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玩笑」引發的奇案,經過警方調查又牽扯出一起靈異事件
2023-04-01 18:40:26 3
現在許多年輕人都過起了洋節日,比如:西方的情人節比我國的七夕更有節日的氣氛。聖誕節和平安夜大街上更是人滿為患,馬路堵車,步行街堵人。
要是遇上愚人節不找好友或許伴侶開個打趣都不像過節,也有過愚人節過出事來了的,有的情侶因一個愚人節的打趣,結果以分手告終,多年的好友過一個愚人節,成果反目成仇,不過這些事比起今日要說的愚人節「打趣」要差之千裡。
70多年前的一個愚人節,有人開了一個「打趣」,這個打趣驚動了蔣介石,他親身指令徹查此事,成果查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打趣演化成了靈異工作。
1948年4月1日,《南京人報》刊登出一條聳人聽聞的新聞,說的是南京雞鳴寺來了一個掛單的老道士。
掛單指的是雲遊和尚到其他的寺院借宿,這個新聞奇就奇在一個道士跑到和尚廟借宿,他為什麼不去道觀而是挑選待在佛寺呢?
報紙上沒有闡明個中緣由,只說老道頗有些法術,品格清高,年近花甲,並且不食人間煙火,既不必睡覺,又不必吃飯,一年只進食一次即可,他吃的東西還和普通人不一樣,專門以銅鐵充飢,除此之外還能斷人吉兇,知前事曉未來。
報上還列舉出一個道士卜人吉兇的工作,有一天有三個遊客在雞鳴寺前觀景,老道正好經過,指著三人說:「你們是國大代表吧?」
不光猜出了對方的身份,還說出了三人中選時的票數。
這讓三人十分驚訝,沒想到人間居然有如此奇人,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身份。
此新聞一出很快在南京引起了顫動,主要是《南京人報》不是一般的報紙,算得上當年南京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
該報創刊於1936年,由作家張恨水出資創辦,並由自己任社長,該報建議抗日,在南京淪陷前才被迫停刊。
張恨水或許許多人沒有聽過但他的作品大家應該略有耳聞,《金粉世家》和《啼笑緣由》。
1946年《南京人報》復刊,之上一任副社長的張友鸞任社長。
總歸,《南京人報》的影響力十分之大,除了老道神乎其神的介紹外,報紙上還附上一張手持龍頭古杖的老道,所以許多人都相信老道的事。
這條新聞,成了南京城當日最熱的話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熱度一度高於國民黨當日在南京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為了接下來選國民政府的「副總統」,「國大」代表紛繁到會,僅僅大部分人都坐在臺下研讀《南京人報》對老道的報導,沒心思聽臺上的發言人講什麼,由於這個老道很有或許能夠解決他們其時最關懷的工作。
其時恰逢李宗仁和孫中山的長後代科為了爭奪副總統之職打得火熱。
如果老道真像報紙上所說的那樣奇特,這些代表們徹底能夠在推舉未出成果之前站好隊,避免站錯隊的局面,關於這些代表而言,誰中選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自己絕對不能選錯邊。
本來他們紛繁為此事憂愁,現在出來這麼一位「老神仙」徹底能夠解決他們左右為難的局面。
大會一結束,一大批代表紛繁衝向雞鳴寺,尋求老道指點迷津。
他們趕到雞鳴寺時得到的答覆是:寺裡根本就沒有他們口中所說的老道士,從來就沒有道士在寺廟裡掛單,這下代表們懵了,反響快的趕忙衝向《南京人報》的報館,要找到老道只能依靠《南京人報》了。
等他們趕到報館的時分,報館給他們的回覆是:緘默沉靜。報館的人對老道的事隻字不提。
代表們一個個寢食難安,使用自己的聯絡四處活動,必定要把這個奇特的老道士找出來。
直到第二天早上《南京人報》的另一則新聞登出,代表們才停止找老道,他們此刻的想法是怎樣能夠把《南京人報》的報館給拆了。
4月2日的《南京人報》上是寫道:昨日那條新聞純屬杜撰,是為了響應「愚人節」才發了這篇稿,目的僅僅跟讀者開一個打趣,附上的相片只不過是一張普通的劇照。
此事一經發酵很快有人到蔣介石那去告狀,數說這些代表整天不想正事,專門想著如何投機倒把,應該把這些不務正業的人都好好經驗一下,讓他們多做實事,少想些有的沒的。
告狀的人說得十分對,蔣介石卻以「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關鍵時刻要以聯合為重」為由搪塞過去了。
蔣介石之所以沒有追究此事,是由於他也派人去了雞鳴寺,如果要是把這些代表處理了,那不是順帶連自己的臉也打了?
但蔣介石是一個多疑敏感的人,幾天後他又決議追查此事,會不會老道真的存在,只不過是《南京人報》怕影響太大才說是愚人節戲言?
