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鞋伸縮調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6:26:19 3
專利名稱:溜冰鞋伸縮調整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溜冰鞋,尤其指溜冰鞋中伸縮調整前、後座體的結構。
目前,一般溜冰鞋的伸縮調整結構均是以前、後座體結合在一鞋梁的前、後端上,再利用前、後座體兩側邊上所設的數個穿孔,對準鞋梁兩側上相對位置開設的整排螺孔中的一孔,且以螺栓鎖接,將前、後座體分別固定在鞋梁前、後,因此,這種組合調整方式,對於發育中的人或穿不同鞋子時,都必須經常調整,由於每調整一次前、後座體的間距,就要施松螺栓移動至適當螺孔對位,再重新上緊螺栓固定,方可供使用者穿上溜冰,其調整過程複雜費時,並且需要使用的工具不便攜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後殼體樞接的扳扣塊底面的扣齒與鞋梁上齒軌嚙合固定溜冰鞋長度,由後殼體底端按壓扳扣塊,後座體便可沿鞋梁導軌前、後調整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溜冰鞋伸縮調整結構是由一前座體、一鞋梁、一對左、右後座體、一扳扣塊、滾輪、軸、剎車片及後殼體所組成,其特徵是鞋梁前端設有與前座體結合的銜接部,並在鞋梁上端面一側設有一齒軌,而另一側為階級凹面、且鞋梁兩側邊設有凸狀導軌;左右後座體對應結合,而後座體頂端的凹面呈上、下重疊對應,而凹面中央開設一穿孔,並在該穿孔前、後端設有樞接軸凹槽、且座體內側邊上設有導軌凹槽;扳扣塊中段具有樞軸,而塊體一側底面具有與齒軌嚙合的齒,另一側底面則較高而不具有齒;後殼體底面中央具有一穿孔。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調整簡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局部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圖3的A放大圖。
本實施例主要是由一前座體1,一鞋梁2,一對左、右後座體3、3』,一扳扣塊4,兩滾輪5,兩軸6,剎車片7及後殼體8等所構成,如
圖1、2所示,其中,前座體1、滾輪5、軸6及剎車片7為現有技術,故不再加以贅述。
鞋梁2為一冂型條狀體,其前端設有與前座體1鎖固結合的銜接部21,並在鞋梁2上端面一側設有一縱向排列的齒軌22,而上端面另一側為一階級凹面23,且鞋梁2兩側邊則設有凸狀導軌24;左、右後座體3、3』,採用左、右對應結合設計,其兩座體頂面供後殼體7安裝的凹面31、31』系呈上、下重疊對應,而位於凹面31、31』中央開設有一穿孔32、32』,並在穿孔32、32』前、後端中央設有樞接軸凹槽321、321』,且供鞋梁2的穿入孔側邊上設有導軌凹槽33、33』;扳扣塊4,其塊體中段具有一樞軸41,而一側底面具有與齒軌22可嚙合的齒42,另一側底面則較高;後殼體8,其底面中央具有一穿孔81,以供使用者可按壓到扳扣塊4;利用上述組件的結構設計,令鞋梁2前端街接部21與前座板1結合,並將板扣塊4橫置在右後座體3』的下凹面31』穿孔32』中,使扳扣塊4樞軸41置入樞接軸凹槽321』內,且在一側樞軸41加裝一扭力彈簧43,再令左、右後座體3、3』左右對應結合,凹面31、31』呈上下重疊結合,形成位於上方的凹面31與下方的凹面31』將扳扣塊4夾在中間的穿孔32、32』內樞接,同時,將兩滾輪5利用兩軸6安裝在後座體3、3』,並將剎車片7安裝在後座體3、3』後端,且亦令後殼體8置於凹面31、31』固定,再將鞋梁2插入左、右後座體3、3』結合後的穿入孔中,並利用側邊上所設的導軌凹槽33、33』與鞋梁2兩側邊的凸狀導軌24相互卡合導入,且必須同時按壓扳扣塊4按壓端(此端底面不具齒),使扳扣塊4另一側底面的齒42翹起,避免與齒軌22卡住(圖3、圖4所示),如此即可繼續按壓板扳扣塊4,讓後座體3、3』沿著鞋梁2後自由調整間距,以配合使用者的需要,其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溜冰鞋伸縮調整結構是由一前座體、一鞋梁、一對左、右後座體、一扳扣塊、滾輪、軸、剎車片及後殼體所組成,其特徵是鞋梁前端設有與前座體結合的銜接部,並在鞋梁上端面一側設有一齒軌,而另一側為階級凹面、且鞋梁兩側邊設有凸狀導軌;左右後座體對應結合,而後座體頂端的凹面呈上、下重疊對應,而凹面中央開設一穿孔,並在該穿孔前、後端設有樞接軸凹槽、且座體內側邊上設有導軌凹槽;扳扣塊中段具有樞軸,而塊體一側底面具有與齒軌嚙合的齒,另一側底面則較高而不具有齒;後殼體底面中央具有一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溜冰鞋,尤其指溜冰鞋中伸縮調整前、後座體的結構。主要是鞋梁前端與前座體固接,並鞋梁上端面有一齒軌,且鞋梁兩側邊有導軌,而後座體頂端面與後殼體下端處樞接一扳扣塊,而該扳扣塊底面一側有扣齒,該扣齒可與鞋梁上齒軌嚙合。從而,調整簡便。
文檔編號A63C17/04GK2277804SQ9620197
公開日1998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6年2月5日 優先權日1996年2月5日
發明者李坊良 申請人:張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