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2023-10-10 18:21:29 5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初入仕途。軍機章京只是兆惠的一個小小的踏腳石,很快他就補授內閣中書,並經歷了多次升遷。
乾隆九年,兆惠官至刑部右侍郎,十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年為鑲紅旗護軍統領。雖然兆惠所在的職位不高不低,但是他卻對刑名之事一竅不通,經常受到處分。後來因為定擬誤繙清文一案,被革職留用。這麼一來,兆惠似乎更看不清自己前方的道路了。
兆惠在為自己的工作繼續頭疼的時候,天無絕人之路,很快老天就送給了他一個立功揚名,發光發熱的機會。乾隆十二年,對於四川大小金川的叛亂,清朝開始加大力度進行徵伐。大小金川的戰役,使得一直處於文職而無力可施的兆惠得以轉向軍事方面。
乾隆十三年,兼管戶部侍郎事的兆惠奉命奔赴四川,為前線清軍督運糧餉。儘管不是前線戰鬥,只是後勤保障,兆惠還是好好開展了一番手腳。他四處調集糧草,確保儲糧能夠滿足前線戰士長期之用。隨後更是針對當時清軍的現狀,上書朝廷揭露隊伍中所存在的弊端。兆惠上奏清廷的奏疏得到了乾隆帝的大加讚賞,為金川的平定作出重要貢獻。金川之事已定後,兆惠被授予正黃旗護軍統領,任戶部左侍郎。
乾隆十八年,大小金川叛亂剛剛平定沒有多久,西北地區卻又開始瀰漫出一場硝煙四起的局勢。在京中待了不多久的兆惠再次奉命赴關,前往西藏,防備準噶爾進犯。
到了西藏,不同於前面只做些後勤保障的工作,兆惠這才開始有了一點調兵遣將的機會。剛到西藏不久的兆惠,針對準噶爾這顆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炸的定時炸彈,開始改變駐紮在西藏士兵的換班制度。
「一千頭年五月起程,七月抵藏;一於次年二月起程,四月抵藏。」這樣一來,雖然不知道準噶爾到底什麼時候來犯,但是卻也保障了無論何時都有清軍駐紮在西藏,不至於使得準噶爾輕而易舉的就突破防線。
準噶爾初時只是對周邊部落進行清繳收服,所以儘管知道他對大清虎視眈眈,乾隆帝也沒有輕舉妄動。一直到第二年,阿睦爾撒納被達瓦齊擊敗,隨後為了保證部落的完整,率部署投靠大清後,乾隆帝才開始心動,此事時收服準噶爾最佳時機。
乾隆帝心思一起,清朝整個機構都開始為了西北戰事運作起來。兆惠奉命協理北路軍務,並總理糧餉,為即將出徵的軍隊準備糧餉。這次兆惠不想在後方幹看著,他上奏乾隆帝請求隨軍出徵,乾隆帝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兆惠成為了領隊大臣。
西北戰事跌宕起伏,兆惠在其中尋找著領兵出徵的時機。終於後來在己方勢弱,阿睦爾撒納領兵進犯伊犁,鎮守伊犁的班弟和鄂容安在突圍時被困,脫身不得,自殺殉國之後,兆惠奉命總理北路臺站,維護天山北路與內地的通訊聯絡……不久之後,因為兆惠的優異表現,乾隆帝命兆惠充參贊大臣,隨同達爾黨阿出徵。
儘管只是隨軍出徵,但是兆惠在之後的表現卻絲毫不弱,甚至因為在追擊敵軍之時的出色表現,成為定邊右副將軍。通過戰爭,兆惠完成了從軍情軍需保障到直接指揮軍隊作戰將軍的轉變。
乾隆二十二年,率軍前往烏魯木齊吸住被陸軍肅清準噶爾部的叛亂勢力,以功封一等武毅伯,授定邊將軍。
乾隆二十三年,大小和卓叛亂爆發,兆惠又從伊犁發兵,率軍齊納網鎮壓,連克南疆諸,叛亂平息。班師回朝之後,授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兼刑部尚書之職。在硝煙四起的戰場,兆惠如魚得水,一掃為官初期的鬱郁不得志。
公元1764年,兆惠去世,死後諡號「文襄」,葬於窪裡鄉關西莊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