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光源裝置及光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8:03:05 5

本發明涉及將放大信號光的拉曼激勵光輸出到傳輸該信號光的傳輸路徑的激勵光源裝置、以及具備該激勵光源裝置的光傳輸系統。
背景技術:
在對波分多路復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後的光信號進行長距離傳輸的波分多路復用光傳輸系統中,導入有利用拉曼放大來對光信號進行放大的放大裝置。該放大裝置通過向傳輸路徑輸出特定波長的拉曼激勵光來放大信號光,通過對伴隨著傳輸而產生的水平下降進行補償,從而能夠延長中繼距離。另外,這裡所說的水平下降是指信號光的強度隨著傳輸距離而下降。傳輸路徑由用於傳輸信號光的光纖來實現,包含有光連接器等的連接點。輸出到傳輸路徑的拉曼放大用的激勵光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數百mW的水平,在傳輸路徑存在汙垢或傷痕等的情況下,則為有可能導致傳輸路徑損傷的水平。具體而言,在光連接器的端面附著有雜質的情況下,雜質會成為通過光連接器的光的吸收體,光連接器的溫度因該光的吸收而上升,從而存在導致傳輸路徑損壞的情況等。在傳輸路徑發生了損傷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傳輸路徑的交換或焊接操作,從而會消耗較大的勞力。此外,通常傳輸路徑與裝置的所有者未必相同,因而在傳輸路徑側的光連接器發生了損傷的情況下,存在不容易進行光連接器的交換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推薦使用被稱為OTDR(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光時域反射儀)裝置的對傳輸路徑中的反射狀態進行監視的測定機的方法。該方法中,使用OTDR裝置,在裝置連接前預先對光連接器中沒有發生異常反射的情況進行測定,由此來確認沒有附著汙垢。
然而,由於OTDR裝置一般價格較高,因此,從系統的總成本方面考慮,對所有的激勵光源裝置各設置一臺OTDR裝置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依次對每臺放大器進行測定的方法更為現實。因此,採用不始終連接OTDR裝置,而在光連接器連接點處切換連接拉曼放大器和OTDR裝置的方式。由於採用這種測定方式,因此,在OTDR裝置中進行了有無異常反射的測定之後,將其切換連接至拉曼放大器時有可能會導致塵土附著到光連接器。
專利文獻1提出了針對這些問題的技術。專利文獻1記載了具有檢測上述傳輸路徑障礙的方式的光放大器。該光放大器中,除了拉曼激勵光之外,還向傳輸路逕入射測定光,基於在傳輸路徑內產生的該測定光的反射光及後向散射光來測定連接損耗,根據該連接損耗來控制拉曼激勵光的輸出水平。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4-2795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2012-18523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光放大裝置中,為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需要具備測定用光源,從而存在導致光放大器的尺寸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的問題。此外,還存在當測定用光源發生了故障時,無法測定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的問題。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記載有下述光通信用模塊,該光通信用模塊具備在無需增加專用的光源等的情況下對上述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方式。該光通信用模塊中,基於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的損耗信息,測定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並根據該測定結果來控制拉曼激勵光的輸出水平。
然而,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光通信用模塊是假設僅在通常運用時進行傳輸路徑異常狀態的檢測的裝置,異常判定針對通常運用時的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因此,存在下述問題,即:在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時,拉曼激勵光源會達到導致傳輸路徑損傷的輸出水平,從而傳輸路徑已發生損傷。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在不需要增加設備的情況下在傳輸路徑發生損傷之前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並能夠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使拉曼激勵光的強度下降的激勵光源裝置及光傳輸系統。
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包括:激勵光源,該激勵光源生成拉曼激勵光;光源控制部,該光源控制部對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進行控制;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該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對伴隨著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而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進行測定;以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基於光源控制部的控制狀態以及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光源控制部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狀態下,階段性地提高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直至達到設定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停止或減少拉曼激勵光的生成。
本發明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包括:激勵光源,該激勵光源生成拉曼激勵光;光源控制部,該光源控制部對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進行控制;拉曼增益測定部,該拉曼增益測定部對信號光伴隨著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而接受的拉曼增益進行測定;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基於光源控制部的控制狀態以及拉曼增益測定部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光源控制部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狀態下,階段性地提高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直至達到設定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停止或減少拉曼激勵光的生成。
本發明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包括:激勵光源,該激勵光源生成拉曼激勵光;拉曼增益測定部,該拉曼增益測定部對信號光伴隨著激勵光源所生成的拉曼激勵光 而接受的拉曼增益進行測定;光源控制部,該光源控制部基於拉曼增益測定部的測定結果,來控制激勵光源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以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基於光源控制部的控制狀態以及拉曼增益測定部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光源控制部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狀態下,提高激勵光源生成的拉曼激勵光的強度,以使得將拉曼增益階段性地提高到設定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停止或減少拉曼激勵光的生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於採用上述結構,因此,能夠在不需要增加設備的情況下,在傳輸路徑發生損傷之前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並能夠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使拉曼激勵光的強度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中所使用的參照用表格的一個示例的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4是表示光纖的每個種類的激勵光強度與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的關係的圖。
圖5(a)是表示傳輸路徑正常時及異常時的激勵光強度與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的關係的圖。圖5(b)是表示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與傳輸路徑異常損耗的關係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中所使用的參照用表格的一個示例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激勵光強度與拉曼增益的關係的圖。
圖10(a)是表示傳輸路徑正常時及異常時的激勵光強度與拉曼增益的關係的圖。圖10(b)是表示拉曼增益與傳輸路徑異常損耗的關係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中所使用的參照用表格的一個示例的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方式1.
