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2:27:24 3

本發明屬於電力設備領域,特別涉及光伏信息採集終端。
背景技術:
在電力行業中,為了滿足電力人員能夠對多種信息採集設備獲取到的數據進行匯總處理,需要研發一種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信息採集終端。
目前的信息採集終端尚未具有足夠的通信以及數據處理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提供了用於提供數據匯總以及通訊能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光伏信息採集終端,所述採集終端包括殼體,殼體中安裝有線路板,殼體包括上蓋,以及與上蓋可拆卸連接的下蓋;
所述上蓋包括頂面,以及從頂面邊緣延伸出的前端面,所述前端面與所述頂面的連接處呈弧形,在弧形的連接處開設有燈光指示槽,所述燈光指示槽低於弧形所處的曲面,在所述燈光指示槽中設有導光板;
所述下蓋包括底面、與底面垂直的後端面,以及與所述後端面、所述底面垂直連接的側端面,所述後端面與所述底面的連接處呈直角,在所述底面上開設有散熱槽,在所述後端面上設有用於容納通訊接口的槽孔,在所述底面上還連接有用於將採集終端進行固定的固定夾;
其中,所述側端面包括設相對的第一側端面和第二側端面,在所述第一側端面上設有條狀凸起,在所述第二側端面上設有與所述條狀凸起相匹配的條狀凹槽。
可選的,所述上蓋還包括與所述頂面相對的下頂面,在所述下頂面的邊緣設有沿下頂面的邊緣排列的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內側設有用於容納密封膠條的第一密封槽。
可選的,所述下蓋還包括與所述底面相對的上底面,在所述上底面的邊緣設有沿上底面的邊緣排列的榫槽,在所述榫槽的內側設有用於容納密封膠條的第二密封槽;
其中,所述榫槽與所述凸起相匹配,將所述上蓋與所述下蓋固定。
可選的,在所述線路板上安裝有狀態指示燈,所述導光板上設有導光柱,所述導光柱的端部與所述狀態指示燈接觸。
可選的,所述條狀凸起的橫截面為凸字型。
可選的,所述固定夾包括使用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件鉸接的第二固定件。
可選的,所述線路板中設有主控晶片,以及與主控晶片連接的外圍電路。
可選的,所述處理器外圍電路包括:
用於向處理器供電的供電電路,為處理器提供始終頻率的晶振電路,與處理器的NRST引腳連接、為處理器提供復位功能的復位電路,為處理器提供調試接口的調試電路,以及為處理器提供與周邊電路通信的通信電路;
其中,所述供電電路為提供DC5V轉DC3.3V的電路,供電電路包括電平轉換晶片P1,電平轉換晶片包括輸入端、輸出端和接地端,在輸入端和接地端之間設有並聯的電容C6和電容C8,在輸出端和接地端之間設有並聯的電容C7和電容C9;在輸入端設有5.5V輸入電平,在輸出端設有3.3V輸出電平,在3.3V輸出電平與數字接地之間依次設有電阻R8、發光二極體D1和電阻R12。
可選的,所述晶振電路包括晶振晶片Y1,晶振晶片Y1設有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第一引腳與晶振電路輸出端連接,第二引腳與晶振電路輸入端連接,在第一引腳與數字接地之間設有電容C2,在第二引腳與數字接地之間設有電容C1。
可選的,所述復位電路包括開關S1,開關S1的一端經電阻R9與3.3V輸出電平相連,開關S1的另一端接地;在開關S1的兩端並聯有電容C13,開關S1的未接地的一端與處理器的NRST引腳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位於殼體內的線路板完成數據的匯總處理,以及與外界的通訊,同時還通過殼體為內部的線路板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能力,提高了該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中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中固定夾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中側端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中下頂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中上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內外圍電路中供電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內外圍電路中晶振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9本發明提供的光伏信息採集終端內外圍電路中復位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結構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一
