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將領趙率教簡介 趙率教怎麼死的?
2023-10-13 22:52:39
趙率教,字希龍,號明善,生於公元1569年,去世於公元1629年,陝西靖虜衛人,祖籍河北薊陽。趙率教在後世名聲不顯,但是在但是卻是以抗擊清軍而聞名的,是一位為保衛國家邊疆,抵抗外族入侵的好將軍。
趙率教算是出身武官之家,高祖父為指揮僉事。在家庭的影響下,趙率教自幼習讀兵書,勤練武藝,在萬曆十九年的時候高中武進士,此後擔任甘州都司。後來多有戰功,歷任碾伯營遊擊、靖虜衛參將、延綏參將。被人彈劾罷官之後,又因為努爾哈赤攻打遼東地區而受到徵用,後來得到袁應泰的賞識,為副總兵。
天啟元年,遼陽被後金軍隊攻破。趙率教潛逃,本應受到懲罰,不過因為朝中缺將,僥倖免於死罪。
天啟二年,申請收復被後金軍隊攻佔的前屯衛城。正好遇到遊擊魯之甲遵照樞輔孫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難民,到前屯安置,蒙古人被趕到郊外去。趙率教就這樣得以憑藉三十八個家丁,在前屯穩定下來,修建城牆,偵查敵情。後來又有孫承宗派人前來輔助,前屯衛城的防禦力量徹底鞏固。
趙率教在這兒招募壯士,編入軍隊,加強軍事訓練,同時又大力鼓勵屯田耕種,使得前屯衛城煥發生機。孫承宗到關外視察的時候,看到前屯衛城的情況,十分高興,在心裡暗暗記下了趙率教的名字。
孫承宗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名將,率領抗擊清軍的主要力量。趙率教得到孫承宗的看重,在官場上就少了很多的麻煩,同時獲得了很多的機會。
當初有招撫僉事萬有孚和趙率教不合,萬有孚曾經拿趙率教當初敗亡逃走之事做文章。將此事告訴王象乾,又通過王象乾之口傳到了兵部尚書董漢儒的口中。董漢儒得知此事之後,就動過心思將趙率教給斬首示眾。孫承宗聽說了這個消息,當即寫信給董漢儒說情,趙率教這才得以逃脫。
孫承宗在當時將關內外劃分為五部,趙率教因為得到孫承宗的看重,與副將孫諫守衛前、後部。
天啟五年孫承宗調走之後,繼任者是高第。趙率教面對高第小心謹慎,使得高第也對他表示信任,仍然重用。這也算是他的緣法!
天啟六年,蒙古軍隊乘著寧遠被後金包圍,明軍大部分軍力都派往寧遠的機會,攻打平川和三山堡。趙率教率兵抵抗,成功擊退蒙古軍隊,被天啟帝提拔為都督同知,接替楊麒鎮守山海關。後來在評定功績之時,又獲優等,提為右都督,世蔭本衛副千戶。
趙率教原本與滿桂交好,寧遠被圍之時,也曾帶兵前往支援。只不過支援速度比較慢,因此惹得滿桂不喜。寧遠之圍得解之後,趙率教又想分軍功,遭到滿桂的拒絕,因此兩人交惡。
天啟七年,袁崇煥打算修建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以藉此收復失地,趙率教升左都督,奉命駐守錦州保衛工程建設。後來後金包圍錦州,趙率教與駐守各將奉命保護,用大炮殺死了不少敵人。而當時寧遠也傳來捷報,世稱「寧錦大捷」。事後論功,趙率教加官為太子少傅,蔭封子孫為錦衣千戶,世襲。
崇禎二年,後金軍隊南下,京師危急。趙率教率軍勤王,被流失射中身死。崇禎帝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十分傷心,給率教進行了喪葬儀式,並建立祠堂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