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5:52:27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風,又稱腦卒中、腦血管意外,通常是指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在內的一組急性疾病,具體定義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瀰漫性腦功能缺失象徵的腦血管性臨床事件,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現今人類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發展最快、恢復最慢、死亡最多、致殘最重的病種,給人類造成極大痛苦,給家庭與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其中缺血性中風佔中風總數的75%。 目前市場的治療腦血管病雖然有多種的西藥和中成藥,但是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常用治療中風的西藥有一些少見副作用。如中樞神經系統抑鬱症、譫妄;②外周神經系統下肢劇痛、痙攣性斜頸;③消化系統頑固性呃逆、腹瀉;④變態反應全身性皮疹、固定型藥疹、對稱性皮疹等。常用治療中風的中成藥多是由活血化瘀藥組成,如複方丹參針、丹參針、川芎嗪針、脈絡寧針、清開靈針、醒腦靜針、燈盞花素針、血塞通針、蝮蛇抗栓酶針等注射劑;或腦血康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安腦丸、醒腦健神丹、腦血栓片、腦安膠囊、華佗再造丸、中風回春片、血栓心脈寧、腦復康片以及銀杏製劑等口服劑,大多有活血化瘀、醒腦開竅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該類產品具有一定療效,但療效不肯定,且該類藥物還有易致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出血等副作用,其療效不盡滿意,組方不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市面上常見治療缺血性中風中西成藥療效不顯著、副作用較大或價格偏貴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臨床療效好、毒副作用小、標本兼治、價格低廉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製成的僵蠶2 20份、黃芪5 20份、地龍O. 5 10份、川彎I 4份。優選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僵蠶5 10份、黃苗5 10份、地龍O. 5 3份、川彎I 4份。更優選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僵蠶3份、黃芪8份、地龍3份、川芎2份。在製備該中藥組合物的原料中還可以加入丹參5 20份、赤芍O. 5 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幹地黃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鬱金2 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蓮子心O. 7 2份;或金銀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續斷3 7份。所述中藥組合物可以製成任意藥學上可接受的劑型。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劑類型為膠囊、片劑、口服液、顆粒劑、丸劑、散劑、丹劑、膏齊U、超微粉體合劑或納米中藥合劑。根據各種劑型臨床起效時間對比研究及成本控制計算,優選薄膜包衣片劑為本配伍最佳製備劑型。本發明製備工藝如下川芎、僵蠶採用乙醇提取;黃芪、地龍用水提取;乙醇提取工藝條件為40%乙醇,加熱回流2次,加醇量分別為原藥材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時間分別為2. O、I. 5小時;水提取工藝條件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別為原藥材重量份的10倍、8倍、8倍,提取時間為2. O小時、I. 5小時、I. 5小時;水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0後,加入95%的乙醇,使藥液含醇量為60%,靜置24小時後過濾,與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乾燥;將醇提和水提的提取物乾燥製成藥物細粉,將藥物細粉、乳糖、可溶性澱粉以14 : 3 : 3的比例混合,3% PVP K30的95%乙醇為粘合劑,O. 5%的微粉矽膠為助流劑, I %的硬質酸鎂為潤滑劑,結合顆粒工藝與壓片工藝製成薄膜包衣劑。所述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工藝,還可以加入丹參5 20份、赤芍O. 5 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幹地黃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鬱金2 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蓮子心O. 7 2份;或金銀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續斷3 7份;其中石斛、幹地黃、山茱萸、葛根、白芥子、石菖蒲、鬱金、金銀花、蒲公英、牛膝、續斷採用水提取,地骨皮、牡丹皮採用乙醇提取。其中,乙醇提取工藝條件為40%乙醇,加熱回流2次,加醇量分別為原藥材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時間分別為2. O、I. 5小時。