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揚聲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24 07:23:47
微型揚聲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揚聲器,包括振動系統,磁路系統,以及外殼,所述振動系統包括振膜和結合于振膜一側的音圈,其中,還包括與所述音圈電連接的導電彈片,所述導電彈片為金屬材料;所述外殼包括位於底面的底壁和位於側面的側壁,所述彈片卡扣結合於所述彈片的側壁和底壁上;所述側壁和底壁上設有收容所述彈片的收容槽,所述彈片的側面凸出設置有卡榫,所述卡榫與所述收容槽的內側壁過盈配合。這種彈片與外殼的配合結構,彈片與外殼僅通過卡扣的方式即可固定結合,裝配工藝簡單,而且結合的牢固性和穩定性較好,可以有效的避免彈片從外殼上脫落等不良。
【專利說明】微型揚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聲產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微型揚聲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微型揚聲器通常包括振動系統,磁路系統,以及收容固定振動系統和磁路系統的外殼,其中,振動系統包括振膜和結合于振膜一側的音圈,磁路系統形成收容音圈的磁間隙。還包括電連接音圈與外部電路的彈片,傳統結構彈片與外殼結合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採用塗膠的方式與外殼粘結結合,二是彈片與外殼注塑結合。對於彈片與外殼塗膠結合的結構,音圈引線與彈片點焊結合時,溫度通常在200°以上,由於點焊的瞬間能量很大,彈片與外殼之間的膠水融化,造成彈片塌陷,彈片鬆動、脫落等不良。而彈片與外殼注塑結合的結構,開模周期長,費用高,注塑參數及產品品質難以管控,不利於簡化彈片的安裝工藝。因此,有必要對這種結構的微型揚聲器進行改進,以避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型揚聲器,可以改善彈片與外殼結合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並且簡化彈片的組裝工藝。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型揚聲器,包括振動系統,磁路系統,以及收容固定所述振動系統和所述磁路系統的外殼,所述振動系統包括振膜和結合于振膜一側的音圈,其中,還包括與所述音圈電連接的導電彈片,所述導電彈片為金屬材料;所述外殼包括位於底面的底壁和位於側面的側壁,所述彈片卡扣結合於所述彈片的側壁和底壁上;所述側壁和底壁上設有收容所述彈片的收容槽,所述彈片的側面凸出設置有卡榫,所述卡榫與所述收容槽的內側壁過盈配合。
[0005]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彈片為彎折的結構,包括第一導電臂,與所述第一導電臂相對設置的第三導電臂,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導電臂和所述第三導電臂的第二導電臂;所述外殼側壁包括位於內側面的內側壁和位於外側面的外側壁,所述第一導電臂與所述內側壁對應配合,所述第二導電臂與所述底壁對應配合,所述第三導電臂與所述外側壁對應配
口 ο
[0006]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導電臂和所述第三導電臂上設有所述卡榫,所述卡榫與對應第一導電臂和第三導電臂設置的收容槽過盈配合。
[0007]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第二導電臂上設有凸出設置的定位塊,所述外殼上正對所述定位塊的位置設有定位槽。
[0008]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音圈的引線與所述第三導電臂電連接。
[0009]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收容槽凹陷的深度大於所述彈片的厚度。
[0010]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與傳統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彈片與外殼的側壁和底壁對應配合,外殼上設有收容彈片的收容槽,並且彈片上設有卡榫,卡榫與外殼上的收容槽過盈配合;這種彈片與外殼的配合結構,彈片與外殼僅通過卡扣的方式即可固定結合,裝配工藝簡單,而且結合的牢固性和穩定性較好,可以有效的避免彈片從外殼上脫落等不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徵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型揚聲器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微型揚聲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彈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16]如圖1至圖3所示,微型揚聲器包括振動系統和磁路系統,其中,振動系統包括振膜21和結合于振膜21 —側的音圈22 ;磁路系統形成收容音圈22的磁間隙,包括依次結合的華司31、磁鐵32和盆架33 ;外殼I收容固定振動系統和磁路系統。還包括電連接音圈22與外部電路的導電彈片4,彈片4為導電的金屬材料。音圈22接通電信號後在磁路系統形成的磁場中受力上下振動,進一步帶動振膜21振動產生聲音。
