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2:04:56 3
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潤滑效果不理想,結構複雜,潤滑油無法重複利用,油汙不易處理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呈筒狀的軸瓦上部內壁的弧形油槽,該弧形油槽在軸瓦的軸向居中設置,所述的弧形油槽的兩端分別設有位於軸瓦上部內壁且對稱設置的油膜形成槽,所述的油膜形成槽呈瓦型且沿著軸瓦的軸向延伸,在每個油膜形成槽下部分別設有深度大於油膜形成槽上部的儲油儲汙槽,所述的弧形油槽中部設有位於軸瓦頂部且貫通軸瓦內外側的注油孔,在每個油膜形成槽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延伸至軸瓦端面的出油口。本實用新型具有潤滑油補給方便,潤滑效果好,油汙處理和潤滑油的回收簡單等優點。
【專利說明】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技術領域】,具體的是涉及一種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滑動軸承多採用石墨作為潤滑材料且滑動軸承與外部轉軸之間的直接摩擦損耗較大,易產生較大的噪音和振動,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以及生產效率。為此,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滑動軸承[申請號:201110208218.2],其滑動軸承軸襯鑲裝於滑動軸承座內,滑動軸承軸套外側與滑動軸承軸襯內側相連,工字型銷釘將滑動軸承軸襯定位於滑動軸承座上,在滑動軸承軸套的端頭處設置承載盤,且承載盤表面塗裝一層樹脂材料。
[0003]上述發明設計結構較為簡單,滑動軸承軸套外側與滑動軸承軸襯內側可吻合形成摩擦副,且滑動軸承軸襯上開有多個均勻排布的由碳纖維複合材料填充的圓形孔,可以保證潤滑材料在軸承摩擦表面始終形成連續潤滑層,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但上述發明只是將軸襯的材料進行改善,使得其更為耐磨,雖然一定程度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依然無法從本質上解決易於磨損這一問題。
[0004]為此,人們設計了向軸與支承所述軸的軸承之間的滑動接觸面供給潤滑油而防止內部磨耗的軸承。潤滑油的供給是周期性地進行的,而這樣的潤滑油隨著軸的旋轉及遊動導入到軸與滑動軸承之間的滑動接觸面而形成薄的油膜。在這樣的滑動軸承中,在裝置停止時或啟動時或者從外部受到變動性負荷時,所述油膜有時會部分性地破壞,並且如果過了一定的使用時間,則由於潤滑油的耗盡而發生油膜不足的現象。當發生這樣的局部的油膜切斷或油膜不足時,軸與滑動軸承之間的接觸壓力增大,從而根據由該接觸壓力產生的摩擦熱而在軸與滑動軸承之間發生咬粘,由此磨耗量進一步增加。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滑動軸承及滑動軸承組件[申請號:CN102667191A],內周面和外周面,且在10-1OOOkg/cm2的面壓下使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內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潤滑油存儲庫,所述潤滑油存儲庫與所述內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面積比為15-60%。
[0005]上述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潤滑效果,在滑動時,所述的潤滑油存儲庫向滑動接觸面供給潤滑油,從而防止局部的油膜被切斷的現象。但是,上述裝置結構複雜,且對面壓和轉速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最重要的是在潤滑油的回收以及油汙處理方面都沒有提供有效的處理方式。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潤滑效果不理想,結構複雜,潤滑油無法重複利用,油汙不易處理等的技術問題。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呈筒狀的軸瓦上部內壁的弧形油槽,該弧形油槽在軸瓦的軸向居中設置,所述的弧形油槽的兩端分別設有位於軸瓦上部內壁且對稱設置的油膜形成槽,所述的油膜形成槽呈瓦型且沿著軸瓦的軸向延伸,在每個油膜形成槽下部分別設有深度大於油膜形成槽上部的儲油儲汙槽,所述的弧形油槽中部設有位於軸瓦頂部且貫通軸瓦內外側的注油孔,在每個油膜形成槽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延伸至軸瓦端面的出油口。
[0008]在上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中,所述的儲油儲汙槽的橫截面呈圓弧形。