實施方式1中對基於拉曼激勵光(以下,簡稱為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伴隨著激勵光而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方式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的結構的圖。
激勵光源裝置1將放大信號光的激勵光輸出至傳輸該信號光的傳輸路徑。該激勵光源裝置1如圖1所示,包括:激勵光源11、光源控制部12、合波器13、分路器14、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以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
另外,傳輸路徑由光纖來實現。於是,在傳輸路徑上流動的信號光(主信號光)從激勵光源裝置1的埠17被輸入(接收),從埠18輸出。此外,激勵光源裝置1從埠17向傳輸路徑輸出(發送)所生成的激勵光。
另外,圖1中,示出在由傳輸路徑和激勵光源裝置1構成的光傳輸系統中,將該激勵光源裝置1配置在傳輸路徑的下遊側的情況(後向激勵方式)。但並不限於該方式,也可以設為將本發明的激勵光源裝置1配置在傳輸路徑的上遊側,將激勵光向下遊側輸出(前向激勵方式)。此外,也可以設為將本發明的激勵光源裝置1配置在傳輸路徑的上遊側和下遊側這兩側(雙向激勵方式)。
接著,對激勵光源裝置1的各結構要素進行說明。
激勵光源11生成對傳輸路徑上的信號光進行放大的激勵光。
光源控制部12基於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的解析結果,控制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這裡,光源控制部12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沒有檢測到異 常的狀態下,階段性地提高激勵光源11所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直至達到設定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11停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該光源控制部12可使用例如微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來實現。
合波器13對來自兩個系統的輸入光進行合波。
分路器14對輸入光的一部分進行分岔,將其輸出到兩個系統。
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對伴隨著激勵光源11所生成的激勵光而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進行測定。這裡,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對因來自激勵光源11的激勵光而在傳輸路徑中產生的向該激勵光的前進方向的相反方向傳播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進行測定。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基於光源控制部12的控制狀態(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具有用於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參照用表格161。參照用表格161如圖2所示,是按到激勵光的強度的設定值為止的階段性的值[mW]、以及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存儲針對自發輻射光噪聲強度的傳輸路徑異常判定閾值(以下,簡稱為閾值)[dBm]的存儲區域。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圖2所示的參照用表格161中,行表示到激勵光的強度的設定值Xn為止的各階段的值Xi(i=1~n),列表示光纖的種類(SMF(Single-Mode Fiber:單模光纖)、DSF(Dispersion Shifted Fiber:色散位移光纖))。於是,分別示出與這些光纖的種類相對應的閾值Yij(i=1~n,j=1,2)。另外,圖2中示出光纖為兩種的情況,但也可以為三種以上。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參考參照用表格161的行和列,在此時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測定得到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沒有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光源控制部12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所對應的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傳輸路徑異常。另外,參照用表格161不限於圖2所示的表格,只要在不脫離作為參照用表格的功能的範圍內即可使用各種參照用表格。
接著,參照圖3說明按上述方式構成的激勵光源裝置1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以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另外,激勵光源裝置1始終進行圖3所示的處理。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在激勵光源裝置1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中,如圖3所示,首先,光源控制部12將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X提高指定的值(步驟ST31)。接著,光源控制部12將表示控制後的激勵光的強度X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
接著,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對伴隨著激勵光源11所生成的激勵光而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進行測定(步驟ST32)。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將表示測定到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
接著,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參考參照用表格161,判定此時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測定得到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是否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光源控制部12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所對應的閾值Yij(步驟ST33)。
