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夾緊裝置和方法,及採用該裝置調節模具厚度的方法
2023-10-07 01:42:39 1
專利名稱:模具夾緊裝置和方法,及採用該裝置調節模具厚度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夾緊裝置、一種模具夾緊方法、以及採用所述裝置調節模具厚度的方法,它們用於注射成型機或類似設備。
背景技術:
通常,用於注射成型機的模具夾緊裝置包括用於夾緊固定模具的固定模板,一個用於夾緊移動模具的移動模板,一個用於相對於固定模板來送進和拉回移動模板的位移裝置,和用於通過推桿向固定模板聯接和按壓移動模板的模具夾緊裝置。
在這種形式的模具夾緊裝置中,當注射熔融材料時,需要很大的模具夾緊力以防止模具因模具內的壓力而打開,另一方面,當取出產品後,又需要經過需要的距離迅速移動它以打開模具。
因此,傳統的模具夾緊裝置構造成如下形式,即通過採用具有小直徑和長衝程的液壓缸相對於固定模板送進和拉回移動模板,從而當取出產品時能夠很快地移動模具。
另外,通常採用下述的系統,即其中具有大直徑和短衝程的模具夾緊缸以在模具夾緊操作期間獲得很大的模具夾緊力,並且在模具夾緊缸中的大直徑衝壓杆上施加油壓,從而在很大的模具夾緊力下將移動模板聯接和按壓在固定模板上。
在上述模具夾緊裝置中,當模具由另一個具有不同厚度的模具代替時,在模具關閉和打開時移動模板的位置改變,因此移動模板和推桿的連接位置也改變。因此,每次替換模具的時候,都必須改變移動模板的位置以調整移動模板和推桿的連接位置。
因此,已經提出了多種用於調整模具厚度的方法,其中移動模板和推桿的連接位置,可以根據由不同厚度的模具所替換的模具來進行調整。
下文中,作為調整方法的實施例,將對日本專利臨時公開文本第8-276482(276482/1996)號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進行描述。
圖4表示了一種用於上述公開文本所述的注射成型機的模具夾緊裝置,特別是一種帶有用於調整移動模板位置的裝置的典型模具夾緊裝置。
該模具夾緊裝置具有用於通過多個推桿15而將移動模板9連接和按壓在固定模板5上的裝置。該聯接/按壓裝置包括設置在固定模板5內的模具夾緊缸11;推桿15,每一推桿都直接與模具夾緊缸11中的衝壓杆13直接連接,並在其末端部分具有環形槽15a;和安裝在移動模板9上的半螺母29。通過與推桿15內的環形槽15a嚙合,半螺母29能夠將移動模板9定位。
另外,該模具夾緊裝置包括驅動裝置(一個輔助缸47,一個活塞49),用於當每一模具夾緊缸11不受壓力(處於大氣壓)時推進和拉回衝壓杆13;推桿位置檢測裝置(一個活塞傳感器55,一個標尺57),用於在每一推桿15的移動方向上檢測各個位置;和移動模板位置檢測裝置(一個活塞傳感器41,一個標尺43),用於檢測在移動模板9的移動方向上的位置。根據從這些檢測裝置發送出的檢測信號來分別計算半螺母29和推桿15的位置,並且使上述驅動裝置(未表示)受到控制,使得半螺母29與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嚙合。這種控制單元採用普通裝置,因此省略了對其的描述。
發明內容
在調整傳統的模具夾緊裝置中的模具厚度的裝置中,如圖4所示,由於許多構件安裝在固定模板5的外面,所以製造費用高。另外,在壓力升高以夾緊模具之前,必須通過向模具夾緊缸11輸送壓力油,使推桿15向圖4中的右側前進,以消除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和半螺母29中的環形槽之間的間隙。但是,模具夾緊裝置的模具夾緊缸11通常製成具有大直徑的形式,因為它必須提供很大的夾緊力,因此必須供應大量的液壓油以驅動模具夾緊缸11。因此,就產生了下述問題,即從注入液壓油到移動推桿的期間內浪費了無用的時間。
