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連接器和同軸電纜連接器組件以及相關的方法
2023-09-23 08:27:45
專利名稱:同軸連接器和同軸電纜連接器組件以及相關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的涉及同軸電纜連接器和同軸電纜/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適用 於同軸組件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諸如RCA、 BNC和F連接器的同軸電纜連接器是用於將同軸電纜連接於 另一對象,諸如具有適於配合連接器的端子的電器或連接處。F連接器往往用 於連接一段同軸電纜而形成跨接電纜組件來將有線電視系統的各部件互相連 接起來。跨接電纜典型地在一段電纜的每一端具有同軸連接器(連接器端子)。 同軸電纜典型地包括中心導體或稱內導體,其被電纜的多個外層零件圍繞著, 例如,內導體是被介電體圍繞著,而介電體又是被一個或多個外導體層或金屬 層諸如導電的接地箔層和/或編織層圍繞著,而外導體構造本身又是被保護性的 電纜護套圍繞著。介電體可以是塑料、橡膠、玻璃或陶瓷。各種不同類型的同 軸電纜具有不同的保護層或護套。F連接器典型地可被用為壓接或致動連接器 而專門設計的壓接工具或壓縮工具緊固於具有護套的同軸電纜的準備好的端 頭。 一旦將連接器緊固於同軸電纜,再通過將連接器配合於諸如機頂轉換器、 電視機或DVD播放機之類的典型有線電視設備上的螺紋連接處或螺紋接口, 連接器就能傳輸信號。
壓接式的F連接器是已知的,其中壓接套管是連接器本體的一部分。必須 用壓接工具使壓接套管在套在電纜上的情況下變形來將連接器緊固於電纜。例 如,可以用具有可形成六角形的夾顎的專用徑向壓接工具將壓接套管徑向地壓 接在同軸電纜的護套上而將這樣的壓接式F連接器緊固在同軸電纜的準備好 的端頭上,如同Hayward的美國專利No.4,400,050中所述的那樣。但是,要壓 接編織的外導體層可能有些難度。為防止與中心導體相關的外層電纜零件的變 形,可以用這種或那種形式的支承套管。通常,編織層是被夾在管狀的護套和連接器本體之間的一層裡,其中護套被壓接在壓接套管上,而壓接套管又是被 徑向地壓縮而配合於電纜,但一般認為這樣的壓接不是高度可靠,因為在例如 界面處通常有很大的空隙,這可能導致接觸表面的腐蝕,和/或接頭的機械拉拔 強度不能接近金屬導線的強度。此外,這樣的壓接連接通常還不能阻止所有三 個零件之間的相對運動,這可能導致一種非常不良的有噪聲的電連接。
F連接器的另一個己知型式包括用於將F連接器緊固於電纜的準備好的端 頭的環形壓縮套管。與將壓接套管徑向地壓接於同軸電纜的護套不同,這些F
連接器採用一般是塑料製成的環形壓縮套管,其初始狀態是附連於F連接器, 但在安裝F連接器之前其被從連接器上取下來。這種壓縮套管包括內孔,以便 在安裝F連接器之前可將壓縮套管套在同軸電纜的端頭上。然後,將F連接器 本身的餘部插套在同軸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上。接著,沿著連接器的縱向軸線 將壓縮套管軸向地壓縮進連接器的本體,同時,隨著壓縮套管徑向地向內運動, 同軸電纜的護套被壓縮在壓縮套管和連接器的管狀柱體之間。Samchisen的美 國專利No.4,834,675中描述了這樣的壓縮套管式F連接器的一個例子。許多商 用工具製造廠家可供應用於將這種壓縮套管壓縮到這樣的連接器內的壓縮工 具。
事實上,標準化的電纜準備工具和連接器致動工具已經導致了電纜準備尺 寸和連接器外殼構造標準。兼顧室內和室外應用的附加要求已經促使產生了需 要具有相當多的零件的連接器設計。儘管標準化的電纜準備工具和連接器致動
工具已經增大了.現場安裝的靈活性和互換性,因為在安裝現場安裝者會關心在 特定的位置需要用一個或幾個連接器來進行電纜連接,但是,這些標準化的連 接器和加工系統的推行,對於諸如有線電視跨接電纜的電纜組件的大量製造來 說,有可能限制跨接電纜的大批量組裝的效率,因而造成在這些組件的製造中 產生不必要的消耗。
圖1A—1C是沿著同軸電纜的中心線的局部剖視圖,其表示出本領域已知 的典型電纜準備。圖1A表示出電纜100包括中心導體101、圍繞著並接觸中 心導體101的介電體102、圍繞著並接觸介電體102的外導體或稱屏蔽層103、 圍繞著並接觸屏蔽層103的編織層104、以及圍繞著並接觸編織層104的護套 105。基本的準備方法以三個步驟進行。圖1A表示出電纜100被切開所需要的長度。圖IB表示出去掉了電纜外層零件而暴露出中心導體IOI和編織層104。
編織層的標準暴露長度106是1/4英寸,以及中心導體的標準暴露長度107是 5/16英寸。可以用各種工業用標準工具進行必要的切割來達到圖1B中所示的 "標準"尺寸。圖1C表示出編織層104已被拆開並折回到護套105上,這一 般是手工進行的並需要用熟巧和時間來正確地完成。
