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清塘荷韻讀後感10篇

2023-10-24 04:21:27 2

  清塘荷韻讀後感(一):

  讀了《清塘荷韻》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本文介紹了作者樓前數畝荷塘如何從空蕩蕩的枯塘一向到滿塘荷花的過程。以及見到滿塘荷花後受到鄰裡的誇讚和喜悅心境。

  這時,我明白了如果沒有辛勤的種植、長時間的等待、用心的呵護,就不會出現之後池塘中那美麗的荷花。

  我想生活中也應當如此,去辛勤地播種,耐心地等待,不用多久,必須會得到滿意的結果。「若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如果不在背後下苦功夫,怎能得到別人的誇獎和圓滿的回報?古時候,人人都說「十年寒窗苦」,但他苦的有價值,雖苦猶甜。每個人都想考取「恩科」,一夜成名,但想的容易,做起來難。它需要你用時間和精力去做賭注,只要你用心去做,十幾年的付出就沒有白費,並且你還所以得到了知名的地位,他人的重視,光耀門楣,何樂而不為?

  當今社會也應如此,此刻做學生的都面臨著考試、排行等等一系列競爭。那麼如何在這些中名列前茅,成為鳳毛麟角呢?僅有努力學習、刻苦認真,而這樣又需要你辛勤付出十幾年的長期等待,最終在高考中盡情發揮,才能夠出線,獲得眾人稱讚。大部分學生都如此勞動,最終得到好結果,使十幾年的付出沒有白費。但總會出現一些人,不想努力,但還想在最終取得優異成績,這是絕對行不通的。如果這樣可行,作者不用花四年時間等待荷花滿塘的美麗景色,狀元不用寒窗苦讀十年後去爭名奪利,在校考生也不用秉燭夜讀,早起晚睡午不歇。所以我認為僅有付出才有回報,僅有刻苦努力、辛勤勞動,假以時日才會得到結滿碩果的蒼天大樹。

  最終,我期望那些存有僥倖的人趕快覺悟,立刻動起來,追上那些早你們起航的人,一同向著自我的夢想前進。

  清塘荷韻讀後感(二):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於汙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於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完美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鬥。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於應對困難和險境。今日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文章中很多筆墨,作者都著重描述了荷花生長的過程。起初,作者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我的「心病」,說明了養荷花的原因,為後文荷花的誕生作了鋪墊。下文中作者又記敘了自我播種荷花、盼望荷花出現的急切心境。如:「我每一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這些語句生動的勾畫出作者對荷花的盼望和喜愛,語言幽默淳樸。

  後文中描述了荷花的生長之盛與不一樣尋常的特點:不但紅色濃並且花瓣多。我想這幾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與煎熬中,早已超凡脫俗,不與那些受幫忙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過磨難的人或物,他們的身上都閃耀著純潔而無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愛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愛的小波斯貓會見到水中的「白玉盤」,心生趣意,竟縱身一躍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發笑,感到憐愛,同時這也側面寫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無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都明白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這塘美麗的「季荷」即將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麼心境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多麼豁達的作者,我想此時,作者已被這迷人的荷花所徵服,心中波瀾不驚,寧靜高雅,充滿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述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為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當具備的品質,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後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完美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了月光溫柔嫻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後文中「薄薄的青霧」「籠著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述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寥寥數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於是文學巨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鍵是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讀後感(三):

  寫荷花的文章很多,讀季羨林先生寫荷花則另有一番情境,季老寫荷花,寫出了淡定、雅致與浪漫的韻味。在季老的身上,既有舊文人的情懷,也有新時代文人的氣息。在他的全文中,其實我最喜歡的是他所引用的「池花對影落」的這一詩句,在引用此句之前,季老是這樣寫的:「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瘦。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頭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飛,最終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裡。」季老的這段文字實是對「池花對影落」的注釋,花能找到影子,人也會如此,由此我想到的是對生命的禮讚。

  季老的一生歷經坎坷,早年曾是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學生,後留學國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於該語言的專家(吐火羅文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他先是北京大學的教授,1967年被查到反革命證據,抓去審訊、批鬥,1968年在北京大學理解改造,後被拉到煤廠批鬥,又被送到北京大學分校改造,其後又被關進牛棚,1969年下鄉理解貧下中農再教育,1970年回北京大學看校門。改革開放後,1978年成為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老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最終「池花對影落」,他生命的盡頭終結在他為之奮鬥的事業裡(享年98歲)。不光季老如此,中國千千萬萬個文化學者,科技工作者,兩彈一星的元勳們,哪一個不是如此,「池花對影落」是他們真實生命狀態的寫照,他們是中國社會中真正構成社會脊梁的英雄。