[0009]在上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中,所述的軸瓦頂部外側設有用於設置剛性減振組件的凹槽,所述的注油孔的上端位於凹槽的槽底。
[0010]在上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中,所述的凹槽內設有剛性減振組件,所述的剛性減振組件上開有貫穿剛性減振組件的進油孔,所述的進油孔與注油孔貫通。
[0011]與現有的技術相比,該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的優點在於:1、潤滑油的補給變得方便簡單;2、弧形油槽和瓦型的油膜形成槽的設計更加貼合軸瓦,亦增加了潤滑效果;3、儲油儲汙槽的設置,使得油汙的處理以及潤滑油的回收利用變得簡單,實現了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中A-A沿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軸瓦1、弧形油槽2、油膜形成槽3、儲油儲汙槽4、注油孔5、出油口 6、剛性減振組件7、凹槽8、進油孔9。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和圖2所示,本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包括設置在呈筒狀的軸瓦I上部內壁的弧形油槽2,該弧形油槽2在軸瓦I的軸向居中設置,所述的弧形油槽2的兩端分別設有位於軸瓦I上部內壁且對稱設置的油膜形成槽3,所述的油膜形成槽3呈瓦型且沿著軸瓦I的軸向延伸。弧形油槽和瓦型的油膜形成槽的設計更加貼合軸瓦,亦增加了潤滑效果。在每個油膜形成槽3下部分別設有深度大於油膜形成槽3上部的儲油儲汙槽4,所述的儲油儲汙槽4的橫截面呈圓弧形。儲油儲汙槽4的設置,使得油汙的處理以及潤滑油的回收利用變得簡單,實現了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並且也有利於保持摩擦副之間的清潔。弧形油槽2中部設有位於軸瓦I頂部且貫通軸瓦I內外側的注油孔5,在每個油膜形成槽3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延伸至軸瓦I端面的出油口 6。出油口 6的設置有利於油路循環,並且使得當軸瓦內潤滑油過飽和時,能夠使多餘的潤滑油及時排除,以免裝置的損壞。
[0016]如圖1所示,所述的軸瓦I頂部外側設有用於設置剛性減振組件7的凹槽8,所述的剛性減振組件7上開有貫穿剛性減振組件7的進油孔9所述的注油孔5的上端位於凹槽8的槽底,所述的進油孔9與注油孔5貫通。本實用新型將剛性減振組件7與潤滑結構結合,不僅有利於簡化結構,而且在剛性減振組件7的配合下有利於提高滑動軸承工作的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001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0018]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軸瓦1、弧形油槽2、油膜形成槽3、儲油儲汙槽4、注油孔5、出油口 6、剛性減振組件7、凹槽8、進油孔9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其特徵在於,本潤滑結構包括設置在呈筒狀的軸瓦(I)上部內壁的弧形油槽(2),該弧形油槽(2)在軸瓦(I)的軸向居中設置,所述的弧形油槽(2)的兩端分別設有位於軸瓦(I)上部內壁且對稱設置的油膜形成槽(3),所述的油膜形成槽(3)呈瓦型且沿著軸瓦(I)的軸向延伸,在每個油膜形成槽(3)下部分別設有深度大於油膜形成槽(3)上部的儲油儲汙槽(4),所述的弧形油槽(2)中部設有位於軸瓦(I)頂部且貫通軸瓦(I)內外側的注油孔(5),在每個油膜形成槽(3)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延伸至軸瓦(I)端面的出油口(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儲油儲汙槽(4)的橫截面呈圓弧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瓦(I)頂部外側設有用於設置剛性減振組件(7)的凹槽(8),所述的注油孔(5)的上端位於凹槽(8)的槽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動軸承的潤滑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凹槽(8)內設有剛性減振組件(7),所述的剛性減振組件(7)上開有貫穿剛性減振組件(7)的進油孔(9),所述的進油孔(9)與注油孔(5)貫通。
【文檔編號】F16C17/10GK203835954SQ201420253408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7日
【發明者】樓昱東, 陳學鋒 申請人:浙江正盛軸瓦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