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9:24:51
專利名稱: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的減震器,尤其是涉及一種與摩託車後減震器配套使用的副後減震器。
背景技術:
摩託車的後減震器分別裝連兩側的車架和後平叉上,在摩託車行駛過程中,當後輪遇到障礙物時通過後減震器來吸收和衰減地面對車輛的衝擊震動,以改善駕乘人員的舒適性。但不足的是,當摩託車處於重載情況下,或者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由於摩託車後輪上的後減震器,往往會因後減震器易壓縮到底,而使減震器的減震能力下降,縮短減震器使用壽命,並影響摩託車行駛的平順性以及駕乘人員的乘座舒適性。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原有後減震器相配使用的副後減震器,在摩託車處於輕載或重載以及行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時,都能有效提高阻尼效果和乘座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上吊環連接件、主減震裝置、副減震裝置和下吊環連接件,所述的主減震裝置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上的阻尼裝置、固定連接在阻尼裝置外缸套上的彈簧座以及主彈簧構成,主彈簧其兩端分別與上吊環連接件和彈簧座相接;副減震裝置由筒體、連接在筒體內的導套、上彈簧座、下彈簧座以及設置在上、下彈簧座之間的副減震彈簧構成,阻尼裝置外缸套的下側裝在導套內,且阻尼裝置的底部頂在上彈簧座作軸向移動,上、下彈簧座之間具有工作行程。
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可通過後減震器和副後減震器同時進行緩衝減震,當摩託車處於輕載狀態或路況較好的狀態下,雖然後減震器和副後減震器同時受力壓縮,此時,副後減震器僅副減震裝置工作,即壓縮副減震彈簧,所以駕乘人員感到較為舒適;當摩託車處於重載狀態或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副後減震器的主彈簧及阻尼裝置進行阻尼減震,有效地防止了原後減震器碰底現象,不僅能提高減震器的使用壽命,而且能明顯提高摩託車減震效果,改善了駕乘人員的舒適性,提高了摩託車行駛的平順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
圖1的I處放大示意圖。
圖4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副後減震器安裝在摩託車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包括上吊環連接件1、主減震裝置、副減震裝置和下吊環連接件16,上、下吊環連接件1、16均有吊環、軸套以及設置在吊環與軸套之間的襯套構成,通過上、下吊環連接件1、16將副減震器安裝在摩託車的車架20和後平叉19上。
見
圖1、2所示的主減震裝置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上的阻尼裝置5以及彈簧座6和主彈簧4構成,在阻尼裝置5的外缸套5-4上固定有彈簧座6,且主彈簧4其兩端分別與上吊環連接件1和彈簧座6相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還連接有外防塵罩2,且主彈簧5設置在外防塵罩2內。彈簧座6可採用L形板直接焊接在外缸套5-4上,還可以如
圖1所示,彈簧座6由焊接在外缸套5-4上的環箍6-1和放置在環箍6-1上的 形套6-2構成,且一防塵筒7套裝在 形套6-2上,防塵筒7上裝有防塵罩9,防塵罩9的唇口密封裝在副減震裝置的筒體17上。
見
圖1、2所示的副減震裝置由筒體17、連接在筒體17內的導套10、上彈簧座12、下彈簧座15以及設置在上、下彈簧座12、15之間的副減震彈簧13構成,外缸套5-4的下側裝在導套10內,該導套10為T形,通過卡簧8把導套10裝連在筒體17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筒體17底部的封塊5-8頂在上彈簧座12作軸向移動,上、下彈簧座12、15之間設有第一工作行程H,該工作行程在15mm~30mm之間,當副減震器受力下壓時,首先壓縮該工作行程,在下彈簧座15的上部裝有緩衝墊14,當上彈簧座12碰到下彈簧座15時起到緩衝作用。
見
圖1、3本實用新型的阻尼裝置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的連杆5-1,裝連在連杆5-1上的油封5-2、導向套5-3、緩衝彈簧5-5、閥座5-6、活塞5-7以及內缸套5-10和外缸套5-4構成,連杆5-1的上部還裝有緩衝墊3,呈級梯形的導向套5-3的大軸部分與外缸套5-4內孔相連,導向套5-3中軸部分的軸肩與內缸套5-10連接,頂在導向套5-3端側的緩衝彈簧5-5以及閥座5-6和活塞5-7設置在內缸套5-4內並由緊固件定位,閥座5-6和活塞5-7之間還依次裝有彈片5-13、閥片5-12和活塞片5-13,內缸套5-10的缸壁上開有孔,將內、外缸套5-10、5-4的工作腔連通,內缸套5-10底部的封板5-9與外缸套5-4密封連接,當連杆5-1向下運動時,通過活塞5-7擠壓內缸套5-10下工作腔內的油液,通過內缸套5-10缸壁上的孔,使一部分油液流入外缸套5-4與內缸套5-10之間,另一部分油液則衝開活塞片5-13、閥片5-12流入內缸套5-10的上工作腔,產生很小的壓縮阻尼力;當阻尼裝置復位時,由於活塞片5-13上的小孔被閥片5-12遮蓋,故油液通過常流截面流入下工作腔,產生很大的復位阻尼,即在壓縮和復位過程中產生阻尼差對衝擊力進行吸收和緩衝,在外缸套5-4底部連接有封塊5-8,該封塊5-8設有徑向凹槽,開口軸套11的凸臺設置在封塊5-8的凹槽內與之連接,且開口軸套11在副減震裝置的筒體17內作軸向移動。