因此,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夾緊裝置,其中,構件的數目減少了,使得裝置能夠以低費用製造,並且提供了一種模具夾緊裝置、模具夾緊方法和一種採用該裝置調節模具厚度的方法,在該裝置中,減少了用於消除推桿環形槽和半螺母嚙合齒之間的間隙的無用時間,以及在替換模具時所需的調整模具厚度所浪費的時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模具夾緊裝置,它包括一個用於夾緊固定模具的固定模板;一個用於夾緊移動模具的移動模板;用於相對於固定模板推進或拉回移動模板的位移裝置;和一個模具夾緊裝置,它設置在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的任一個中,用於通過推桿而將移動模板聯接和按壓在固定模板上,其中,模具夾緊裝置帶有一個由大直徑缸和小直徑缸兩級裝置構成的模具夾緊缸,和一個大直徑衝壓杆和小直徑衝壓杆兩級裝置內的衝壓杆;大直徑衝壓杆插在大直徑缸內,小直徑衝壓杆插在小直徑缸內;推桿的末端部分與小直徑衝壓杆直接相連;在大直徑衝壓杆的每一側都提供有一個大油腔,在小直徑衝壓杆的推桿連接側提供有一個小油腔;還提供了一個油壓供給裝置,它向模具夾緊缸中的大油腔和小油腔適當地提供油壓,以適當地移動推桿。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模具夾緊方法,其中採用了上述模具夾緊裝置,將壓力油供應給小油腔以驅動推桿,並且在半螺母和推桿之間的嚙合間隙消除之後,將壓力油供應給小衝壓杆一側的小油腔和大油腔,以形成模具夾緊力。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於調整模具厚度的方法,其中當採用上述模具夾緊裝置調節模具厚度時,衝壓杆位於衝壓杆能夠移動的極限端點位置,並且當大直徑衝壓杆兩側的大油腔中的壓力減小後,將壓力油供應給小油腔,以在模具夾緊方向驅動衝壓杆,由此將推桿定位於使推桿中的環形槽與半螺母中的環形槽適當嚙合的位置上。
圖1是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帶有模具夾緊裝置的注射成型機的一個實施例的局部側視截面圖;圖2是以放大截面形式表示的用於檢測圖1所示移動模板和推桿位置的裝置的視圖,還表示了用於向固定模板中的模具夾緊缸供給油壓的液壓系統;圖3是表示了圖1所示注射成型機中的模具夾緊步驟的框圖;和圖4是表示了傳統模具夾緊裝置的一個實例的局部側視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1和2表示了帶有該實施例所示的模具夾緊裝置的注射成型機。為了便於說明,在圖1和圖2中,相同的序號應用於與圖4所示元件相同的那些元件。
該實施例所示的注射成型機具有一個支撐架1,一個用於安裝固定模具3的固定模板5固定安裝在支撐架1上(見圖1)。另外,用於安裝移動模具7的移動模板9也安裝在支撐架1上並與固定模板5相對。另外,導軌39固定安裝在支撐架1上,使得線性軸承35能夠被導軌39導向。線性軸承35通過基座37支承移動模板9。因此,移動模板9能夠沿著導軌39在支撐架1上移動。
固定模板5帶有多個液壓模具夾緊缸(例如4個,但不用說,缸的數量不限於此)。每個模具夾緊缸都製成帶有短衝程的大直徑缸11和小直徑缸3 1的兩級形式。與此對應,插入模具夾緊缸的衝壓杆也製成具有大直徑衝壓杆13和小直徑衝壓杆25的兩級形式。大直徑衝壓杆13可在大直徑缸11中滑動,小直徑衝壓杆25可在小直徑缸31中滑動。推桿15的末端部分與小直徑衝壓杆25的中間直接連接。另一方面,移動模板9帶有用於推桿15的插入孔27。因此,當為了合模而使移動模板9接近固定模板5時,推桿15能夠穿過插入孔27。在推桿15的末端部分中,制有多個環形槽(或螺紋槽)15a。
在大直徑缸11內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兩端,形成有大直徑油腔(下文稱大油腔)11c和11d。另外,在圖2中,小直徑缸31內的小直徑衝壓杆25的左側,設有小直徑油腔(下文稱小油腔)11e。大直徑缸11的右側開口被蓋45緊密封閉。
