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加壓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0:52:49 3
專利名稱:模具加壓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壓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增加模具合模後之壓力的模具加壓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各產業中所使用的物品、組件等,大部分藉由模具所製造成型,因此,模具被稱為工業產品之母,而產品的優良與否除了依賴模具抵合後的密合度外,更須藉助合模後的壓力;一般澆料的PU(聚氨基甲酸酯)模具藉由手壓方式將模具相互抵合後,再經由夾模單元使模具密合後得以增壓,但僅藉助人力將模具予以合模,其密合度及壓力明顯不足,故成品易產生毛邊而提高不良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加壓結構,定位一模座後,藉由壓缸將另一模座由下往上靠合於定位後的模座,使相對應模座上之模具相互抵合後得以增加壓力。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模具加壓結構,包括一座體;一上模座,其上固設有一上模,該上模座組設於座體上;一下模座,其上固設有一下模,該下模座組設於座體上,並對應靠合上模座,使上、下模相互抵合;其中所述座體上組設有第一、二、三壓缸;所述上模座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藉由第一壓缸帶動而在座體上樞轉,第二端成形有定位部,該定位部供第二壓缸定位於座體上,第三壓缸帶動下模座靠合於上模座。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優先採用下述方案所述座體上設有二凸柱、二定位柱及開設有一穿孔,二凸柱上開設有凹槽、二定位柱開設有定位槽,而所述上模座第一端成形有凸部,其中該凸柱的凹槽供上模座凸部所容置樞接,該定位柱的定位槽供上模座定位部容置並藉由第二壓缸穿設定位。
在上述優選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上模座第一端凸部最好組設有一連動塊,該連動塊與第一壓缸相接。
在上述優選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上模座第一端凸部最好一體成形有連動部,該連動部與第一壓缸相接。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加壓結構於座體上組設有第一、二、三壓缸,其中上模座第一端藉由第一壓缸帶動而在座體上樞轉,而上模座第二端藉由第二壓缸而定位於座體上,第三壓缸帶動下模座靠合於上模座,據此,上、下模抵合後具有增壓的功效,密合度得以大大提高,從而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座樞擺示意圖;圖3是圖1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座定位後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下模座動作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其中(10)座體;(11)凸柱;(111)凹槽;(112)樞孔;(12)定位柱;(121)定位槽;(122)定位孔;(13)穿孔;(20)上模座;(21)上模;(22)第一端;(221)凸部;(222)通孔;(223)連動塊;(224)連動部;(23)第二端;(231)定位部;(232)通孔;(24)樞設件;(30)下模座;(31)下模;(40)第一壓缸;(41)壓杆;(42)連接塊;(50)第二壓缸;(51)壓杆;(52)定位杆;
(60)第三壓缸;(61)壓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有關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它的功效,茲舉一較佳可行實施例並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首先請參閱圖1、2、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加壓結構,主要由一座體10、一上模座20、一下模座30、一第一壓缸40、二第二壓缸50及一第三壓缸60所組配而成,其中座體10上設有二凸柱11、二定位柱12及開設有一穿孔13,二凸柱11及二定位柱12圍設有一升降空間,且穿孔13位於升降空間;由二凸柱11上端面朝下開設有一凹槽111,於凹槽111的槽壁開設有貫通的樞孔112,另由二定位柱12上端面朝下開設有一定位槽121,於定位槽121的槽壁開設有貫通的定位孔122;上模座20上固設有一上模21,且具有第一端22及第二端23,第一端22具有對應座體10二凹槽111的凸部221,且於凸部221開設有對應凹槽111樞孔112的通孔222,另於一凸部221組設有一連動塊223,且連動塊223自由端呈上揚狀;第二端23具有對應座體10二定位槽121的定位部231,於定位部231開設有對應定位槽121定位孔122的通孔232;上模座20藉由樞設件24穿設於凸柱11及凸部221而樞設於座體10上;下模座30上固設有一下模31,下模座30可上下位移地組設於座體10上,並對應座體10的穿孔13;第一壓缸40組設於座體10上,且可為氣、油壓缸,第一壓缸40的壓杆41組設一連接塊42,連接塊42藉由樞件43而與上模座20的連動塊223相互樞接,第一壓缸40可使上模座20產生樞轉作業;二第二壓缸50分別組設於座體10定位柱12上,且可為氣、油壓缸,第二壓缸50的壓杆51組設一定位杆52,定位杆52穿設座體10的定位孔122及上模座20的通孔232,使上模座20定位;第三壓缸60組設於座體10上,且為油壓缸,其壓杆61得以穿設座體10的穿孔13並可帶動下模座30由下往上靠合於已定位的上模座20,並對上模座施予壓合力。
以上所述為本實施例各主要構件的相互關係位置及結構。
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與功效,再請參閱圖3-5所示,本實用新型於澆料作業時,可動作第一壓缸40,上模座20則以凸部221為樞點,使其第二端23向上樞轉,此時,可對下模座30的下模31進行澆料作業,待澆料完畢,動作第一壓缸40,使上模座20的定位部231位於定位柱12的定位槽121內,隨之動作第二壓缸50,使第二壓缸50的定位杆52穿設定位柱12的定位孔122及上模座20的通孔232,使上模座20定位,最後作動第三壓缸60,帶動下模座30由下往上靠合於已定位的上模座20,使上、下模21、31相互抵合,據此,上、下模21、31抵合後並具有增壓的功效,以減少產品成形後的毛邊,降低成品不良率,以符合產業界實際所需。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6所示,上模座20第一端22的凸221可一體成形有連動部224,連動部224的自由端同樣呈上揚狀為佳,並得以與第一壓缸40的連接塊42相互樞接,使上模座20受第一壓缸40帶動而得以於座體10上樞轉。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加壓結構,包括一座體;一上模座,其上固設有一上模,該上模座組設於座體上;一下模座,其上固設有一下模,該下模座組設於座體上,並對應靠合上模座,使上、下模相互抵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座體上組設有第一、二、三壓缸;所述上模座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藉由第一壓缸帶動而在座體上樞轉,第二端成形有定位部,該定位部供第二壓缸定位於座體上,第三壓缸帶動下模座靠合於上模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加壓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座體上設有二凸柱、二定位柱及開設有一穿孔,二凸柱上開設有凹槽、二定位柱開設有定位槽,而所述上模座第一端成形有凸部,其中該凸柱的凹槽供上模座凸部所容置樞接,該定位柱的定位槽供上模座定位部容置並藉由第二壓缸穿設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加壓結構,其特徵是於所述上模座第一端凸部組設有一連動塊,該連動塊與第一壓缸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加壓結構,其特徵是於所述上模座第一端凸部一體成形有連動部,該連動部與第一壓缸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具加壓結構,由一座體、一具上模的上模座及一具下模的下模座所組配而成,其中該座體上組設有第一、二、三壓缸,該上模座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該上模座第一端藉由第一壓缸帶動而得於座體上樞轉,而上模座第二端藉由第二壓缸而定位於座體上,該第三壓缸帶動該下模座靠合於上模座,據此,上、下模抵合後具有增壓的功效,得以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文檔編號B29C44/58GK2625134SQ03231539
公開日2004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27日
發明者黃鳳梧 申請人:黃鳳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