  清末大思想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此第二境也;「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王國維先生認為這是文人的三種境界。其實,從「池花對影落」而言,筆者還認為,在三境之外還應當有一種境界,即「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雪》)。筆者認為一個人僅有將自我的命運,與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連在一齊,與生他養育他的土地連在一齊,並為此獻身,他的生命才具有了更加真實的意義,生於這片土地還於這片土地,這也正是「池花對影落」的境界。

  清塘荷韻讀後感(四):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這種文章無需擁有奢華的談吐,或是大肆宣揚的衝力,只是品味這清雅的字眼,就好似用指尖捻一瓣滴掛著露水的花瓣置於鼻翼兩側,任芳香縈繫於飄渺之中。

  荷花,清新優雅、堅貞純潔,無論是「出淤泥而不染」,還是「至今蓮蕊有香塵」,她從古至今就是人們心中聖潔的象徵。今日漫步在季老先生的荷塘邊,在靜謐的典雅中我發現了荷花如強者張揚生命,又似智者靜默無言的一面。

  在「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空空水塘裡,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安然冒出了綠芽,含著老人的心願,那五六片圓圓的小綠葉在泛著漣漪的水中以不可想像的速度遊走到四方,數不清一天長出了一百片還是兩三白片,這頑強而高潔的生命不會辜負老人寄託的期望,來年在水下長眠的荷花還會亭亭出水,為路人送去一份甜美。

  「別有池塘一種幽」,在荷塘邊半臥在躺椅上,看月光縝密地排列在水霧荷葉之間,注視著荷花出水向天空伸展,可是總有一天,她們將成為殘荷。其實,荷的一生與我們的人生道路頗有相似,我們在童年和少年默默地蓄勢待發,待到青年時期一躍走向社會,把自我的一切奉獻給祖國。光華過後,便在滿心歡愉中輕輕離去,什麼都不帶走,只留下一生的光彩榮華,進入一個永不甦醒的夢。「池花對影落」,說與其相似,不如說彼此相連。這瓣零落的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安享綻放之歡愉,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投入曾今撫育她的水中,這是一個她曾夢寐嚮往的天堂。

  這種徹悟正清白地擺在我面前,如一個智者在闡述高論:竟然註定任何生命都有完結的那一天,那為什麼所有人都嚮往生存?荷,你歷經生的艱難,埋沒於腐朽的淤泥卻積蓄了三年的希冀,在緊裹著的黑色鎧甲中夢想著綻放的那一天,也許你弱無力的葉片被灌輸了頑強的血液,還是老人的真心感動了上蒼,你浮水而出,憑著你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創造一生的輝煌。你明白秋天的到來意味著什麼,殘荷,失去了路人讚賞的目光,你卻注目時間淡遠,在你生命的輪迴中,死亡只是一種宿命。

  荷,你的消逝換來來年春天裡的新生,你無所顧忌,因為這一生只為綻放,別無所求——這就是使命。

  清塘荷韻讀後感(五):

  喜歡季羨林的散文,尤其喜讀《清塘荷韻》。

  季先生以往反覆說:「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決不下筆去寫。」清塘荷韻正是季先生感動的事物,繼而又經過季先生的文章把我們感動了。

  季先生的《清塘荷韻》看似隨筆流出,實則寫出了作者對荷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在人生低谷時對生活依然堅持的樂觀態度。

  文章開頭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樓前有清塘數畝。初有荷花,數年後,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有無之間,均很美麗。無卻留有遺憾。

  之後作者寫了池塘與荷花的絕配,中國人的愛荷。很自然的,湖北洪湖的幾顆敲破的蓮子被作者投入池塘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變成了作者的期望。溜溜盼了三年,池塘裡總算浮動了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雖有期望,令人灰心。真正的奇蹟出此刻第四年上。從荷葉的長出,到荷花的怒放,到「季荷」的得名,到每一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吮吸荷花和荷葉的清香,到賞荷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只看到荷花綠肥、紅肥,到風乍起時「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到粗略估計荷花的將近一千多朵的朵數,都充分寫出了作者的愛荷之情。

  文章最終,天氣變寒,荷花在不遠的將來,會變成殘荷,甚至連殘荷也將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作者祝福荷花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作者的結尾段很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人如其文。季先生的荷花寫得很美,季先生的人品也像荷花一樣,清香四溢,源遠流長。

  清塘荷韻讀後感(六):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當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裡,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最終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先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一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歡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應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

  清塘荷韻讀後感(七):