圖2是沿著已知的連接器/電纜組合的中心線的側向剖視圖。圖2中表示 的連接器200具有相當多(6個)構成零件,以滿足對許多F連接器提出的兼 顧室內和室外的使用要求。此外,圖2表示出聯接螺母201和本體204的最外 直徑之間的差別,其提供在聯接螺母201的近端的相當小的暴露區域El,在 安裝過程中可在這個區域抓住聯接螺母201。外徑上的有限差別E1 (以及由其 產生的有限的暴露面積)可通過增大由聯接螺母201的後端208和本體204的 外表面所定義的空隙207來減小一些,這裡的空隙207可允許安裝者有較大的 握緊用力面積,但不能給出完全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特別是在聯接螺母201 被鍍覆以摩擦係數相對較低的或稱容易打滑的材料諸如鎳的情況下。對於在安 裝過程中向前推聯接螺母201,空隙207可能是有點兒用的,越接近聯接螺母 201的後背,就將會越有利。但是,這樣的聯接件通常是以標準規格供應的, 而對於給定的標準聯接件規格,在減小已知連接器的本體外徑上存在著實際的 限制(例如因為這樣的連接器需要能夠接納電纜的折回的編織層以及需要能夠 夾緊在電纜上,本體的外徑要有足夠大以便在結構上適應那些結構特點),所 以在用已知的電纜準備方法進行連接的已知連接器中,在增大外徑之差E1的 靈活性上存在著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文揭示的是一種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這種組件包括同軸電纜 和連接器、或連接器端子、電纜的至少一端。本文還揭示了一種具有多個連接 器零件的連接器。這種方法包括在將連接器的各零件組裝成連接器之前先將它 們設置在電纜上以其接觸。在組裝連接器的同時將連接器緊固在電纜上而製成 同軸電纜組件。還揭示了一種以適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式準備同軸電纜 的方法。同軸電纜組件可以是跨接電纜或導線。本文揭示的連接器由較少的零件構成,可用極其有效的方式將這些零件安 裝在同軸電纜上,可以節省時間、人力和材料成本。此外,這樣的連接器便於 用作電纜端子,諸如用作例如跨接電纜組件的連接器/電纜組件,同時能夠提供 必要的信號屏蔽和能夠足夠牢固地保持在同軸電纜上。將本文揭示的方法應用 於電纜準備允許本文揭示的連接器具有縮短的長度。這種將連接器安裝到同軸 電纜上的方法使得在組裝過程中有靈活性和互換性,例如,可將各種不同型式 和/或規格的聯接件匹配於各種管狀殼和/或管狀柱,否則,那些管狀殼和/或管 狀柱就不能用於要求在連接於電纜之前進行預組裝的連接器。
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將具 有縱向軸線的同軸電纜的一端穿進管狀殼上的內孔;將管狀柱的第一部分軸向 地穿進同軸電纜的那一端,其中使管狀殼軸向地間隔於管狀柱的第一部分,以 及不讓管狀殼圍繞管狀柱的第一部分;以及相對於管狀柱和電纜軸向地移動管 狀殼,其中使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圍繞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優選的是,將聯 接件固定地或可轉動地安裝在管狀柱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管狀殼限制聯接件 的軸向運動。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中,管狀殼和管狀柱被壓配到一起。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之後,電纜的一部分被夾在管狀殼和管狀柱之間。
另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將 同軸電纜的一端穿進管狀殼上的內孔;將管狀柱插進同軸電纜的那一端,其中 使管狀殼間隔於管狀柱,以及不讓管狀殼圍繞管狀柱;以及將管狀殼和管狀柱 向一起移動,要足以使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圍繞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插進步驟之前,管狀殼能夠在處於管狀殼的內孔裡的 電纜上滑動。在某些實施例中,移動步驟還包括使管狀殼與管狀柱達到機械接 觸。在某些實施例中,插進步驟還包括徑向向外地頂起電纜的被頂起的部分; 優選的是,在移動步驟中,使電纜的被頂起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處在管狀柱的至 少一部分和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之後,管 狀殼限制聯接件的運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這種方法還包括在插進步驟之前,將聯接件安裝在管 狀柱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聯接件可轉動地安裝在管狀柱上。在某些實施例中, 聯接件固定地安裝在管狀柱上。再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提 供具有一端的一段同軸電纜,電纜包括內導體和圍繞著內導體的外層零件,外 層零件包括被第二外層零件圍繞的第一外層零件;提供管狀殼、管狀柱、以及 安裝在管狀柱的前端的聯接件;將電纜的那個端頭插進管狀殼的第一端;將管 狀柱的後端插進電纜的那個端頭,其中使這個後端被楔擠在電纜的第一外層零 件和第二外層零件之間;以及將管狀殼軸向地向管狀柱的前端移動,要足以使 管狀殼圍繞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藉以使管狀殼和管狀柱能夠將壓緊力傳遞到 第二外層零件,而足以將管狀殼和管狀柱緊固在電纜上。