推桿15帶有一個位置傳感器55,固定模板5帶有標尺57,所述標尺57具有檢測標尺槽或者檢測標尺磁鐵。藉助位置傳感器55和標尺57,形成了用於檢測大直徑衝壓杆13和推桿15的位置以及推桿15的移動距離的推桿位置檢測裝置。
另外,移動模板9帶有一個位置傳感器41,並且具有檢測標尺槽或檢測標尺磁鐵的標尺43固定安裝在支撐架1的元件上。藉助位置傳感器41和標尺43,形成了用於檢測移動模板9的位置和移動距離的移動模板位置檢測裝置。
固定模板5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一個液壓移動缸17。杆23的末端部分直接連接到移動缸17內的活塞21上,杆23的末端固定到移動模板9的側面上。
移動模板9帶有半螺母29,該螺母29與推桿15內的環形槽15a嚙合,使得其中心與插入孔27的軸線一致。半螺母29,也稱作開縫螺母,在圓周方向上分成多個部分,這樣構造是為了在與插入孔27的軸線成直角(即在插入孔27的徑向上)的液壓缸29a或類似物(見圖2)的作用下打開和關閉。另外,在移動模板9的外側面上,設有支承半螺母29的支承件33。
支撐件33支撐半螺母29以防止半螺母29脫離移動模板9,例如,在施加到大直徑衝壓杆13的頭部一側的油壓作用下,當與半螺母嚙合的推桿被推向圖1的左側方向時,就可打開模具。
在圖1中,序號19指的是注射缸,雙點劃線指示了在合模狀態下的移動模板9的位置。
在圖2中,放大顯示了用於檢測移動模板9和推桿15的相對位置的檢測裝置。另外,還顯示了用於模具夾緊缸的油壓控制系統的一部分,以及通過油壓控制系統控制衝壓杆13和25位置的控制單元77。
油壓控制系統包括油壓供應裝置,所述油壓供應裝置包括油壓切換閥61、63和65、低液壓源(沒有顯示)和高液壓源(沒顯示)。油壓切換閥61是一個四通切換電磁閥,該閥具有一個向小直徑缸31供給液壓油的閥體開口。油壓切換閥61的一個開口和高油壓管67相連,其他開口和油管71相連。油管71和那個與小直徑缸31中的小油腔11e連通的固定模板5中的開口31a相連。
油壓切換閥63是三通切換電磁閥,該閥具有一個通過切換而從高壓油管67向大直徑缸11供應高壓油(例如175kgf/cm2)、或從低壓油管69向大直徑缸11供應低壓油(例如40kgf/cm2)的閥體開口。油壓切換閥65是一個三通電磁閥,它通過切換大直徑缸11內的大直徑衝壓杆13兩端的大油腔11c和11d的油壓,向大直徑衝壓杆13施加模具夾緊力和開模力。油管73與開口11a相連,所述開口11a與大直徑缸11的模具夾緊側(圖2中的左側)的大油腔11d相通。油管75與開口11b相連,所述開口11b與大直徑缸11的開模側(圖2中的右側)的大油腔11c相通。
在上述油壓控制系統中,當液壓油通過油壓切換閥63輸送給油管73和75時,如果油壓切換閥65的電磁線圈Z受到激發而在液壓油排出方向上驅動油壓切換閥65,在圖2中,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右側的大油腔11c中的油壓,將形成輕微背壓(例如,1kgf/cm2)。因此,壓力油作用在大直徑衝壓杆13的左側,形成了模具夾緊力,該力是圖2中向右的力。另一方面,當油壓切換閥65的電磁線圈Z不受激發時,油壓切換閥65在使液壓油流動的方向上動作,使得同樣的油壓作用於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兩側面上。此時,由於小直徑衝壓杆25的面積的作用,作用於大直徑衝壓杆13左側的油壓作用面積(承受壓力的面積)小於右側油壓作用面積,在作用於大直徑衝壓杆13的兩側面區域的油壓面積差的影響下,使得大直徑衝壓杆13的開模方向上(圖2中的左向)的油壓作用力增加,從而在大直徑衝壓杆13上形成開模力。
