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及系統與流程
2023-10-29 13:42: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歷經20世紀90年代快速發展,此後進入市場布局調整、經營品種結構調整和市場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市場管理向規範化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通過對多個市場數據了解到,市場佣金收入的增長速度要明顯快於租金收入。由於租金收入具有剛性,而調整佣金手段則要靈活得多,只要市場活躍程度及交易量上升,收入增長將水到渠成。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解決方案採用電子化結算與佣金模式,助推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地主」至「交易所」的變革。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困惑:1、收入增長問題:傳統地主模式,租金與管理費較難增長;2、管理問題:食品安全責任重大,無法很細化監管商戶;3、信息發布問題:按上級要求上報數據,但數據人工收集,準確度不高;4、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傳統農批市場很難獲得更多的補貼。農產品商戶的困惑:1、資金只能用現金交易,零頭截取、找錢、假幣;2、很難獲得金融支持,如低成本的貸款,以應付資金周轉;3、買賣價格無從參考;4、面對人工與租金不斷增長,很難降低固定開銷。
農批電子結算管理系統也稱為「批發市場一卡通結算」系統,是批發市場信息化系統的核心.直接影響到批發市場的經營效益和市場管理,也將對市場的發展和壯大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為食品安全以及溯源提供的數據支持。系統解決了批發市場資金圈存、商家現金收付、無法加入融資渠道等問題,為批發市場提供了一條新型的商業模式。電子結算管理系統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和傳統電子稱相結合完成交易的信息化結算系統。電子結算管理系統改進了傳統交易方式,通過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實現交易電子化,市場交易無現金,提高批發市場的交易效率和管理質量,同時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
目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在農批市場大門出入口、園區地下停車場等處進行車輛出入管理系統建設,因此,設計一種針對農批市場的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對農批市場運營還是商戶等用戶都非常有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農批市場交易結算有風險,效率低,不便管理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買賣雙方通過有效證件辦理交易IC卡,買方在實體商鋪終端採購所需採購的農產品,所述農產品通過車輛運輸到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入場前,買方憑藉有效證件進行身份信息識別,記錄入場信息,並領取停車卡,進入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通過智能電子秤對買方採購的農產品進行稱重計費,買方確認無誤後,生成訂單信息,買方通過所述智能電子秤的電子終端用所述IC卡進行結算,結算中心提供結算票據給買方,並將結算明細上傳至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買方收到票據後,憑藉所述票據即可領取採購的農產品,出場前,停車卡記錄停車的時間,記錄出場信息,並收取停車費,買方離開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優選的,買方在結算前,對所採購的農產品進行再次確認,如農產品選擇全部退回,買方離開電子結算管理中心,只收取停車費;如農產品選擇部分退回,買方通過所述智能電子秤的電子終端用所述IC卡對確認的農產品進行結算。
優選的,買方的身份信心、入場信息、訂單信息及出場信息均通過網絡終端上傳至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優選的,所述智能電子秤設有多種收費方式。
優選的,所述電子結算管理中心與實體商鋪終端及所述結算中心通過無線網絡連接。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包括電商平臺、管理處、系統中心、結算中心、車輛出入管理中心、稱重模塊和商鋪管理模塊,所述電商平臺分別與所述管理處、系統中心、結算中心連接,所述管理處與所述車輛出入管理中心連接,所述系統中心與所述稱重模塊連接,所述結算中心與所述商鋪管理模塊連接。
優選的,所述車輛出入管理中心包括手機識別模塊、車牌識別模塊、IC卡識別模塊和道閘模塊,所述管理處分別與所述手機識別模塊、所述車牌識別模塊、所述IC卡識別模塊和所述道閘模塊連接。
優選的,所述管理處設有IC卡發放設備,買賣雙方提供有效證件即可辦理IC卡。
優選的,還包括日常收費管理模塊,所述日常收費管理模塊與所述結算中心連接。
優選的,所述稱重模塊包括智能電子秤,所述智能電子秤設有IC卡讀寫器,所述買方通過IC卡進行刷卡消費。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和系統,通過在車輛出入管理中心設置車牌/手機/IC卡識別/道閘控制,與電商平臺進行對接,打通從線上訂單-線下交易/物流-線上繳費的農產品交易環節,採用電子交易,實現對市場車輛進出等活動進行科學規範、有序高效管理;提升市場運營管理水平,提升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電子結算管理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電子結算管理系統一實施例的功能模塊示意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結算管理方法。