再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零件的組合,這種組合包括 管狀殼,它具有限定適於接納同軸電纜的內孔的殼內徑,以及殼外徑;適於插 進同軸電纜的管狀柱;以及適於安裝在管狀柱上並具有聯接件外徑的聯接件, 其中聯接件外徑與殼外徑的比值大於1.10。在某些實施例中,聯接件外徑與殼 外徑的比值大於1.20。在某些實施例中,聯接件外徑與殼外徑的比值大於1.25。 在某些實施例中,聯接件外徑與殼外徑的比值大於1.30。
再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同軸電纜和安裝在該電纜上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的組合,這種連接器包括被插進電纜的管狀柱、圍繞著電纜的一部分以及圍繞 著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的管狀殼、以及安裝在管狀柱上的聯接件,其中,管狀 殼設置在電纜上並且在尚未壓緊的狀態軸向地間隔於管狀柱,以及其中,管狀 殼在被壓緊狀態至少部分地圍繞著管狀柱。在某些實施例中,電纜的那一部分 被夾在管狀柱和管狀殼之間,以及管狀殼和管狀柱協同地對電纜的那一部分施 加壓緊力,而將電纜、管狀柱和管狀殼緊固在一起成為電纜端子。
再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準備同軸電纜的端頭的方法,同軸電纜包括內 導體、圍繞著內導體的介電體、圍繞著介電體的編織層、以及圍繞著編織層的 保護層,這種方法包括從同軸電纜的那個端頭去掉保護層的一部分、編織層 的一部分以及介電體的一部分而提供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其中準備好的端頭 包括保護層切割邊緣;編織層的從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X的突出部分; 介電體的從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Y的突出部分;以及內導體的從保護層切 割邊緣突出長度Z的突出部分,其中X/Y的比值小於1。在某些實施例中, X/Y的比值小於0.5。在某些實施例中,X/Y的比值小於0.25。介電體的突出部分終止於介電體切割邊緣,以及內導體
的突出部分從介電體切割邊緣突出長度A。在某些實施例中,長度A是在0.25 到0.375英寸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長度A約為0.25英寸。
在某些實施例中,同軸電纜還包括圍繞著介電體的箔層。箔層可以處在介 電體和編織層之間,或箔層可以處在編織層和保護層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同軸電纜還包括處在編織層和介電體之間的箔層,其中 去掉步驟還包括去掉箔層的一部分,以及其中準備好的那個端頭還包括箔層的 從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Y'的突出部分,其中長度Y'是小於或等於長度Y, 也就是,箔層的突出部分可以一直延伸到介電體的切割邊緣並大於長度X。在 某些實施例中,長度Y'約為5/16英寸。
在某些實施例中,這種方法還包括將編織層的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 向外地抬起,以及在某些實施例中,還包括將編織層的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徑向向外地擴張。
在一個實施例中,X是l/16英寸,Y是5/16英寸,Z是9/16英寸,以及 A是1/4英寸。
在這一方面,本文揭示了一種用這樣的電纜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這 種方法包括在去掉步驟之前,提供具有內孔的管狀殼,並將電纜穿進這個內 孔。管狀殼適於接納穿進內孔的電纜,允許管狀殼沿著電纜滑動。這種製作同 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還可包括提供管狀柱;將管狀柱的一端插進電纜的準備好 的那個端頭並插進編織層之下;以及將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和管狀柱與管狀殼 軸向地向一起移動,要足以使管狀柱和管狀殼協同地對編織層施加徑向力,借 以將管狀殼和管狀柱緊固於電纜。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中,保護層和編織層夾在管狀殼和管狀柱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之後,編織層的突出部分處在管狀柱和管狀 殼之間的環形腔裡。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中,管狀殼物理地直接接觸管狀柱。在某些 實施例中,在移動步驟中,管狀柱和管狀殼被壓配到一起。
