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3:30:59 3
專利名稱: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手工操作提升、下降重物的手拉葫蘆。
背景技術:
目前常使用的手拉葫蘆的基本構造為在一個框架上裝有一個能自由轉動的起重鏈輪,該鏈輪上掛有一條與其相嚙合的起重鏈條,鏈條的承載端尾部連接有一個吊鉤,非承載端則與框架相連接。起重鏈輪中心安裝有能自由轉動的長軸,並通過齒輪副與起重鏈輪相連接。長軸上固定有制動器座,制動器座上空套著棘輪和摩擦片。手鍊輪通過長軸上的多頭螺旋擰在長軸上,壓向棘輪和摩擦片。由於多頭螺旋使得手鍊輪能軸向移動,壓緊或放鬆棘輪和摩擦片。手鍊輪移動量的大小由固定在長軸上的槽形螺母控制。框架上裝有棘爪,在棘爪彈簧的作用下始終與棘輪相嚙合。棘爪只允許棘輪朝提升方向轉動。制動器座、棘輪、棘爪、摩擦片、手鍊輪構成了手拉葫蘆的制動器。手鍊輪上掛有一條與其相嚙合的手拉鏈條,當拉動手鍊輪兩端的手拉鏈條時,由長軸通過齒輪副使起重鏈輪轉動,起重鏈條就會上升或下移,由鏈條承載端尾部的吊鉤提升或放下重物。
上述構造的手拉葫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一個安全上的問題。當空載拉動手拉鏈條使起重鏈條承載端吊鉤下降時,如果此時非承載端被意外地卡在了框架上而不能移動,或者非承載端鏈環已經被完全釋放完而無法移動,而此時操作者並沒有注意到上述情況,繼續用力猛拉手拉鏈條,這時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如圖4所示,由於起重鏈條無法移動,手鍊輪9被旋向槽形螺母15,並緊緊地卡在長軸螺旋5C1和槽形螺母15端面之間,使制動器完全鬆脫失效。由於接觸面的摩擦阻力,此時需用較大的力反向拉動手拉鏈條才能將手鍊輪鬆脫。如果鬆脫手鍊輪的力大於使起重鏈輪轉動、起重鏈條上升的力,那麼,當反向拉動手拉鏈條時,由接觸面的摩擦阻力使起重鏈條向上移動,但此時制動器是鬆脫失效的,一旦鬆開手拉鏈條,起重鏈條在重力的作用下,朝下降方向下墜,造成很大的衝擊,從而造成事故。當起重鏈條承載端吊鉤承受小載荷時,只要鬆脫手鍊輪的力大於提升這個小載荷所需的手拉力,上述情況仍有可能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構造手拉葫蘆所存在的問題,發明了一種分離裝置,以減小所述手鍊輪接觸面的摩擦阻力,使手鍊輪能很容易地鬆脫,制動器能立即安全工作。
一種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有一個長軸;一個槽形螺母及相配的開口銷,安裝在長軸的直徑小的一端;一個襯圈,安裝在長軸上槽形螺母的內側,可以相對於長軸轉動,該襯圈上面開有滾道;一組滾動體,與所述襯圈上的滾道相配合。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另一個襯圈,安裝在上述長軸上,可以相對於長軸轉動,其與上述的襯圈相對安裝,將上述的滾動體夾在兩個襯圈中間。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組滾動體是一組滾珠。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動體是一組帶保持架的滾珠。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動體是一組圓柱狀滾動件。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個襯圈相對於滾動體的一面,開有滾道。
上述本發明,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個襯圈相對於滾動體的一面,是平面。
一種包括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手拉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手鍊輪,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手鍊輪相配合的螺紋;一個手拉鏈條,呈封閉環狀,環繞在所述手鍊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一種包括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環鏈手扳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
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操縱手柄,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其相配合的螺紋;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本發明的所提供一種分離裝置,能使所述的手鍊輪與槽形螺母端面之間呈滾動摩擦,從而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夠確保手鍊輪鬆脫,制動器安全工作。
當手鍊輪旋向槽形螺母時,所述分離機構夾在手鍊輪端面與槽形螺母端面間,使得手鍊輪通過分離機構與槽形螺母相抵。反向轉動手鍊輪時,機構中間的滾動體使得摩擦阻力很小,從而使得手鍊輪能很容易地與槽形螺母分離,壓緊所述棘輪和摩擦片,使制動器安全工作。
