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後感
2023-10-24 04:18:22 3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於1927年問世,至今將近古稀,仍經久不衰,廣受世界讀者喜愛。下面是提供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後感【1】
作者是奧地利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青年時代遊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被歌德稱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歷史,盡顯歷史的關鍵時刻,他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閃耀著光輝,普照著人類自身。該書選取了12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關鍵時刻,這些時刻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這本書中,對拿破崙兵敗滑鐵盧的歷史特寫,寫的精彩紛呈。這裡簡單贅述一下滑鐵盧戰役的梗概,再現那驚心動魄又令人嘆息的人類關鍵時刻。
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20歲時參加法國革命軍,35歲時法國元老院授予拿破崙皇帝稱號。隨著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拿破崙畢生東徵西站,權勢盛極一時。1812年兵敗莫斯科,1814年被反法聯軍擊敗,被迫退位,被囚在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但1815年3月拿破崙潛回法國巴黎,重登皇位。同年6月15日,同反法同盟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激戰後,兵敗。這次兵敗,拿破崙再也沒有機會改寫法國的歷史。但這次兵敗的細節讓人扼腕。
當拿破崙第二次重登皇位後,很快就佔領了裡昂、巴黎。反法聯軍急忙籌集到了一支英國軍隊、一支普魯士軍隊、一支奧地利軍隊、一支俄國軍隊。這幾隻軍隊從不同的地方開始集結。拿破崙知道一旦敵軍集結將會對自己造成致命威脅,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之前分而攻之,各個擊破。他必須利用自己軍隊的高漲熱情迅速擊敗反法聯盟的幾隻軍隊。
6月15日凌晨3點,拿破崙大軍越過邊境進入比利時,與普魯士軍隊遭遇,並將普軍擊敗。雖然普軍被擊敗,但普軍並沒有喪失戰鬥力,並向布魯塞爾撤退。拿破崙分析戰況,他將同威靈頓率領的英國軍隊進行激戰,不能讓撤退的普魯士軍隊同英國軍隊匯合,否則失敗在所難免。為了防止撤退的普魯士軍隊同英國軍隊匯合,拿破崙派出了他的老實可靠、兢兢業業的格魯希元帥,並分給他三分之一的部隊去追擊、消滅普魯士軍隊。請注意這位元帥,這位元帥既沒有膽識魄力,也沒有英雄氣概。使他聞名於世的,僅僅是他的不幸和厄運。也就是這位元帥考慮的一秒鐘,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崙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
英國軍隊統帥威靈頓冷靜地在滑鐵盧高地上築好工事,嚴陣以待。當拿破崙對威靈頓主陣地發起五次攻擊而被擊退下來的時候,英軍陣地的嚴密防線開始鬆散了。最後,連拿破崙的最後預備隊---老近衛軍正步履艱難地向山頭進攻。歐洲的命運全系在能否攻佔這一山頭上。
此時的法軍和英軍就像兩個氣喘籲籲的摔跤對手,雙臂都已經癱軟,誰的增援部隊先到誰就贏得這次戰役的勝利。拿破崙和威靈頓都在盼望自己的增援部隊能趕緊到來。拿破崙希望自己派出的格魯希元帥能夠消滅普魯士軍隊或是在沒有追擊上普軍的情況下,靈活地違背命令增援與他。威靈頓希望普魯士軍隊儘快增援自己。
但這時的格魯希元帥在沒有追擊到普魯士軍隊時,聽到了隆隆大炮的聲音,他的部下建議他放棄追擊普軍的方案,改為儘快向大炮的聲音處進軍。格魯希元帥考慮了一秒鐘,命令部隊繼續追擊不知在哪的普魯士軍隊。他只記得皇帝的命令:追擊撤退的普軍。在皇帝撤回成命之前,他絕不偏離自己的責任。
當拿破崙和威靈頓都在一秒一秒的盼望增援部隊時,英軍的側翼來了一隻普魯士先遣部隊先同英國軍隊接上了火。拿破崙判斷這是格魯希的部隊,於是就下令所有部隊想威靈頓的主戰場全面進攻。接上火的普軍很快發現是誤會,於是普軍的先遣部隊和後續源源不斷的大部隊轉向向拿破崙的法軍發起攻擊。陣地上的威靈頓看到這種形式,立即從戰壕中跳了出來,脫了帽子,大手一揮,指向山下的法軍。他的士兵明白了統帥的意圖,所有英軍從戰壕中一躍而起,一起向退卻的法軍撲去。
潰敗的法軍丟失了所有炮兵和貴重物品。只是由於黑夜的降臨,才拯救了拿破崙的性命和自由。一直到半夜,滿身汙垢、頭昏目眩的拿破崙才在一家低矮的鄉村客店裡,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軟椅上,這時,他已不再是個皇帝了。他的帝國、他的皇朝、他的命運全完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毀壞了他這個最有膽識、最有遠見的人物在20年裡所建立起來的全部英雄業績。