在某些實施例中,管狀柱的端部包括被徑向地頂起的部分,以及移動步驟還包括將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和管狀柱與管狀殼軸向地向一起移動,從而使 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圍繞管狀柱的被徑向地頂起的部分。
在這一方面,這種方法還可包括將編織層的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 外地抬起,其可以在將管狀柱插進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之前進行,或者也可以 在將管狀柱插進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的同時進行。
在某些實施例中,插進管狀柱的步驟還包括使編織層的突出部分的至少一 部分擠在保護層切割邊緣和管狀柱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步驟還包括提供安裝在管狀柱上的聯接件。
本發明的其它特點和優點將在下面的詳細說明中顯現出來,熟悉本技術領 域的人,從這些說明或通過實踐包括詳細說明、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的本發明, 將能明顯地認識到這些特點和優點。
應能理解,以上的本發明概述和以下的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都 是意在為理解本發明的性質和特徵提供概貌或稱骨架。給出的附圖有利於對本 發明的深入理解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各附圖描繪出本發明的各實施例, 並與文字描述一起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和操作。
.圖1A是已知同軸電纜的端頭的局部剖視圖。 圖1B表示出圖1A的電纜的外層零件被去掉了而暴露出編織層和中心導體。
圖1C表示出圖1B的電纜的編織層被折回到護套上。
圖2是沿著連接於電纜的已知連接器的中心線的側向剖視圖,電纜是以局
部剖視圖表示的,並且是按照已知的方法做好準備的。
圖3A—3C是沿著同軸電纜的中心線的局部剖視圖,表示出了本發明的電 纜準備方法。
圖4是沿著本發明的連接器零件的中心線的側向剖視圖。 圖5是沿著在此所揭示的連接器的中心線的側向剖視圖和沿著按照在此所 揭示的方法準備的電纜的中心線的局部側向剖視圖。
圖6是沿著本發明的的中心線的局部側向剖視圖,其中F連接器的界面部分完全安裝在同軸電纜上。
圖7是沿著本發明的的中心線的局部側向剖視圖,其中RCA連接器的界 面部分完全安裝在同軸電纜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詳細說明以附圖表示的本發明的各優選實施例。在可能的情況下,所 有各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相同或類似的零件。
圖3A—3C是沿著同軸電纜的中心線的局部剖視圖,表示出了在此所揭示 電纜準備方法。圖3A表示出電纜100包括中心導體101、介電體102、外導體 或稱屏蔽層103、編織層104和保護層105。對於某些實施例,諸如跨接同軸 電纜,將電纜IOO切出所需要的長度,最好是具有乾淨利落的切割。參照圖3B 的電纜100的所需長度,電纜的準備包括從這根同軸電纜的端頭去掉一部分保 護層105、 一部分編織層104、以及一部分介電體102,以形成準備好的電纜端 頭,這可用一個或多個已知的工具來做到,其中準備好的端頭包括保護層切 割邊緣110、編織層104的從保護層105的切割邊緣突出長度X的突出部分、 介電體102的從保護層105的切割邊緣突出長度Y的突出部分、以及內導體 101的從保護層105的切割邊緣突出長度Z的突出部分。其中,X/Y應小於1, 優選的是小於0.5,更優選的是小於0.25。因此,電纜準備包括適當去掉電纜 100的各外層零件諸如介電體102、外導體或稱屏蔽層103、編織層104和/或 護套105,以暴露出中心導體101的一段長度A,以及暴露出屏蔽層103的一 段長度B,以及暴露出編織層104的一段長度C,其中屏蔽層103和介電體102 突出於電纜護套105的端面一段長度D,這裡D-B+C,以及中心導體的末端 到電纜護套105的端面的長度為E,這裡E=A+B+C=A+D,其中C/B的比值應 小於l,優選的是小於0.5,更優選的是小於0.25。在某些實施例中,這種方法 還包括將編織層104的暴露長度C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地向外抬起的步驟,例如 抬離屏蔽層103,優選的是抬起到護套105的端面。在某些實施例中,抬起包 括將編織層104的暴露長度C的至少一部分做成從屏蔽層103擴張,例如,在 將連接器連接到電纜上的過程中,將具有圓錐形部分的工具施加至電纜100且 處於暴露長度C的下面,或將連接器的一部分施加至電纜。即使採用為單個安裝者在這一領域的應用而製備的工業標準可用工具不 容易做到在此所揭示的所需電纜準備尺寸,可以用工廠生產用的高速工具容易 地做到這樣的所需尺寸。
參照圖4,連接器20的各連接器零件包括管狀殼20、聯接件40、以及管 狀柱300。在某些優選實施例中,這種連接器由管狀殼20、聯接件40、以及管 狀柱300構成。管狀殼20最好是用金屬製成並鍍覆以諸如鎳的耐腐蝕材料。 或者,管狀殼20可用工程聚合物材料製造,諸如用聚醯胺(例如尼龍)、聚酯、 聚醯亞胺、和/或聚碸。優選的是,聯接件40用諸如黃銅的導電材料製造並鍍 覆以例如鎳的耐腐蝕材料。或者,聯接件40也可以用某種工程聚合物材料制 造。管狀柱300最好是諸如黃銅的導電材料製造並最好是鍍覆以諸如錫的導電 材料。
