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2:22:44 2
專利名稱: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排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的排水設施雖然已經進行了排水系統截流改造,但仍然存在著初雨汙染嚴重、排澇能力低等問題。治理合流排水系統的雨天溢流汙染、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統籌提高城區防汛減災能力、建設宜居城市,已成為當前城市化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目前解決初雨汙染嚴重、排澇能力低等問題的一種常見技術方案是在現有排水系統中增設大型調蓄管涵。大型調蓄管涵由於佔地較少具有諸多技術優勢。利用調蓄管涵對初期雨水進行收集是治理初期雨水汙染的必要措施,收集後的初期雨水最終送入汙水廠做處理。但現有的調蓄管涵都是針對汙水的排汙狀況設計的,而非針對雨水的排汙狀況設計。 汙水由於具有連續性,在排汙的同時也在連續衝淤,因此淤積問題一般不太嚴重。而雨水具有間歇性,一旦有淤積,在斷流後沉積物會固結,再次衝淤時難度就很大。如圖I所示,在雨水調蓄過程中,調蓄管涵I會被泥沙等沉積物2淤積,從而減小管道的過流斷面,降低管道輸水量,並易於產生硫化物腐蝕管道,產生腐敗、惡臭等現象,嚴重影響到大型調蓄管涵的正常運行。因此管道衝淤能力制約著現有的大型調蓄管涵的推廣應用。上述問題如果不採取安全有效的管網維護措施和聯調方案,則會減少管道使用壽命,導致管網通水能力下降,嚴重危害社會資源及人身財產安全。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於開發一種衝淤能力強的大型調蓄管涵。
發明內容
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衝淤能力強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至少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在底部內側設置有衝淤槽結構;所述衝淤槽結構的底面為縱坡,沿所述管體的軸線方向延伸;所述衝淤槽結構的頂面為橫坡,沿所述管體的徑線方向延伸。較佳地,所述衝淤槽結構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內。較佳地,所述衝淤槽結構與所述管體為一體結構。較佳地,所述衝淤槽結構為混凝土材料或金屬材料或高強度工程塑料。較佳地,所述底面的坡度為O. I %至O. 3 %。尤其是,所述底面的坡度為O. 2 %。較佳地,所述頂面的坡度為O. 6%至I. 0%。尤其是,所述頂面的坡度為O. 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由於在調蓄管涵的底部設置了衝淤槽,並將衝淤槽的底面和頂面都設計為一定的斜面,即具有將沉積物聚集到衝淤槽中的作用,還減小了衝淤時的過流斷面,與現有技術的大型調蓄管涵相比,在衝淤水流的水量、流速相同的情況下,由於過流斷面減小,則加快了衝淤水流的流速,提高了調蓄管涵的衝淤能力。因此,本發明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不增加額外設備,也無設備維護,衝洗水耗、能耗少,能夠保證調蓄管涵在使用的情況下不淤積。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和效果。
圖I是現有的調蓄管涵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調蓄管涵一具體實施例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A-A處的縱斷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B-B處的縱斷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在實際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主體為一空心圓柱形結構的管體I。管體I 一般為混凝土材料或高強度工程塑料。管體I在內側設置有衝淤槽結構11。在安裝和使用狀態中,衝淤槽結構11是位於管體I的底部。衝淤槽結構11在不同實施例中,可為混凝土材料,或金屬材料,或高強度工程塑料等。衝淤槽結構11的材質可以與管體I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實施例中,衝淤槽結構11與管體I為一體結構。當然,在不同的實施例中,衝淤槽結構11也可以與管體I為分體結構,通過後期的安裝,固定在常規的調蓄管涵的管體中。結合圖3、圖4所示,衝淤槽結構11的底面12為縱坡,沿管體I的軸線方向延伸, 以利於排水自流衝淤。底面12的坡度根據管體I長度及預測水流量、流速等因素選取,可以在O. 1%至O. 3%之間。本實施例中底面12的坡度i =0.2%。衝淤槽結構11的頂面13為橫坡,沿管體I的徑線方向延伸,呈中間低、兩邊高的設置。頂面13的坡度在不同實施例中為O. 6%至I. 0%。尤其是,本實施例中頂面13的坡度i為O. 8%。如圖5所示,在長期使用中,調蓄管涵I的底部會有沉積物2。本發明由於在調蓄管涵的管體I底部設置了衝淤槽結構11,並將衝淤槽結構11的底面12和頂面13都設計為一定的坡面,即具有將沉積物聚集到衝淤槽中的作用,還減小了衝淤時的過流斷面,與現有技術的大型調蓄管涵相比,在衝淤水流的水量、流速相同的情況下,由於過流斷面減小,則加快了衝淤水流的流速,提高了調蓄管涵的衝淤能力。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至少包括管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在底部內側設置有衝淤槽結構;所述衝淤槽結構的底面為縱坡,沿所述管體的軸線方向延伸;所述衝淤槽結構的頂面為橫坡,沿所述管體的徑線方向延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淤槽結構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內。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淤槽結構與所述管體為一體結構。
4.如權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淤槽結構為混凝土材料或金屬材料或高強度工程塑料。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面的坡度為0.1%至 0. 3%。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面的坡度為0.2%。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頂面的坡度為0.6%至 I. 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其特徵在於所述頂面的坡度為0.8%。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衝淤槽的大型調蓄管涵,至少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在底部內側設置有衝淤槽結構;所述衝淤槽結構的底面為縱坡,沿所述管體的軸線方向延伸;所述衝淤槽結構的頂面為橫坡,沿所述管體的徑線方向延伸。本發明不增加額外設備,也無設備維護,衝洗水耗、能耗少,能夠保證調蓄管涵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淤積。
文檔編號E03F3/04GK102587488SQ20121005079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丁薊羽, 張善發, 張顯忠 申請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