水提取工藝條件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別為原藥材重量份的10倍、8倍、8倍,提取時間為2. O小時、I. 5小時、I. 5小時;水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0後,加入95%的乙醇,使藥液含醇量為60%,靜置24小時後過濾,與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乾燥。本發明的製劑在使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確定用法用量。本藥劑規格每粒含提取物O. 35g,口服一次4-5粒,I日3次,連服4周為I療程。本發明是選用僵蠶、地龍、黃芪和川芎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的作用,從而能夠有效地治療腦中風。僵蠶性成、辛,平。歸肝、肺、胃經,善熄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且僵蠶經藥理研究發現僵蠶醇水浸出液對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驚厥作用;其提取液在體內、外均有較強的抗凝作用;僵蠶粉有較好的降血糖作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菌作用,其醇提取物體外可抑制人體肝癌細胞的呼吸。黃芪性溫,味甘,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自汗。選擇地龍為佐藥,是因為地龍成,寒,歸肝、脾、膀胱經(中國藥典)。可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其藥理作用研究發現本藥可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川芎性溫,味辛,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頭風頭痛,寒痺筋攣,瘡瘍腫痛。經藥理作用研究發現川芎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況及腸繫膜微循環等作用,並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水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對聚貨櫃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在臨床應用本品辛散溫通,既有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之氣藥。調和諸藥,相輔相成,共堡養陰益氣、活血化瘀之功效。經本發明者20餘年臨床經驗發現,僵蠶佐以地龍在治療中風,尤其是中風後遺症方面療效突出,且無明顯毒副作用,這是本配伍創新之處,僵蠶與地龍臨床應用體會(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97.R277. 75 35)支持本論斷。常見報導中用黃芪、川芎配伍治療中風的藥物組成較多,但研究者發現將僵蠶加入本配伍,佐以地龍療效將極大增加,且尚未見報導。為了加強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發明藥物還與丹參、赤芍組合,用於瘀血未去、精血虧耗。這是因為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丹參具有強心、增加血流量、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降低血脂等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酒制活血散瘀力勝,多用於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丹參、赤芍合用,可加強川芎活血祛瘀之功效。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本發明藥物還與葛根、石斛組合。這是因為石斛微寒、甘。歸胃、腎經;可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葛根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止瀉。用於風熱感冒或風寒感冒有項頸強硬者,熱病煩渴,麻疹、風疹初起。其中葛根經藥理作用研究發現總黃酮與葛根素能使冠脈擴張,總黃 酮還能對抗垂機後葉素引起的冠脈痙攣;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素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腦血管,可使異常的腦循環正常化,加以葛根減弱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反應。並且還能擴張外周血管、抗缺氧作用、還能降低關感神經功能作用。石斛、葛根共佐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擴張外周血管之功,可用於中風伴神昏耳鳴、睡眠障礙等。為了能治療腦中風伴有的糖尿病、腎出血、浮腫等疾病,本發明藥物還與幹地黃、山茱萸組合。這是因為幹地黃甘苦,涼。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功效;用於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共佐君臣之品補肝益腎,達到治療腦中風伴有的糖尿病、腎出血和浮腫疾病。為了治療腦中風伴有的多痰疾病,本發明藥物還與白芥子、石菖蒲、鬱金組合。這是因為白芥子性溫辛;歸肺經,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溼流注,陰疽腫毒。