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圓磨床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0:28:39 2

本發明屬於送料機構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外圓磨床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企業的實際工作或者工廠機械加工的過程中,一些工件在上料和下料過程,均需要人工將工件上料和下料,還需要將取下的工件人工搬運到包裝線上進行包裝,這不但使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加,而且工作效率低。因此現在的企業對機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半自動化慢慢的轉向自動化。
目前企業的工具機設計已經逐步趨於穩定,因此發展方向轉向至工具機的輔助設備,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設計工具機送料、下料以及機械手為一體的裝置,並且將附屬的吹氣加油工序進行整合,實現工序的簡化,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穩定,傳送更加便捷,取件和放件更便捷,主動為圓棒料中部注油的外圓磨床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構。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外圓磨床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構,包括懸梁、活動安裝在所述懸梁上的雙工位機械手,以及與所述雙工位機械手相適配的傳送機構;
所述懸梁上設置有水平往復裝置,水平往復裝置上設置有所述雙工位機械手;
所述雙工位機械手包括安裝在固定座上的兩個機械手,兩個機械手以待夾取的工件為中心,並且成一定角度設置,兩個機械手形成的角度為a,25°≤a≤45°,機械手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升降氣缸、抓料氣缸以及固設在抓料氣缸上的抓取爪;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並排設置在機架上的上料裝置和下料裝置,
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固設在機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以及在第一驅動電機帶動下的傳送鏈,傳送鏈的中部設置有吹氣加油裝置,
所述吹氣加油裝置為對稱設置在傳送鏈兩側的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均設置有吹氣嘴和加油嘴,並且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上的吹氣嘴相對應、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上的加油嘴相對應;
所述下料裝置包括固設在機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以及在第二驅動電機帶動下的傳送帶,傳送帶的安裝位置高於傳送鏈的安裝位置。
所述水平往復裝置包括設置在懸梁上的同步帶和電機,電機上連接有驅動所述同步帶的同步輪,所述固定座固設在同步帶上。
所述升降氣缸固設在固定座上,升降氣缸的活塞杆上固設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下端固定連接有所述抓料氣缸。
所述抓料氣缸為氣動手指,氣動手指的左指上設置有左半爪,氣動手指的右指上設置有右半爪,所述左半爪和右半爪在氣動手指的帶動下做水平張開或水平合攏的動作。
所述左半爪和右半爪均為長條形,所述左半爪和右半爪的下端設置有相配合的半槽。
所述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均包括固設在機架上的導軌和活動設置在導軌上的滑塊,滑塊上固設有所述吹氣嘴和加油嘴。
所述左活動座和右活動座均設置有驅動件並帶動其進行相對移動,所述吹氣嘴後端連接有吹氣管,所述加油嘴後端連接有加油管。
所述傳送鏈包括鏈條、鏈輪和轉動軸,轉動軸通過軸承座固定在所述機架的兩端,任意一根轉動軸上穿設有兩個鏈輪,鏈輪上張緊有鏈條,並形成兩條同步的鏈條,鏈條一側設置有定位塊,定位塊上設置有v型槽,兩條同步鏈條上的定位塊v形槽相對應並形成傳送位。
所述吹氣嘴和加油嘴之間的中心距等於任意兩個定位塊之間的最小中心距。