  季羨林的文章在寫實中總帶著豐富的哲理,他的文章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索遐想。今日,我就讀了一篇他的文章——《清塘荷韻》。它給我留下了十分的印象。

  這篇文章敘述的是作者在他樓前的清塘中種荷花的過程。從蓮子的發芽到荷葉覆蓋滿整個清塘再到荷花的開放,最終將到來的便是殘荷之日。整個過程十分地漫長,作者幾乎就要在這漫長的等待中放棄對它的期望。就在作者幾近失望的時候,荷花最終綻放了美麗的笑容。直到那一刻,季羨林才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散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

  是啊,在這個世上,萬物都有生長的衝勁。只是平時的我們看不見,摸不著而已。這股衝勁就像是一種潛力,他總是等我們即將失望的時候,才爆發出來。其實,這種模式的生命並不難懂。

  比如: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看動畫片。往往在英雄就要戰敗的時候,奇蹟總會出現。每次總是英雄從哪裡獲得了能量,又重新站了起來,再經過一番苦鬥,最終把壞人給打敗了。拿這個事例作比是十分形象的。也許我們在表面上只是覺得:啊!英雄真厲害,總是能在危機的關頭反敗為勝,可是在深層上,它折射出的便是生命的頑強,是任何生物都有的驚人的求生本事。這也就是這篇文章所要揭示的一個中心。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刻,我不經意想起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許許多多的金子,也許此刻他們就像文中那尚未發芽的蓮子,可是他們都有著驚人的求生本事。所以,多給別人和自我一些機會,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像荷花一樣,綻放出全世界最燦爛的微笑。

  清塘荷韻讀後感(八):

  《清塘荷韻》是季爺爺的代表名篇,今日我讀了《清塘荷韻》,平平淡淡的文字,讀起來卻感觸頗深。《清塘荷韻》是寫了季爺爺把幾顆洪湖的蓮子投入門前的池塘,期望長出蓮葉荷花。經過四年的耐心等待,最終長出了大片荷葉,葉子擴張的速度驚人地快。光長荷葉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裡的荷花不僅僅紅色濃,並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文中還寫了他讀過一本詩話,其中有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認為第二句對仗不工整。我與爸爸探討時,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對了一句:池花對影落,日葵向陽開,我看比較工整。

  《清塘荷韻》文中還提到,一年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而荷花卻開得特歡,幾乎連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見了,寫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寫出了季爺爺喜愛荷花的心境。文章的後面寫他的一個愛花的鄰居,天天數荷花。季爺爺是明白的,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明白隱藏著多少花骨朵兒。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

  季爺爺寫的文章,詩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靜靜的池塘裡靜靜地開著荷花,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季爺爺的文章異常好,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品讀和體會。

  清塘荷韻讀後感(九):

  我寫過關於季羨林的博文,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話語,又一次敲響在耳邊了。「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

  「我無法明白,荷花怎樣在深水中淤泥裡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一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構成眼前這個局面。」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一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必須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是啊,這幾天長沙的天氣忽地變冷。今日,我一面清理著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著,我得寫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這次國慶,從雙峰到長沙的高速公路,有個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國藩故居,這兩個地名,緊挨在一齊。

  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心中無一絲一毫的雜念。耳邊僅有「嗚嗚嗚」的摩託車聲,再也聽不到蓮瓣掉入水中的聲音了,再也無法感受「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的意境了,再也無法領略荷葉驚人擴張荷花含苞怒放的樂趣了,再也無法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此刻是什麼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沒去看過那裡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裡了。君不見,我的大中華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著一大捧我心愛的荷花。

  季先生,你見著了我的荷花嗎?

  清塘荷韻讀後感(十):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清塘荷韻》作者季羨林

  欲不消心難平,感覺離家漸近而心境也隨著新年腳步的將近變的不在沉穩,不明白激動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動浮躁的脈搏跳的沉穩點,還是需要讀一讀好的書,好的文章是用心寫出的,華辭麗藻很難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經過時間的沉澱釀造出文中佳釀。今日偶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讀到第六段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復一年的觀察門前清塘,始終沒有放棄,正是那份難得的等候期盼,最終迎來翠盤荷香六月賞。有一情節很是打動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聯想到的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季老深深體會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而並沒去強求工整,而是用一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可見作者對「池花對影落」之欣賞!

  季荷——是周一郎先生為季老荷花賜的名,季老更是欣然理解了這一稱呼,最終一句更是寫下:「我為我的「季荷」祝福。」而我用什麼樣的祝福來祝福辛勤勞動一生的季老?只期望清塘裡的荷香為他老人家飄的更香更遠。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