在該步驟ST33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在判定為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超過閾值Yij的情況下,判定傳輸路徑沒有異常,然後參考參照用表格161,判定光源控制部12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是否超過設定值Xn(步驟ST34)。在該步驟ST34中,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判定為激勵光的強度X超過設定值Xn的情況下,結束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驟ST34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判定激勵光的強度X沒有超過設定值Xn的情況下,流程返回至步驟ST31。然後,重複步驟ST31~33的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T33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判定為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沒有超過閾值Yij的情況下,判定傳輸路徑存在異常,光源控制部12使激勵光源11停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步驟ST35)。然後,工作人員實施傳輸路徑的 清掃,在傳輸路徑的汙垢被清除之後重新開始光通信的運用。
此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例如發出警報,向光傳輸系統整體的網絡設備、網絡管理者通知傳輸路徑發生異常。
另外,圖2所示的參照用表格161中,示出了按光纖的種類來設定閾值的情況。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將因光連接器的連接而產生的損耗部分計入閾值的計算,按光連接器的連接數來設定閾值。該情況下,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傳輸路徑中光連接器的連接數相關的信息。
下面,參照圖4、5說明能夠通過監視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理由。
如圖4所示,在傳輸路徑正常的情況下,因拉曼放大而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由激勵光的強度和光纖的截面積決定。然而,如圖5(a)所示,在傳輸路徑中存在因光連接器端面汙垢等而產生的損耗時(傳輸路徑異常時),傳輸路徑中的激勵光的強度減少,隨之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也減少。即,如圖5(b)所示,在作為事先信息輸入激勵光的強度及光纖的種類的情況下,可知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取決於傳輸路徑的異常所帶來的損耗。
實施方式1中,著眼於該現象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例如,在傳輸路徑中存在因光連接器汙垢而產生的損耗的情況下,根據該損耗的大小,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變小。即,在作為事先信息輸入激勵光的強度及光纖的種類的情況下,通過測定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能夠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
另外,作為本發明對象的光拉曼放大器的放大原理是利用光纖的非線性光學效果即受激拉曼散射的原理。即,利用下述現象:若通過傳輸路徑的光信號的總功率超過特定的閾值,則與光信號相距100nm左右長度的波長一側產生受激拉曼散射光(自發輻射光噪聲)。
如上所示,根據該實施方式1,由於構成為從沒有發生傳輸路徑異常的較低的值階段性地提高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基於此時產生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判定傳輸路徑是否產生異常,在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11停 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因此,不需要增加設備就能夠在傳輸路徑發生損傷之前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能夠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異常的情況下降低激勵光的強度。
其結果使得能夠從激勵光源裝置1去除傳輸路徑異常檢測用的光源。因此,與現有結構相比,能夠實現激勵光源裝置1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此外,由於利用激勵光源裝置1單體就能夠檢測傳輸路徑異常,因此與現有結構相比,能夠簡化所需的控制內容、調整內容。
另外,在將激勵光源裝置1應用於前向激勵方式或雙向激勵方式的情況下,配置於傳輸路徑的上遊側的激勵光源裝置1的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測定向與主信號光相同的方向(正向)傳播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損耗。
實施方式2.
實施方式2中,說明基於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信號光伴隨激勵光而接受的拉曼增益,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方式。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b的結構的圖。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b去除了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的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而增加了拉曼增益測定部19,並將光源控制部12和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變更為光源控制部12b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其他結構相同,標註相同標號並省略其說明。
光源控制部12b基於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的解析結果,控制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這裡,光源控制部12b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狀態下,階段性地提高激勵光源11所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直至達到設定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11停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該光源控制部12b可使用例如微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來實現。