所述傳送帶的尾端設置有集料料鬥,傳送帶的周側設置有設置有防護板。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的活動設置在懸梁上的兩個機械手以待夾取的工件為中心,並且成一定角度設置,其中一個用於裝夾工件,另一個用於拆卸工件,相互緊密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且機械手的抓料氣缸為氣動手指,氣動手指的左指上設置有左半爪,氣動手指的右指上設置有右半爪,所述左半爪和右半爪在氣動手指的帶動下做水平張開或水平合攏的動作,並且左半爪和右半爪的下端設置有相配合的半槽,該氣動手指上一共設置有四個半爪,四個半爪同時對工件進行夾持,不僅提高了夾持的穩定程度,也進一步提高了夾持的精度。
2、本發明的傳送機構用於中空圓棒料的傳送,並且圓棒料的中空內部需要注入潤滑油,因此傳送鏈的中部設置有吹氣加油裝置,即完成了圓棒料的傳送又實現了自動化注油,兩者進行高精度的整合,實現工序的簡化,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3、本發明的所述機架上並排設置有上料裝置和下料裝置,實現工具機上料和下料一體化,並且下料裝置的傳送帶安裝位置高於上料裝置的傳送鏈安裝位置,傳統工具機傳送裝置的加工過程為:機械手運動至上料裝置的正上方,然後機械手下降進行取料,復位並將工件傳送至工具機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後機械手將加工完成的工件移動到下料裝置的正上方,然後機械手下降進行放料,本發明通過高低設置的傳送帶和傳送鏈,減少下料過程中,機械手下降這一環節,工序的優化,使得取件和放件更加便捷。
4、本發明採用鏈傳動,與帶傳動相比,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準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相同工況下的傳動尺寸小;所需張緊力小,作用於軸上的壓力小;能在高溫、潮溼、多塵、有汙染等惡劣環境中工作。
5、本發明的所述上料裝置通過第一驅動電機驅動,所述下料裝置通過第二驅動電機驅動,兩條傳送通道分別由各自的電機驅動,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可以完成上料和下料的速度不同,使得操作更加的靈活。
6、本發明的所述上料傳送機構的定位塊上設置有v型槽,兩條同步鏈條上的定位塊v形槽相對應並形成傳送位,通過v型槽保證定位的準確性,保證機械手裝夾的精度,以及結構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是圖1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5是圖4的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7是本發明的傳送機構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8是本發明的傳送機構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9是本發明的左活動座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傳送鏈;3-懸梁;4-機械手;5-機械手;6-固定座;7-右活動座;8-左活動座;9-電機;10-鏈條;11-第一驅動電機;12-第二驅動電機;13-同步輪;14-同步帶;15-滑軌;16-軸承座;17-集料料鬥;18-傳送帶;19-防護板;20-雙工位機械手;21-上料裝置;22-下料裝置;31-定位塊;32-轉動軸;33-鏈輪;34-v型槽;35-傳送位;41-升降氣缸;42-升降座;43-抓料氣缸;44-左半爪;45-右半爪;46-半槽;80-導軌;81-滑塊;82-吹氣嘴;83-加油嘴;84-吹氣管;85-加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見圖1-9所示:
一種外圓磨床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構,包括懸梁3、活動安裝在所述懸梁3上的雙工位機械手20,以及與所述雙工位機械手20相適配的傳送機構;
所述懸梁3上設置有水平往復裝置,水平往復裝置上設置有所述雙工位機械手20,所述懸梁3用於與外接的工具機相連接,並通過機械手4,5完成工件的取料、裝夾以及下料;
所述雙工位機械手20包括安裝在固定座上的兩個機械手4,5,兩個機械手4,5以待夾取的工件為中心,並且成一定角度設置,兩個機械手4,5形成的角度為a,25°≤a≤45°,優選為30°,該角度通過長期時間得出,既不影響工件的夾取,又不影響機械手4,5的受力不均而導致的壽命不長,機械手4,5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升降氣缸41、抓料氣缸43以及固設在抓料氣缸43上的抓取爪;
