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茶幼林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10-19 03:33:27 2
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茶幼林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屬茶科,油茶葉部含有花黃素、茶鹼等,是醫藥工業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農具;種子可榨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耐貯藏,是優質食用油;也可作為潤滑油、防鏽油用於工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油茶產業發展較快,基地建設逐步擴大,因為油茶從造林到開始正常結實需4-5年時間,廣大經營者缺乏對幼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導致管理粗放,標準降低,直接影響早期結實和成林產量;而油茶幼年期的存在,限制了結果年齡的提早;幼林是成林的基礎,如果不能在幼林期進行一定程度的旺盛的營養生長,使結實期有良好的骨架,則樹勢衰弱,冠形紊亂,樹體偏冠,林相不整齊;要使油茶林有良好的樹體結構,提早結實,必須加強幼林管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油茶幼林栽培方法,確保油茶幼林健康生長,提高油茶成林後的掛果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油茶幼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造林地選擇:選擇海拔100-500m、土壤厚度1m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m以下、土壤肥沃、坡度<25°、ph值在4.5-6.0之間的紅壤、黃壤作為造林地;以造林地自然走向為邊界劃分大區,大區內以20-50畝劃分小區,大區和小區間為林道;小區林地兩側,從上到下開始縱向林道、排水溝,水平方向開始水平林道和橫向排水溝;
(2)造林地整理:造林前2-3個月進行整地,坡度<15°及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緩坡地方,採用全墾的方式進行整地;坡度16°-25°的山地,沿等高線採用帶狀方式進行整地,以利於水土保持;在坡度較陡、坡塊破碎的地方採用塊狀方式進行整地;按60cm×60cm×50cm的規格挖種植穴,挖穴時將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挖穴後每穴應施用有機肥3-5kg,然後將表土回填並與肥料充分混勻,之後填滿,用心土鋪在栽植穴表層,土堆高出地面15-20cm;
(3)苗木選擇:選擇通過國家或省級良種審定的並適宜本地栽培油茶優良新品種,苗木選擇1年生或2年生、生長旺盛、無病蟲害、根系發達、鬚根多的健康壯苗;
(4)苗木栽植:
a、裸根苗栽植:應選擇在陰雨天或下透雨後造林,做到隨起苗隨造林,造林時應先打頂、根系蘸泥漿,栽植時要求適度深栽,根系舒展,苗木扶正、踩實,澆透定根水,最後在苗木四周覆蓋鬆土,填土應高出周圍地表10-15cm;
b、容器苗栽植:應選擇在雨季造林,造林時將容器浸溼,栽植坑宜小、坑底要平、苗木扶正,回填土時要從容器周邊向容器四周壓實,切不可直接向下擠壓容器,容器上面覆蓋3-5cm厚的土壤;
每畝栽植70-120株,栽植行距為2.5-3.0m,株距為2.0-3.0m;
(5)幼林管理:a、林地墾復:油茶幼林種植後,適時進行刀撫、淺鋤和鬆土培蔸;b、施肥:適時適量的對油茶幼林進行施肥;c、疏除花芽:在幼林期第1-2年,將幼林的花芽全部摘除,種植後第3年,摘除花芽的1/2-2/3;d、疏除幼果:幼林期第3-4年,在5-6月幼果開始膨大期進行疏果,保證果枝段單果有2-5片葉;
(6)樹體整理:待油茶幼樹長至高度為40-50cm時,進行第一次摘頂以培養第一層主枝;待幼樹主幹高度為70-80cm時,進行第二次摘頂以培養第二層主枝;待幼樹主幹高度為110-120cm時,進行第三次摘頂以培養第三層主枝;將每一層主枝拉開使各層的主枝間成一定夾角,並將多餘的主枝剪除,第一層控制夾角為60-70度,第二層控制夾角為50-60度,第三層控制夾角為40-50度。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2)全墾整地是由下而上全墾深挖,深度為45-55cm,挖出樹蔸和草叢,拍碎土塊,然後放線定點開穴;整地時,在帶面深挖55-65cm,對於坡度為10-15度的坡地,調整帶寬為2-3m,16-20度的坡地,帶寬為1.5-2m,21-25度的坡地,帶寬為1.2-1.5m,將下梯表土回填至上梯帶面並攤平後定點開穴;穴狀整地時,順坡自上而下放線,再沿水平等高線開穴,先將表土放入穴底,再將底土覆於穴面。