見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的摩託車後輪用副減震器,其基本結構與
圖1相同,不同的是阻尼裝置6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的連杆5-1,依次裝連在連杆4上的導向套5-3、彈簧5-5和連接在連杆5-1端部的緊固件構成,且導向套5-3、彈簧5-5設置在外罩5-4內,當連杆5-1向下運動時,壓縮彈簧6-4,通過彈簧6-4復位對衝擊力進行吸收和緩衝。
見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副後減震器安裝在後減震器18的外側,當摩託車處於輕載狀態時,後減震器18壓縮主彈簧,此時,副後減震器首先壓縮副減震彈簧13,使乘座人員感到舒適。當摩託車處於重載狀態時,副後減震器進一步壓縮,副後減震器中的主減震裝置開始工作,在主副減震器的阻尼作用下,乘座人員依然感到舒適,並且使後減震器很難撞到底,明顯提高減震器的阻尼效果,提高摩託車的行駛的平順性和舒適性。
權利要求1.一種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上吊環連接件(1)、主減震裝置、副減震裝置和下吊環連接件(16),所述的主減震裝置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上的阻尼裝置(5)、固定連接在阻尼裝置(5)外缸套(5-4)上的彈簧座(6)以及主彈簧(4)構成,主彈簧(5)其兩端分別與上吊環連接件(1)和彈簧座(6)相接;副減震裝置由筒體(17)、連接在筒體(17)內的導套(10)、上彈簧座(12)、下彈簧座(15)以及設置在上、下彈簧座(12)、(15)之間的副減震彈簧(13)構成,阻尼裝置(5)外缸套(5-4)的下側裝在導套(10)內,且阻尼裝置(6)的底部頂在上彈簧座(12)作軸向移動,上、下彈簧座(12)、(15)之間具有第一工作行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工作行程在15mm~30m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尼裝置(5)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的連杆(5-1),依次連接在連杆(5-1)上的油封(5-2)、導向套(5-3)、緩衝彈簧(5-5)、閥座(5-6)、活塞(5-7),以及內缸套(5-10)和外缸套(5-4)構成,呈級梯形的導向套(5-3)其大軸部分與外缸套(5-4)內孔連接,導向套(5-3)中軸部分的軸肩與內缸套(5-10)連接,頂在導向套(5-3)端側的緩衝彈簧(5-5)以及閥座(5-6)和活塞(5-7)設置在內缸套(5-10)內並由緊固件定位,閥座(5-6)和活塞(5-7)之間還依次裝有彈片(5-13)、閥片(5-12)和活塞片(5-13),內缸套(5-10)的缸壁上開有孔,內缸套(5-10)底部的封板(5-9)與外缸套(5-4)密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尼裝置(5)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1)的連杆(5-1),依次裝連在連杆(5-1)上的導向套(5-3)、緩衝彈簧(5-5)和連接在連杆(5-1)下部的緊固件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外缸套(5-4)底部連接有封塊(5-8),且封塊(5-8)設有徑向凹槽,開口軸套(10)的凸臺設置在封塊(5-8)的凹槽內與之連接,且開口軸套(10)在筒體(17)內作軸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彈簧座(15)的上部裝有緩衝墊(1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吊環連接件(1)還連接有外防塵罩(2),且主彈簧(4)設置在外防塵罩(2)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杆(5-1)的上部還裝有緩衝墊(3)。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用副後減震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彈簧座(6)由焊接在外缸套(5-4)上的環箍(6-1)和放置在環箍(6-1)上的 形套(6-2)構成,防塵筒(7)套裝在 形套(6-2)的擋邊上,且防塵筒(7)上連有其唇口密封裝在筒體(17)上的防塵罩(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摩託車後減震器配套使用的副後減震器,主要包括上吊環連接件、主減震裝置、副減震裝置和下吊環連接件,所述的主減震裝置由固定連接在上吊環連接件上的阻尼裝置、固定連接在阻尼裝置外缸套上的彈簧座以及主彈簧構成,主彈簧其兩端分別與上吊環連接件和彈簧座相接;副減震裝置由筒體、連接在筒體內的導套、上彈簧座、下彈簧座以及設置在上、下彈簧座之間的副減震彈簧構成,阻尼裝置外缸套的下側裝在導套內,且阻尼裝置的底部頂在上彈簧座作軸向移動,上、下彈簧座之間具有工作行程。與原有後減震器相配使用,能使摩託車處於輕載、重載以及行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時,都能有效提高阻尼效果和乘坐舒適性。
文檔編號B62K25/04GK2626844SQ0325896
公開日2004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7日
發明者陸傑 申請人: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