拉曼增益測定部19對信號光伴隨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而接受的拉曼增益進行測定。這裡,拉曼增益測定部19根據因來自激勵光源11的激勵光而在傳輸路徑中產生的拉曼放大效果,來測定主信號光所接受的拉曼增益。另外,拉曼增益並 不是輸入光功率與輸出光功率的比所表示的一般的增益,而是由非激勵時的輸出光功率與激勵時的輸出光功率的比來表示。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基於光源控制部12b的控制狀態(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拉曼增益測定部19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具有用於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參照用表格161b。參照用表格161b如圖7所示,是按到激勵光強度的設定值為止的階段性的值[mW]和光纖的種類存儲針對拉曼增益的閾值[dBm]的存儲區域。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圖7所示的參照用表格161b中,行表示到激勵光的強度的設定值Xn為止的各階段的值Xi(i=1~n),列表示光纖的種類(SMF、DSF)。於是,分別示出與這些光纖的種類相對應的閾值Zij(i=1~n,j=1,2)。另外,圖7中示出光纖為兩種的情況,但也可以為三種以上。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參考參照用表格161b的行和列,在此時拉曼增益測定部19測定得到的拉曼增益的強度沒有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光源控制部12b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所對應的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傳輸路徑異常。另外,參照用表格161b不限於圖7所示的表格,只要在不脫離作為參照用表格的功能的範圍內即可使用各種參照用表格。
接著,參照圖8說明按上述方式構成的激勵光源裝置1b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以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另外,激勵光源裝置1b始終執行圖8所示的處理。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在激勵光源裝置1b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中,如圖8所示,首先,光源控制部12b將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X提高指定的值(步驟ST81)。接著,光源控制部12b將表示控制後的激勵光的強度X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
接著,拉曼增益測定部19對信號光伴隨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而接受的拉 曼增益Z進行測定(步驟ST82)。接著,拉曼增益測定部19將表示測定得到的拉曼增益Z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
接著,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參考參照用表格161b,判定此時拉曼增益測定部19測定得到的拉曼增益Z是否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光源控制部12b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所對應的閾值Zij(步驟ST83)。
在該步驟ST83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在判定為拉曼增益Z超過閾值Zij的情況下,判定傳輸路徑沒有異常,然後參考參照用表格161b,判定光源控制部12b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是否超過設定值Xn(步驟ST84)。在該步驟ST84中,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判定為激勵光的強度X超過設定值Xn的情況下,結束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驟ST84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判定激勵光的強度X沒有超過設定值Xn的情況下,流程返回至步驟ST81。然後,重複步驟ST81~83的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T83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判定為拉曼增益Z沒有超過閾值Zij的情況下,判定傳輸路徑存在異常,光源控制部12b使激勵光源11停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步驟ST85)。然後,工作人員實施傳輸路徑的清掃,在傳輸路徑的汙垢被清除之後重新開始光通信的運用。
此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例如發出警報,向光傳輸系統整體的網絡設備、網絡管理者通知傳輸路徑發生異常。
另外,圖7所示的參照用表格161b中,示出了按光纖的種類來設定閾值的情況。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將因光連接器的連接而產生的損耗部分計入閾值的計算,按光連接器的連接數來設定閾值。該情況下,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傳輸路徑中光連接器的連接數相關的信息。
下面,參照圖9、10說明能夠通過監視拉曼增益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理由。
如圖9所示,在傳輸路徑正常的情況下,因拉曼放大而產生的拉曼增益由激勵 光的強度和光纖的截面積決定。然而,如圖10(a)所示,在傳輸路徑中存在因光連接器端面汙垢等而產生的損耗時(傳輸路徑異常時),傳輸路徑中的激勵光的強度減少,隨之拉曼增益也減少。即,如圖10(b)所示,在作為事先信息輸入激勵光的強度及光纖的種類的情況下,可知拉曼增益取決於傳輸路徑的異常所帶來的損耗。
實施方式2中,著眼於該現象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例如,在傳輸路徑中存在因光連接器汙垢而產生的損耗的情況下,根據該損耗的大小,拉曼增益變小。即,在作為事先信息輸入激勵光的強度及光纖的種類的情況下,通過測定拉曼增益,能夠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
另外,拉曼增益測定部19中,可以不測定主信號光所接受的拉曼增益,而對監視控制用的光所接受的拉曼增益進行測定。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方式2,即使採用基於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信號光伴隨著激勵光而接受的拉曼增益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結構,也能夠獲得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實施方式3.