本發明提供了光伏信息採集終端,所述採集終端包括殼體1,殼體1中安裝有線路板2,殼體1包括上蓋3,以及與上蓋3可拆卸連接的下蓋4;
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殼體1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將線路板2安裝在由上蓋3和下蓋4構成的殼體1中,通過通訊接口完成信息的採集、處理和結果輸出。
為了給線路板2提供一個密閉的空間,殼體1的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上蓋3包括頂面31,以及從頂面31邊緣延伸出的前端面5,前端面5與頂面31的連接處呈弧形,在弧形的連接處開設有燈光指示槽32,燈光指示槽32低於弧形所處的曲面,在燈光指示槽32中設有導光板33。
上蓋3採用一體式設計,在上蓋3的前端面5上開設的燈光指示槽32中安裝的導光板33,可以將線路板2上狀態指示燈的燈光顯示在弧形表面上,從而令使用者能夠更加方便的獲取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當前的狀態。
具體的,導光板33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導光板33上設有導光柱331,導光柱331的端部與狀態指示燈接觸,同時由於導光柱331為彎曲設計,也可以將與線路板所處平面水平或垂直安裝的狀態指示燈發出的光儘可能的傳導至弧形表面,儘量的提高狀態指示燈亮度的傳導效率,最終提高使用者在外部觀察到的狀態指示燈的亮度。
下蓋4包括底面41、與底面41垂直的後端面42,以及與後端面42、底面41垂直連接的側端面43,後端面42與底面41的連接處呈直角,在底面41上開設有散熱槽45,在後端面42上設有用於容納通訊接口的槽孔46,在底面上還連接有用於將採集終端進行固定的固定夾5。
具體的,如圖3所示,固定夾5包括使用連接件固定在底面41上的第一固定件51,還包括與第一固定件51鉸接的第二固定件52。在實際使用時,第一固定件51被安裝在底面41上,通過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的配合可以將該光伏信息採集終端固定在線杆等建築上,方便了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固定。
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側端面43包括設相對的第一側端面431和第二側端面432,在第一側端面431上設有條狀凸起6,在第二側端面432上設有與條狀凸起6相匹配的條狀凹槽7。之所以在側端面上分別設置有條狀凸起6和與條狀凸起6對應的條狀凹槽7,是考慮到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可能存在僅依靠一臺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無法滿足使用需求,依靠由條狀凸起6和條狀凹槽7構成的組件,可以將多個光伏信息採集終端並排的連接在一起,以便藉助多個光伏信息採集終端完成處理任務。
在實際使用時,為了增加連接的牢固性,條狀凸起6的橫截面為凸字型,這樣在增加牢固性的同時還提高了拆裝的便利性。
可選的,如圖5所示,上蓋3還包括與頂面31相對的下頂面34,在下頂面34的邊緣設有沿下頂面34的邊緣排列的凸起35,在凸起35的內側設有用於容納密封膠條的第一密封槽36。如圖6所示,下蓋4還包括與底面41相對的上底面46,在上底面46的邊緣設有沿上底面46的邊緣排列的榫槽47,在榫槽47的內側設有用於容納密封膠條的第二密封槽48;榫槽48與凸起35相匹配,將上蓋3與下蓋4固定。
基於上述結構,通過凸起35跟榫槽47的匹配,向上蓋3和下蓋4固定在一起,同時在凸起35跟榫槽47扣合產生拉力的作用下,位於第一密封槽36和第二密封槽48內的密封條產生形變,將殼體1內的空間與外界隔絕,防止雨水或灰塵對內部的線路板2產生影響,提高了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可靠性。
