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01 21:05:41 3
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所述內石墨筒由上管板、換熱管及下管板由上至下依次連接而成,所述換熱管並列設置在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其兩端分別固定在上管板與下管板內;所述上管板的上端依次設置一上封頭及一上蓋板,其下管板的下端依次設置一下封頭及一下蓋板,且在外鋼套底端與下蓋板之間安裝一用於支撐下管板的下支撐機構;所述拉杆機構主要由下法蘭組、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組成。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該換熱器,換熱效果好,且結構穩固。
【專利說明】—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列管式石墨換熱器,特別涉及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石墨換熱器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和傳熱性能,使用於腐蝕性介質的傳熱過程,更能發揮石墨設備的優越性。為了節約不鏽鋼和貴重的有色金屬材料,石墨換熱器廣泛地用於處理鹽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腐蝕性介質。
[0003]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結構簡單,石墨材料利用率高,可製成較大傳熱面積的設備,單位換熱面積造價低於其他結構形式。
[0004]如圖1所示,目前列管式石墨換熱器包括鋼製殼體1,鋼製殼體1上設置換熱流體進口 2、換熱流體出口 3,鋼製殼體1的上下端分別設置上管板4、下管板5,上管板4的上方設置上封頭6,下管板5的下方設置下封頭7,上管板4與下管板5之間設置浸潰石墨管換熱單元8,在上封頭6、下封頭7上分別設置石墨接管9,且所述上管板4與下管板5設置在鋼製殼體1的上下兩端的外側。
[0005]上述列管式石墨換熱器的缺點為:上管板4與下管板5均設置在鋼製殼體1外,冷卻水無法包圍上管板4與下管板5,冷卻效果差,且下管板5易熱脹冷縮後裂開。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換熱效果好,且結構穩固的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包括外鋼套及內石墨筒,其創新點在於:所述內石墨筒由上管板、換熱管及下管板由上至下依次連接而成,所述換熱管並列設置在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其兩端分別固定在上管板與下管板內;所述上管板的上端依次設置一上封頭及一上蓋板,其下管板的下端依次設置一下封頭及一下蓋板,且在外鋼套底端與下蓋板之間安裝一用於支撐下管板的下支撐機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拉杆機構主要由下法蘭組、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組成,
[0009]所述下法蘭組套裝在所述下管板的底端的外側,由兩個上下重疊的上法蘭及下法蘭組成,且上法蘭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鋼套的下端固定連接;
[0010]所述下蓋板邊緣上以其中心為圓心呈環形均勻分布有若干通孔,該若干通孔與所述下法蘭組的法蘭孔對應;
[0011]所述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分別交錯設置在所述下法蘭組對應的法蘭孔內,且每個螺釘的下端通過螺母4鎖緊在所述下法蘭的下端面上,每個拉杆的上端通過螺母8鎖緊在所述上法蘭的上端面,其下端通過螺母鎖緊在所述下蓋板的通孔上;
[0012]所述下法蘭的管口內壁呈圓臺形,其內壁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相應地,所述下管板套裝在下法蘭內的部分的直徑由上至下逐漸減小。
[0013]進一步地,所述上法蘭與下法蘭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00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0015]1.下支撐機構主要由下法蘭組、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組成,其結構穩固,且換熱效果好;
[0016]2.下法蘭的管口內壁呈圓臺形,使得下管板由下法蘭支撐,且有效利用下管板自身的自定心功能,使得下法蘭對下管板的支撐穩定,同時使得下管板利用自身重力與下法蘭之間的實現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0017]3.上法蘭與下法蘭之間設置有密封圈,使得下法蘭組與下管板密封配合,增強換熱器的密封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傳統列管式石墨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2的A部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2所示,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包括外鋼套11及內石墨筒,