下面將對採用上述實施例的注射模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將用作參考物的模具(下文稱參考模具)安裝在每一固定模板5和移動模板9上。然後,在移動缸17的作用下使移動模板9移動,藉此將模具7關閉。模具關閉的位置作為移動模板9的參考位置S0,由移動模板9的位置傳感器41檢測出的標尺43的位置作為計算的初始值0。將參考位置S0和初始值0存儲在控制單元77中。然後,在參考位置S0上,由以下兩值計算出大直徑衝壓杆13的位置,上述兩值是從移動模板9的模具7的安裝面到半螺母29的環形槽位置之間的距離;從圖2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右端位置到推桿15的環形槽15a的位置之間的距離,這樣,使得推桿15和半螺母29相互正確嚙合,並且將計算出來的位置作為大直徑衝壓杆13的參考位置T0。將位置T0儲存在控制單元77中,作為由位置傳感器35檢測的用於計算推桿位置的初始值0。
在操作注射成型機時,首先,如圖2所示,將油壓切換閥63操作到液壓油不會流動的位置上(下文稱封堵位置),並通過電磁線圈Z不受激發將油壓切換閥65在液壓油流動的方向上動作。因此,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兩側的大油腔11c和11d之間的油壓壓差為零。在這種狀態下,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2受到激發,從而使高壓油流動到開口31a。因此,小直徑缸31中的小直徑衝壓杆25被高壓油推動,使得小直徑衝壓杆25與大直徑衝壓杆13一起退回(在圖2中向右方移動)。然後,當大直徑衝壓杆13到達參考位置T1時,電磁線圈X1受到激發,使得油壓切換閥61位於封堵位置,而大直徑衝壓杆13停止在參考位置T1。在這種狀態下,移動模板9運動而關閉模具。
此時,大直徑衝壓杆13位於半螺母29剛好與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嚙合的位置上。因此,通過在液壓缸29a作用下向軸線移動半螺母29,半螺母29能夠與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嚙合(見圖2)。
此時,由於在半螺母29的環形槽和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之間存在小間隙,所以,當半螺母與環形槽15a嚙合後,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2受到激發,使得高壓油流動到開口31a。因此,小直徑衝壓杆25在小直徑缸31的油壓作用下被推動,從而使推桿15拉向右方。因此,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和半螺母29之間的嚙合間隙消除了,另外,半螺母29和移動模板9之間的間隙和其他間隙也消除了。
這樣,通過將液壓油供應給小直徑缸31的小油腔11e,推桿15和半螺母29之間的嚙合間隙消除了,因此可以通過使用更少量的液壓油而不必使用大直徑模具夾緊缸就能使上述間隙消除。另外,推桿15能夠與半螺母29在短時間內無間隙地聯接,這就限制了發生在模具夾緊時的機械衝擊。
下面將對實施模具夾緊操作的步驟進行描述。
首先,油壓切換閥65的電磁線圈Z受到激發,操縱油壓切換閥65在使壓力油停止流動的方向上運動。然後,油壓切換閥63的電磁線圈Y2受到激發,操縱油壓切換閥63運動,使得高壓油流動,從而將高壓油輸送到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推桿一側的大油腔11d中。同時,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2受到激發,操縱油壓切換閥61運動,使得高壓油流動,從而將高壓油輸送到小直徑缸31。因此,推桿15在很大力量的作用下被拉向固定模板5,從而實施了模具夾緊操作。
當模具夾緊操作結束後,如下文所述形成產品。
