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1:42:09 2
專利名稱: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發動機,進、排氣門對進、排氣形成巨大的節流作用,流體阻力巨大,進、排氣量、進排氣速度及排氣的徹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其結果使發動機的效率、升功率和低排放性能受到限制,而且傳統發動機的進排氣門的復位是由彈簧完成的,由於其固有頻率所限,發動機的轉速也受到很大限制。往復式液體輸送泵及氣體壓縮機同樣因傳統的進排閥門具有同傳統發動機同樣的結構限制,它們的效率也有待於提高。因此,需要發明一種進、排氣阻力小、無須彈簧復位的進排氣系統,以提高發動機的綜合效率、升功率及低排放性,和提高往復式液體輸送泵及氣體壓縮機等氣門裝置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可大幅降低動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於發動機、壓縮機以及往復泵等設備中。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包括有氣缸、進氣道和排氣道,所述進氣道和排氣道與氣缸的連通處設為錐形腔體;在該錐形腔體內設有與該錐形腔體密封滑動接觸的錐形轉子;所述錐形轉子內設有氣門通孔。
所述錐形腔體的大端一側裝設有軸承,所述軸承的裡側與所述錐形轉子的大端面間設有複數個彈簧,所述軸承的外側與軸承蓋接觸,所述軸承蓋與所述錐形腔體螺接;所述錐形轉子的端部設有正時驅動齒輪;所述錐形轉子與所述氣缸接觸的圓周方向,設有兩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一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與所述進氣道連通,另一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與所述排氣道連通。
所述錐形轉子與所述氣缸接觸的圓周方向上設有四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兩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另兩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所述進氣門通孔與排氣門通孔交替均勻設置;所述兩個進氣門通孔分別與所述進氣道連通,所述兩個排氣門通孔分別與所述排氣道連通。
本發明的原理帶有氣門通孔的轉子設置在進氣道和排氣道與氣缸的腔體連通處,轉子轉動過程中,隨著氣缸內活塞的往復運動,進氣門通孔連通進氣道與氣缸,或者排氣門通孔連通排氣道與氣缸,實現吸氣、排氣(或壓氣)衝程。為發動機時,當轉子轉到轉子內的氣門孔切斷氣缸、進氣道和排氣道的連通時,隨著活塞的上下動動即可實現壓縮、作功衝程。由於轉子與腔體之間為錐面接觸,當接觸的錐面間磨損時,轉子在大端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在腔體內沿軸向向小端移動自動補償磨損,始終保持轉子與腔體間的周向密封滑動接觸狀態,從而保證了氣缸、進氣道、排氣道之間相應的密封要求。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本發明可實現轉子與腔體接觸面間磨損的自動補償,徹底解決了因轉子與腔體接觸面間磨損引起的轉子氣門密封的難題;可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進排氣效率、轉速;進而,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效率、升功率,減少汙染物的排放,節能、環保。本發明也可用於製造流體的高效輸送設備及氣體的高效壓縮設備。
圖1為本發明用於發動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K-K向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用於一種泵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L-L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編號1.氣缸2.進氣道 3.排氣道 4.錐形腔體5.錐形轉子51.進氣門通孔52.排氣門通孔 6.軸承7.彈簧8.軸承蓋 9.正時齒輪10.油管11.噴油嘴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包括有氣缸1、進氣道2和排氣道3,所述進氣道2和排氣道3與氣缸1的連通處設為錐形腔體4;在該錐形腔體4內設有與該錐形腔體密封滑動接觸的錐形轉子5;所述錐形轉子5內設有氣門通孔51、52。
實施例1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所述錐形腔體4的大端一側裝設有軸承6,所述軸承6的裡側與所述錐形轉子5的大端面間設有複數個彈簧7,所述軸承6的外側與軸承蓋8接觸,所述軸承蓋8與所述錐形腔體4螺接;所述錐形轉子5的端部設有正時驅動齒輪9;所述錐形轉子5與所述氣缸1接觸的圓周方向,設有兩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一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51與所述進氣道2連通,另一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52與所述排氣道3連通。
實施例2如圖3和4所示的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所述錐形轉子5與所述氣缸1接觸的圓周方向上設有四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兩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51,另兩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52;所述進氣門通孔51與排氣門通孔52交替均勻設置;所述兩個進氣門通孔51分別與所述進氣道2連通,所述兩個排氣門通孔52分別與所述排氣道3連通,其餘結構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包括有氣缸(1)、進氣道(2)和排氣道(3),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道(2)和排氣道(3)與氣缸(1)的連通處設為錐形腔體(4);在該錐形腔體(4)內設有與該錐形腔體(4)密封滑動接觸的錐形轉子(5);所述錐形轉子(5)內設有氣門通孔(51、5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腔體(4)的大端一側裝設有軸承(6),所述軸承(6)的裡側與所述錐形轉子(5)的大端面間設有複數個彈簧(7),所述軸承(6)的外側與軸承蓋(8)接觸,所述軸承蓋(8)與所述錐形腔體(4)螺接;所述錐形轉子(5)的端部設有正時驅動齒輪(9);所述錐形轉子(5)與所述氣缸(1)接觸的圓周方向,設有兩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一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51)與所述進氣道(2)連通,另一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52)與所述排氣道(3)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轉子(5)與所述氣缸(1)接觸的圓周方向上設有四個所述氣門通孔,其中兩個氣門通孔為進氣門通孔(51),另兩個氣門通孔為排氣門通孔(52);所述進氣門通孔(51)與排氣門通孔(52)交替均勻設置;所述兩個進氣門通孔(51)分別與所述進氣道(2)連通,所述兩個排氣門通孔(52)分別與所述排氣道(3)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補償轉子氣門裝置,包括有氣缸、進氣道和排氣道,所述進氣道和排氣道與氣缸的連通處設為錐形腔體;在該錐形腔體內設有與該錐形腔體密封滑動接觸的錐形轉子;所述錐形轉子內設有氣門通孔。本發明可實現錐形轉子與錐形腔體接觸面間磨損的自動補償,可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進排氣效率、轉速及升功率,減少汙染物的排放,節能、環保。本發明也可用於製造流體的高效輸送及氣體的高效壓縮設備。
文檔編號F01L7/00GK101078359SQ200710118509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6日
發明者靳宇男 申請人:靳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