特徵是所述的管形容器(6)的上埠 通過蒸汽引出管(5)與殼架(14)頂部的排汽孔(17)連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型小蠶供育場合使用的溫度溼度控制電器設備,尤其涉及加溼裝置的改進。本實用新型蠶用自動孵化機包括水箱、機殼,溫度控制開關與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串聯後接電源插頭構成的升溫電路、與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並聯的風扇、所述升溫PTC電熱陶瓷加熱器安裝在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處,溼度控制開關與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串聯後接電源插頭構成的加溼電路,所述加溼PTC電熱陶瓷加熱器緊貼並固定在管形容器的外壁上,且所述管形容器的內壁為軸向平滑的曲面,所述管形容器的下埠既與所述水箱連通連接,又與位於所述管形容器下埠下方的排水管連通連接。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於塑膜棚、育帳、簡易房屋等簡易溫室,而且加溫加溼速度快、範圍廣,室內溼度一致性較好,加溼過程衛生安全,無細菌傳播,並且成本低,不易損壞。
文檔編號A01K67/04GK201752211SQ2010202326
公開日2011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2日
發明者張節伯, 馬千洲 申請人:張節伯;馬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