首先,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1受到激發,使小直徑缸31的初始壓力為零(大氣壓),並且,油壓切換閥63的電磁線圈Y1受到激發,操縱油壓切換閥63運動,使之與低壓油管69連通。同時,油壓切換閥65的電磁線圈Z不受激發,以操縱油壓切換閥65而使液壓油流動。因而使大直徑缸11兩側的壓力相等。結果是,在大油腔11c和大油腔11d之間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油壓作用面積差值作用下,大直徑衝壓杆13在開模方向上移動(圖2中的左向)。因此,模具可在推桿15被半螺母29固定的狀態下輕柔地打開。此後,半螺母29打開以釋放半螺母29和推桿15之間的連接,並且移動模板9在移動缸17的作用下,在與固定模板5分離的方向上移動,再通過採用拾取機器人或類似設備(未表示)將產品取出。
在下一個模具夾緊操作開始之前,進行下述操作。
首先,使油壓切換閥63處於封堵位置(壓力油不流動的位置)。然後,操縱油壓切換閥65使壓力油流動,以打開大直徑衝壓杆13兩側的大油腔11c和大油腔11d之間的通道,從而使大油腔11c和大油腔11d之間的壓力差為零。另外,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2受到激發,將油壓切換閥61操縱到能夠向開口31a輸送高壓油的方向上。結果是,在小直徑缸31的小油腔11e的壓力油作用下,小直徑衝壓杆25被推向圖2中的右向。此後,當大直徑衝壓杆13位於參考位置T1時,油壓切換閥61的電磁線圈X1受到激發,使得小直徑缸31的內部為大氣壓。然後,通過與上述相同的操作,可以進行下一次模具夾緊操作。這種模具夾緊方法的工作流程表示在圖3所示的框圖中。
在圖2中,由雙點劃線指示的位置S0是當參考模具安裝在模板5和9上時,用於固定半螺母29的移動模板9的位置。此時,移動模板9位於合模運動結束且模具夾緊操作還未開始的狀態下。另一方面,大直徑衝壓杆13位於位置T1,該位置由雙點劃線指示,表示了與小直徑衝壓杆25相反一側的表面(在圖2的右側)。
下面,將說明當模具由另一個厚度不同於參考模具厚度的模具(下文稱替換模具)替換時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與半螺母29中的環形槽之間的嚙合點可能移動,所以必須修正推桿15內的環形槽15a的嚙合節距的移動位置以獲得正確的嚙合。此時,移動模板9的位置記作S,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位置記作T2。這些位置S和T2由圖2中的實線指示。
為了修正推桿15內的環形槽15a的嚙合節距的移動位置,首先要確定參考模具和替換模具之間的厚度尺寸差值m。這一差值m由替換模具的實際測量值確定。作為替換形式,它如下述方式測得當參考模具和替換模具安裝在處於模具封閉狀態下的移動模板9上時,由位置傳感器41測量出在標尺43上的位置差,然後由控制單元77計算出檢測結果。尺寸差值m除以環形槽15a的節距c,然後取出小於除不盡的c的餘數。該餘數用作修正值,並儲存在控制單元77內作為大直徑衝壓杆13的位置。
該方法以下述公式表示e=e0+m-n×c(其中m-n×c<c)其中,e當替換模具安裝在移動模板9上時(此時,大直徑衝壓杆13的右側端部位於位置T2),大直徑衝壓杆13和大直徑缸11的左側壁之間的空隙;e0當替換模具安裝在移動模板9上時(此時,大直徑衝壓杆13的右側端部位於位置T1),大直徑衝壓杆13和大直徑缸11的左側壁之間的空隙;n,n′整數圖2中,T0表示大直徑衝壓杆13能夠移動到大直徑缸11的左側的極限端位置。
當移動模板9從參考位置S0通過距離m移動時,大直徑缸11中的大直徑衝壓杆13的左側間隙可由上述公式確定。該用於確定e的計算步驟由控制單元77實施。確定出的值e儲存在控制單元77中,並且,在下一次模具夾緊操作開始之前,推桿15通過距離e在圖2中向右移動。當注射模具成型機工作時,由標尺57檢測出的值與該值e比較。當這些值變得相等時,大直徑衝壓杆13停止運動。
