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攪拌效率的聚合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3:13:5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聚合釜,具體涉及一種高攪拌效率的聚合反應釜,屬於反應合成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聚合反應釜包括釜體,釜體上開有進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釜體兩端安裝有封頭,一端封頭上安裝有法蘭接管和進料接管,另一端封頭上安裝有出料接管和進水管接頭及出水管接頭,另外釜體內安裝有攪拌器,介質在釜體內,經攪拌器的攪拌作用,使液體介質發生聚合反應。
現有的攪拌器結構簡單,當釜體內的介質反應,流體物性發生改變後,粘度會增加,此時,介質物料常因攪拌混合不均勻,導致反應不徹底,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攪拌效率的聚合反應釜,攪拌均勻、效率高,有效確保釜體內的介質反應充分、徹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種高攪拌效率的聚合反應釜,包括聚合釜本體,所述聚合釜本體由下釜體、及安裝在下釜體上的上釜蓋組成,所述下釜體和上釜蓋密封安裝,還包括安裝在聚合釜本體內的攪拌機構;
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電機、由上至下貫穿上釜蓋且伸至下釜體內的攪拌軸、安裝在攪拌軸上且可隨攪拌軸轉動的攪拌橫杆、及安裝在攪拌軸下端的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與電機連接;
所述攪拌橫杆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攪拌橫杆和第二攪拌橫杆,所述第一攪拌橫杆、第二攪拌橫杆均垂直固定在攪拌軸上,且第一、二攪拌橫杆相互平行;
所述攪拌葉片的截面形狀為W形,攪拌葉片包括連接部、及設置連接部兩端且軸對稱的葉片體,所述葉片體由第一彎曲部、第二彎曲部和攪拌豎杆組成,所述第一彎曲部設置在連接部一側,所述第二彎曲部一端與第一彎曲部連接,另一端與攪拌豎杆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攪拌葉片通過連接部水平固定在攪拌軸上。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彎曲部與連接部間夾角為60°,所述第一彎曲部與第二彎曲部夾角為60°,所述第二彎曲部與攪拌豎杆的夾角為120°。
作為改進,所述攪拌豎杆的頂端高於連接部的安裝高度。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彎曲部、第二彎曲部和攪拌豎杆一體加工成型。
作為改進,所述攪拌豎杆與水平面垂直。
作為改進,所述第二攪拌橫杆安裝在攪拌豎杆上方5-10cm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兩個攪拌橫杆及一個攪拌葉片配合,先通過第一攪拌橫杆、第二攪拌橫杆將釜體內的介質攪拌均勻,待部分介質反應後,粘度增加的反應物料會下降到釜體下端,此時再通過截面為W形的攪拌葉片,依靠第一彎曲部、第二彎曲部配合攪拌豎杆將介質攪拌並收攏到釜體中間,在攪拌軸的高速轉動下,對介質提供持續、穩定的攪拌,有效確保釜體內的介質反應充分、徹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攪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釜體,2、上釜蓋,3、攪拌機構,4、攪拌軸,5、第一攪拌橫杆,6、第二攪拌橫杆,7、攪拌葉片,71、連接部,72、第一彎曲部,73、第二彎曲部,74、攪拌豎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高攪拌效率的聚合反應釜,包括聚合釜本體,所述聚合釜本體 由下釜體1、及安裝在下釜體1上的上釜蓋2組成,所述下釜體1和上釜蓋2密封安裝,還包括安裝在聚合釜本體內的攪拌機構3;
所述攪拌機構3包括電機、由上至下貫穿上釜蓋2且伸至下釜體1內的攪拌軸4、安裝在攪拌軸4上且可隨攪拌軸4轉動的攪拌橫杆、及安裝在攪拌軸4下端的攪拌葉片7,所述攪拌軸4與電機連接;
所述攪拌橫杆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攪拌橫杆5和第二攪拌橫杆6,所述第一攪拌橫杆5、第二攪拌橫杆6均垂直固定在攪拌軸4上,且第一、二攪拌橫杆相互平行;
所述攪拌葉片7的截面形狀為W形,攪拌葉片7包括連接部71、及設置連接部71兩端且軸對稱的葉片體,所述葉片體由第一彎曲部72、第二彎曲部73和攪拌豎杆74組成,所述第一彎曲部72設置在連接部71一側,所述第二彎曲部73一端與第一彎曲部72連接,另一端與攪拌豎杆74連接。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攪拌葉片7通過連接部71水平固定在攪拌軸4上,攪拌軸4在電機的驅動下轉動,帶動攪拌葉片7在釜體內轉動,將位於釜體下端的介質攪拌均勻。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第一彎曲部72與連接部71間夾角為60°,所述第一彎曲部72與第二彎曲部73夾角為60°,所述第二彎曲部73與攪拌豎杆74的夾角為120°。結構設計合理,且通過第一彎曲部72、第二彎曲部73配合攪拌豎杆74將位於釜體下端的介質,收攏、攪拌,避免介質沉積在釜體底部或側邊而導致介質反應不徹底。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攪拌豎杆74的頂端高於連接部71的安裝高度,確保攪拌豎杆74隨轉動軸4轉動時,收攏、攪拌介質的攪拌麵積足夠大。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第一彎曲部72、第二彎曲部73和攪拌豎杆74一體加工成型,結構穩固,使用性能好。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攪拌豎杆74與水平面垂直,有效將釜體下端的介質攪拌均勻。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第二攪拌橫杆6安裝在攪拌豎杆74上方5-10cm處,避免第二攪拌橫杆6與攪拌葉片7接觸而相互幹涉,另外,便於將第二攪拌橫杆6攪拌後的介質,再通過W形攪拌葉片7進行集中、攪拌,使釜體內的介質被充分攪拌、混合。
使用時,釜體內的介質物料在第一攪拌橫杆5、第二攪拌橫杆6的攪拌作用下,被充分混合均勻,經第二攪拌橫杆6攪拌後的介質在釜體內轉動的同時會由於自身重量逐漸下落至 釜體的下端,此時攪拌葉片7中的攪拌豎杆74會將介質收集到攪拌軸4附近,配合第一彎曲部72和第二彎曲部73使介質物料循環往復攪拌、收集,以確保介質物料被充分混合均勻,最終確保聚合反應的順利進行。該聚合反應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對介質的攪拌、混合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