上述手拉葫蘆的操作方法是當提升重物時,用手拉動手拉鏈條轉動手鍊輪,手鍊輪由螺旋轉向棘輪和摩擦片,在吊掛載荷的重量和轉動手鍊輪的手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手鍊輪、棘輪、摩擦片和制動器座壓為一體,如剛性連接一樣轉動,驅動長軸,並通過齒輪副使起重鏈輪轉動,起重鏈條上升,從而提升重物,此時棘爪在棘輪齒上滑過,制動器起著聯接的作用。一旦停止拉動,提升的重物慾拽動長軸反轉,但棘爪卡住棘輪不動,制動器呈制動狀態,使重物停止不動。當下降重物時,用手拉動另一側手拉鏈條,由於手鍊輪反向轉動,使得摩擦片間由螺旋產生的軸向壓力減小,使制動器的制動力矩下降,摩擦片滑動,此時棘爪仍卡住棘輪不動,重物徐徐下降。一旦停止拉動,重物慾拽動長軸繼續下降,長軸旋向手鍊輪,使制動器座、棘輪、摩擦片和手鍊輪再次壓為一體,被棘爪卡住,制動器再次呈制動狀態,使重物停止不動。如此反覆,既能完成重物的升降。當空載移動起重鏈條承載端吊鉤的位置時,與上述的負載操作一樣,只需拉動手鍊輪兩端的手拉鏈條,由長軸通過齒輪副使起重鏈輪轉動,起重鏈條就能上升或下移,就能移動吊鉤的上下位置。當起重鏈條承載端下移時,如果非承載端被卡住而不能移動,而操作者仍用力拉動手拉鏈條,使得手鍊輪卡住不動時,由於本發明的分離機構,使得手鍊輪端面與槽形螺母端面之間呈滾動接觸,摩擦阻力很小,這時,反向拉動手拉鏈條,手鍊輪就會立即反向轉動,壓緊棘輪和摩擦片,使制動器安全工作。
在本發明的手拉葫蘆中,通過分離機構使得手鍊輪端面與槽形螺母端面間呈滾動接觸,摩擦阻力很小,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手鍊輪,使得制動器立即安全工作,從而解決了手拉葫蘆在起重鏈條非承載端被卡住時出現的手鍊輪卡死的使用安全問題。
圖1是本發明用於手拉葫蘆的第一實施例的機體軸向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主要零件的軸測圖,表明各零件之間的配合關係。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主要零件的軸測圖,表明各零件之間的配合關係。
圖4是表示現有手拉葫蘆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用於手扳葫蘆的軸測圖,表明各零件之間的配合關係。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和圖2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圖1和圖2中,1是框架。2是安裝在框架1中並能自由轉動的起重鏈輪。3是起重鏈條,它掛在起重鏈輪2上,每一鏈環都能與起重鏈輪2嚙合。4是減速齒輪。5是裝在起重鏈輪2的中心軸線上並能自由轉動的長軸,它的左端部是齒輪5a,右端則有花鍵5b和螺紋5c1、5c2。長軸5的左端部齒輪5a通過減速齒輪4與起重鏈輪2上的齒輪相嚙合。6是制動器座,通過花鍵孔固定在長軸5的花鍵5b處。7是棘輪,8是摩擦片,它們均空套在制動器座6上,並能自由地轉動和軸向移動。9是手鍊輪,通過螺紋孔擰在長軸5的螺紋5c1處。10是滾珠、11是襯圈。手鍊輪9的左端面是摩擦面,與摩擦片8相接觸,右端面與襯圈11相接觸。襯圈11上開有滾道,與滾珠10相配。12是手拉鏈條,它呈一條封閉環,掛在手鍊輪9上,每一鏈環都與手鍊輪9嚙合。通過拉動手拉鏈條12,手鍊輪9就能壓緊或放鬆棘輪7和摩擦片8,並且在摩擦片8和襯圈11之間移動。13是一對棘爪,裝在框架1上,在棘爪彈簧14的作用下與棘輪7相嚙合,並且只允許棘輪7朝提升方向轉動。15是槽形螺母,裝在長軸5上的螺紋5c2處,用於控制手鍊輪9的移動。
下面說明圖1和圖2所示的手拉葫蘆的基本操作過程。當負載操作前需要調整起重鏈條3的承載端吊鉤位置時,拉動手拉鏈條12使手鍊輪9順時針方向轉動,手鍊輪9壓緊棘輪7和摩擦片8,帶動長軸5順時針轉動,並由齒輪副帶動起重鏈輪2轉動,使起重鏈條3的承載端上升,從而使吊鉤上升。反向拉動手拉鏈條12使手鍊輪9逆時針方向轉動,手鍊輪9放鬆棘輪7和摩擦片8,旋向襯圈11,並與襯圈11相抵,頂著襯圈11帶動長軸5逆時針方向轉動,並由齒輪副帶動起重鏈輪2轉動,使起重鏈條3的承載端下移,從而使吊鉤下移。如果在吊鉤下移的過程中,起重鏈條3的非承載端鏈環被框架1卡住不動,而操作者仍在用力猛拉手拉鏈條直至發覺拉不動時,只需反向拉動手拉鏈條12,由於分離機構中間滾珠10的滾動,手鍊輪9就會立即反向轉動,重新壓緊棘輪和摩擦片,帶動長軸5順時針轉動,使起重鏈條3的非承載端鬆開。此時的制動器是制動的,起重鏈條3不會自動下移。當提升重物時,用手拉動手拉鏈條3使手鍊輪9順時針方向轉動,在吊掛載荷的重量和轉動手鍊輪9的旋轉力的共同作用下,手鍊輪9、棘輪7、摩擦片8和制動器座6緊緊地壓為一體轉動,帶動著長軸5轉動,並通過齒輪副使起重鏈輪2轉動,起重鏈條3上升,從而提升重物,此時棘爪13在棘輪7的齒背上滑過,制動器起著聯接的作用。一旦停止拉動,提升的重物慾拽動長軸5反轉,但棘爪13卡住棘輪7不動,抵制長軸5反轉,使重物停止不動。當下降重物時,用手拉動另一側手拉鏈條12,由於手鍊輪9反向轉動,使得摩擦片8之間由螺旋產生的軸向壓力減小,摩擦片8的摩擦制動力矩下降,小於重物拽動長軸5反轉的力矩,使得摩擦片8滑動,此時棘爪13仍卡住棘輪7不動,重物徐徐下降。一旦停止拉動,重物慾拽動長軸5繼續下降,長軸5旋向手鍊輪9,使制動器座6、棘輪7、摩擦片8和手鍊輪9再次緊緊地壓為一體,被棘爪13卡住,制動器再次呈制動狀態,使重物停止不動。如此反覆操作,就能完成重物的升降。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3所示的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作為滾動體的滾珠是散件,放置在兩片襯套的滾道內,並由這兩片襯圈夾持住。而在第二實施例中,滾動體則採用了一組帶著保持架的滾珠,可作為一個整件,裝拆方便,其功能則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滾珠是相同的。