由於能夠進行上述操作,所以大直徑缸11中的衝壓杆衝程至少是推桿15中的環形槽15a的節距c的兩倍。另外,在採用該實施例的模具夾緊裝置調整模具厚度的方法中,在從採用大直徑缸11打開模具終止時刻,到下一次模具夾緊操作開始時刻期間,大直徑衝壓杆13僅能緩慢地返回到位置T2(或T1),這樣,可以採用低容積液壓動力源將液壓油供應給小直徑缸31中的小油腔11e中。
另外,當該實施例的模具夾緊裝置工作時,在模具夾緊操作前,大直徑衝壓杆13僅能返回到任一修正的位置T(未表示)。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通過用於檢測移動模板9的運動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傳感器41、標尺43和控制單元77,能夠設置移動模板9的打開位置(移動模板9和固定模板5之間的間隙)。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儘管在合模狀態下推桿15緊固在半螺母29上,並且即使在移動模具7和固定模具3在模具封閉前打開的狀態下,如果(e-m)是環形槽節距c的整數倍(n′)並如公式(e-m=n×c+n′×c)表達的那樣,則推桿15能夠緊固在半螺母29上。在這種情況下,移動模具7和固定模具3之間的距離是n′×c。
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中,固定模板5帶有由大直徑缸11和小直徑缸31構成的兩級模具夾緊缸,使得由大直徑衝壓杆13和小直徑衝壓杆25構成的兩級衝壓杆能夠在模具夾緊缸中滑動,並且推桿15的末端部分直接與小直徑衝壓杆25的移動模板側的表面連接。另一方面,移動模板9帶有用於推桿15的插入孔27,並且還提供了用於支撐半螺母29的支撐件33。這種位置關係可以改變為如下形式。移動模板9設有一個由大直徑缸和小直徑缸構成的兩級模具夾緊缸,使得由大直徑衝壓杆和小直徑衝壓杆構成的兩級衝壓杆能夠在模具夾緊缸中滑動,並且推桿的末端部分直接與小直徑衝壓杆的固定模板側上的表面連接。另一方面,固定模板5設有一個用於推桿的插入孔,還提供了用於支撐半螺母的支撐件。
工業應用性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與傳統的模具夾緊裝置相比,構件的數目少了,使得本發明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能夠以更低廉的費用製造。另外,能夠在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裝面相反一側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使得該裝置的操作性能提高了。
另外,移動模板相對於推桿的相對停止位置可以自由選擇,使得裝置能夠容納具有各種模具厚度的模具。此外,由於推桿能夠在任一位置與半螺母中的環形槽(或者螺紋槽)嚙合,因此該裝置具有易於應用在注射壓縮或鋪布成型(cloth-laid molding)中的優點。
另外,在本發明中,即使當半螺母的環形槽和推桿環形槽相互嚙合後它們之間存在小間隙,油壓切換閥也能夠再次在大直徑缸處於無壓的狀態下進行切換,以向小直徑缸輸送高壓油,並且通過在小直徑缸中採用小直徑衝壓杆來拉動推桿,從而使上述嚙合間隙消除。因此,與通過採用大直徑模具夾緊缸拉動推桿而消除間隙的情況相比,本發明可以僅使用少量壓力油來進行消除間隙的操作。因此,推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無間隙地與半螺母相連。另外,由於半螺母和移動模板之間的間隙以及其他間隙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就減少了在調整模具厚度時產生的、為了消除推桿環形槽和半螺母嚙合齒之間的間隙而花費的無用時間,並且進一步限制了在模具夾緊時產生的機械衝擊。