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溼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石菖蒲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等具有較好的作用。鬱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鬱,利膽退黃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鬱金對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三藥共湊化痰祛瘀之功效。為了治療腦中風伴有的高血壓疾病,本發明還與地骨皮、牡丹皮、蓮子心組合。這是因為地骨皮性寒甘;歸肺、肝、腎經,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牡丹皮性微寒、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蓮子心性寒、味苦、無毒,具有清心去熱、澀精、止血、止咳等功效,可治療心衰、口渴、吐血腫痛等病症。三者與本發明藥物結合,既能治療中風,又能治療聞血壓。為了治療腦中風伴有的高血脂患者,本發明還與金銀花、蒲公英組合。這是因為金銀花性寒甘;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療瘡,喉痺,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蒲公英性寒甘、苦;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溼熱黃疸、熱淋澀痛。為了治療腦中風伴有的四肢痙攣患者,本發明還與牛膝、續斷組合。這是因為牛膝性平、苦、甘、酸;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於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瘢瘕,肝陽眩暈。續斷性微溫;苦、甘、辛;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於腰膝酸軟,風溼痺痛,崩漏,胎漏,跌扑損傷。發明的藥物具有益氣活血、祛痰通絡的功能,大量臨床證實,本發明藥物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具有確切療效,達到標本兼治之功效,其有效率達90%以上。本發明藥物與幹地黃、山茱萸組合,可以治療腦中風伴有的糖尿病、腎出血、浮腫等疾病;與白芥子、石菖蒲、鬱金組合,可治療腦中風伴有的多痰疾病,與地骨皮、牡丹皮、蓮子心組合,可治療腦中風伴有的高血壓疾病,與金銀花、蒲公英組合,可治療腦中風伴有的高血脂患者;與牛膝、續斷組
合,可治療腦中風伴有的四肢痙攣患者。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3份、黃芪8份、地龍3份、川芎2份以上四味原料中,將上述重量份的僵蠶與川芎,黃芪與地龍分兩組粉碎成細粉,備用,細粉均能通過100目篩,其中不少於95%能通過120目篩;取僵蠶與川芎粉加10倍量40%乙醇71^,加熱(溫度65°C)回流提取2小時,第二次提取採用8倍重量份量40%乙醇,加熱(溫度65°C)回流提取I. 5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減壓回收乙醇並於60°C濃縮至相對密度I. 20的稠膏;加入稠膏重量份8倍量的乙醇(乙醇濃度95% )洗脫4次,放置片刻,合併上清液,備用,殘渣棄去。另取地龍與黃芪組細粉,加藥粉重量份10倍的蒸餾水煎煮2. O小時,取上清液後,在藥物殘渣中加8倍重量份的蒸餾水煎煮I. 5小時,取上清液,再於藥物殘渣中加8倍重量份的蒸餾水煎煮I. 5小時,混合3種上清液,加熱濃縮至相對密度I. 20後加入95%乙醇,使藥液含醇量為60%,靜置24小時後過濾,得水提取稠膏,合併兩稠膏,混勻,攤膏,烘乾,收集膏塊,粉碎,得本藥物配伍細粉,加乳糖及可溶性澱粉,使得藥物細粉、乳糖、可溶性澱粉比例為14 3 3,另用3%PVP(K30)95%乙醇為粘合劑,O. 5%的微粉矽膠為助流劑,I %的硬質酸鎂為潤滑劑,結合顆粒工藝與壓片工藝製成新薄膜包衣製劑。實施例2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3重量份、黃芪8重量份、地龍3重量份、川芎2重量份、石斛6重量份、葛根8重量份。僵蠶與川芎、石斛、葛根採用乙醇提取;黃芪、地龍採用水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
Io實施例3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2重量份、黃芪5重量份、地龍O. 5重量份、川芎I重量份、幹地黃3重量份、山茱萸5重量份。黃芪、地龍、幹地黃、山茱萸採用水提取;僵蠶、川芎採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I。實施例4
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20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地龍10重量份、川芎4重量份、白芥子3重量份、石菖蒲4重量份、鬱金3重量份。地龍、黃芪、白芥子、石菖蒲、鬱金採用水提取;僵蠶、川芎採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I。實施例5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5重量份、黃芪6重量份、地龍I重量份、川芎I重量份、地骨皮5重量份、牡丹皮4重量份、蓮子心I. 5重量份。地龍、黃芪採用水提取;僵蠶、川芎、牡丹皮、蓮子心採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I。