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3)容器苗選擇苗高25cm以上,地徑達到0.3cm以上;裸根苗選擇苗高35cm以上,地徑達到0.4cm以上,苗高與地徑之比<10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方法可以使油茶幼林健康生長,油茶生長成經濟林後,油茶的掛果率可以提高10-20%,提高了油茶林經濟效益;首先,本發明通過對油茶造林地的選擇、整理以及幼林管理,營造了適宜油茶生長的環境,為油茶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精準地進行施肥,不僅確保了油茶幼樹營養的供應,而且節約了肥料用量;其次,油茶的幼林期以營養生長為主,部分植株具有早花早實的特性,使得造林後童期出現幼樹花芽分化,開花結實,影響油茶幼樹的正常生長;本發明通過適時摘除花芽,確保了油茶幼林的正常生長;油茶童期營養枝多於結果枝,但進入3齡後,有90%以上的單株開始花芽分化並結實,從而影響樹體骨架的培育;本發明通過適時的疏除部分幼果,不僅使得剩下的幼果質量較好,而且有利於樹體骨架的培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1
一種油茶幼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造林地選擇:選擇海拔100-500m、土壤厚度1m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m以下、土壤肥沃、坡度<25°、ph值在4.5-6.0之間的紅壤、黃壤作為造林地;以造林地自然走向為邊界劃分大區,大區內以20-50畝劃分小區,大區和小區間為林道;小區林地兩側,從上到下開始縱向林道、排水溝,水平方向開始水平林道和橫向排水溝;
(2)造林地整理:造林前2-3個月進行整地,坡度<15°及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緩坡地方,採用全墾的方式進行整地;坡度16°-25°的山地,沿等高線採用帶狀方式進行整地,以利於水土保持;在坡度較陡、坡塊破碎的地方採用塊狀方式進行整地;按60cm×60cm×50cm的規格挖種植穴,挖穴時將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挖穴後每穴應施用有機肥3-5kg,然後將表土回填並與肥料充分混勻,之後填滿,用心土鋪在栽植穴表層,呈饅頭狀,土堆高出地面15-20cm;
全墾整地是由下而上全墾深挖,深度為45-55cm,挖出樹蔸和草叢,拍碎土塊,然後放線定點開穴;整地時,在帶面深挖55-65cm,對於坡度為10-15度的坡地,調整帶寬為2-3m,16-20度的坡地,帶寬為1.5-2m,21-25度的坡地,帶寬為1.2-1.5m,將下梯表土回填至上梯帶面並攤平後定點開穴;穴狀整地時,順坡自上而下放線,再沿水平等高線開穴,先將表土放入穴底,再將底土覆於穴面;
(3)苗木選擇:選擇通過國家或省級良種審定的並適宜本地栽培油茶優良新品種,苗木選擇1年生或2年生、生長旺盛、無病蟲害、根系發達、鬚根多的健康壯苗:容器苗選擇苗高25cm以上,地徑達到0.3cm以上;裸根苗選擇苗高35cm以上,地徑達到0.4cm以上,苗高與地徑之比<100;
(4)苗木栽植:
a、裸根苗栽植:應選擇在陰雨天或下透雨後造林,做到隨起苗隨造林,造林時應先打頂、根系蘸泥漿,栽植時要求適度深栽,根系舒展,苗木扶正、踩實,澆透定根水,最後在苗木四周覆蓋鬆土,填土應高出周圍地表10-15cm,呈饅頭狀;
b、容器苗栽植:應選擇在雨季造林,造林時將容器浸溼,栽植坑宜小、坑底要平、苗木扶正,回填土時要從容器周邊向容器四周壓實,切不可直接向下擠壓容器,容器上面覆蓋3-5cm厚的土壤,呈饅頭狀;
每畝栽植70-120株,栽植行距為2.5-3.0m,株距為2.0-3.0m;
(5)幼林管理:a、林地墾復:油茶幼林種植後,適時進行刀撫、淺鋤和鬆土培蔸;b、施肥:適時適量的對油茶幼林進行施肥;c、疏除花芽:在幼林期第1-2年,將幼林的花芽全部摘除,種植後第3年,摘除花芽的2/3;d、疏除幼果:幼林期第3-4年,在5-6月幼果開始膨大期進行疏果,保證果枝段單果有2-5片葉;
(6)樹體整理:待油茶幼樹長至高度為40-50cm時,進行第一次摘頂以培養第一層主枝;待幼樹主幹高度為70-80cm時,進行第二次摘頂以培養第二層主枝;待幼樹主幹高度為110-120cm時,進行第三次摘頂以培養第三層主枝;將每一層主枝拉開使各層的主枝間成一定夾角,並將多餘的主枝剪除,第一層控制夾角為60-70度,第二層控制夾角為50-60度,第三層控制夾角為40-5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