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2023-10-10 19:22:19 5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說,很多政治家應該都能夠看到變法的作用,像甘龍這樣家族世代從政的,更是能夠看到這一政策的好處,為何他毅然決然的站到了反對變法的隊伍裡面呢?總之,這件事有很多需要人們去探索的地方。

  商鞅的變法政策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是一個政府,並不是君主想怎樣就怎樣的,世家貴族的權力同樣很龐大,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決策。商鞅面對的最強大的政敵就是甘龍,這個老人家是秦國的老臣,先上大夫而後太師,是實際上的世族領袖與復闢勢力的軸心人物。若是變法這條政策能夠通過,首先就得說服這位老頑固。

  可是甘龍卻並不是那麼好說話的,他看不起商鞅,更對商鞅激進的變法策略感到不滿,這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這是政治,你一變法,你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嗎?此時,秦國四周都是強國,他們就像是餓狼,一個個都虎視眈眈的盯著

秦國這塊肥肉,等著秦國內部出問題,然後趁機吞併秦國。若是變法出了任何差錯,那就可能斷送了先輩們苦苦得來的成果。

  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時期,甘龍也是朝中的一員重臣,他在秦獻公時期主持推行新政的大局,是整個改革勢力的先行者和領導者。正是因為甘龍親身經歷過這種大型的徹底的改革變法,所以他十分清楚,這項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如今秦國的人力、物力,均還在那個承受標準的邊緣徘徊,稍有不慎便會滅國。

  秦國一向分為兩派,一派是老牌勢力,就是世家貴族,他們不支持變法,因為變法之後,他們的權力地位都將受到威脅。當然,這是出於利益方面考慮的。甘龍雖然也是世家貴族,但是他對秦國的貧富差距有著很清晰的認識,因此,他和世家貴族們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懂百姓們的貧弱,可是世家貴族卻根本不關心這種低賤之人的生活,他們只想要利益而已。所以,甘龍在秦獻公時期是主持變法的先行者。

  可以看出,甘龍在任時,先是支持變法,但是不是無限的、深刻的變法,而是有節制、有範圍的變法。後來,甘龍反對變法,他更偏向於復闢的那一類勢力。而他所支持的復闢也不是完全的復闢,而是部分復闢。比較兩種極端勢力來說,甘龍屬於中間派的。

  有一天,秦孝公找到甘龍,他問他:「先生,我想在各國頒發告示,召集那些有才能的人,達到強國的目的,這麼做是否可行呢?」甘龍一聽,回答道:「好啊,這怎麼不好啦,君主有這個強國的志向就是好樣的,你放心,我會支持你的。」所以說,初期的時候,甘龍和秦孝公的目的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自己國家強大起來。

  甘龍的政治主張一是秦國不推行新政就會不斷衰弱,甚至走向滅亡;二是以恢復穆公霸業為目標;三是不觸動穆公祖制才可變法。

  在商鞅進行變法的時候,甘龍這個狡猾的老頭子,為了不觸怒聖顏,只好暗中觀察變法所帶來的效果,以及看它是否有違背祖制的地方。秦孝公一死,老頭子馬上就跳了出來,說是要停止變法,恢復穆公祖制。秦惠文王也不喜歡商鞅,就順著甘龍的意思,派人抓捕商鞅。商鞅在秦國變法以後,秦國他是待不下去的,只能回到自己母國,最後商鞅被車裂了。

  史朝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關係?

  史朝義是唐朝人,史思明之子,安史之亂的領導人物之一。安史之亂歷時七年,許多人的命運都因此改變,唐朝的命運就是這樣,自安史之亂之後,極盛的盛唐就開始走下坡路。那麼史朝義和著這安史之亂有何關係呢?

  唐朝的強大,來自於幾代君王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唐太宗、唐高宗、武后等人在位時,多次開疆擴土,擴大了唐朝的疆域,傳播了盛唐的名聲和國威。遼東、突厥、吐蕃、回紇等地區經常和唐朝邊境地區互有摩擦,中央對邊境的控制總是有些「虛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節度使的權力極大,《新唐書》中記載「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所統治的一個鎮,就是周邊十多個州的區域,地域極廣不說,所擁有的權力也很大。節度使能夠充當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對管制地區擁有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可是十分明顯的看出來這種策略的不妥之處了。自從建立了節度使這一官職之後,各地的節度使在所統轄的區域內,權力極大,雄踞一方,軍事能力強悍。加上唐朝外強內虛的軍事部署,使得這些節度使更加肆無忌憚,逐漸就不把中央的皇帝看在眼裡。

  其實在唐朝最初的時候,軍事部署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太宗和高宗都將重兵部署在京城附近的幾大重鎮,內重外輕,就是為了保證中央統治的權威和安寧。唐玄宗是第一個對這種政策作出改變的人,他外設節度使,交給節度使統領士兵鎮守一方的權力,還讓安祿山一介胡人擔任了三個鎮的節度使。安祿山統治的這三個鎮,面似分散,實則相連,他擁有的兵力甚至達到了20萬之多,遠遠超過了周邊的節度使鎮,也遠遠超過了中央的8萬兵力。這種情況下,除非是像蒙恬那般忠誠於皇室的人才不會擁兵自重吧!

  唐玄宗早年的時候還好,他年輕四處徵戰,也徵服了不少的地區,但是步入中年以後,他開始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迷於酒色,迷戀楊貴妃,不問政事。政府越來越腐敗,奸相楊國忠在朝中大力打壓異己,搜刮民脂民膏,通敵賣國。安祿山任節度使還不夠,為了得到更多的東西,他還拜玄宗寵愛的楊貴妃為母親,受到玄宗的寵信。朝中,安祿山和楊國忠兩人爭鬥已久。安祿山統轄的河北一帶完全就是胡人的天下,他們所受的漢化極淺,儼然就是一支胡人軍隊和小國。胡人驍勇善戰,安祿山自恃兵力強大,以消滅楊國忠為口號,掀起了反叛。

  安祿山手下有一個心腹,也是他從小到大的玩伴,他就是史思明,是一個突厥人,有勇有謀。唐朝的都城長安就是史思明攻下的,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帶兵出徵,一路都是勝仗,後來才開始被阻撓。由於史思明建立了很多軍功,安祿山封他為節度使。安祿山攻入洛陽以後,在洛陽稱帝,國號燕國。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因不滿安祿山疼愛幼子,殺了安祿山,取代了安祿山的位置。史思明後來殺了這安慶緒,還奪走了皇帝的位置。可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安祿山被兒子殺死了,史思明殺了安慶緒,可是史思明接著又被自己兒子史朝義給殺了。殺了史思明以後,史朝義就成為了叛軍首領,他膽怯懦弱,又有很多臣子不服他,沒有辦法,內部出了問題,外部也不能倖免,史朝義戰敗,多次想要逃走,奈何人家就是不開城門,他只好騎馬回幽州,自盡死掉了。

  史朝義一死,耗時七年的安史之亂就徹底結束了。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