所述升降氣缸41固設在固定座6上,升降氣缸41的活塞杆上固設有升降座42,通過升降座42使得整體的安裝結構更加的穩定,所述升降座42下端固定連接有所述抓料氣缸43。
所述抓料氣缸43為氣動手指,氣動手指的左指上設置有左半爪44,氣動手指的右指上設置有右半爪45,所述左半爪44和右半爪45在氣動手指的帶動下做水平張開或水平合攏的動作,所述左半爪44和右半爪45均為長條形,所述左半爪44和右半爪45的下端設置有相配合的半槽46,相互配合的半槽46並且半槽46與工件的外形相適配,大大提升夾取的穩定性,該氣動手指上一共設置有四個半爪,四個半爪同時對工件進行夾持,不僅提高了夾持的穩定程度,也進一步提高了夾持的精度。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並排設置在機架1上的上料裝置21和下料裝置22,所述上料裝置21包括固設在機架1上的第一驅動電機11,以及在第一驅動電機11帶動下的傳送鏈2,第一驅動電機11與傳送鏈2之間通過鏈傳動進行驅動,本上料裝置21用於傳送中空或有盲孔的圓棒料,並且需要往內孔中注入潤滑油,因此在傳送鏈2的中部設置有吹氣加油裝置,所述吹氣加油裝置為對稱設置在傳送鏈兩側的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均設置有吹氣嘴82和加油嘴83,並且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上的吹氣嘴82相對應、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上的加油嘴83相對應,通過在上料裝置21上增加吹氣加油裝置,完成了兩道工序的整合,實現工序的簡化,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所述下料裝置22包括固設在機架1上的第二驅動電機12,以及在第二驅動電機12帶動下的傳送帶18,第二驅動電機12與傳送帶18之間通過鏈傳動進行驅動,傳送帶18的安裝位置高於傳送鏈2的安裝位置,所述右活動座7安裝在傳送帶18和傳送鏈2的高低設置的間隙中,實現安裝空間的高利用率,並且傳統工具機傳送裝置的加工過程為:機械手4運動至上料裝置21的正上方,然後機械手4下降進行取料,復位並將工件傳送至工具機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後機械手5將加工完成的工件移動到下料裝置22的正上方,然後機械手5下降進行放料,本發明通過高低設置的傳送帶18和傳送鏈2,減少下料過程中,機械手5下降這一環節,工序的優化,使得取件和放件更加便捷。
所述水平往復裝置包括設置在懸梁3上的同步帶14和電機9,電機9上連接有驅動所述同步帶14的同步輪13,所述固定座6固設在同步帶14上,固定座6和懸梁3之間還設置有滑軌15,通過滑軌15使得雙工位機械手20移動更加的順暢,保證了機構穩定性。
所述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均包括固設在機架1上的導軌80和活動設置在導軌80上的滑塊81,滑塊81上固設有所述吹氣嘴82和加油嘴83。
所述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均設置有驅動件並帶動其進行相對移動,驅動件可以為步進電機、伺服電機、氣缸等現有的驅動件,或者左活動座8和右活動座7為氣動滑臺,所述吹氣嘴82後端連接有吹氣管84,吹氣管84與外界的供氣裝置相連,所述加油嘴83後端連接有加油管85,加油管85與外接的儲油設備相連接。
所述傳送鏈2包括鏈條10、鏈輪33和轉動軸32,轉動軸32通過軸承座16固定在所述機架1的兩端,任意一根轉動軸32上穿設有兩個鏈輪33,鏈輪33上張緊有鏈條10,並形成兩條同步的鏈條10,鏈條10一側設置有定位塊31,定位塊31上設置有v型槽34,兩條同步鏈條10上的定位塊31v形槽34相對應並形成傳送位35,通過v型槽34以及相對應的傳送位35保證定位的準確性,保證機械手4,5裝夾的精度,以及結構的穩定性。
所述吹氣嘴82和加油嘴83之間的中心距等於任意兩個定位塊31之間的最小中心距,優選為吹氣嘴82和加油嘴83之間間隔有兩個定位塊31,通過該結構設置,可以同時進行兩個工件的吹氣或注油,在運送的同時,實現了快速注油,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
所述傳送帶18的尾端設置有集料料鬥17,集料料鬥用於安放加工好的工件,便於操作者拿取,傳送帶18的周側設置有設置有防護板19,防護板19的設置有效的避免了工件在傳送過程中的掉落,而且起到部分導向作用,保證傳送過程的穩定性。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