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電子結算管理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在一實施例中,該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買賣雙方通過有效證件辦理交易IC卡,買方在實體商鋪終端採購所需採購的農產品,所述農產品通過車輛運輸到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S20:入場前,買方憑藉有效證件進行身份信息識別,記錄入場信息,並領取停車卡,進入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S30:通過智能電子秤對買方採購的農產品進行稱重計費,買方確認無誤後,生成訂單信息,買方通過所述智能電子秤的電子終端用所述IC卡進行結算,結算中心提供結算票據給買方,並將結算明細上傳至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S40:買方收到票據後,憑藉所述票據即可領取採購的農產品,出場前,停車卡記錄停車的時間,記錄出場信息,並收取停車費,買方離開電子結算管理中心。
具體的,買賣雙方通過身份證或駕駛證有效證件辦理交易IC卡,並將現金存入IC卡中,客戶可以隨時存、取款,實現無現金交易,既節省了互相找零錢的時間又避免了出現假幣的現象,有效的迴避了不安全事件,保證了買賣雙方的資金安全。買方在結算前,對所採購的農產品進行再次確認,如農產品選擇全部退回,買方離開電子結算管理中心,只收取停車費;如農產品選擇部分退回,買方通過所述智能電子秤的電子終端用所述IC卡對確認的農產品進行結算。智能電子秤進行稱重,既準確又快捷,體現了公平交易的原則。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後在智能電子稱上用IC卡(或銀行卡)進行結算,雙方不用討價還價,不用找零錢,為客戶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電子結算管理中心通過IC卡記錄買方本次交易明細,IC卡刷卡結算交費後,憑結算中心的有效結算票據,即可到賣方領取貨物,買方在結算前可增減某項採購,方便靈活。
本發明通過買賣雙方通過有效證件辦理交易IC卡,在選購到農產品後,通過智能電子秤進行刷卡結算,電子結算管理中心記錄詳細的交易明細,方法簡單,效率高,替買賣雙方節省了大量時間。
進一步的,買方的身份信心、入場信息、訂單信息及出場信息均通過網絡終端上傳至電子結算管理中心。方便日後統計和管理。
優選的,所述智能電子秤設有多種收費方式。買方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手機綁定微信/支付寶,再綁定IC卡,通過網絡終端結算,無需現金。
優選的,所述電子結算管理中心與實體商鋪終端及所述結算中心通過無線網絡連接。電子結算管理中心可提供各項明細的查詢與統計,方便全面,可隨時掌握市場交易情況,統計市場成交量,促進市場發展。通過電子結算管理中心的有效管理與方便快捷交易,解決傳統交易帶來的繁瑣和不安全性,提升市場成交量。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電子結算管理系統。
參照圖2,圖2為本發明電子結算管理系統一實施例的功能模塊示意圖。
在一實施例中,該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包括電商平臺、管理處、系統中心、結算中心、車輛出入管理中心、稱重模塊和商鋪管理模塊,所述電商平臺分別與所述管理處、系統中心、結算中心連接,所述管理處與所述車輛出入管理中心連接,所述系統中心與所述稱重模塊連接,所述結算中心與所述商鋪管理模塊連接。
具體的,電商平臺與管理處、系統中心、結算中心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實現網絡互通,能夠將買賣雙方的帳戶等信息存儲在系統中,便於管理,還包括日常收費管理模塊,所述日常收費管理模塊與所述結算中心連接。進一步的,車輛出入管理中心包括手機識別模塊、車牌識別模塊、IC卡識別模塊和道閘模塊,所述管理處分別與所述手機識別模塊、所述車牌識別模塊、所述IC卡識別模塊和所述道閘模塊連接。
本發明的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實現對車輛進出進行科學規範、有序高效管理;提升市場運營管理水平,提升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管理處設有IC卡發放設備,買賣雙方提供有效證件即可辦理IC卡。有效證件即身份證或駕駛證等。
進一步的,稱重模塊包括智能電子秤,所述智能電子秤設有IC卡讀寫器,所述買方通過IC卡進行刷卡消費。其中稱重模塊為多種設備提供接口,包括條碼掃描槍、電子磅、IC卡讀寫器、身份證閱讀器、密碼小鍵盤、POS終端、電子公告板、LED顯示屏、觸控螢幕電腦等;可以滿足不同的用戶需要。本實施例智能電子秤優選自主研發的深信溯源稱重一體機終端使用,實現軟硬一體化,操作體驗好,達到低成本高效益。
本發明的電子結算管理方法及系統實現了IC卡交易,安全快捷;智能電子稱稱重,公平準確;電子結算管理中心明細查詢,全面掌控;交易便捷,提升成交量;電子結算管理系統還與銀行對接,支持POS機、銀行圈存機等多種模式。
本發明還具有以下優點:1、農批市場轉變商業模式:收租模式->交易所佣金制,收入增長有預期;2、商戶更容易根據流水獲得金融部門的快速資金支持;3、食品安全監管可以細化,電子臺帳化;4、更容易獲得政府扶持;5、商戶總體固定開銷降低,變成生意好多交費,生意淡少交費。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