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以及應用方法
2023-10-18 04:29:54 2
專利名稱::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以及應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以及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和貝類養成相集成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灘涂埋棲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與養成是分開進行的,苗種中間培育往往在先在室內人工育苗達到1mm殼長左右即播撒在劃定區域的灘涂中,通過自然生長的方式進行中間培育,至大規格苗種後進行採集,但是上述方法存在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大而導致成活率不高、效率低、苗種採集困難,不利於管理等缺點,嚴重製約了灘涂貝類苗種的生長。國內外有少數單位利用被動上升流循環系統或者平面流循環系統進行貝類苗種集約化培育,這種裝置雖然具備了成活率高,生長快速等優點,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培育裝置的規模小,不利於大規格苗種的培育,裝置成本高昂,系統複雜,運行成本高等缺點,不具備穩定持續運行的條件,不利於貝類苗種的大規模培育和進行廣泛的推廣。灘涂埋棲貝類的養成往往需要購買大規格苗種進行養殖,經常受到苗種價格和苗種數量的波動影響較大,而在養殖過程中海產貝類大部分都是埋棲型貝類,能夠充分利用水體的中下層的空間和餌料,但是對水體上層的利用不高,因此養殖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養殖的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可大規模培育,結構簡單,培育成本低,操作簡單易行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結合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而提供一種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的上層空間,實現了苗種供應與養成自給自足的目的、增加收益、減少了養殖風險、並且操作簡單易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和貝類養成相集成的養殖方法。為實現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籠架和防逃承載網,籠架側面和底面分別覆蓋有防逃承載網,防逃承載網網孔小於所承載物的體積。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籠架的上設有防敵害網,該防敵害網覆蓋於防逃承載網外表面。所述籠架上表面還蓋設有籠蓋,所述籠蓋表面覆蓋有防敵害網,籠蓋與籠架上表面大小形狀相適配。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防逃承載網網孔小於所承載的貝類,故貝類可承載於其上,從而進行攝食餌料,而周遭六個表面覆蓋有防敵害網,能防止周圍環境中的貝類天敵進入籠內,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簡單易行,因此便於培育裝置的製造和布置,使得在進行大規模培育的同時,培育成本大大降低。其中,防逃承載網的高度雖低於側面高度,但足以滿足防逃的作用,進一步減少了其生產成本。進一步設置是還包括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為固定設置於籠架上的支撐柱,該支撐柱底部向下延伸並固定於到養殖水體的地面上。通過本設置,使得本發明可以支撐懸浮於養殖水體的上層,方便飼養者篩選衝洗和捕捉操作。為實現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在海產貝類養殖池塘中,將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置於養殖池塘的養殖水體的上層,並將貝類苗種置於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中進行海產貝類苗種的中間培育,在養殖池塘的中下層水體中進行貝類養成。本發明的優點在於1.採用本發明所具有的經濟效益可以實現養殖苗種的自給自足,避免了購買苗種時所承擔的風險,如價格過高,數量不足,成活率低,質量不好等問題,較大幅度的降低了養殖成本,實現了苗種到養成的集成模式。2.海產貝類懸浮箱式苗種培育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操作管理,並且苗種培育成活率高,生長快速。3.海產貝類懸浮箱式苗種培育裝置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的上層空間,實現了養殖空間的立體化,優化了養殖模式。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養殖池塘中配置有水車式增氧機。為了避免因無風的天氣,池塘中水流不暢,引起中間培育苗種的窒息死亡,本設置在池塘中配置水車式增氧機,不僅能夠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還可以使池水充分交換,餌料均勻分散。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介紹。