實施例6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10重量份、黃芪10重量份、地龍3重量份、川芎4重量份、金銀花6重量份、蒲公英4重量份。地龍、黃芪、金銀花、蒲公英採用水提取;川芎、僵蠶採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I。實施例7取原藥材(按照重量份)僵蠶8重量份、黃芪15重量份、地龍8重量份、川芎2重量份、牛膝7重量份、續斷7重量份。黃芪、地龍、牛膝、續斷採用水提取;僵蠶、川芎採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藝同實例I。實驗例I本配伍浸膏粉(實施例I製備)與腦復康片(乙醯胺吡咯烷酮片)由黑龍江哈慈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F 2001081,進行治療對照實驗,方法是將33隻大鼠稱編號,按完全隨機法分為正常對照組(7隻)生理鹽水灌胃;假手術組(7隻)生理鹽水灌胃;模型組(7隻)生理鹽水灌胃;腦復康組(6隻)質量分數為2. 8的腦復康溶液灌胃,劑量0.28g*kg*d;本配伍浸膏粉組(6隻)本配伍浸膏粉灌胃,劑量2. Sg· kg· d。每日I次,每次灌胃容量10ml/kg,連續3周;於最後一次用藥後Ih麻醉大鼠,手術造成腦梗死模型,6h後取血標本,檢測後各指標如下 各組血漿t-PA、PAI活性變化(& ± δ )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製成的僵蠶2 20份、黃芪5 20份、地龍O. 5 10份、川彎I 4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製成的僵蠶5 10份、黃芪5 10份、地龍O. 5 3份、川芎I 4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藥材製成的僵蠶3份、黃芪8份、地龍3份、川芎2份。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在製備該中藥組合物的原料中還可以加入丹參5-20份、赤苟O. 5-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幹地黃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鬱金2_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蓮子心O. 7 2份;或金銀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續斷3 7份。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中藥組合物 可以製成任意藥學上可接受的劑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中藥組合物的製劑類型為膠囊、片劑、ロ服液、顆粒劑、丸劑、散劑、丹劑、膏劑、超微粉體合劑或納米中藥合劑。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エ藝,其特徵在於該エ藝包括如下步驟 川芎、僵蠶採用こ醇提取;黃芪、地龍用水提取; こ醇提取エ藝條件為40%こ醇,加熱回流2次,加醇量分別為原藥材的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時間分別為2. O、I. 5小時; 水提取エ藝條件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別為原藥材重量份的的10倍、8倍、8倍,提取時間為2. O小吋、I. 5小吋、I. 5小時;水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0後,加入95%的こ醇,使藥液含醇量為60%,靜置24小時後過濾,與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乾燥; 將醇提和水提的提取物乾燥製成藥物細粉,將藥物細粉、乳糖、可溶性澱粉以14 : 3 : 3的比例混合,3%PVP K30的95%こ醇為粘合剤,O. 5%的微粉矽膠為助流劑,I %的硬質酸鎂為潤滑剤,結合顆粒エ藝與壓片エ藝製成薄膜包衣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エ藝,其特徵在於該エ藝包括如下步驟還可以加入丹參5-20份、赤芍O. 5-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幹地黃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鬱金2_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蓮子心O. 7-2份;或金銀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續斷3 7份;其中石斛、幹地黃、山茱萸、葛根、白芥子、石菖蒲、鬱金、金銀花、蒲公英、牛膝、續斷採用水提取,地骨皮、牡丹皮採用こ醇提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及其製備工藝,該藥物是由包括重量配比為僵蠶2~20份、黃芪5~20份、地龍0.5~10份、川芎1~4份的藥材製成的,還能根據併發症的不同加入其它中藥;採用川芎、僵蠶採用乙醇提取、黃芪、地龍用水提取的製備工藝。本發明的藥物具有益氣活血、祛痰通絡的功能,大量臨床證實,本發明藥物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具有確切療效,達到標本兼治之功效,其有效率達90%以上。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846699SQ20111017835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
發明者葛金文 申請人: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