可選的,線路板中設有主控晶片,以及與主控晶片連接的外圍電路。所述處理器外圍電路包括:
用於向處理器供電的供電電路,為處理器提供始終頻率的晶振電路,與處理器的NRST引腳連接、為處理器提供復位功能的復位電路,為處理器提供調試接口的調試電路,以及為處理器提供與周邊電路通信的通信電路。
在實施中,為了令信息採集終端具有完整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在信息採集終端中的處理器處設有處理器外圍電路,從而為處理器提供完整的供電、時鐘頻率、復位、調試、通信等必需的功能。最終令處理器完成信息採集和處理的完整流程,使得電力人員能夠快速的根據採集到的信息完成匯總處理的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如圖7所示,所述供電電路為提供DC5V轉DC3.3V的電路,供電電路包括電平轉換晶片P1,電平轉換晶片包括輸入端、輸出端和接地端,在輸入端和接地端之間設有並聯的電容C6和電容C8,在輸出端和接地端之間設有並聯的電容C7和電容C9;在輸入端設有5.5V輸入電平,在輸出端設有3.3V輸出電平,在3.3V輸出電平與數字接地之間依次設有電阻R8、發光二極體D1和電阻R12。
所用到的電平轉換晶片P1為LM1117,其壓差在1.2V輸出,負載電流為800mA時為1.2V。它與國家半導體的工業標準器件LM317有相同的管腳排列。LM1117有可調電壓的版本,通過2個外部電阻可實現1.25~13.8V輸出電壓範圍。另外還有5個固定電壓輸出(1.8V、2.5V、2.85V、3.3V和5V)的型號,本系統選用3.3V固定電壓輸出。LM1117提供電流限制和熱保護。電路包含1個齊納調節的帶隙參考電壓以確保輸出電壓的精度在±1%以內。LM1117系列具有LLP、TO-263、SOT-223、TO-220和TO-252D-PAK封裝。輸出端需要一個至少10uF的鉭電容來改善瞬態響應和穩定性,所以在輸入和輸出分別應用了C6、C7兩個10uF的鉭電容。
可選的,所述晶振電路包括晶振晶片Y1,晶振晶片Y1設有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第一引腳與晶振電路輸出端連接,第二引腳與晶振電路輸入端連接,在第一引腳與數字接地之間設有電容C2,在第二引腳與數字接地之間設有電容C1。
在實施中,晶振電路的結構如圖8所示,連接在處理器的異步復位腳即NRST引腳上。處理器自帶有內部RC震蕩器,即可為高速內部時鐘ms提供晶振。該RC振蕩器誤差為1%左右,內部RC振蕩器的精度通常比用HSE(外部晶振)要差上十倍以上,在時序、功耗等要求不嚴格的時候,可以利用內部震蕩電路。但是當處理器使用HSI時,最高系統時鐘的頻率是達不到72MHz的。因此多數情況下,需要利用外部晶體振蕩器來提供時鐘信號。外部振蕩器分為有源振蕩電路和無源振蕩電路,選擇這兩類晶振上主要是看考慮成本和精度。根據實際情況,這裡選擇了無源晶振。
可選的,所述復位電路包括開關S1,開關S1的一端經電阻R9與3.3V輸出電平相連,開關S1的另一端接地;在開關S1的兩端並聯有電容C13,開關S1的未接地的一端與處理器的NRST引腳連接。
在實施中,復位電路的結構圖如圖9所示,微控制器系統在啟動後首先需要復位,復位的作用是使主晶片及各可編程原件處於預先設定的初始狀態。復位電路主要有四種類型:(1)微分型復位電路;(2)積分型復位電路;(3)比較器型復位電路;(4)看門狗型復位電路。由於本設計中從表頭的復位只是為了調試圖像方便,因此採用較簡單的阻容手動按鍵復位電路即可滿足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光伏信息採集終端,採集終端包括殼體,殼體中安裝有線路板,殼體包括上蓋以及與上蓋可拆卸連接的下蓋;上蓋包括頂面,以及從頂面邊緣延伸出的前端面,前端面與頂面的連接處呈弧形,在弧形的連接處開設有燈光指示槽;下蓋包括底面,與底面垂直的後端面,在後端面上設有用於容納通訊接口的槽孔,在底面上還連接有用於將採集終端進行固定的固定夾。通過位於殼體內的線路板完成數據的匯總處理,以及與外界的通訊,同時還通過殼體為內部的線路板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能力,提高了該光伏信息採集終端的適應性。
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的先後順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