在某些實施例中,用工具或依靠管狀柱300的圓錐表面擠進編織層104的 下面來將編織層104擴張,藉以進一步縮短電纜準備時間並可省力。因此,不 必像已知的電纜準備方法那樣將編織層104折回到保護層105的外表面上,從 而降低對準備電纜的技巧和時間的要求。
如圖4所示,管狀殼20是大致管狀的並且具有外徑21、前端23、後端24、 以及限定延伸於前端23和後端24之間的內孔26的內表面22。所謂大致管狀 的,是指管狀殼20的外表面21或內表面22或兩者可以具有不只一個直徑或 形狀。內表面22優選地具有鄰近前端23和後端24的內倒角25。更優選的是, 內倒角25就在前端23和後端24處。在某些實施例中,前端23和後端24都 具有內倒角25,這樣管狀殼20就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安裝,進而可簡化安裝 過程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某些實施例中,前端23和後端24都具有內倒角25, 並且管狀殼20大致對稱於垂直於縱向軸線的平面。
聯接件40包括後端41、前端44、以及限定內孔46的內表面49。圖4中 所示的聯接件40是聯接螺母形式的,其中內表面49包括內倒角42、向內突的 環形脊43、內螺紋45、以及內凹陷47。環形脊43的減小直徑限定了內孔46 的直徑減小的一段通孔部分48。內凹陷47的加大直徑限定了內孔46的直徑加 大的一段通孔部分49。在其它的實施例中,聯接件40可釆取其它的形狀。管 狀柱300是大致管狀的並包括後端301、前端314、外表面318、以及限定通孔315的內表面317。所謂大致管狀的,是指內表面317或外表面318或兩者可 以具有不只一個直徑或形狀。管狀柱300的後端301是適於插進電纜100的端 頭而進入編織層104和屏蔽層103之間。前端314是適於配合聯接件40。在某 些實施例中,管狀柱300可轉動地配合聯接件40。圖4中所示的管狀柱300 的外表面318包括在後端301處的外圓錐區域302、外徑303、外環面304、較 小的直徑305、圓錐表面306、外徑307、圓錐表面308、外徑309、朝後的環 面310、外徑311、朝後的環面312、以及外徑313。圖4中所示的管狀柱300 的內表面317包括向內突的唇邊316,其限定了內孔315的直徑減小的一段通 孔部分315。隨著在裝配過程中管狀柱300和電纜100被一起驅動,外圓錐區 域302的傾斜表面可用於配合電纜的編織層104的暴露長度C,而能夠將暴露 長度C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推開。在其它的實施例中,管狀柱300也可採取 其它的形式。
圖5是部分地安裝在同軸電纜上的連接器20的沿著電纜中心線的局部側 向剖視圖。管狀殼20已安裝在準備好的電纜100上。聯接件40已安裝在管狀 柱300。在管狀殼20安裝在電纜100上和聯接件40安裝在管狀柱300上之後, 將管狀柱300的後端301插進電纜100的屏蔽層和編織層之間。在圖5所示的 實施例中,聯接件40能夠繞管狀柱300轉動,就是說,在聯接件40安裝在管 狀柱300上時,外徑311和通孔48的徑向關係允許聯接件40圍繞管狀柱300 轉動。聯接件40相對於管狀柱300的向前運動受到環形脊43和朝後的環面312 的配合的限止,藉以可防止聯接件40從管狀柱300的前端314脫落。
在使用中,將同軸電纜100的一端與管狀柱300即管狀柱300後端301拿 到一起,使電纜的外導體103、介電體102和中心導體101進入管狀柱300的 孔317,將電纜100穿在管狀柱300的後端301上。在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 管狀柱300的後端301、圓錐部分302、外徑303和減小的直徑305都被擠進 電纜100的編織層104和外導體103之間,優選的是,直到電纜100的端部的 介電體102與管狀柱300的前端314齊平。圖3B中所示的電纜修整長度使得 電纜編織層104的擴張部分被迫接觸管狀柱300的圓錐部分306,可能還被後 者擠得變了形狀。在這一實施例中,編織層104的小的突起徑向地向外延伸並 軸向地超過圓錐部分306。參照圖6,其表示出連接器20和電纜100之間的連接已完成,就是處於完 全安裝好或完全壓緊狀態,其中管狀殼20被軸向地推向前而圍繞著管狀柱300 和電纜100的至少一部分。在管狀殼20被完全推向前之後不要求進行進一步 的壓接操作。 一旦管狀殼20被推向前,護套105和編織層104就被優選地夾 在管狀殼20和管狀柱300之間,如圖6所示,在那裡,內表面22和管狀柱300 的外表面318的外徑303夾住護套105和編織層104。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 層104的一部分被置於管狀殼20的內表面和管狀柱300的外表面之間形成的 環形腔內,並被優選地卡死在它們之間,例如在圖6的實施例中可看見環形腔 500。編織層104擠在並卡死在諸如腔500的環形腔內可提供附加的和改善的 電接地效果以及增大編織層104的機械保持力,從而提高電纜100和連接器20 之間的電的連通和機械的連接強度。在各實施例中的連接器被完全安裝在電纜 100上時,諸如圖6所示,聯接件40的向後的運動受到管狀殼20的前端23 的限制。唇邊316可用來將電纜的介電體102定位(例如使之對中)並阻止它 相對於管狀柱300的進一步軸向運動。