就算老道真不存在,這個節骨眼上產生這種工作,必須要查清楚,蔣介石對打趣這個解說顯然是不滿意的,懷疑幕後有人刻意操作。
為了趕快查清這件事,蔣介石越級下達指令,讓南京警察廳廳長黃珍吾親身去查詢此事,必定要把整件工作查清楚。
但是此事不查還好,深入查詢後反而出了問題,跟著查詢的深入此事越來越詭異。
黃珍吾接到指令後,立馬來到報館查詢此事,張友鸞得知此事居然鬧得這麼大,不敢有任何隱瞞,趕忙把真相告知了黃珍吾。
愚人節的前一個星期,有一個自稱柳金風的男人來到報館,說有一個好消息要告知報館的負責人,張友鸞親身接待了柳金風,柳金風自稱家住八寶東街,是《南京人報》的資深讀者,十分喜愛《南京人報》,並提出一個建議,能夠使用一周後的愚人節發布一篇「誇張」一點的文章,必定能夠贏得所有人的眼球,報紙的發行量也會因此上升。
柳金風還將自己事先寫好關於「老道」的劇本拿給張友鸞看,為了添加說服力還應該幫老道配一張「相片」,柳金風自告奮勇,這也正是他此行的目的,張友鸞看著柳金風的確有些品格清高的姿態,便決議讓柳金風扮演老道拍下了相片。
假新聞一出果然如柳金風所說,報紙的發行量節節高升,但是沒幾天就有人找上門來,之前的那些代表還算好應對,黃珍吾找上門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為了搞清楚真相,張友鸞決議去八寶東街找柳金風,看看是不是如黃珍吾所說,柳金風的背後有推手,等張友鸞來到八寶東街他又傻眼了,這裡的確有一個叫柳金風的人,並且他也是《南京人報》的忠誠讀者,但他必定不會去報館,由於他現已死了半年多了。
張友鸞大驚,心想:「是有人濫竽充數仍是碰到同名同姓的?」
張友鸞先去了柳金風的墓地,又跑到柳金風的家裡看遺像,確認死了的柳金風便是自己在報館看到的那個人,如果柳金風現已死了,那當日來報館的又是誰,莫非是鬼?
或許說柳金風便是那個老道,會妙手回春之術?
一系列的疑問解說不了,張友鸞趕忙去找黃珍吾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告知了他,黃珍吾也傻了,看張友鸞的姿態不像在說假話,但如果自己就這樣報上去,估量自己這廳長的方位恐怕就到頭了。
不能上報,那僅有的方法便是查出真相,黃珍吾將整個南京最優秀的警員抽調出來成立了一個專案組,為了保險起見還把南京城裡以「這半仙」,「那神仙」自居的江湖術士、陰陽先生都編入了專案組,讓他們趕快查明真相,但是精英們歡聚一堂仍是什麼也查不到,由於這些江湖術士和陰陽先生的參加,工作越查越邪乎,越查越恐怖。
還好之後蔣介石忙著作戰,一向沒有過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解放之後,柳金風又重回了人們的視界,惋惜他仍是沒有躲過這件事,還因此事被批鬥,據他交代,當年便是他去《南京人報》裝神弄鬼,只不過是想給主編留下一個好印象,說不定以後還能再報館謀個差事,沒想到惹下這麼大的禍。
他的想法很好,將愚人節和那次大會聯絡在一起,通過大會上那些代表的影響力讓所有人都關注《南京人報》,就算出完事還能夠用愚人節做說辭,成果沒想到工作的開展跟他們想的徹底不一樣,新聞一經發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失去了控制。
柳金風看到工作越來越嚴重,只能想方法躲起來,便將自己的畫像偽造成遺像,再把剛死半年的堂兄的墳堆偽裝成自己的墓。
而八寶東街的那些鄰居幾乎都跟柳金風有親戚聯絡,全都幫他遮掩,才讓老道工作變成了靈異工作,鬧出了一個這麼大的烏龍。
所以說不管是愚人節仍是其他日子,開打趣必定要注意分寸,不然很有或許給自己惹來大麻煩,有許多相識多年的好友由於一個打趣而鬧翻;一對相戀多年的戀人由於一個打趣而分手。
有些打趣雖然損傷不大,但侮辱性極強,之前看過一對情侶分手的故事,只因一個「打趣」結束了多年的愛情長距離跑。
一對情侶周末在床上看電視,突然男孩深情地看著女孩,說了一段肉麻的情話,然後翻開被子讓女孩把頭伸進去看被子裡有什麼。
女孩還以為是一個禮物或許是一枚戒指,便傻呵呵鑽了進去,結果男孩放了一個巨臭的屁,然後將被子捂得嚴嚴實實,女孩在被子裡拼命掙扎,男孩則捂著被子狂笑不止。
半分鐘過去了,女孩不再掙扎,男孩才把女孩放出來,女孩從被子裡伸出頭一臉委屈地看著男孩,看到女孩的姿態,男孩覺得要出事,想要挽救惋惜現已來不及,女孩穿好衣服回到自己家,一天後向男孩提出了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