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4:58:04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覆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其特點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風團,突然發作,發無定處,時隱時現,瘙癢無度,消退後不留痕跡。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覆發作,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季節和部位。目前西醫對蕁麻疹的治療主要使用氯苯那敏、去氯羥嗪、氯雷他定和優澤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常使患者產生嗜睡、頭暈、口乾等副作用發生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有效治療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製成:首烏藤20-30份、白鮮皮20-30份、地黃(生地)10-20份、枳殼10-20份、蒼朮10-20份、荊芥15-25份、木賊10-20份、牛蒡子10-20份、鬱金15-25份、桃仁8-15份、細辛8-15份、黨參8-15份、梔子10-20份、茵陳10-20份、秦艽8-15份、金錢草8-15份、羌活15-25份、苦楝皮5-10份。
作為優選,一種可有效治療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製成:首烏藤25份、白鮮皮25份、地黃(生地)15份、枳殼15份、蒼朮15份、荊芥20份、木賊15份、牛蒡子15份、鬱金20份、桃仁12份、細辛12份、黨參12份、梔子15份、茵陳15份、秦艽12份、金錢草12份、羌活20份、苦楝皮8份。
將上述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沒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5—8釐米,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騰前用武火煎煮,沸騰後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煮時,加水沒過藥面4—8釐米,用武火進行煎煮,水沸後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併服用,每天一劑,分2—3次服完。
首烏藤: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具有養血安神,驅風通絡之功效。
白鮮皮:味苦,性寒;歸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溼,祛風解毒之功效。
地黃(生地):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給、脾、大腸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積之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之功效。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之功效。
木賊: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具有散風熱,退目翳,止血之功效。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腫之功效。
鬱金:味辛、苦,性寒;歸心、肝、肺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清心解鬱,涼血止血,肝膽退黃之功效。
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之功效。
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之功效。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之功效。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脾、膽、胃、膀胱經;具有清溼熱,退黃疸之功效
秦艽: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胃、膽經;具有祛風溼,清溼熱,止痺痛,退虛熱之功效。
金錢草:味甘、微鹹,性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溼,通淋排石,解毒消腫之功效。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經、腎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之功效。
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歸脾、胃、肝經;具有驅蟲,療癬之功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進行辨證配伍組方,組份中的各種原料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具有養血活血、祛風止癢、消痞散結、補脾益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且具有配方簡單、藥源豐富、價格低廉、無任何毒副作用和藥物依賴性的優點。
下面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一、一般資料
對58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18—65歲,均為蕁麻疹患者。
二、治療方法
採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所製備的湯劑,每天口服一劑,分2—3次服完。
三、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風團消退,臨床體徵消失,不再發作者。
有效:風團消退30%或消退後復發間隔時間延長,瘙癢等症狀減輕者。
無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四、治療結果
臨床顯效53例,佔91.3%;有效3例,佔5.1%;無效2例,佔3.4%;總有效率94.9%。
五、典型病例
1、趙某,男,26歲,患有蕁麻疹三年,曾服用過多種西藥反覆復發,近半年來發作次數明顯增多。服用本發明製備的中藥組合物30天治癒,一年後隨訪,未見復發。
2、區某,女,46歲,患者自訴患有蕁麻疹四年,每月發作3—5次,服用西藥後不久即愈,近期發作頻繁,每周發作2—3次,全身可見紅色風團,瘙癢難忍。服用本發明製備的中藥組合物40天治癒,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3、孫某,男,46歲,患者自訴近半年來四肢及頸部處皮膚反覆出現風團樣皮疹,發作時瘙癢難耐,曾服用過多種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不佳。服用本發明製備的中藥組合物35天治癒。
4、孫某,男,46歲,患者自訴患有蕁麻疹兩年,反覆發作,發作時全身起有紅色風團,形狀大小不一,瘙癢感劇烈。連續服用本發明製備的中藥組合物20天治癒,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可有效治療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製成:首烏藤22份、白鮮皮22份、地黃(生地)14份、枳殼14份、蒼朮14份、荊芥14份、木賊14份、牛蒡子14份、鬱金18份、桃仁12份、細辛12份、黨參12份、梔子14份、茵陳14份、秦艽8份、金錢草10份、羌活18份、苦楝皮8份。
實施例2
一種可有效治療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製成:首烏藤28份、白鮮皮28份、地黃(生地)18份、枳殼18份、蒼朮18份、荊芥22份、木賊18份、牛蒡子18份、鬱金22份、桃仁15份、細辛15份、黨參15份、梔子18份、茵陳18份、秦艽14份、金錢草14份、羌活20份、苦楝皮10份。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一種可有效治療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由首烏藤、白鮮皮、地黃、枳殼、蒼朮、荊芥、木賊、牛蒡子、鬱金、桃仁、細辛、黨參、梔子、茵陳、秦艽、金錢草、羌活、苦楝皮製作而成;組份中的各種原料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具有養血活血、祛風止癢、消痞散結、補脾益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且具有配方簡單、藥源豐富、價格低廉、無任何毒副作用和藥物依賴性的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鄒大鵬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鄒大鵬
技術研發日:2017.07.17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