[0023]外鋼套11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交錯設置一冷卻水進口 12及一排淨口 13,其頂部由下至上依次交錯設置一冷卻水出口 14及一排空口 15 ;
[0024]內石墨筒由上管板16、換熱管17及下管板18由上至下依次連接而成,換熱管17並列設置在上管板16與下管板18之間,其兩端分別固定在上管板16與下管板18內,換熱管17上設置有若干折流擋板19,每相鄰兩個折流擋板19交錯且垂直安裝在換熱管17上;
[0025]上管板16的上端依次設置一上封頭20及一上蓋板21,其下管板18的下端依次設置一下封頭22及一下蓋板23,上蓋板21及下蓋板23上分別具有一進料口 24及一出料口25,在外鋼套1底端與下蓋板23之間安裝一用於支撐下管板18的下支撐機構;
[0026]本實施例中,
[0027]如圖3所示,拉杆機構主要由下法蘭組、若干拉杆26及若干螺釘27組成,下法蘭組套裝在下管板18的底端的外側,由兩個上下重疊的上法蘭28及下法蘭29組成,且上法蘭28的上端面與外鋼套11的下端固定連接;下蓋板23邊緣上以其中心為圓心呈環形均勻分布有若干通孔34,該若干通孔34與下法蘭組的法蘭孔對應;若干拉杆26及若干螺釘27分別交錯設置在下法蘭組對應的法蘭孔內,且每個螺釘27的下端通過螺母A30鎖緊在下法蘭29的下端面上,每個拉杆26的上端通過螺母B31鎖緊在上法蘭28的上端面,其下端通過螺母C32鎖緊在下蓋板23的通孔34上,通過上法蘭28將下蓋板23吊住,從而使得下封頭22由安裝在下管板18底端的上法蘭28吊住;
[0028]為了使下管板18由下法蘭29支撐,下法蘭29的管口內壁呈圓臺形,其內壁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相應地,下管板18套裝在下法蘭29內的部分的直徑由上至下逐漸減小,下法蘭29的管口內壁呈圓臺形,利用下管板18自身的自定心功能,使得下法蘭29對下管板18的支撐更穩定,同時使得下管板18利用自身重力與下法蘭29之間的實現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0029]為使下法蘭組與下管板18密封配合,在上法蘭28與下法蘭29之間設置有密封圈33。
[0030]使用時,當換熱器工作時,冷卻水由冷卻水進口 5進入,由冷卻水出口 6流出,在換熱管17、折流擋板19、外鋼套11與內石墨筒之間的冷卻水的作用下,物料由進料口 15進入,在外鋼套11內發生熱交換,從而對物料進行冷卻,冷卻後的物料由出料口 25流出。
【權利要求】
1.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包括外鋼套及內石墨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石墨筒由上管板、換熱管及下管板由上至下依次連接而成,所述換熱管並列設置在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其兩端分別固定在上管板與下管板內;所述上管板的上端依次設置一上封頭及一上蓋板,其下管板的下端依次設置一下封頭及一下蓋板,且在外鋼套底端與下蓋板之間安裝一用於支撐下管板的下支撐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支撐機構主要由下法蘭組、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組成, 所述下法蘭組套裝在所述下管板的底端的外側,由兩個上下重疊的上法蘭及下法蘭組成,且上法蘭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鋼套的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下蓋板邊緣上以其中心為圓心呈環形均勻分布有若干通孔,該若干通孔與所述下法蘭組的法蘭孔對應; 所述若干拉杆及若干螺釘分別交錯設置在所述下法蘭組對應的法蘭孔內,且每個螺釘的下端通過螺母A鎖緊在所述下法蘭的下端面上,每個拉杆的上端通過螺母B鎖緊在所述上法蘭的上端面,其下端通過螺母C鎖緊在所述下蓋板的通孔上; 所述下法蘭的管口內壁呈圓臺形,其內壁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相應地,所述下管板套裝在下法蘭內的部分的直徑由上至下逐漸減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下支撐式石墨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法蘭與下法蘭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文檔編號】F28F9/007GK204115528SQ20142042822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張進堯, 朱小峰, 楊華, 劉仍禮, 張龍 申請人:南通星球石墨設備有限公司