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具夾緊裝置,它包括一個用於夾緊固定模具的固定模板;一個用於夾緊移動模具的移動模板;用於相對於所述固定模板來推進或拉回所述移動模板的位移裝置;和一個模具夾緊裝置,它結合在所述固定模板和所述移動模板的任一個中,用於通過推桿將所述移動模板聯接和按壓在所述固定模板上,其中,所述模具夾緊裝置設有一個由大直徑缸和小直徑缸兩級構成的模具夾緊缸,和一個形成在大直徑衝壓杆和小直徑衝壓杆兩級內的衝壓杆;所述大直徑衝壓杆插在所述大直徑缸內,所述小直徑衝壓杆插在所述小直徑缸內;所述推桿的末端部分與小直徑衝壓杆直接相連;在所述大直徑衝壓杆的每一側都提供有一個大油腔,在所述小直徑衝壓杆的推桿連接側提供有一個小油腔;還提供了一個油壓供給裝置,它向所述模具夾緊缸中的所述大油腔和所述小油腔適當地提供油壓,以適當地移動所述推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其中在所述推桿的末端部分形成有多個帶有等節距的環形槽;在所述固定模板或面對結合所述模具夾緊裝置的模板的所述移動模板上,設置有用於調節所述移動模板的半螺母,半螺母與所述推桿內的環形槽嚙合;並且還提供了用於檢測所述推桿位置的推桿位置檢測裝置,用於檢測所述移動模板的移動模板位置檢測裝置,和一個控制單元,用於通過採用所述油壓供給裝置、並根據發自所述推桿位置檢測裝置和所述移動模板位置檢測裝置的檢測信號,向所述小油缸供壓力油,並控制所述衝壓杆的位置,使所述半螺母和所述推桿相互嚙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其中所述油壓供給裝置包括第一油壓切換閥,用於向所述小油腔供給高壓油或停止供應;第二油壓切換閥,用於向所述大直徑衝壓杆兩側的所述大油腔,選擇性地供應高壓油或低壓油或者停止供應;和第三油壓切換閥,用於向位於所述大直徑衝壓杆的小直徑衝壓杆一側的大油腔,供應來自所述第二油壓切換閥的壓力油或停止供應。
4.一種模具夾緊方法,其中採用了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將壓力油供應給所述小油腔以移動所述推桿,並且在所述半螺母和所述推桿之間的嚙合間隙消除之後,將壓力油供應給所述小衝壓杆一側的所述小油腔和所述大油腔,以形成模具夾緊力。
5.一種用於調整模具厚度的方法,其中當採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夾緊裝置調節模具厚度時,所述衝壓杆位於所述衝壓杆能夠移動的極限端點位置,並且當所述大直徑衝壓杆兩側的所述大油腔中的壓力減小後,將壓力油供應給所述小油腔,以在模具夾緊方向移動所述衝壓杆,由此將所述推桿定位於使所述推桿中的環形槽與所述半螺母中的環形槽適當嚙合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一種注射成型機的模具夾緊裝置,包括一個模具夾緊裝置,它通過推桿(15)將可移動模板(9)按壓連接到固定模板(5)上,推桿(15)具有形成大直徑缸(11)和小直徑缸(31)兩級的模具夾緊缸,以及形成大直徑衝壓杆(13)和小直徑衝壓杆(25)兩級的衝壓杆,其中大直徑衝壓杆(13)裝到大直徑缸(11)中,小直徑衝壓杆(25)裝到小直徑缸(31)中,推桿(15)的基座部分直接與小直徑衝壓杆(25)相連,在大直徑衝壓杆(13)的兩側提供有大油腔(11c,11d),在小直徑衝壓杆(25)的推桿連接側提供有小油腔(11e),將油壓適當地供應給模具夾緊缸的大油腔和小油腔,以適當地移動推桿(15),從而能夠用低廉費用製造夾緊裝置,並且能夠減少調整模具厚度時,為了消除推桿環形槽和半螺母嚙合齒之間的間隙而浪費的時間。
文檔編號B29C45/67GK1394163SQ01803251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3日
發明者久保田浩司, 藤田三郎, 杉田俊道 申請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