[0017]彈片4為兩個,固定在外殼I的兩個角部,夕卜殼I包括位於外殼I內側的內側壁,位於外殼I底部的底壁,和位於外殼I外側面的外側壁,彈片4近似為U型結構,卡扣於外殼I上。其中,彈片I包括第一導電臂41,與第一導電臂41相對的第三導電臂43,連接第一導電臂41和第三導電臂43的第二導電臂42,第一導電臂41對應結合於外殼I的內側壁上,第二導電臂42對應結合於外殼I的底壁上,第三導電臂43對應結合於外殼I的外側壁上。外殼I對應於彈片4的位置設有容納彈片4的收容槽,如圖1所示,收容槽11對應容納第二導電臂42,收容槽12對應容納第三導電臂43,其中收容槽11和收容槽12均為凹槽狀的結構;內側壁一側也設有容納第一導電臂41的收容槽,圖示角度未顯示。
[0018]優選的,第一導電臂41上設有卡榫410,第三導電臂43上設有卡榫430,如圖3所示,卡榫410和卡榫430設置於導電臂側面,均為凸出於導電臂本體的鉤狀的結構;卡榫410和卡榫430與收容槽的內側壁卡扣結合,如圖2所示,卡榫430卡扣於收容槽12的內側壁上。優選的,卡榫410、卡榫430與收容槽的內側壁過盈配合。這種卡榫410、卡榫430與收容槽過盈配合的結構,可以使彈片4僅通過卡扣方式即可與外殼I牢固的配合,不需要通過塗膠等工序,從而簡化了產品的組裝工藝,並且可以使彈片4與外殼I牢固穩定的結合,避免了出現彈片4塌陷、脫落等不良。
[0019]優選的,第二導電臂42的邊緣還設有定位塊420,外殼I底壁上正對定位塊420的位置設有定位槽110,通過定位塊420與定位槽110的配合可以限定彈片4的具體位置。
[0020]此外,本實用新型音圈22的引線221與彈片4的第三導電臂43電連接。優選的,收容槽12凹陷的深度大於第三導電臂43的厚度,這種結構,音圈22的引線221與第三導電臂43通過點焊等方式結合後,引線221和焊點不會凸出於外殼I的外側壁所在的平面,從而可以保護焊點,而且不會增加微型揚聲器的尺寸。
[0021]本實用新型,彈片4為彎折的結構(近似為U型結構),第一導電臂41、第二導電臂42和第三導電臂43分別與外殼I的三個面對應配合,相對的第一導電臂41和第三導電臂43上設有卡榫,卡榫與外殼I上的收容槽過盈配合。這種彈片4與外殼I的配合結構,彈片4與外殼I僅通過卡扣的方式即可固定結合,與彈片、外殼通過塗膠或注塑結合的結構相t匕,裝配工藝簡單,而且彈片4與外殼I結合的牢固性和穩定性較好,可以有效的避免彈片4從外殼I上脫落等不良。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其他的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和變形,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具體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揚聲器,包括振動系統,磁路系統,以及收容固定所述振動系統和所述磁路系統的外殼,所述振動系統包括振膜和結合于振膜一側的音圈,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與所述音圈電連接的導電彈片,所述導電彈片為金屬材料; 所述外殼包括位於底面的底壁和位於側面的側壁,所述彈片卡扣結合於所述彈片的側壁和底壁上; 所述側壁和底壁上設有收容所述彈片的收容槽,所述彈片的側面凸出設置有卡榫,所述卡榫與所述收容槽的內側壁過盈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揚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片為彎折的結構,包括第一導電臂,與所述第一導電臂相對設置的第三導電臂,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導電臂和所述第三導電臂的第二導電臂; 所述外殼側壁包括位於內側面的內側壁和位於外側面的外側壁,所述第一導電臂與所述內側壁對應配合,所述第二導電臂與所述底壁對應配合,所述第三導電臂與所述外側壁對應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揚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電臂和所述第三導電臂上設有所述卡榫,所述卡榫與對應第一導電臂和第三導電臂設置的收容槽過盈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揚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導電臂上設有凸出設置的定位塊,所述外殼上正對所述定位塊的位置設有定位槽。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揚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音圈的引線與所述第三導電臂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揚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收容槽凹陷的深度大於所述彈片的厚度。
【文檔編號】H04R9/06GK203708470SQ201320867688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陳鋼, 張志兵, 劉李勇 申請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