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帶懸浮裝置和籠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的描述,只用於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定,該領域的技術工程師可根據上述發明的內容對本發明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如圖1、2、3所示,本實施例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包括籠架1、防逃承載網2和防敵害網3,籠架1為六面開口的長方體框架結構,籠架1底面完全覆蓋有防逃承載網2,籠架1側面所設防逃承載網2的頂端低於籠架1上表面,且為籠架1高度一半高,這樣可以解決防逃承載網2成本過高的問題,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防敵害網3完全覆蓋籠架1的側面和底面,其中防逃承載網2網孔小於所承載物貝類的體積,網孔大小小於1X1平方毫米,防敵害網3網孔小於貝類天敵的體積,如一些會以貝類食物的蝦蟹類等,從而避免貝類天敵鑽入該培育裝置內,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籠架l上表面為取放口,取放口處可拆卸地蓋設有長方形的籠蓋4,籠蓋4表面覆蓋有防敵害網2,籠蓋4可自由地從籠架1上部打開或關閉,從而方便篩選衝洗或收穫的操作,籠蓋4大小形狀與取放口相適配,從而避免一些天敵從上部進入培育裝置內。因為本中間培育裝置是在池塘或者沿海地區使用,而其自身不能產生浮力,故需要一個懸浮裝置來配合使用。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簡單易行,因此便於培育裝置的製造和布置,從而在進行大規模培育的同時,大大降低培育成本。防敵害網2和防逃承載網3與籠架1的固定方式可通過繩索捆綁或鐵絲固定等方式。其中,在籠架1兩相對側面分別設置有支撐柱5,支撐柱5選取適當的長度,支撐柱5頂部與籠架1側面通過繩索相互固定,支撐柱5底部插入圍塘底部或者淺灘上,從而組成中間培育裝置的支撐裝置。進行培育操作時,使水面稍微低於籠架1上表面,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投苗、篩苗衝洗等活動。另外,還可以在籠架1周邊綁上一些能浮起的設備,如浮箱、浮球等,同時將籠架1固定在周邊一些固定的裝置上,從而構成所述的懸浮裝置,並且不會隨波逐流,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海產貝類懸浮籠式苗種中間培育裝置還可以將彼此間串聯或者並聯在圍塘內,然後採用水車式增氧機使得水流流過每個懸浮的長方形的籠架1,在保證水中含氧量的同時,帶來豐富的餌料和帶走貝類的部分排洩物,從而提高了貝類的成長率。而且當採用浮球等懸浮裝置可將培育裝置放置在無汙染的開口海域,可避開汙染較重的海水流動少的港灣,從而提高了成品貝類的品質。在海產貝類養殖池塘中,將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置於養殖池塘的養殖水體的上層,並將貝類苗種置於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中進行海產貝類苗種的中間培育,在養殖池塘的中下層水體中進行貝類養成。以下以培育泥蚶苗種為例,在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中培育泥蚶苗種,初始培育規格為殼長1.25mm,40萬顆/公斤,培育時間3個月,培育結束後比較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苗種(稚貝)和灘涂培育的苗種(稚貝)的規格和成活率。結果如下表l。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苗種的殼長和成活率均遠大於灘涂自然的苗種,這主要是由於池塘內餌料充足,水質穩定,水質條件較好,所以生長快速。而稚貝的重量在175公斤,而一個15畝池塘一年正常的養殖產量為10000公斤左右,因此稚貝對池塘海產貝類養成可以忽略不計。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權利要求一種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籠架和防逃承載網,籠架側面和底面分別覆蓋有防逃承載網,防逃承載網網孔小於所承載物的體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籠架的上設有防敵害網,該防敵害網覆蓋於防逃承載網外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籠架上表面還蓋設有籠蓋,所述籠蓋表面覆蓋有防敵害網,籠蓋與籠架上表面大小形狀相適配。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為固定設置於籠架上的支撐柱,該支撐柱底部向下延伸並固定於到養殖水體的地面上。5.—種利用權利要求l-4之一所述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和貝類養成相集成的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海產貝類養殖池塘中,將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置於養殖池塘的養殖水體的上層,並將貝類苗種置於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中進行海產貝類苗種的中間培育,在養殖池塘的中下層水體中進行貝類養成。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和貝類養成相集成的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養殖池塘中配置有水車式增氧機。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以及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和貝類養成相集成的養殖方法,在海產貝類養殖池塘中,將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置於養殖池塘的養殖水體的上層,並將貝類苗種置於海產貝類苗種中間培育裝置中進行海產貝類苗種的中間培育,在養殖池塘的中下層水體中進行貝類養成。本發明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的上層空間,實現了苗種供應與養成自給自足的目的、增加收益、減少了養殖風險、並且操作簡單易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773084SQ20101010736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申請日期2010年1月29日優先權日2010年1月29日發明者張炯明,李尚魯,柴雪良,江海華,肖國強,趙一強申請人: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