本發明所述的分離機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任何用於手鍊輪與槽形螺母之間,並使手鍊輪與槽形螺母呈滾動接觸的機構都是本發明所述的分離機構。
上述發明實施例是對手拉葫蘆所作的解釋說明,同樣地,本發明也可用於環鏈手扳葫蘆,即這樣一種葫蘆如圖6所示,用一個操縱手柄來代替手鍊輪和手拉鏈條,通過往復操作手柄來驅動起重鏈輪做正反向轉動,從而使起重鏈條上下移動。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本發明的是通過手鍊輪與槽形螺母間的分離機構,使得手鍊輪與槽形螺母之間呈滾動接觸。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有一個長軸;一個槽形螺母及相配的開口銷,安裝在長軸的直徑小的一端;一個襯圈,安裝在長軸上槽形螺母的內側,可以相對於長軸轉動,該襯圈上面開有滾道;一組滾動體,與所述襯圈上的滾道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另一個襯圈,安裝在上述長軸上,可以相對於長軸轉動,其與上述的襯圈相對安裝,將上述的滾動體夾在兩個襯圈中間。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組滾動體是一組滾珠。
4.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動體是一組帶保持架的滾珠。
5.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動體是一組圓柱狀滾動件。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個襯圈相對於滾動體的一面,開有滾道。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個襯圈相對於滾動體的一面,是平面。
8.一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手拉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手鍊輪,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手鍊輪相配合的螺紋;一個手拉鏈條,呈封閉環狀,環繞在所述手鍊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9.一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手拉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手鍊輪,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手鍊輪相配合的螺紋;一個手拉鏈條,呈封閉環狀,環繞在所述手鍊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10.一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環鏈手扳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操縱手柄,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其相配合的螺紋;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11.一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的環鏈手扳葫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框架,上述長軸安裝在其上面;一個起重鏈輪,可自由轉動,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的長軸上;一條起重鏈輪條,環繞在所述的起重鏈輪上,並與其相嚙合;制動器座,安裝並固定在長軸上;一個棘輪和多個磨擦片,它們均空套在所述的制動器座上;一個操縱手柄,其中心孔有螺紋,擰在所述的長軸上,長軸相應部位有與其相配合的螺紋;多個裝在所述框架上,並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爪。
全文摘要
一種手拉葫蘆的分離裝置,用於以手工操作提升、下降重物的手拉葫蘆。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有一個長軸,一個槽形螺母及相配的開口銷,一個襯圈,和一組滾動體,在本發明的手拉葫蘆中,通過本發明提供的分離機構使得手鍊輪端面與槽形螺母端面間呈滾動接觸,摩擦阻力很小,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手鍊輪,使得制動器立即安全工作,從而解決了手拉葫蘆在起重鏈條非承載端被卡住時出現的手鍊輪卡死的使用安全問題。
文檔編號B66D3/00GK101081682SQ200610083718
公開日200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日
發明者王鵬 申請人: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