在管狀殼20、管狀柱300和聯接件40安裝到電纜100上之後,可將形成 的連接器/電纜組合或稱組件拿去連接到諸如螺紋端子的端子上。用增大暴露區 域E2得到的優點,可將聯接件40擰緊到螺紋端子上以便同軸電纜100的電的 和機械的聯接。
圖7表示出在此所揭示的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20',其已被完全安裝在按 照在此所揭示的方法準備的電纜100上。電纜100和連接器20'都是以沿著它 們的中心線的局部側向剖視圖表示的。連接器20'的聯接件40包括固定地安 裝於管狀柱的RCA連接器界面部分。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完全安裝好 的狀態,聯接件40的後端抵靠並物理地直接接觸管狀殼20。
因此,在此所揭示的連接器,通過設置適當的聯接件以及聯接件和管狀柱 之間的配合,可採取F連接器、RCA連接器、BNC連接器的型式以及其它各 種連接器型式。
很明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可以在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對本發明 做出各種改變和變型。所以,本發明意欲涵蓋屬於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的範 圍內的所有改變和變型。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同軸電纜的端頭穿過管狀殼的內孔,其中所述同軸電纜具有縱向軸線;將管狀柱的第一部分軸向地插進所述同軸電纜的所述端頭,其中將聯接件安裝在所述管狀柱上,以及其中使所述管狀殼軸向地間隔於所述管狀柱的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不讓所述管狀殼圍繞所述管狀柱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對於所述管狀柱和所述電纜軸向地移動所述管狀殼,其中使所述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圍繞所述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可轉動地安裝在 所述管狀柱上。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固定地安裝在所 述管狀柱上。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具有製成螺紋的 內表面。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狀殼限制所述聯接件 的軸向運動。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移動步驟中,所述管 狀殼和所述管狀柱被壓配到一起。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移動步驟之後,所述 電纜的一部分被夾在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之間。
8. —種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將同軸電纜的端頭穿過管狀殼的內孔;將管狀柱插進所述同軸電纜的所述端頭,其中使所述管狀殼間隔於所述管 狀柱,以及不讓所述管狀殼圍繞所述管狀柱;將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向一起移動,要足以使所述管狀殼的至少一部 分圍繞所述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所述插進步驟之前,所述管狀殼能夠在處於所述管狀殼的所述內 孔裡的所述電纜上滑動。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步驟還包括使所述 管狀殼與所述管狀柱達到機械接觸。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插進步驟還包括徑向向外地頂起所述電纜的被頂起的部分。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移動步驟中,使所述電纜的所述被頂起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處在所述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管 狀殼的至少一部分之間。
12.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移動步驟之後,所述 管狀殼限制所述聯接件的運動。
13.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所述插進步驟之 前,將聯接件安裝在所述管狀柱上。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可轉動地安裝在 所述管狀柱上。