滑鐵盧之役的失敗,使他再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一秒鐘考慮,決定了此後歐洲的歷史。
正如作者史蒂芬.茨威格的序言中所說,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過它。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後感【2】
這是14篇歷史特寫。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英雄也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那些在每個歷史風口浪尖上,憑藉自己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人物,是很讓人崇拜的。所以歷史的舞臺,沒有英雄,就不能稱為歷史。在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這14種英雄形象,無論是哥德的悲歌還是滑鐵盧的慘烈只是些個瞬間,都被他寫了出來,他們這些個瞬間,有的是被命運舉起,成為英雄,有的是成為千古罪人,有的還被拋入了千秋一恨的行列。那麼這些群星閃耀的時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呢?
過去有一種說法,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甚至整容。我覺得歷史就是歷史,來不得半點虛假。
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不斷的還原它的歷史真面貌。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怎麼才能還原它的歷史真面貌,就要通過學習,通過讀書來發現。有人成為一夜暴富的明星。可誰知,他自己曾經在下面用了多少功,又有誰是只憑一個運氣,一夜成名的呢?像當年作曲家亨德爾及突然在一首詩中找到靈感,寫下了不朽之作,彌塞亞,他也因此得到了救贖,成為了一夜的天才。
馬賽曲的誕生,也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受到市長的邀請,要他為軍隊創作一首戰歌,他只花費了凌晨的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寫出了馬賽曲。所以說我們都是人類的群星之一,總有幾顆星是那樣的閃耀。作為我們都是陪襯者的群星,也不能沒有我們的地位。而他們閃耀的時候,也會照亮我們,照亮地球。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的位置,人的地位,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用那句老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無論你是閃耀時,還是暗淡時,只要你有自己的能力釋放出來,只要你自己的心一直是光明的,是有愛的,那就一定是一顆閃耀的星。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後感【3】
這是一場精彩的鬥爭;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弱肉強食,成王敗寇。阿盟僧和斯科特,共同面對著嚴酷的自然環境,卻一勝一敗。他們的實力相當,卻是斯科特的計劃有誤。他們的「競爭」中,出現困難,面臨困難,並解決困難。「人員過多」「天氣寒冷」「環境惡劣」。斯科特的團隊都闖過了,而他們卻輸給了另一隻隊伍。這場勝敗不是一般的勝敗,而是關係到兩個國家。關係到英國與挪威!這張國旗代表了很多:榮譽,喜悅,勝利……
儘管斯科特的團隊失敗了,我仍然敬佩他們。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團結、堅持、勇敢。在謊言與事實面前,他選擇了向別國國王證明他國勝利。這種決心不是常人所具備的,這種忍耐不是大眾所具有的!
奧茨,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英雄,他沒有拖累大家,執著地向死神走去……天哪!有多少人能像他如此堅強啊!像他如此勇敢呢啊!這五個人果然是那30個人中最出類拔萃的5個人,這種人格無人能及。他們已經戰勝了自己,突破了極限——腳趾被凍掉,光著腳板堅持行走。我不忍聯想到那個畫面,一根根腳趾活生生地被凜冽的寒風吹落。也許,那時他已失去了知覺,對於肉體上的疼痛,已經不及心靈所噪聲的疼痛來得突然。那個在艱苦環境下,仍然背著「是外人眼裡不起眼的十六公斤重的巖石繼續行走的博士」……
他們承受了太多,終獲得了死亡的終結。但他們的世紀,卻永駐於人們的心中,英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儘管這是一個偉大的悲劇。英國人的騎士精神,探險精神,從斯科特一行人中,我看到了,我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勇士,什麼叫做英雄,那就是他們——斯科特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