實施方式3中,說明對激勵光的強度進行控制以使拉曼增益成為目標值,並基於此時的激勵光的強度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方式。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c的結構圖。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c將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1b的光源控制部12b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變更為光源控制部12c及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其他結構相同,標註相同標號並省略其說明。
光源控制部12c基於拉曼增益測定部19的測定結果和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的解析結果,控制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這裡,光源控制部12c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狀態下,提高激勵光源11所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以使得拉曼增益測定部19所測定到的拉曼增益階段性地提高至目標值為止,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檢測到異常的情況下,使激勵光源11停止 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該光源控制部12c可使用例如微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來實現。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基於光源控制部12c的控制狀態(激勵光的供給狀態)、以及拉曼增益測定部19的測定結果,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該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具有用於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參照用表格161c。參照用表格161c如圖12所示,是按到拉曼增益的目標值為止的階段性的值[dB]和光纖的種類存儲針對激勵光的強度的閾值[mW]的存儲區域。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圖12所示的參照用表格161c中,行表示到拉曼增益的目標值Zn為止的各階段的值Zi(i=1~n),列表示光纖的種類(SMF、DSF)。於是,分別示出與這些光纖的種類相對應的閾值Xij(i=1~n,j=1,2)。另外,圖12中示出光纖為兩種的情況,但也可以為三種以上。
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參考參照用表格161c的行和列,在此時光源控制部12c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沒有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拉曼增益測定部19所測定到的拉曼增益所對應的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傳輸路徑異常。另外,參照用表格161c不限於圖12所示的表格,只要在不脫離作為參照用表格的功能的範圍內即可使用各種參照用表格。
這裡,作為光源控制部12c控制激勵光源11的驅動電流的方式,優選使用增益固定控制(AGC:Auto Gain Control:自動增益控制)方式。增益固定控制的情況下最為簡單的控制方式是改變激勵光源11輸出的強度,以使得拉曼增益測定部19進行監視的拉曼增益成為目標值的方法。
接著,參照圖13說明按上述方式構成的激勵光源裝置1c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以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另外,激勵光源裝置1c始終執行圖13所示的處理。另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通過事先的管理通信等來獲知與用作為傳輸路徑的光纖的種類相關的信息。
激勵光源裝置1c進行的傳輸路徑的異常檢測及激勵光源11的停止/減少動作 中,如圖13所示,首先,光源控制部12c按照增益固定控制方式,提高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的強度X,以使得拉曼增益Z提高指定值並成為目標值Zi(步驟ST131)。
接著,光源控制部12c測定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步驟ST132)。然後,光源控制部12c將表示控制後的激勵光的強度X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
接著,拉曼增益測定部19對信號光伴隨激勵光源11生成的激勵光而接受的拉曼增益Z進行測定(步驟ST133)。接著,拉曼增益測定部19將表示測定得到的拉曼增益Z的信息傳遞給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
接著,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參考參照用表格161c,判定此時光源控制部12所控制的激勵光的強度X是否超過所使用的光纖的種類和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5所測定到的自發輻射光噪聲的強度Y所對應的閾值Xij(步驟ST134)。
該步驟ST134中,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判定為激勵光的強度X超過閾值Xij的情況下,參考參照用表格161c,判定拉曼增益測定部19測定到的拉曼增益Z是否達到步驟ST131中所確定的目標值Zi(步驟ST135)。
該步驟ST135中,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判定為拉曼增益Z達到步驟ST131中所確定的目標值Zi的情況下,參考參照用表格161c,判定拉曼增益測定部19所測定得到的拉曼增益Z是否超過目標值(通常運用時的值)Zn(步驟ST136)。在該步驟ST136中,在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判定為拉曼增益Z超過目標值Zn的情況下,結束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驟ST136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判定拉曼增益Z沒有超過目標值Zn的情況下,流程返回至步驟ST131。
此外,在步驟ST135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判定拉曼增益Z沒有達到目標值Zi的情況下,流程返回至步驟ST132、133。
此外,在步驟ST134中,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b判定為激勵光的強度X沒有超過閾值Xij的情況下,判定傳輸路徑存在異常,光源控制部12c使激勵光源11停止或減少激勵光的生成(步驟ST37)。然後,工作人員實施傳輸路徑的清掃,在傳輸路徑的汙垢被清除之後重新開始光通信的運用。
此外,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6c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例如發出警報,向光傳輸系統整體的網絡設備、網絡管理者通知傳輸路徑發生異常。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方式3,即使採用對激勵光的強度進行控制以使得拉曼增益成為目標值,然後基於此時的激勵光的強度來檢測傳輸路徑的異常的結構,也能夠獲得與實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申請發明可以在其發明的範圍內對各實施方式進行自由組合,或對各實施方式的任意構成要素進行變形、或省略各實施方式中的任意的構成要素。
工業上的實用性
本發明所涉及的激勵光源裝置及光傳輸系統不需要增加設備就能夠在傳輸路徑發生損傷之前檢測出傳輸路徑的異常狀態,能夠在檢測到傳輸路徑的異常的情況下使拉曼激勵光的輸出水平下降,適用於將放大信號光的拉曼激勵光輸出至傳輸該信號光的傳輸路徑的激勵光源裝置、以及具備該激勵光源裝置的光傳輸系統等。
標號說明
1、1b、1c激勵光源裝置,11激勵光源,12、12b、12c光源控制部,13合波器,14分路器,15自發輻射光噪聲測定部,16、16b、16c傳輸路徑異常解析部,17、18埠,19拉曼增益測定部,161、161b、161c參照用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