15.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固定地安裝在所 述管狀柱上。
16. —種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段具有端頭的同軸電纜,所述電纜包括內導體和圍繞著所述內導體的外層零件,所述外層零件包括被第二外層零件圍繞的第一外層零件; 提供管狀殼、管狀柱、以及安裝在所述管狀柱的前端的聯接件; 將所述電纜的所述端頭插進所述管狀殼的第一端;將所述管狀柱的後端插進所述電纜的所述端頭,其中使所述後端被楔擠在 所述電纜的所述第一外層零件和所述第二外層零件之間;將所述管狀殼軸向地向所述管狀柱的所述前端移動,要足以使所述管狀殼 圍繞所述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藉以使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能夠將壓緊力 傳遞到所述第二外層零件,而足以將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緊固在所述電纜 上。
17. —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零件的組合,包括管狀殼,所述管狀殼具有限 定適於接納同軸電纜的內孔的殼內徑,以及殼外徑;適於插進所述同軸電纜的 管狀柱;以及適於安裝在所述管狀柱上並具有聯接件外徑的聯接件,其中所述聯接件外徑與所述殼外徑的比值大於i.io。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外徑與所述殼外 徑的比值大於1.20。
19.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外徑與所述殼外 徑的比值大於1.25。
20.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接件外徑與所述殼外 徑的比值大於1.30。
21. —種同軸電纜和安裝在所述電纜上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組合,所述連 接器包括被插進所述電纜的管狀柱、圍繞著所述電纜的一部分以及圍繞著所述 管狀柱的至少一部分的管狀殼、以及安裝在所述管狀柱上的聯接件,其中,所 述管狀殼設置在所述電纜上並且在尚未壓緊的狀態軸向地間隔於所述管狀柱, 以及其中,所述管狀殼在被壓緊狀態至少部分地圍繞著所述管狀柱。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纜的所述部分被夾在 所述管狀柱和所述管狀殼之間,以及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協同地對所述電 纜的所述部分施加壓緊力,而將所述電纜、所述管狀柱和所述管狀殼緊固在一 起。
23. —種準備同軸電纜的端頭的方法,所述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圍繞著 所述內導體的介電體、圍繞著所述介電體的編織層、以及圍繞著所述編織層的 保護層,所述方法包括從所述同軸電纜的所述端頭去掉所述保護層的一部分、所述編織層的一部 分以及所述介電體的一部分而提供所述電纜的準備好的端頭,其中所述準備好 的端頭包括保護層切割邊緣;所述編織層的從所述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 X的突出部分;所述介電體的從所述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Y的突出部分;以及所述內導體的從所述保護層切割邊緣突出長度Z的突出部分,其中X/Y的比值小於l。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X/Y的比值小於0.5。
25.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X/Y的比值小於0.25。
26.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介電體的所述突出部分 終止於介電體切割邊緣,以及所述內導體的所述突出部分從所述介電體切割邊緣突出長度A。
27.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A是在0.25到0.375英寸之間。'
28.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A約為0.25英寸。
29.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同軸電纜還包括圍繞著 所述介電體的箔層。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箔層處在所述介電體和 所述編織層之間。
31.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箔層處在所述編織層和 所述保護層之間。
32.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同軸電纜還包括處在所 述編織層和所述介電體之間的箔層,其中所述去掉步驟還包括去掉所述箔層的 一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準備好的端頭還包括所述箔層的從所述保護層切割邊緣 突出長度Y'的突出部分,其中所述長度Y'小於或等於所述長度Y。
33. 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Y'約為5/16英寸。
3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將所述編織層的所述 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地抬起。
35.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將所述編織層的所述 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地擴張。
36. —種用按照權利要求23準備的電纜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在所述去掉步驟之前,提供具有內孔的管狀殼,並將所述電纜穿進所述內孔。
37. 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提供管狀柱;將所述管狀柱的一端插進所述電纜的所述準備好的端頭並插進所述編織 層之下;將所述電纜的所述準備好的端頭和所述管狀柱與所述管狀殼軸向地向一 起移動,要足以使所述管狀柱和所述管狀殼協同地對所述編織層施加徑向力,藉以將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緊固於所述電纜。
38.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 移動步驟中,所述保護層和所述編織層被夾在所述管狀殼和所述管狀柱之間。
39.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 移動步驟之後,所述編織層的所述突出部分處在所述管狀柱和所述管狀殼之間 的環形腔裡。
40.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 移動步驟中,所述管狀殼接觸所述管狀柱。
41. 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 移動步驟中,所述管狀柱和所述管狀殼被壓配到一起。
42.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 狀柱的所述端部包括被徑向地抬起的部分,以及所述移動步驟還包括將所述電 纜的所述準備好的端頭和所述管狀柱與所述管狀殼軸向地向一起移動,從而使 所述管狀殼的至少一部分圍繞所述管狀柱的所述被徑向地抬起的部分。
43.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 法還包括將所述編織層的所述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地抬起。
44.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 法還包括在將所述管狀柱插進所述電纜的所述準備好的端頭之前,先將所述 編織層的所述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地抬起。
45.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 法還包括在將所述管狀柱插進所述電纜的所述準備好的端頭的同時,將所述 編織層的所述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徑向向外地抬起。
46. 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插 進所述管狀柱的步驟還包括使所述編織層的所述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擠在 所述保護層切割邊緣和所述管狀柱之間。
47.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提 供步驟還包括提供安裝在所述管狀柱上的聯接件。
全文摘要
揭示了一種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法,電纜組件包括同軸電纜和連接器、或連接器端子、電纜的至少一端。還揭示了一種具有多個連接器零件的連接器。這種方法包括在將連接器的各零件組裝成連接器之前先將它們設置在電纜上以其接觸。在組裝連接器的同時將連接器緊固在電纜上而製成同軸電纜組件。還揭示了一種以適用於製作同軸電纜組件的方式準備同軸電纜的方法。同軸電纜組件可以是跨接電纜或導線。
文檔編號H01R9/05GK101461098SQ200780019562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9日
發明者D·A·伯裡斯, K·S·伍德, W·B·魯茲 申請人:康寧吉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